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知道祖峰吗?”
“是《潜伏》中的李涯。”
“是《北平无战事》中的崔中石。”
“是《欢乐颂》中的奇点。”
“是赵薇、黄晓明和陈坤的同班同学。”
这些答案,让祖峰这个名字越来越被人熟知。
这些答案,也让祖峰这个人越来越丰富。因为前三个角色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每知道一个答案,听者的语气上开始是问号,继而是感叹号。
现在问这个问题,给出答案最多的是“《欢乐颂》中的奇点”。奇点是一个经常穿梭于科技论坛的商业精英。该剧的制片人侯洪亮称看到这个角色,首先想到的“第一人选”就是祖峰。因为祖峰身上有一种理工男的特质。
问祖峰是否觉得?他说可能与自己平时喜欢读科普读物有关,再有就是他身上有一股知识分子的“酸”味。
所以,这次的拍摄地点,选在了清华大学老图书馆附近。
祖峰从车上下来,一袭修身的西装,个子不高,但身材笔挺,一看就是经常健身的人。
他笑着跟大家打招呼,笑容有些腼腆,笑纹明显。“真人跟戏里的样子差不多。”现场有人窃窃私语。
有一个场景,祖峰在图书馆砖红色的围墙上眺望。感觉他的气质跟周遭的feel很搭。也许这就是侯洪亮说的理工男的特质吧。
“为什么喜欢祖峰?”在清华园里问经过的同学。
演技好,低调,气质儒雅,有个性魅力,会书法,写了一笔好字,声音好听,手好看……以上这些回答,就是祖峰越来越受欢迎和关注的所在。
从来不掩饰自己的“骚”既闷骚也明骚
若说近段时间最火热的电视剧,一定非《欢乐颂》莫属。如今虽已告一段落,但热度和话题不减,22楼五美的情感归宿依然牵动着观众的心。在第一季里,白手起家的生意人奇点虽然未能与安迪开花结果,但凡事拎得清的处世态度还是让他收获了不少观众的肯定,与安迪分手的一场戏更是让网友直呼“心疼”。借着这样一部现象级大戏,奇点的扮演者祖峰被多次“热搜”。
《欢乐颂》中奇点作为安迪的初恋,两人之间有大量的对手戏,甚至亲热戏。虽然呈现出来的效果上佳,但在拍摄时可苦了生性温吞的祖峰。刚一进组,连刘涛的面都没有见过的他就被告知第二天要拍摄“吻戏”。之前,祖峰和刘涛都参演过电视剧《芈月传》,但两人在剧中没有交集。
源于自己的拍摄习惯也为了演出更好的效果,祖峰跟导演说了自己的顾虑:“对不起,我和刘涛彼此都没来得及熟悉,我做不到。而且里面那首英文歌,也要学唱……”。这期间,祖峰很感谢刘涛,因为他是有点害羞的人,但刘涛人非常热情开朗,会主动跟他聊许多话题。果然,十天之后拍摄这场情感高潮戏时,祖峰与刘涛的表演默契且张弛自如。据说,两人之前都喝了一点红酒,以致许多观众看到两人拥吻起舞的场景时,会有点微醺感。
不过在处理与安迪的感情时,奇点也有一些举止行为引起了观众的争议,尤其是在地下车库强行拥抱安迪的一场戏,“我要拥吻你”的台词更是直接被网友刷上了微博热搜,直言奇点表现得有点“猥琐”,听他说这句台词时,也禁不住犯“尴尬癌”。
问祖峰怎么看这些争议?他有些无奈地摇摇头,有些不解地说:“我觉得这句台词写得很好啊,多么的诗意”。而且这样的剧情也比较符合人物性格。剧中的安迪由于幼年的经历,心理上存在一定问题,害怕与人接触,为了打破安迪的这层壁垒,更好地接近她的内心,奇点才刻意设计了地下车库里的拥抱。他只是想要做一个测试, 安迪的心理疾病严重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在被他拥抱时也依然歇斯底里。
让祖峰颇有些失望的是,大家并没有关注到这些心理层面的点,而是局限在他和刘涛的亲热戏上。而以上的陈述也不仅是他为奇点开脱,生活中他也会有类似奇点这样的表达方式。“我觉得我在生活中也可能会这样,不口语,不平庸,我喜欢这样”。虽然可能让人感到一丝“酸”气,但祖峰觉得自己身上本就有一种知识分子的酸气,“导演选我演这个人,也是因为我的这点酸气”。
有人说祖峰属“闷骚“之类,他笑称一点不反感“骚”这个字,“《岳阳楼记》中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在他看来,只有那些有品位,充满诗情画意的人才可以被称作骚人。相比于被人叫做闷骚,祖峰更喜欢将自己归于“明骚”一类,并说“我从来没有掩饰我的骚,只是有时候它没有特别地表露出来”。
动静总相宜老干部的外表下有颗驿动的心
