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彩红老师站在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名老师,一名清丽脱俗的奇女子。她身上散发出“好老师”的四大特质:一是“兴趣”,对教育工作真正感兴趣而且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热爱之情;二是“智慧”,对科学学科有着自己的见解与教学主张;三是“热心”,能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和同行;四是“榜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成为同行的榜样。
她从幼儿教师到小学自然教师,再到小学科学教师,直至成為厦门市科学教研员,一路走来,已有三十多个春秋。三尺讲台上,凝聚了她对教育的满腔热情;教研员的角色,铺就了许多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几度春秋 总关教育情
1990年,一次机缘巧合,叶彩红由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转为小学自然教师,从此与自然教学结缘。2001年,新课程改革开始,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小学“自然”课程更名为“科学”课程,她也顺其自然地成为科学老师。角色的变换给叶老师带来更大的职业挑战,她不畏艰难,始终坚守那份教育情。她虚心求教,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实践,克服各种困难,抓住各种学习机会,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凭着扎实的业务学习与实践、虚心求教的精神,她结识了各地优秀教师和专家,加强了与他们之间的交流,并得到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于是,视野拓宽了,知识和经验丰富了,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叶老师的课堂也“活”起来了。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双双充满灵性的双眼,是对她“几度春秋,总关教育情”的最好回馈。
很快,她专业上的成就得到领导和同行的认可,2011年,叶老师调入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被聘为厦门市小学科学教研员。成为市科学教研员后,她深入基层,指导各片区的教研工作;认真调研,了解厦门市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提交报告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决策参考。2013年,她撰写的调研报告《厦门市小学科学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得到市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
叶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挚爱、对课堂的着迷、对科学的求真、对事业的追求,一点一滴都倾注在三尺讲台上,一间间充满活力的教室成为她用一腔赤诚和心血倾心浇灌的责任田。她本着“顺应时势,履行责任,完善自我”的原则,在教学生涯中不断地充实自我、茁壮成长、感悟生活,在不断更新理念、历练实践中随时而行。很快,叶老师在科学教学上崭露头角,在把握机遇、努力付出中随遇而为,书写着教学的精彩,践行着“随时而行,随遇而为”的姿彩人生。
几许汗水 浇灌爱的种子
如果说爱是一种情怀,那么在叶老师身上就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教育情怀。从幼儿教师——自然教师——科学教师的角色变换,从幼儿园的保教并重——小学自然的传授科学知识——小学科学的以科学探究为核心,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叶老师在不断适应新角色的基础上把握机遇,严格要求,顺势而上。
一次偶然的交谈中,叶老师透露了她以前追求上进、争取学习机会的故事:刚开始,她并没有意识到当一个自然老师有多难,后来才知道原来小学自然老师并没有那么好当,课程的内容包罗万象,而课程又是最不受重视的,属于小学课程中的“小儿科”。但她没有抱怨、没有放弃,只有一个念头:如何迅速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上好这门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课程,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于是,她静下心认真学习,遇到不懂的东西就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或查阅资料、看书,只要有学习或教研的机会都积极争取参加。学校经费紧张,无法公费外出培训学习时,她就主动和学校领导商量,只要准假,她愿意自费外出学习。当时,像叶老师这样自费参加教研活动的人真不多,她认为这非常值得。通过学习,她认识了各地的专家和老师,视野得到了拓展。新的知识、新的经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给叶老师的爱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能量。了解、分析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需求,是她每一次备课的起点;设计能激发学生潜质、能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活动,是她每一次备课、反思的着眼点;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眼中闪动的精灵。为了这些小精灵,她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尽力彰显自己的个性特长,丰富教学形式,在学习——实践——反思的循环反复过程中,形成了“趣(有趣)——实(实效)——活(活泼)——新(创新)”的教学风格。她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出了“目标导向——提供平台——自主探究——体验成功”的教学见解,深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认同、领导的肯定、社会的赞誉。
