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商场B1层,才有放肆而掌控一切的快感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l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场的每一层都有自己的生态位,精准捕捉进进出出的客流。而我,就是那个B1层的目标。
  传播学界大咖麦克卢汉有一句名言,“媒介即讯息”,意思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不是内容,而是媒介本身。同样的道理,不管卖什么品类,商场的不同楼层传达了不同的定位———你不可能在地下层———一般被称为更好听的“B1层”———看见一家奢侈品店。不过,自从发现我家附近一个商场的B1层已经成为各种金店的聚集地,还是要感叹消费升级之快。
  而对消费者来说,选择某个楼层,就是选择需求和价格的组合。
  逛商场有很多目的,对于像我这样热爱工作的人来说,有空去商场,往往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尤其是在路邊摊越来越少的大城市,小食店纷纷搬进大商场租金较低的B1层。
  B1层的餐厅往往店面不大,放眼望去,种类涵盖麻辣烫、串串香、炸鸡卤味、粉面包子、奶茶甜品等各色小吃。一整层都缭绕着人间诱惑,跟楼上那些装潢精致、毫无烟火气的餐厅相比,气质完全不同。
  在B1层,食物和人类找到了存在的本初意义,吃就是为了口腹之欲。毕竟,在气味浓重、隔壁桌手中一把鱿鱼串随时可能戳到你面前的环境中,谈业务有点不太合适。不过,在北京这样遍地创业者的大城市例外,多小的馆子里,分分钟谈的可能都是几个亿的大生意。
  租金低,餐厅价格也就相对便宜。很多朋友纷纷表示,只有在B1层,才能找到不偷偷在大众点评查完价格再进去的自信。我也是。放眼望去,没有太多比一杯星巴克中杯咖啡贵的食物,能获得一种短暂的虚妄的自信。
  而且,小吃嘛,可以一家一家吃过去,很有小时候逛小吃街的快感。还能一边吃一边安慰自己,不多不多,不贵不贵。想象一下,刚从麻辣烫店里出来,手里捧着3分糖的奶盖奶茶,鼻子闻到不远处正在排队的锅盔,而眼神已经飘到了一个个排列得整整齐齐、嗷嗷待吃的鸭脖……那种画面感,适合一镜到底。
  有人说,其实商场高层也是餐厅层,价格也丰俭由人,那他一定没注意到另外一点,去那些餐厅的顾客往往是两人起。对于要经常独自解决正餐、又吃腻了K记和M记的我来说,B1层才是当之无愧的“一人食”友好层。
  B1层餐厅对“一人食”的友好体现在很多方面:一般有单人套餐,荤素搭配,营养全面,不会一个菜吃到撑;价格不高,符合日常工作餐的标准;不少是在吧台点餐结账,省去了和殷勤的服务生频繁交流的社交成本;为了节省成本,餐厅还往往设计有面壁的单人座,避免和人拼桌的尴尬……
  综上,囊中羞涩、三餐不定、一人独食、社交恐惧、但对吃还有那么一点儿追求———对于一个人物画像是这样的年轻人,除了外卖,B1层完胜。
  当然,B1层不只有吃的,标配还会有大超市和日常用品商店。这些店和餐厅的异曲同工之妙是,依然满足我的基本生活需求,价格依然让我有消费自信,社交成本依然降到最低。
  尽管尚未实现超市自由,但在超市,每件商品的价格标注得明明白白,也不会有售货员殷勤地上来说,“这卷卫生纸很适合你,要不要试用下”。而且超市基本都是连锁店,这让我有一种走到哪儿都是主场的自信。
  看过一段脱口秀,说逛某些商店最大的尴尬是:试了当季新款,我觉得很合适,店员知道我觉得很合适,我也知道店员知道我觉得很合适……这时候我却还要硬着头皮说:嗯……好像不太合适,我再看看……
  相信我,在B1层,绝对不会有这样的困境!你将拥有一种放肆而掌控一切的快感。
  也许若干年后,你不再是B1层的常客,你有了爱情、家庭、钱,B1层已经满足不了你的需求,你也有了想去哪层去哪层的自由。你常去亲子游乐层、高端定制服装层、家庭聚餐酒店层……如果哪天,心血来潮,又去了一次B1层,那些从记忆中被唤醒的气息扑面而来,你可能会想到年轻时候生活的困窘———但关键词绝对不是困窘,而是年轻。
  摘自《广州日报》2019年11月5日
其他文献
“英雄不走无名之路,才子不登无情之山。”这句话得自山东东阿小鱼山下,那里是七步成诗的曹子建长眠之地。后来,与东坡赤壁的朋友见面,又将这话写出来交给他们,作为对联用在坡仙亭前。人间之事,绝对到百分之百的从未有过,反而是三七开、四六计和对半分等最为常见。英雄与才子也是如此,天下第一豪杰项羽,被人提及最多的是与虞姬诀别时所写才情满怀的诗句。到了被太多人奉为天下第一才子的苏轼这里,事情又颠倒过来,明明是靠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但现实生活中奢靡现象又往往十分普遍,在有些历史时期还十分盛行,对其产生的危害历代统治者也有一定认识,颁布过许多“禁奢令”。  西汉时,针对当时婚丧嫁娶中的奢靡现象,朝廷多次以诏令形式进行过制止。《汉书》记载,汉宣帝时针对嫁娶中铺张浪费现象发布过“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贺诏”。《汉书》还记载,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夏,“安汉公奏车服制度,吏民养生、送终、嫁娶