《欢乐颂》里的奇点是个熟练运用Facebook等社交软件的高智商理工男,但生活中的祖峰却是一个坚持手写书信,爱好书法、篆刻、抄经,连微博都没有的现代“山顶洞人”。不过随着祖峰人气的水涨船高,他的这些近似老干部的爱好也博得粉丝的追捧,前段时间热映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爷爷写给孙子的信被曝光出自祖峰之手后,不少网友还在微博上发起了#跟祖峰学写字#的活动。虽然他的一手好字广受赞誉,但祖峰却谦逊地表示,“我不觉得自己那是书法,很多时候我只是在抄书而已”,所谓的优美字体已成为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关于他对篆刻的热爱,最广为人知的一件事是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为电影学院96级全班同学和班主任崔新琴分别刻了一枚印章。
在书法篆刻之外,祖峰还迷醉于阅读的快感。读一本好书如交一益友,这话放在祖峰身上再合适不过。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丰富,重温念过的书本又会有新的体会。
祖峰最近又在重读《论语》,年过40的他仍然能在修身方面获益匪浅。祖峰说过演员就像是一个杂家,什么都要爱接触,什么都要了解,而书籍则是获取知识最便捷的途径之一,因此他喜欢的书的种类很宽泛。除了古文名著外,他也喜欢科普读物,拍《欢乐颂》之前,他刚读完一本《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都说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时间越来越碎片化,留给每个人阅读的机会更是寥寥,祖峰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不过在这一点上他还算看得开,“我从不把读书看做一项任务,规定自己一定要读多少,一切都是随缘”。
阅读、书法、篆刻这些兴趣爱好,让祖峰被打上了“老干部”的标签。但熟悉他的人知道这些只是祖峰“静”的一面,其实他对“动”也很痴迷,所谓老干部的外表下有一颗驿动的心。
“你喜欢爬山?”我问。
他特别更正,不是“爬山”是“登山”。攀登珠峰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虽然梦想尚未实现,但他一直没停下过追逐的脚步。他也喜欢骑行,还曾做过一次长达15天,跨越1500公里的长距离骑行。骑行途中看遍山川风物,不光了了游山玩水的目标,还在途中找到了一种新的自我状态,“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念,只需要往前走就好”。
在祖峰看来,旅游和旅行也完全不同。他说跟很多人一起是旅游,一个人是旅行。后者于他是一种生活方式。大有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快感。
“我的心其实挺野的”。祖峰如是说。
Q&A
不想被贴标签要做一个伟大的演员
一段时间内,祖峰的名字虽然不红,但一直被划归好演员之列。近20年的演艺生涯中,他已先后出演了数十部影视作品。最近两年又客串了多部备受关注的电影,比如《黄金时代》、《归来》、《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等。而他最为人称道的两个角色则是两个配角,电视剧《潜伏》中的李涯和《北平无战事》中的崔中石。
Q:这两个角色在一段时间内,甚至成为祖峰的标签,那么这两个角色对你的意义是什么呢?
A:李涯让大家认识了我,因为在这之前,大家不知道祖峰是谁。然后崔中石让我摆脱了在观众心目中李涯的印象。我记得《北平无战事》刚要上映的时候,制片人侯鸿亮发了条朋友圈,说崔中石之后无李涯。当时因为片子还没有投放市场,我只是觉得崔中石这个角色比较好,而且演戏的时候,我投入的专注度比较高,对于成品我比较满意,但不知道观众是否能够接受。对于他说那个话,我觉得有一些夸大其词,但同时,心里还有一些小满足和小感动。我把他的这句话当成是一种表扬,假如他的预言正确,崔中石这个角色成功的话,那么我身上李涯的标签肯定可以去掉。
Q:《北平无战事》中所有的演员都很出色,尤其还有一些戏骨型的演员。在众多好演员中你饰演的崔中石仍可圈可点广受赞誉,对演员来说是更高的考验。
A:我可能找了一个相对比较讨巧的方式去表达,就是让他弱一些。剧本本身的设定中崔中石已经足够强了,你想他在智斗那些人的时候,包括和徐铁英这个老狐狸的一来一往中都没有输半分,所以我没必要再去强化他,反而适当地加了些示弱的戏份。还有就是他在一半就走了,对于这样一个悲剧人物观众会更心疼。
《北平无战事》刚放的时候,姜伟(《潜伏》的导演)老师给我发了条微信说,我现在正在看你的戏。我问他觉得我演得怎么样。他说演得绵软了不少。这就是我的私心,适当的示弱之后,在他走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人舍不得他。
Q:李涯跟崔中石,是观众对你认知最高的两个角色,除此之外,还有哪个角色对你的表演来说作用不可低估呢?