随性,是叶老师身上凸显的一个标志。随性,就是尊重个性,以学生和自己的个性特长而教学,不造作、不刻板、不过度。长期以来,叶老师始终坚持“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她认为,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客观的,但展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想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就要让学生喜欢你,让学生觉得你的课有趣。这就要求教师要陪着他们亲历科学的探究过程,让他们发现、体验科学的想象和创造的乐趣。因此,教师就要研究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需求,在课堂上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进行分层教学。叶老师给自己立下规矩,不以学生的面貌、成绩,家庭背景等区别对待,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让他们都充分地享受科学这门课程带来的乐趣,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每堂课都尽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程中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参与科学探究,并且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成为科学课的主人。
随遇,是叶老师身上凸显的又一标志。随遇,就是适应环境,把握机遇。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发展,教育也一直在改革中前行,不论是课程目标还是课程内容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那么老师该如何面对变化了的教学环境呢?她认为,不断改变自己,更新观念,适应环境,把握机遇。她在厦门实验小学任教时,由于实验小学是名校,也是窗口学校,学校经常要接待各地教师的参观和承担教学研讨任务,因此她每年都承担各种级别的公开课、示范课的任务。有心理学家曾说,决定一个人的心情,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每个人对待事件的态度。叶老师就是那种“不怕多承担任务”的心态,这是对她“随时而行,随遇而为”的另一种诠释。在她看来,多承担一次任务,就是给自己多一次发现自己不足的机会;多承担一次任务,就是多一个锻炼的机会,多一个成长的台阶。 几分情怀 携手科学教育之路
淡淡的花香,久闻不腻;浓浓的情怀,涓流不惜。如果追求自身专业成长是叶彩红老师的终极目标,那么“副高职称”“特级教师”“教学名师”“杰出教师”等荣誉,似乎可以使她停下脚步,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叶老师却不是这样想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心胸与眼界是她科学教育之路上始终不渝的情懷。
叶老师是厦门科学教育界乃至福建省内一朵盛开的花。当人们提起厦门的科学老师时,首先想到的是叶老师。在很多公开场合,她给省内外专家、同仁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食物的消化》在全国录像课评比中一举夺冠,在南京举办的“全国小学科学探究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中做现场示范时,得到专家的高度赞誉;《生物的启示》《解释》《认识固体》《声音的传播》等课均获得学科专家的高度评价,给青年教师做了很好的专业技能示范。
一个教师对教育的爱只停留在面对学生的40分钟课堂里,那不叫深爱,更称不上情怀。只有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在笔尖上流淌,那才称得上真正的爱。叶老师就是这样,随时而行,随遇而为。随时记下教学的感悟、困惑,记下每一次与孩子们交流的欣喜与快乐:《目前实验教学说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优化活动指导,构建有效课堂》《科学课引导学生探究的策略》《站在儿童视阈下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优化活动指导,构建有效课堂》《促进课堂有效交流》《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浅谈科学探究的一般特征》《探究活动中教师必要的指导如何与学生的独立探究相结合》等,这些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和研究写就的教育见解,影响着很多同仁。
叶老师用先进而有效的理论指导实践,用科研来带动教研,深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致力课程实验研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福建省首批教学名师”。叶老师更致力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她提出的“经历·体验·理解”的教学主张,不仅强调知识获取,更强调经历体验;不仅强调动手做,更强调动脑思考;不仅强调体验快乐,更强调理解科学本质,为广大青年教师带来很大的启发。组织开展教研工作时,叶老师身先士卒,上“下水课”,为青年教师示范自己的教学思路、想法;与科学教师共同探讨分析教材教法,设计教学方案,研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近年来,她主持国家级、省、市、区级讲座、示范课、研讨课二十余场,十余名青年教师成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
