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是新一代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的产物。然而到底什么样的数据是大数据,业内一直展开着讨论。随着对大数据源的认识加深,以及相关分析方法的演进,业内领先的大数据企业也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其中普遍认为,从数据结构角度分析,大数据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根据IDC和EMC的联合调查,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40ZB。大数据已经从最初概念的提出到成为像土壤、矿藏一样的资产,但是数据资产如何推动行业创新,数据资产的增值和变现如何实现,以及在大数据使用中的网络安全问题,这些都已经成为业内聚焦的重要方向。
电信业的“智能管道”通路
电信业的全量数据是其立足的根本,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营销经验。回顾运营商的数据营销发展之路可以看出,2010年前,运营商主要是采用数据挖掘模型,开展多波次多渠道协同营销;2012年开始,基于位置、互联网行为尝试了大数据准实时营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OTT对传统电信业务的冲击早已显现。仅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的短信业务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转型势在必行,而大数据成为支撑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工具。2014年,基于场景的实时营销成为了新的热点。基于位置信息分析,电信运营商可以得出人口分布图。通过分布图,不仅可以知道哪个地方人群密集,还可以知道在这个地区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属性,是属于高消费还是低消费人群,消费偏好是服装类还是3C电子产品,这样的人群属性数据可以开放给想做营销活动的企业。
从中国移动对数据的应用情况看,主要涵盖企业管理和产品服务、客户调查、网络优化等。无论内部经营策略支撑,还是外部的业务发展,中国移动内部目前对数据分析的需求量都非常大。
“以前中国移动系统内部有很多分析系统,导致的结果就是数据的割裂,现在我们正在整合企业内部所有数据,希望打造一个企业级的数据中心。” 中国移动集团业务支撑系统规划部信息管理处处长陶涛在2014产业互联网大会上表示。
业务部门可以通过数据进行校园客户识别,陶涛介绍,中国移动对学生用户的识别采用的第一种方式是根据地理位置对基带信息进行标注,比如上海的松江大学城、西安的大学城等。
数据分析也可以促进中国移动的增值业务发展,根据用户对互联网内容的偏好进行交叉销售。比如,一个用户在中国移动的音乐平台上听李宇春的歌,那么他很有可能对李宇春的其他东西也会感兴趣,运营商就可以在电子阅读平台上向他推荐有关李宇春的书等。
如何把累计的大数据通过适当的开放创造更大的价值?“除了企业内部数据之外,我们还通过数据交互等方式获取外部数据。电信运营商作为管道来讲,当然我们想做的是智能管道。”陶涛说。
对于运营商来讲,数据的开放并不是没有限制的完全开放,“数据只有开放才可能有价值,我们可以在最底层做大数据的挖掘,经过加密对外适当开放;在大数据平台方面,我们的分析工具分析算法也可以对外开放,提供给内部和外部的合作租户。”陶涛说,“把客户发展成租户,从客户标签的角度,可以提供客户分析的标签,基于这个标签去做一些营销广告。”
“优酷土豆一直希望可以跟三大运营商的大数据打通,特别是我们可以看到更精准的观看行为,地理位置信息,购物行为和流量消费的情况。”优酷土豆副总裁李捷表示。
运营商的IT系统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基于不同业务、不同管理单元、不同渠道的纷繁营销支撑系统。一端是大数据给提供了准确的客户偏好分析,实时的营销需求捕捉,另一端运营商与客户接触点有了极大的拓展。
数据开放更需安全先行
正如Gartner所说:“大数据安全是一场必要的斗争。”大数据时代,无处不在的智能终端、互动频繁的社交网络和超大容量的数字化存储,大数据掀起新一轮生产率提高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信息安全的挑战。
随着数据共享,数据安全越来越重要。网络安全分析成逐步递进,从基于系统的漏洞攻击,到对系统攻击行为分析,再到数据分析,而从数据到整个IT系统便到了一个新的领域。
“运营商对外绝对不会提供数据,我们把数据会加工成服务,并将服务应用于实践,所谓不提供数据就是主要考虑到用户的隐私和考虑到数据的绝对安全。我们提供的是基于数据统计的分析结果。” 2014中关村大数据日的主题演讲中,中国联通宽带公司大数据应用部总经理李振军如此表述。
如果现在你想到营业厅打印一份自己的通话记录,流程并不简单,除了需要携带本人身份证,由营业员验证客户身份外,还需要值班班长输入授权口令进行确认和授权,才可以打印出通话记录。表面上看似烦琐,其背后就是4A系统在严密地保护着用户的敏感信息。避免了营业员环节可能存在的漏洞。“电信运营商内部人员对用户信息的访问,都被层层设卡,涉及用户敏感信息的访问都需要更高级别主管的确认授权才可能进行,有效避免了单一环节存在的漏洞。”亚信副总裁,安全事业群总经理庞海东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
其实,时间回顾到十年前,运营商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每月话费在300元以上的高净值客户的信息已引起了社会营销人员的普遍关注,而这类客户的信息有时被泄密出去,引起了不小的麻烦。运营商们开始意识到,用户身份资料的信息安全与它们自身的生存息息相关。
也是在2004年,亚信科技的电信支撑软件在国内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彼时亚信科技顺势成立了安全软件部,专为电信用户开发了包括身份管理、4A(认证、授权、审计、账号)等在内的内部安全管控系统,“这些系统逐步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普通采用。”庞海东说,“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要为更多的部门应用,但你既要让更多的部门和人员应用这些数据,又要保证这些数据不被滥用,未来无论外部安全策略,还是内部安全策略,都会变得像内部安全策略一样复杂。”