A:跟郑晓龙导演合作的《金婚风雨情》。我觉得那个戏,让我找到了一些角色塑造上的可能性。《潜伏》让很多人知道了我,然后就有一堆同类题材的戏来找我,都是饰演反派、特工这样的年代戏,但我都没有去接。我觉得大家只看到了我身上李涯的那一面,但其实我还有很多很多面没能展现出来,还没有能够让人看到我的那些面有多么的好。而《金婚风雨情》里那样一个内心强大的知识分子让我一下子打开了,那个角色在剧中,特别是到了后期变得特别絮叨琐碎,以至于那段时间我在家也会被人说太唠叨了。
其实这也是一个新的尝试,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我们当年在学校的时候,老师会不断地鼓励你去尝试不同的角色,可毕业之后反倒不可能演太多差异性的角色,因为导演在跟你合作前就会尽量给你去定个型,比如你是青衣,你是小花旦,你是正剧演员……
Q:所以你不想被贴上标签?
A:对,而且我觉得作为创作来说,贴标签,是创作者缺乏想象力的表现。假如你真的有想象力,你就应该让大家看没有看到的东西,就是大家想不到你能演成这样,或者说想象不到让你去演会是什么样。这才是创作最大的吸引力。
Q:我还看过一种评价,说祖峰是少有的那种,演了一个角色之后,会让人忘了他本人的这样一类演员。这也是你当初做演员的时候,对自己的一个要求吗?
A:应该说我希望能让观众记住我的角色而忘记我本人吧。我一直在说演员分两种,一种是把自身的魅力带到电影里去,有很强的个人风格和自身魅力,像罗伯特·特尼罗;还有一种是演一个戏就变成了另一个人,让观众忘记了他本人,或者忘记了他之前出演过的角色,像丹尼尔·戴·路易斯。
两种风格都没有错,只是看个人偏好而已,像我就比较偏爱第二种风格。另外,我不是那种很会在生活中绽放自己的人,比如在一个party上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相反我更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在角落里待着,看着大家玩乐。所以就印证了另一种说法,在生活中没有魅力,那么我就在舞台上寻找魅力。
Q:你饰演过的角色虽然各有不同,但也被大家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我想这应该是你自己的气质赋予的吧?
A:不知道,可能我长的就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我20岁的时候,还在南京,就曾经有一个人说过,说这孩子怎么回事啊,还这么小,怎么就这么苦大仇深的感觉。我自己也觉得很奇怪,可能就是自身具备的吧。假如哪天你在我眼睛里面看不到这种忧郁,那说明我又进步了,不过这应该很难。 Q:有一种评价,说祖峰注定是做演员,不是做明星的,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A:我觉得这么说挺好的,我听着还挺舒服,我觉得我就是个演员,而且我希望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
Q:在你看来,演员和明星不可兼容吗?
A:比较难。我觉得假如你是一个演员,是一个伟大的演员,那么你只要让观众喜欢你演的角色就好,但作为明星你还有一个附加任务,就是要让观众喜欢你真实生活中的这个人。
Q:演员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也在于红与不红有的时候也是考量成功与否的因素之一。这个因素左右过你吗?
A:我是觉得有很多角色,如果让我去演会让这个戏更好,但很多制片人可能是缺乏安全感,觉得使用明星会获得更多收视上的保障。虽然这话说出来可能会让大家觉得我这是酸葡萄心理,但我是真觉得应该从合适与否的角度去挑选演员,而不是为了赚钱。
Q:演员红了之后,可能他在作品选择上的话语权也会更多一些……
A:对,所以这是一个矛盾的事情。如果我想红,就要让更多的人喜欢祖峰,让大家觉得好像我身上有很大的商业价值。但如果这么做会干扰我,让我的心静不下来。这样我的演技可能还会退步,即使拿到了更好的角色我也做不好。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矛盾。所以还是顺其自然吧,我也不是说要拒绝红起来,但即使不够红,我也还是可以跟志同道合的伙伴去创作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
我觉得演员有一颗相对单纯的心是特别重要的,它能帮助你变成更好的自己。现在在匆忙的工作过程当中,我缺少了深度的思考;另外我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也被迫地减少了自己的单纯,所以我觉得自己在退步,可能这也是成长的代价。
对20年前的自己说“按自己的活法去生活”
祖峰1974年出生在南京,从小就是班里文艺骨干的他却没有顺遂的走上演艺之路,反而在南京汽车制造厂当了4年工人。但不甘平庸的他毅然踏上艺考之路,一走就是3年。终于,1996年22岁的他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班主任是崔新琴老师。因同班同学有赵薇、陈坤、黄晓明等当红的明星,他们这个班被称为北电“明星班”。如今距离入学已过去了20年,问及对刚考入北影的自己说句话时,祖峰说“按自己的活法去活”。对他来说生活正是因为未知才充满魅力,一切都在于自己的经历。
Q:崔新琴老师对你的评价很高,说你的作业跟别人不一样,充满着对生活的感悟,这也是源于你曾经的工作经历吗?
A:我觉得曾经在南京汽车制造厂当了4年工人的经历对我学习表演是有帮助的,当然不能说是直接的帮助,毕竟两者间没有任何联系,但那段经历一直储存在我的人生记忆里,会间接地对我起到一定作用。
Q:当初艺考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吧,前后一共考了几年?