三十多年来,叶老师始终坚守在厦门小学科学教育这片热土上,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担任厦门市各区多个名师工作室、名师发展工作室顾问及导师,定期与不定期下校指导老师开展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参加竞赛。
为了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每次研究课,叶老师总会和任教教师一起备课,试教结束后反复修改教案,然后再次试教。在2014年“厦台两地交流研讨活动”中,她指导青年教师执教《热的传递》一课,为了帮助执教教师在原有基础上有所突破,她潜心研究学具,协助执教教师制作了随温度变化的变色板、用蜂蜡片制成的蜡环。而后,通过课堂观察和面对面的交流,她找出了执教老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良意见。
“叶老师太敬业了,真是让人感动啊!”在收到叶老师发出的电子邮件,看到教案上大段的文字修改后,执教老师动情地对大家说。一次次磨课议课,反思重建,学校实验室的灯光让叶老师依稀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不同的是,这一次,她是陪伴者。在研讨活动现场,《热的传递》一课以层层递进的概念获取过程、别出心裁的创新教具制作,赢得了听课老师和专家的好评。
2015年8月15日,又一个双休日的上午,教室里聚集着一个特殊的团队,他们正在研究实验教学具的创新改进。原来,区里的两位老师获得了厦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比赛小学科学一等奖,即将参加首届福建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这个团队正是在教研员叶老师的策划下筹建的。赛训一体,“全面、扎实、辐射”是叶老师对待教师竞赛的思路。“全面”是指培训内容围绕竞赛要求展开,不留短板,全面覆盖;“扎实”是指培训整体策划,分层推进,力求扎实;“辐射”是指消除非竞赛教师与竞赛教师的区分,全员参与,赛训一体,借助个别教师的优势,辐射精品资源,帮助更多青年教师。
一个多月来,叶老师放弃周末的休息时间,和选手一起找资料,改设计,做实验,议说课……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位青年教师双双获得首届福建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一等奖的好成绩。2016年11月,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比赛中,这两名教师再一次获得一等奖的殊荣。比成绩更重要的是,短短一个月,两位教师的自身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与叶老师接触的青年教师总是能从她身上汲取满满的正能量,感受她的和蔼可亲和诲人不倦。她以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引领青年教师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成长。
随时而行,随遇而为。叶彩红老师几度角色转变的教育道路上,那份真,那份情,给“随”赋予了更深的含义。那是一种不抱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的态度;那是一种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的精神,还有什么比这种精神、这种情怀更能催人奋进呢?
她从幼儿教师到小学自然教师,再到小学科学教师,直至成為厦门市科学教研员,一路走来,已有三十多个春秋。三尺讲台上,凝聚了她对教育的满腔热情;教研员的角色,铺就了许多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几度春秋 总关教育情
1990年,一次机缘巧合,叶彩红由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转为小学自然教师,从此与自然教学结缘。2001年,新课程改革开始,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小学“自然”课程更名为“科学”课程,她也顺其自然地成为科学老师。角色的变换给叶老师带来更大的职业挑战,她不畏艰难,始终坚守那份教育情。她虚心求教,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实践,克服各种困难,抓住各种学习机会,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凭着扎实的业务学习与实践、虚心求教的精神,她结识了各地优秀教师和专家,加强了与他们之间的交流,并得到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于是,视野拓宽了,知识和经验丰富了,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叶老师的课堂也“活”起来了。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双双充满灵性的双眼,是对她“几度春秋,总关教育情”的最好回馈。
很快,她专业上的成就得到领导和同行的认可,2011年,叶老师调入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被聘为厦门市小学科学教研员。成为市科学教研员后,她深入基层,指导各片区的教研工作;认真调研,了解厦门市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提交报告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决策参考。2013年,她撰写的调研报告《厦门市小学科学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得到市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
叶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挚爱、对课堂的着迷、对科学的求真、对事业的追求,一点一滴都倾注在三尺讲台上,一间间充满活力的教室成为她用一腔赤诚和心血倾心浇灌的责任田。她本着“顺应时势,履行责任,完善自我”的原则,在教学生涯中不断地充实自我、茁壮成长、感悟生活,在不断更新理念、历练实践中随时而行。很快,叶老师在科学教学上崭露头角,在把握机遇、努力付出中随遇而为,书写着教学的精彩,践行着“随时而行,随遇而为”的姿彩人生。