大数据时代,数据要为更多的部门应用,但又要保证这些数据不被滥用,未来无论外部安全策略,还是内部安全策略,都会变得像内部安全策略一样复杂。
根据IDC和EMC的联合调查,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40ZB。大数据已经从最初概念的提出到成为像土壤、矿藏一样的资产,但是数据资产如何推动行业创新,数据资产的增值和变现如何实现,以及在大数据使用中的网络安全问题,这些都已经成为业内聚焦的重要方向。
电信业的“智能管道”通路
电信业的全量数据是其立足的根本,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营销经验。回顾运营商的数据营销发展之路可以看出,2010年前,运营商主要是采用数据挖掘模型,开展多波次多渠道协同营销;2012年开始,基于位置、互联网行为尝试了大数据准实时营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OTT对传统电信业务的冲击早已显现。仅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的短信业务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转型势在必行,而大数据成为支撑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工具。2014年,基于场景的实时营销成为了新的热点。基于位置信息分析,电信运营商可以得出人口分布图。通过分布图,不仅可以知道哪个地方人群密集,还可以知道在这个地区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属性,是属于高消费还是低消费人群,消费偏好是服装类还是3C电子产品,这样的人群属性数据可以开放给想做营销活动的企业。
从中国移动对数据的应用情况看,主要涵盖企业管理和产品服务、客户调查、网络优化等。无论内部经营策略支撑,还是外部的业务发展,中国移动内部目前对数据分析的需求量都非常大。
“以前中国移动系统内部有很多分析系统,导致的结果就是数据的割裂,现在我们正在整合企业内部所有数据,希望打造一个企业级的数据中心。” 中国移动集团业务支撑系统规划部信息管理处处长陶涛在2014产业互联网大会上表示。
业务部门可以通过数据进行校园客户识别,陶涛介绍,中国移动对学生用户的识别采用的第一种方式是根据地理位置对基带信息进行标注,比如上海的松江大学城、西安的大学城等。
数据分析也可以促进中国移动的增值业务发展,根据用户对互联网内容的偏好进行交叉销售。比如,一个用户在中国移动的音乐平台上听李宇春的歌,那么他很有可能对李宇春的其他东西也会感兴趣,运营商就可以在电子阅读平台上向他推荐有关李宇春的书等。
如何把累计的大数据通过适当的开放创造更大的价值?“除了企业内部数据之外,我们还通过数据交互等方式获取外部数据。电信运营商作为管道来讲,当然我们想做的是智能管道。”陶涛说。
对于运营商来讲,数据的开放并不是没有限制的完全开放,“数据只有开放才可能有价值,我们可以在最底层做大数据的挖掘,经过加密对外适当开放;在大数据平台方面,我们的分析工具分析算法也可以对外开放,提供给内部和外部的合作租户。”陶涛说,“把客户发展成租户,从客户标签的角度,可以提供客户分析的标签,基于这个标签去做一些营销广告。”
“优酷土豆一直希望可以跟三大运营商的大数据打通,特别是我们可以看到更精准的观看行为,地理位置信息,购物行为和流量消费的情况。”优酷土豆副总裁李捷表示。
运营商的IT系统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基于不同业务、不同管理单元、不同渠道的纷繁营销支撑系统。一端是大数据给提供了准确的客户偏好分析,实时的营销需求捕捉,另一端运营商与客户接触点有了极大的拓展。
数据开放更需安全先行
正如Gartner所说:“大数据安全是一场必要的斗争。”大数据时代,无处不在的智能终端、互动频繁的社交网络和超大容量的数字化存储,大数据掀起新一轮生产率提高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信息安全的挑战。
随着数据共享,数据安全越来越重要。网络安全分析成逐步递进,从基于系统的漏洞攻击,到对系统攻击行为分析,再到数据分析,而从数据到整个IT系统便到了一个新的领域。
“运营商对外绝对不会提供数据,我们把数据会加工成服务,并将服务应用于实践,所谓不提供数据就是主要考虑到用户的隐私和考虑到数据的绝对安全。我们提供的是基于数据统计的分析结果。” 2014中关村大数据日的主题演讲中,中国联通宽带公司大数据应用部总经理李振军如此表述。
如果现在你想到营业厅打印一份自己的通话记录,流程并不简单,除了需要携带本人身份证,由营业员验证客户身份外,还需要值班班长输入授权口令进行确认和授权,才可以打印出通话记录。表面上看似烦琐,其背后就是4A系统在严密地保护着用户的敏感信息。避免了营业员环节可能存在的漏洞。“电信运营商内部人员对用户信息的访问,都被层层设卡,涉及用户敏感信息的访问都需要更高级别主管的确认授权才可能进行,有效避免了单一环节存在的漏洞。”亚信副总裁,安全事业群总经理庞海东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
其实,时间回顾到十年前,运营商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每月话费在300元以上的高净值客户的信息已引起了社会营销人员的普遍关注,而这类客户的信息有时被泄密出去,引起了不小的麻烦。运营商们开始意识到,用户身份资料的信息安全与它们自身的生存息息相关。
也是在2004年,亚信科技的电信支撑软件在国内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彼时亚信科技顺势成立了安全软件部,专为电信用户开发了包括身份管理、4A(认证、授权、审计、账号)等在内的内部安全管控系统,“这些系统逐步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普通采用。”庞海东说,“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要为更多的部门应用,但你既要让更多的部门和人员应用这些数据,又要保证这些数据不被滥用,未来无论外部安全策略,还是内部安全策略,都会变得像内部安全策略一样复杂。”
大数据时代,数据要为更多的部门应用,但又要保证这些数据不被滥用,未来无论外部安全策略,还是内部安全策略,都会变得像内部安全策略一样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