A:前后考了3年,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各考了2次。1995年我考中央戏剧学院的时候,就是夏雨他们班,当时进了三试,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96年的时候,我的年龄已经快接近艺考的底线了。但我是个不安分的人,在工厂的时候就是,总觉得做个工人不会是我的归宿,而且既然已经考了2年了,再试一次也无妨。当时我把北影的那次考试当做是最后一次,考得上考不上就这一把,所以心态比较放松,没想到那次反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Q:据说在电影学院的四年你一直保持全勤的……
A:其实对于我们这些年纪大的,尤其是工作过再上学的同学,不光是我,还包括陈坤、高敬瑜,会特别珍惜在学校的时光,觉得自己一定要好好把握。我连那些无聊的课都会去上,而且永远是坐在第一排。当时就觉得还能坐在教室里就是赚了,一定不能浪费时间。
Q:除了全勤,你在班里的成绩怎么样?名列前茅吗?
A:我觉得是在第一方阵那一拨吧。其实最初的两个学期,我觉得那是老师对我的鼓励,第一我是班干部,为班级做了很多事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第二我是个比较走心的人,而且特别爱面子,老师们可能也会担心,这孩子多说两句是不是就崩溃了,所以给了我相对比较好的成绩,也是出于对我的鼓励。
Q:1996年考上电影学院,今年是2016年,20年过去了,这20年会觉得特别快吗?
A:我觉得特别快。年龄越来越大,会觉得时间越来越快。小的时候总觉得每天过得特别漫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像大人一样成熟。但你长大了之后回首往事,又会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好像一眨眼间就40多了。我经常还觉得自己的心态像个小孩子,但其实已经真的是个中年人了。
Q:如果回头对20年前,刚刚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祖峰说一句话,你最想跟他说什么?
A:我可能会跟他说,按你自己的活法去活呗。生活充满了未知才有魅力,如果提前预知了我会成为一个演员,也许就没有那么有滋味了。
电话是懒人的问候,我是生活中的保守派
毕业的16年时间里,祖峰的事业和生活经历了几个重要的节点,一是重回母校北京电影学院做了老师,6年的时间里带了两个班,让个性腼腆的他学会了主动争取主动沟通。二是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MFA艺术硕士。而生活上祖峰最大的改变则是,2010年5月,与中央戏剧学院老师刘天池结婚。如今迈入不惑之年的他对于生活和家庭也有了更多的感悟。
Q:男人四十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段,过了四十岁,你觉得自己心态上会有不同吗?
A:会有的。古人说四十不惑,是有道理的。原来的我是一个革命派,看见不平,我就忍不住要发怒,但40岁过后的我变成了一个保守派,保守派不是一个坏词,它不代表你不勇敢,而是包容性更强了。你的阅历、经历,包括从阅读中得到的思考,都让你对生活有了更多的理解,有的时候存在即必然。当然这也不意味着你对现实生活的妥协,而是有信心让一切往完美的方向发展。
Q:我觉得这个阶段对你来说也是比较好,一方面,事业蒸蒸日上,家庭也比较稳定,但对演员来说,在家庭和事业的平衡上,是不是也要花一点心思啊?
A:我觉得在我们这个年龄,差不多30到45岁这个年龄段,属于当打之年,确实生活节奏很快,工作也很忙碌,但我现在越来越有这样的意识,就是要把你的时间给你的家人,和他们一起度过。其实她也很忙,除了在学校做老师外,她还有一些别的工作,比如前几年帮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做表演老师。不过我们也商量过,现在都要对工作进行一些削减,挑自己最渴望的工作去做,那么剩下的时间还是要给到家庭,给到对方。
Q:婚姻需要经营,夫妻之间的沟通就是一种经营手段啊?
A:对,毕竟这个人是跟你时时刻刻生活在一起的人,是离你最近的人,我们现在可能更多的沟通是在创作方面,包括看完片子之后的互相交流。
Q:这个我还挺意外,不是都说不要把工作带回家里吗?