几许汗水 浇灌爱的种子
如果说爱是一种情怀,那么在叶老师身上就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教育情怀。从幼儿教师——自然教师——科学教师的角色变换,从幼儿园的保教并重——小学自然的传授科学知识——小学科学的以科学探究为核心,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叶老师在不断适应新角色的基础上把握机遇,严格要求,顺势而上。
一次偶然的交谈中,叶老师透露了她以前追求上进、争取学习机会的故事:刚开始,她并没有意识到当一个自然老师有多难,后来才知道原来小学自然老师并没有那么好当,课程的内容包罗万象,而课程又是最不受重视的,属于小学课程中的“小儿科”。但她没有抱怨、没有放弃,只有一个念头:如何迅速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上好这门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课程,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于是,她静下心认真学习,遇到不懂的东西就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或查阅资料、看书,只要有学习或教研的机会都积极争取参加。学校经费紧张,无法公费外出培训学习时,她就主动和学校领导商量,只要准假,她愿意自费外出学习。当时,像叶老师这样自费参加教研活动的人真不多,她认为这非常值得。通过学习,她认识了各地的专家和老师,视野得到了拓展。新的知识、新的经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给叶老师的爱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能量。了解、分析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需求,是她每一次备课的起点;设计能激发学生潜质、能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活动,是她每一次备课、反思的着眼点;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眼中闪动的精灵。为了这些小精灵,她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尽力彰显自己的个性特长,丰富教学形式,在学习——实践——反思的循环反复过程中,形成了“趣(有趣)——实(实效)——活(活泼)——新(创新)”的教学风格。她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出了“目标导向——提供平台——自主探究——体验成功”的教学见解,深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认同、领导的肯定、社会的赞誉。
随性,是叶老师身上凸显的一个标志。随性,就是尊重个性,以学生和自己的个性特长而教学,不造作、不刻板、不过度。长期以来,叶老师始终坚持“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她认为,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客观的,但展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想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就要让学生喜欢你,让学生觉得你的课有趣。这就要求教师要陪着他们亲历科学的探究过程,让他们发现、体验科学的想象和创造的乐趣。因此,教师就要研究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需求,在课堂上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进行分层教学。叶老师给自己立下规矩,不以学生的面貌、成绩,家庭背景等区别对待,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让他们都充分地享受科学这门课程带来的乐趣,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每堂课都尽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程中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参与科学探究,并且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成为科学课的主人。
随遇,是叶老师身上凸显的又一标志。随遇,就是适应环境,把握机遇。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发展,教育也一直在改革中前行,不论是课程目标还是课程内容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那么老师该如何面对变化了的教学环境呢?她认为,不断改变自己,更新观念,适应环境,把握机遇。她在厦门实验小学任教时,由于实验小学是名校,也是窗口学校,学校经常要接待各地教师的参观和承担教学研讨任务,因此她每年都承担各种级别的公开课、示范课的任务。有心理学家曾说,决定一个人的心情,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每个人对待事件的态度。叶老师就是那种“不怕多承担任务”的心态,这是对她“随时而行,随遇而为”的另一种诠释。在她看来,多承担一次任务,就是给自己多一次发现自己不足的机会;多承担一次任务,就是多一个锻炼的机会,多一个成长的台阶。 几分情怀 携手科学教育之路
淡淡的花香,久闻不腻;浓浓的情怀,涓流不惜。如果追求自身专业成长是叶彩红老师的终极目标,那么“副高职称”“特级教师”“教学名师”“杰出教师”等荣誉,似乎可以使她停下脚步,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叶老师却不是这样想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心胸与眼界是她科学教育之路上始终不渝的情懷。
