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养成以下几个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对学生来说认真听讲是接受知识的首要条件,这也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开始,也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多思、多做、多说。这样,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是学法指导中最基本的环节,也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条件,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听课,为交流活动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使学生会听、乐听、能听,这些要靠我们平时在以下两方面的培养。
1.要学会心脑并用,要进入角色去听课,这样才不会受到外界的任何干扰,思想才会集中。才会理解老师上课的重点、难点,听出老师的解题方法、技巧,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同学回答的问题。
2.要学会边听边想,想到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和不懂之处,想一想老师的解题方法与自己的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看到什么知识点就要想到有关的性质、定理、公式等,要紧跟老师的思维一起运转。
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慣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
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17—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17减去8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1)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4)8再添上几就是17?(5)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做数学题,审题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做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地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尽管现在各学校都在努力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但适度的、适量的作业还是必要的。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到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及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应常抓不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万合永镇万合永中心完全小学)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对学生来说认真听讲是接受知识的首要条件,这也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开始,也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多思、多做、多说。这样,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是学法指导中最基本的环节,也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条件,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听课,为交流活动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使学生会听、乐听、能听,这些要靠我们平时在以下两方面的培养。
1.要学会心脑并用,要进入角色去听课,这样才不会受到外界的任何干扰,思想才会集中。才会理解老师上课的重点、难点,听出老师的解题方法、技巧,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同学回答的问题。
2.要学会边听边想,想到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和不懂之处,想一想老师的解题方法与自己的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看到什么知识点就要想到有关的性质、定理、公式等,要紧跟老师的思维一起运转。
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慣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
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17—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17减去8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1)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4)8再添上几就是17?(5)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做数学题,审题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做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地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尽管现在各学校都在努力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但适度的、适量的作业还是必要的。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到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及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应常抓不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万合永镇万合永中心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