A:这个不适用于我们,而且我和她在家里属于漫谈式,并不局限于工作本身。有的时候,她说你哪块儿怎么怎么样,我就会说对不起,这是我的工作,我想独立去思考,你过界了。那么这个话题就会结束。但有的时候谈到一个专业方面的东西,譬如说我们阅读某些书籍,或者看到一些优秀的作品,一起去评论它们,这时候就是一种思想上的共鸣,双方也都会很愉悦。其实一开始也是因为两个人产生了共鸣,才会走到一起嘛。
Q:除了聊天之外你们还有一种独特的沟通方式,就是写信……
A:我现在偶尔也写,但是没以前那么多了。不过好在以前的那些信都保留下来了。
Q:偶尔看一看,也是很特别的一种感觉。
A:你不觉得等年老的时候翻开来看更特别吗!我之前看过钱钟书老师的一个杂文集子,那个时候已经有了电话,很多人其实就不怎么写信了,但他很推崇书信交流的方式,还说过打电话是懒人的问候。
“是《潜伏》中的李涯。”
“是《北平无战事》中的崔中石。”
“是《欢乐颂》中的奇点。”
“是赵薇、黄晓明和陈坤的同班同学。”
这些答案,让祖峰这个名字越来越被人熟知。
这些答案,也让祖峰这个人越来越丰富。因为前三个角色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每知道一个答案,听者的语气上开始是问号,继而是感叹号。
现在问这个问题,给出答案最多的是“《欢乐颂》中的奇点”。奇点是一个经常穿梭于科技论坛的商业精英。该剧的制片人侯洪亮称看到这个角色,首先想到的“第一人选”就是祖峰。因为祖峰身上有一种理工男的特质。
问祖峰是否觉得?他说可能与自己平时喜欢读科普读物有关,再有就是他身上有一股知识分子的“酸”味。
所以,这次的拍摄地点,选在了清华大学老图书馆附近。
祖峰从车上下来,一袭修身的西装,个子不高,但身材笔挺,一看就是经常健身的人。
他笑着跟大家打招呼,笑容有些腼腆,笑纹明显。“真人跟戏里的样子差不多。”现场有人窃窃私语。
有一个场景,祖峰在图书馆砖红色的围墙上眺望。感觉他的气质跟周遭的feel很搭。也许这就是侯洪亮说的理工男的特质吧。
“为什么喜欢祖峰?”在清华园里问经过的同学。
演技好,低调,气质儒雅,有个性魅力,会书法,写了一笔好字,声音好听,手好看……以上这些回答,就是祖峰越来越受欢迎和关注的所在。
从来不掩饰自己的“骚”既闷骚也明骚
若说近段时间最火热的电视剧,一定非《欢乐颂》莫属。如今虽已告一段落,但热度和话题不减,22楼五美的情感归宿依然牵动着观众的心。在第一季里,白手起家的生意人奇点虽然未能与安迪开花结果,但凡事拎得清的处世态度还是让他收获了不少观众的肯定,与安迪分手的一场戏更是让网友直呼“心疼”。借着这样一部现象级大戏,奇点的扮演者祖峰被多次“热搜”。
《欢乐颂》中奇点作为安迪的初恋,两人之间有大量的对手戏,甚至亲热戏。虽然呈现出来的效果上佳,但在拍摄时可苦了生性温吞的祖峰。刚一进组,连刘涛的面都没有见过的他就被告知第二天要拍摄“吻戏”。之前,祖峰和刘涛都参演过电视剧《芈月传》,但两人在剧中没有交集。
源于自己的拍摄习惯也为了演出更好的效果,祖峰跟导演说了自己的顾虑:“对不起,我和刘涛彼此都没来得及熟悉,我做不到。而且里面那首英文歌,也要学唱……”。这期间,祖峰很感谢刘涛,因为他是有点害羞的人,但刘涛人非常热情开朗,会主动跟他聊许多话题。果然,十天之后拍摄这场情感高潮戏时,祖峰与刘涛的表演默契且张弛自如。据说,两人之前都喝了一点红酒,以致许多观众看到两人拥吻起舞的场景时,会有点微醺感。
不过在处理与安迪的感情时,奇点也有一些举止行为引起了观众的争议,尤其是在地下车库强行拥抱安迪的一场戏,“我要拥吻你”的台词更是直接被网友刷上了微博热搜,直言奇点表现得有点“猥琐”,听他说这句台词时,也禁不住犯“尴尬癌”。
问祖峰怎么看这些争议?他有些无奈地摇摇头,有些不解地说:“我觉得这句台词写得很好啊,多么的诗意”。而且这样的剧情也比较符合人物性格。剧中的安迪由于幼年的经历,心理上存在一定问题,害怕与人接触,为了打破安迪的这层壁垒,更好地接近她的内心,奇点才刻意设计了地下车库里的拥抱。他只是想要做一个测试, 安迪的心理疾病严重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在被他拥抱时也依然歇斯底里。
让祖峰颇有些失望的是,大家并没有关注到这些心理层面的点,而是局限在他和刘涛的亲热戏上。而以上的陈述也不仅是他为奇点开脱,生活中他也会有类似奇点这样的表达方式。“我觉得我在生活中也可能会这样,不口语,不平庸,我喜欢这样”。虽然可能让人感到一丝“酸”气,但祖峰觉得自己身上本就有一种知识分子的酸气,“导演选我演这个人,也是因为我的这点酸气”。
有人说祖峰属“闷骚“之类,他笑称一点不反感“骚”这个字,“《岳阳楼记》中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在他看来,只有那些有品位,充满诗情画意的人才可以被称作骚人。相比于被人叫做闷骚,祖峰更喜欢将自己归于“明骚”一类,并说“我从来没有掩饰我的骚,只是有时候它没有特别地表露出来”。
动静总相宜老干部的外表下有颗驿动的心