期刊
2019年秋天的娱乐圈,被热炒的一段新闻是:韩国影星雪梨自缢身亡,年仅25岁。这位被抑郁症和社交恐惧症摧毁的可怜女性,患病前曾写下《愿望清单》,想完成的事共17桩,包括结婚、太空旅行等。  刚才在咖啡店,几位年龄相当于雪梨两倍加一个高中生乃至大学生的老头子,在报上读完这一段,互相问及:你有没有愿望清单?这一做法是有所本的。8年前,好莱坞由老戏骨杰克·尼科尔森和摩根·弗里曼搭档的佳片《遗愿清单》,说
期刊
底气和人的肺有关,呼吸量大小关乎底气足不足。比如登山,有的人爬一会儿就呼哧带喘,心慌气短,这是底气不足;比如游泳,有的人从泳池这头一个猛子扎进去,很长时间才从那一头冒出来,这是底气足。但“底气”又不全和肺有关,若要摸清“底气”的底细,不妨把二字拆开来,来个说“气”道“底”。  先说气。气的义项很多,《说文》里说,气的本义是指云气。地面湿热之气上升,凝而成雨,干热之气上升,散而为风。所以“气”是个象
期刊
“江郎才尽”这一带贬意的成语,一千五百多年来就一直陪伴着江淹。他自幼勤奋好学,六岁能诗,十八岁己熟背“五经”,所作《恨赋》、《别赋》,更显其才华横溢,被誉为千古奇文。只可惜,中年的江淹突然罢笔,落了个“江郎才尽”的名声。其实,这正是江淹为求自保聪明的地方。  这事还得从南朝宋顺帝泰始二年说起。二十岁的江淹因聪慧超群,成为宋建平王刘景素的幕僚,并随建平王在衮州任文书之职。后因受广陵令郭彦文的牵连,被
期刊
明朝末年的朱大典,少时好学,但苦于家境贫寒,无钱入学读书。在伏龙庙附近有一所私塾,朱大典在割草打柴之余,便常到私塾边“倚窗听课”,后被塾师及东家发现,他们都被朱大典的好学精神所感动,遂破例收他入学伴读。朱大典于是得到读书的机会,从此更加发愤读书,终于在1616年考中进士。  但是,就是这个寒门出身的朱大典,为官后却摇身一变,成为热衷于搜刮钱财的贪官。他在明末官场上曾以贪婪著称,时人皆目之为严嵩再世
期刊
我也记不清老孟是从何时开始为单位送水的,他好像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瘦高的老孟木讷寡言,见人只是嘿嘿一笑,因为种地难以支撑儿女上大学的开销,已是半百的老孟不得已出来打工。除此之外,大家对他的信息知之甚少。同事们也不清楚老孟公司的名称,每次水桶快见底时,只管拨打老孟永不关机的手机,即便是清晨8点,老孟也会挪着不慌不忙的步子将一桶矿泉水及时送达,交接12元費用,嘿嘿一笑后转身离开。有时候送来水,办
期刊
不少人认为“木鸡”是贬义词,常常用“呆若木鸡”来“形容一个人呆头呆脑或痴痴发愣的样子”。其实呢,“木鸡”并不“呆”,而是“一种高深境界”。庄子就认为,外表骄横、强悍、好斗的鸡,并不是最厉害的,只有真气内敛、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真正的“鸡”林高手。  《庄子·达生》载,周宣王爱好斗鸡,令一个叫纪渻子的人负责训练斗鸡。过了10天,周宣王问训练好了吗?纪答:“还没有,这只鸡表面上气势汹汹,其实没
期刊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所谓幸福,在诗人海子眼中就是衣食无忧的农人生活,能够亲自参与到粮食、蔬菜的种植中去,还能有闲钱在世界各地闲游。这样的幸福,对于那些纯粹的农人来说,实现的可能性太小。不过对于如何种植粮食或蔬菜,他们却有太多的发言权。“清明前后,种瓜点豆”,遵循这些口耳相传的农谚和父辈的教诲,大家春种秋收,倒也把日子过得顺顺当当。  至于
期刊
“蹲下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贾启锋(河北沧州)  《杂文月刊》2019年10月下《蹲下去看桌子》,提醒人们要站在别人、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结果大不同。  习惯站在自己的高度和角度看问题、做事情,但效果不一定最好。中国象棋样式这么多年没有改动和创新,就是习惯了。前两天,我带我发明的钩杆象棋到沧州市人民公园,棋子直径12厘米,棋盘大,长近2米,放地上下棋,可坐可站,远的可以走过去,也可以用头上带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