叶老师是厦门科学教育界乃至福建省内一朵盛开的花。当人们提起厦门的科学老师时,首先想到的是叶老师。在很多公开场合,她给省内外专家、同仁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食物的消化》在全国录像课评比中一举夺冠,在南京举办的“全国小学科学探究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中做现场示范时,得到专家的高度赞誉;《生物的启示》《解释》《认识固体》《声音的传播》等课均获得学科专家的高度评价,给青年教师做了很好的专业技能示范。
一个教师对教育的爱只停留在面对学生的40分钟课堂里,那不叫深爱,更称不上情怀。只有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在笔尖上流淌,那才称得上真正的爱。叶老师就是这样,随时而行,随遇而为。随时记下教学的感悟、困惑,记下每一次与孩子们交流的欣喜与快乐:《目前实验教学说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优化活动指导,构建有效课堂》《科学课引导学生探究的策略》《站在儿童视阈下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优化活动指导,构建有效课堂》《促进课堂有效交流》《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浅谈科学探究的一般特征》《探究活动中教师必要的指导如何与学生的独立探究相结合》等,这些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和研究写就的教育见解,影响着很多同仁。
叶老师用先进而有效的理论指导实践,用科研来带动教研,深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致力课程实验研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福建省首批教学名师”。叶老师更致力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她提出的“经历·体验·理解”的教学主张,不仅强调知识获取,更强调经历体验;不仅强调动手做,更强调动脑思考;不仅强调体验快乐,更强调理解科学本质,为广大青年教师带来很大的启发。组织开展教研工作时,叶老师身先士卒,上“下水课”,为青年教师示范自己的教学思路、想法;与科学教师共同探讨分析教材教法,设计教学方案,研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近年来,她主持国家级、省、市、区级讲座、示范课、研讨课二十余场,十余名青年教师成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
三十多年来,叶老师始终坚守在厦门小学科学教育这片热土上,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担任厦门市各区多个名师工作室、名师发展工作室顾问及导师,定期与不定期下校指导老师开展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参加竞赛。
为了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每次研究课,叶老师总会和任教教师一起备课,试教结束后反复修改教案,然后再次试教。在2014年“厦台两地交流研讨活动”中,她指导青年教师执教《热的传递》一课,为了帮助执教教师在原有基础上有所突破,她潜心研究学具,协助执教教师制作了随温度变化的变色板、用蜂蜡片制成的蜡环。而后,通过课堂观察和面对面的交流,她找出了执教老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良意见。
“叶老师太敬业了,真是让人感动啊!”在收到叶老师发出的电子邮件,看到教案上大段的文字修改后,执教老师动情地对大家说。一次次磨课议课,反思重建,学校实验室的灯光让叶老师依稀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不同的是,这一次,她是陪伴者。在研讨活动现场,《热的传递》一课以层层递进的概念获取过程、别出心裁的创新教具制作,赢得了听课老师和专家的好评。
2015年8月15日,又一个双休日的上午,教室里聚集着一个特殊的团队,他们正在研究实验教学具的创新改进。原来,区里的两位老师获得了厦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比赛小学科学一等奖,即将参加首届福建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这个团队正是在教研员叶老师的策划下筹建的。赛训一体,“全面、扎实、辐射”是叶老师对待教师竞赛的思路。“全面”是指培训内容围绕竞赛要求展开,不留短板,全面覆盖;“扎实”是指培训整体策划,分层推进,力求扎实;“辐射”是指消除非竞赛教师与竞赛教师的区分,全员参与,赛训一体,借助个别教师的优势,辐射精品资源,帮助更多青年教师。
一个多月来,叶老师放弃周末的休息时间,和选手一起找资料,改设计,做实验,议说课……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位青年教师双双获得首届福建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一等奖的好成绩。2016年11月,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比赛中,这两名教师再一次获得一等奖的殊荣。比成绩更重要的是,短短一个月,两位教师的自身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与叶老师接触的青年教师总是能从她身上汲取满满的正能量,感受她的和蔼可亲和诲人不倦。她以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引领青年教师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一起成长。
随时而行,随遇而为。叶彩红老师几度角色转变的教育道路上,那份真,那份情,给“随”赋予了更深的含义。那是一种不抱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的态度;那是一种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的精神,还有什么比这种精神、这种情怀更能催人奋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