《欢乐颂》里的奇点是个熟练运用Facebook等社交软件的高智商理工男,但生活中的祖峰却是一个坚持手写书信,爱好书法、篆刻、抄经,连微博都没有的现代“山顶洞人”。不过随着祖峰人气的水涨船高,他的这些近似老干部的爱好也博得粉丝的追捧,前段时间热映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爷爷写给孙子的信被曝光出自祖峰之手后,不少网友还在微博上发起了#跟祖峰学写字#的活动。虽然他的一手好字广受赞誉,但祖峰却谦逊地表示,“我不觉得自己那是书法,很多时候我只是在抄书而已”,所谓的优美字体已成为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关于他对篆刻的热爱,最广为人知的一件事是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为电影学院96级全班同学和班主任崔新琴分别刻了一枚印章。
在书法篆刻之外,祖峰还迷醉于阅读的快感。读一本好书如交一益友,这话放在祖峰身上再合适不过。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丰富,重温念过的书本又会有新的体会。
祖峰最近又在重读《论语》,年过40的他仍然能在修身方面获益匪浅。祖峰说过演员就像是一个杂家,什么都要爱接触,什么都要了解,而书籍则是获取知识最便捷的途径之一,因此他喜欢的书的种类很宽泛。除了古文名著外,他也喜欢科普读物,拍《欢乐颂》之前,他刚读完一本《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都说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时间越来越碎片化,留给每个人阅读的机会更是寥寥,祖峰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不过在这一点上他还算看得开,“我从不把读书看做一项任务,规定自己一定要读多少,一切都是随缘”。
阅读、书法、篆刻这些兴趣爱好,让祖峰被打上了“老干部”的标签。但熟悉他的人知道这些只是祖峰“静”的一面,其实他对“动”也很痴迷,所谓老干部的外表下有一颗驿动的心。
“你喜欢爬山?”我问。
他特别更正,不是“爬山”是“登山”。攀登珠峰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虽然梦想尚未实现,但他一直没停下过追逐的脚步。他也喜欢骑行,还曾做过一次长达15天,跨越1500公里的长距离骑行。骑行途中看遍山川风物,不光了了游山玩水的目标,还在途中找到了一种新的自我状态,“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念,只需要往前走就好”。
在祖峰看来,旅游和旅行也完全不同。他说跟很多人一起是旅游,一个人是旅行。后者于他是一种生活方式。大有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快感。
“我的心其实挺野的”。祖峰如是说。
Q&A
不想被贴标签要做一个伟大的演员
一段时间内,祖峰的名字虽然不红,但一直被划归好演员之列。近20年的演艺生涯中,他已先后出演了数十部影视作品。最近两年又客串了多部备受关注的电影,比如《黄金时代》、《归来》、《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等。而他最为人称道的两个角色则是两个配角,电视剧《潜伏》中的李涯和《北平无战事》中的崔中石。
Q:这两个角色在一段时间内,甚至成为祖峰的标签,那么这两个角色对你的意义是什么呢?
A:李涯让大家认识了我,因为在这之前,大家不知道祖峰是谁。然后崔中石让我摆脱了在观众心目中李涯的印象。我记得《北平无战事》刚要上映的时候,制片人侯鸿亮发了条朋友圈,说崔中石之后无李涯。当时因为片子还没有投放市场,我只是觉得崔中石这个角色比较好,而且演戏的时候,我投入的专注度比较高,对于成品我比较满意,但不知道观众是否能够接受。对于他说那个话,我觉得有一些夸大其词,但同时,心里还有一些小满足和小感动。我把他的这句话当成是一种表扬,假如他的预言正确,崔中石这个角色成功的话,那么我身上李涯的标签肯定可以去掉。
Q:《北平无战事》中所有的演员都很出色,尤其还有一些戏骨型的演员。在众多好演员中你饰演的崔中石仍可圈可点广受赞誉,对演员来说是更高的考验。
A:我可能找了一个相对比较讨巧的方式去表达,就是让他弱一些。剧本本身的设定中崔中石已经足够强了,你想他在智斗那些人的时候,包括和徐铁英这个老狐狸的一来一往中都没有输半分,所以我没必要再去强化他,反而适当地加了些示弱的戏份。还有就是他在一半就走了,对于这样一个悲剧人物观众会更心疼。
《北平无战事》刚放的时候,姜伟(《潜伏》的导演)老师给我发了条微信说,我现在正在看你的戏。我问他觉得我演得怎么样。他说演得绵软了不少。这就是我的私心,适当的示弱之后,在他走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人舍不得他。
Q:李涯跟崔中石,是观众对你认知最高的两个角色,除此之外,还有哪个角色对你的表演来说作用不可低估呢?
