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比巧喻化解化学难点:“物质的量”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olba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148-01
  
  高中化学里面,有许多有趣的章节学生可通过精彩而带有刺激的实验对该内容产生浓厚兴趣,继而较容易掌握其有关的性质及用途等。但也有的章节,可以说显得较枯燥难懂,而“物质的量”这一部分恐怕要首当其冲了。如何把这一部分的知识让学生也能较轻松地理解,较好地掌握、运用,确实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在化学的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习惯地进行对比掌握新概念、新知识。作为教师,运用通俗而贴切的比喻,能有效地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产生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的神奇功效。
  
  一、找出恰当浅显的对比对象,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问题l:试想有一沓面值是1分钱的硬纸币,我们怎样用普通的办法知道其中一张纸币的质量呢?
  学生:反应很快,七嘴八舌。大多都能回答正确:称一称这一沓纸币的质量数一数有多少张再用总质量除以总张数等等。
  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已经初步产生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正确思维能力——由集体量求出一般量。这时再由具体到一般的方法来引入主题。
  问题2:一个水分子分散在空气中也就是水蒸气的一分子,我们用肉眼能看到它吗?当空气中许多水分子聚集在一起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们的眼睛又能不能见到呢?
  学生方面:学生纷纷表态。他们想到了常见的自然现象:雨、雾、霜、雪。
  共同总结:积少成多,微观粒子积多便成宏观的物质。研究微观的物质要借助宏观物质。
  通过宏观到微观的过渡,让学生更容易明白:解决宏观问题与解决微观问题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再通过问题让学生期待着诞生新的概念,通过比喻让学生准确而清晰地掌握概念。
  
  二、利用恰当浅显易懂的比喻,使学生领会抽象的概念
  
  教师引导:当许多人聚在一起时,人们起出一个名词来描述,叫做“群众”。当许许多多分子、原子聚集在一起时,我们很有必要给它一个称呼,这个名字我们现在不用花心思了,因为化学工作者早给它们起了一个什么名字来,而且这个名称全世界通用,成为了一个新物理量呢!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化学家们给了它一个什么名称?
  学生方面:通过阅读,学生自然会认识“物质的量”这个名词。而且知道它是一个新的物理量,也知道它是一个有点类似“群众”的表示集体的名词。此时,他们已有了一个正确的感性认识,然后深层剥笋一样使学生能深刻理解。
  这样学生便能正确地、较轻松地认识“物质的量”这一抽象的概念。不会让学生产生遥不可及,微不可触的感觉。
  
  三、利用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发挥联想,使新知识系统化
  
  问题3:你知道哪些物理量?你知道到目前为止世界通用的物理量是多少个?分别是什么?
  目的:这样会使学生更清楚现在所学的这一概念是其中的一个物理量。使这个概念不孤立存在,而是让学生学会把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问题4:物理量都有单位,物质的量的单位有哪些?哪个是它的国际单位?
  目的:学生总容易误解“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唯一单位,因为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几乎没用过别的单位。因此一开始就要强调这个问题,使学生不至于产生这种错觉。也由于“摩尔”也是一个新名词,有必要通过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它只是像米、千克等都属于“单位”。也由于这个原因有必要一开始就把它纳入它所属的系统中。加强了所学新知识的清晰度与区分度,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用学生熟悉的事例通过比喻进行总结,使知识在轻松中网络化
  
  举出学生熟悉的歌曲为例子《酒干倘卖无》。其中一段是“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这是一个跟我们学习联系很密切的重要归纳方法,知识联系法、知识衍生法。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找出基本的(根源的)知识点。在这首歌里是“天”,在我们学习的这个章节中又是什么呢?显然学生们也很容易找出,它是“物质的量”这个重要的概念。
  由物质的量派生出来了一系列的概念,如果是零零碎碎地记忆,对学生而言的确很难,正是由于概念多,这一章历来成为高中化学的难点章节。但若将其网络化,则会化难为易,降低学生在理解及记忆方面的难度。从根本出发,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微粒集体的名词,一个摩尔单位的物质含有多少个微粒?其中涉及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问题,若干个微粒所组成的物质的量又是多少?如果若干个微粒为气态的话,它们所占居的体积又是多少?这个问题又牵涉到气体摩尔体积:当把若干摩尔的溶质溶解到溶剂中形成一定体积的溶液时,它的摩尔浓度又是多少?这样由物质的量这个中心,或者更准确一点应该叫核心概念将所有的新的概念串连起来,然后再通过图示表示出来,让学生找出各个概念的相互关系,以形成网络知识体系。这样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比较,总结,则会对知识。掌握得更扎实,也更灵活。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竞争机制——降低生产成本,产品就有更强的竞争力。同样减少学生的脑力消耗而达成一定的效果,才能使一个人有精力去广学博学,也是提高人才的竞争力。
其他文献
讨论了复杂函数的多神经网络逼近模型的建立方法.针对映射网络泛化能力差以及结构难以确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ayes分析的组合多神经网络建模方法.仿真研究表明,这种建模方法提高了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144-01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145-01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语言是用来自由表达和交流感情的工具和符号系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教学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语言文化的传播、熏陶和感悟。因此,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是相当必要的。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外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及“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农田基本建设与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华北平原的种植制度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其动向之一是粮粮三茬套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147-01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是成功的关键。如何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一个职业中学老师更应该值得首先探讨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单倍体: 由植物的生殖细胞不经受精结合,单性发育成植株,这种植株的细胞内的染色体,只有原有的一半,叫做单倍体。目前单倍体育种大量的都是用花粉离瘁培养。另外,在花粉培养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是21世纪学校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的标准,必须强调的是创造性的培养离不开学生个性的发展,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个性特点的民主化教育,才能使学生不断克服与社会发展不相容的个性。从而发展优良的个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生个性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149-01    跨入21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