A:跟郑晓龙导演合作的《金婚风雨情》。我觉得那个戏,让我找到了一些角色塑造上的可能性。《潜伏》让很多人知道了我,然后就有一堆同类题材的戏来找我,都是饰演反派、特工这样的年代戏,但我都没有去接。我觉得大家只看到了我身上李涯的那一面,但其实我还有很多很多面没能展现出来,还没有能够让人看到我的那些面有多么的好。而《金婚风雨情》里那样一个内心强大的知识分子让我一下子打开了,那个角色在剧中,特别是到了后期变得特别絮叨琐碎,以至于那段时间我在家也会被人说太唠叨了。
其实这也是一个新的尝试,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我们当年在学校的时候,老师会不断地鼓励你去尝试不同的角色,可毕业之后反倒不可能演太多差异性的角色,因为导演在跟你合作前就会尽量给你去定个型,比如你是青衣,你是小花旦,你是正剧演员……
Q:所以你不想被贴上标签?
A:对,而且我觉得作为创作来说,贴标签,是创作者缺乏想象力的表现。假如你真的有想象力,你就应该让大家看没有看到的东西,就是大家想不到你能演成这样,或者说想象不到让你去演会是什么样。这才是创作最大的吸引力。
Q:我还看过一种评价,说祖峰是少有的那种,演了一个角色之后,会让人忘了他本人的这样一类演员。这也是你当初做演员的时候,对自己的一个要求吗?
A:应该说我希望能让观众记住我的角色而忘记我本人吧。我一直在说演员分两种,一种是把自身的魅力带到电影里去,有很强的个人风格和自身魅力,像罗伯特·特尼罗;还有一种是演一个戏就变成了另一个人,让观众忘记了他本人,或者忘记了他之前出演过的角色,像丹尼尔·戴·路易斯。
两种风格都没有错,只是看个人偏好而已,像我就比较偏爱第二种风格。另外,我不是那种很会在生活中绽放自己的人,比如在一个party上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相反我更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在角落里待着,看着大家玩乐。所以就印证了另一种说法,在生活中没有魅力,那么我就在舞台上寻找魅力。
Q:你饰演过的角色虽然各有不同,但也被大家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我想这应该是你自己的气质赋予的吧?
A:不知道,可能我长的就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我20岁的时候,还在南京,就曾经有一个人说过,说这孩子怎么回事啊,还这么小,怎么就这么苦大仇深的感觉。我自己也觉得很奇怪,可能就是自身具备的吧。假如哪天你在我眼睛里面看不到这种忧郁,那说明我又进步了,不过这应该很难。 Q:有一种评价,说祖峰注定是做演员,不是做明星的,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A:我觉得这么说挺好的,我听着还挺舒服,我觉得我就是个演员,而且我希望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
Q:在你看来,演员和明星不可兼容吗?
A:比较难。我觉得假如你是一个演员,是一个伟大的演员,那么你只要让观众喜欢你演的角色就好,但作为明星你还有一个附加任务,就是要让观众喜欢你真实生活中的这个人。
Q:演员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也在于红与不红有的时候也是考量成功与否的因素之一。这个因素左右过你吗?
A:我是觉得有很多角色,如果让我去演会让这个戏更好,但很多制片人可能是缺乏安全感,觉得使用明星会获得更多收视上的保障。虽然这话说出来可能会让大家觉得我这是酸葡萄心理,但我是真觉得应该从合适与否的角度去挑选演员,而不是为了赚钱。
Q:演员红了之后,可能他在作品选择上的话语权也会更多一些……
A:对,所以这是一个矛盾的事情。如果我想红,就要让更多的人喜欢祖峰,让大家觉得好像我身上有很大的商业价值。但如果这么做会干扰我,让我的心静不下来。这样我的演技可能还会退步,即使拿到了更好的角色我也做不好。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矛盾。所以还是顺其自然吧,我也不是说要拒绝红起来,但即使不够红,我也还是可以跟志同道合的伙伴去创作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
我觉得演员有一颗相对单纯的心是特别重要的,它能帮助你变成更好的自己。现在在匆忙的工作过程当中,我缺少了深度的思考;另外我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也被迫地减少了自己的单纯,所以我觉得自己在退步,可能这也是成长的代价。
对20年前的自己说“按自己的活法去生活”
祖峰1974年出生在南京,从小就是班里文艺骨干的他却没有顺遂的走上演艺之路,反而在南京汽车制造厂当了4年工人。但不甘平庸的他毅然踏上艺考之路,一走就是3年。终于,1996年22岁的他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班主任是崔新琴老师。因同班同学有赵薇、陈坤、黄晓明等当红的明星,他们这个班被称为北电“明星班”。如今距离入学已过去了20年,问及对刚考入北影的自己说句话时,祖峰说“按自己的活法去活”。对他来说生活正是因为未知才充满魅力,一切都在于自己的经历。
Q:崔新琴老师对你的评价很高,说你的作业跟别人不一样,充满着对生活的感悟,这也是源于你曾经的工作经历吗?
A:我觉得曾经在南京汽车制造厂当了4年工人的经历对我学习表演是有帮助的,当然不能说是直接的帮助,毕竟两者间没有任何联系,但那段经历一直储存在我的人生记忆里,会间接地对我起到一定作用。
Q:当初艺考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吧,前后一共考了几年?
A:前后考了3年,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各考了2次。1995年我考中央戏剧学院的时候,就是夏雨他们班,当时进了三试,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96年的时候,我的年龄已经快接近艺考的底线了。但我是个不安分的人,在工厂的时候就是,总觉得做个工人不会是我的归宿,而且既然已经考了2年了,再试一次也无妨。当时我把北影的那次考试当做是最后一次,考得上考不上就这一把,所以心态比较放松,没想到那次反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Q:据说在电影学院的四年你一直保持全勤的……
A:其实对于我们这些年纪大的,尤其是工作过再上学的同学,不光是我,还包括陈坤、高敬瑜,会特别珍惜在学校的时光,觉得自己一定要好好把握。我连那些无聊的课都会去上,而且永远是坐在第一排。当时就觉得还能坐在教室里就是赚了,一定不能浪费时间。
Q:除了全勤,你在班里的成绩怎么样?名列前茅吗?
A:我觉得是在第一方阵那一拨吧。其实最初的两个学期,我觉得那是老师对我的鼓励,第一我是班干部,为班级做了很多事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第二我是个比较走心的人,而且特别爱面子,老师们可能也会担心,这孩子多说两句是不是就崩溃了,所以给了我相对比较好的成绩,也是出于对我的鼓励。
Q:1996年考上电影学院,今年是2016年,20年过去了,这20年会觉得特别快吗?
A:我觉得特别快。年龄越来越大,会觉得时间越来越快。小的时候总觉得每天过得特别漫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像大人一样成熟。但你长大了之后回首往事,又会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好像一眨眼间就40多了。我经常还觉得自己的心态像个小孩子,但其实已经真的是个中年人了。
Q:如果回头对20年前,刚刚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的祖峰说一句话,你最想跟他说什么?
A:我可能会跟他说,按你自己的活法去活呗。生活充满了未知才有魅力,如果提前预知了我会成为一个演员,也许就没有那么有滋味了。
电话是懒人的问候,我是生活中的保守派
毕业的16年时间里,祖峰的事业和生活经历了几个重要的节点,一是重回母校北京电影学院做了老师,6年的时间里带了两个班,让个性腼腆的他学会了主动争取主动沟通。二是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MFA艺术硕士。而生活上祖峰最大的改变则是,2010年5月,与中央戏剧学院老师刘天池结婚。如今迈入不惑之年的他对于生活和家庭也有了更多的感悟。
Q:男人四十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段,过了四十岁,你觉得自己心态上会有不同吗?
A:会有的。古人说四十不惑,是有道理的。原来的我是一个革命派,看见不平,我就忍不住要发怒,但40岁过后的我变成了一个保守派,保守派不是一个坏词,它不代表你不勇敢,而是包容性更强了。你的阅历、经历,包括从阅读中得到的思考,都让你对生活有了更多的理解,有的时候存在即必然。当然这也不意味着你对现实生活的妥协,而是有信心让一切往完美的方向发展。
Q:我觉得这个阶段对你来说也是比较好,一方面,事业蒸蒸日上,家庭也比较稳定,但对演员来说,在家庭和事业的平衡上,是不是也要花一点心思啊?
A:我觉得在我们这个年龄,差不多30到45岁这个年龄段,属于当打之年,确实生活节奏很快,工作也很忙碌,但我现在越来越有这样的意识,就是要把你的时间给你的家人,和他们一起度过。其实她也很忙,除了在学校做老师外,她还有一些别的工作,比如前几年帮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做表演老师。不过我们也商量过,现在都要对工作进行一些削减,挑自己最渴望的工作去做,那么剩下的时间还是要给到家庭,给到对方。
Q:婚姻需要经营,夫妻之间的沟通就是一种经营手段啊?
A:对,毕竟这个人是跟你时时刻刻生活在一起的人,是离你最近的人,我们现在可能更多的沟通是在创作方面,包括看完片子之后的互相交流。
Q:这个我还挺意外,不是都说不要把工作带回家里吗?
A:这个不适用于我们,而且我和她在家里属于漫谈式,并不局限于工作本身。有的时候,她说你哪块儿怎么怎么样,我就会说对不起,这是我的工作,我想独立去思考,你过界了。那么这个话题就会结束。但有的时候谈到一个专业方面的东西,譬如说我们阅读某些书籍,或者看到一些优秀的作品,一起去评论它们,这时候就是一种思想上的共鸣,双方也都会很愉悦。其实一开始也是因为两个人产生了共鸣,才会走到一起嘛。
Q:除了聊天之外你们还有一种独特的沟通方式,就是写信……
A:我现在偶尔也写,但是没以前那么多了。不过好在以前的那些信都保留下来了。
Q:偶尔看一看,也是很特别的一种感觉。
A:你不觉得等年老的时候翻开来看更特别吗!我之前看过钱钟书老师的一个杂文集子,那个时候已经有了电话,很多人其实就不怎么写信了,但他很推崇书信交流的方式,还说过打电话是懒人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