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巨石阵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东西都是见面不如闻名,即便是世界奇迹也如此,如果这个世界奇迹事实上只有几块破石头就更是如此。我的朋友小杜对英国的各种文化遗产非常有兴趣,总是从国内遥控指挥我今天去参观某博物馆、明天去瞻仰某名人故居,并且深恨我的懒惰。我之所以终于下定决心去看巨石阵,一多半倒是因为受不了他的唠叨与催促。巨大的石头映着夕阳,伫立在各种书或杂志的封面上,的确是非常风雅,然而我深信它的风雅仅此而已。至于实地考察的结果,恐怕要像鲁迅先生小说里的台词那样:“说是‘不好看’,上了一个大当。”——但小杜一定是不信的。
  由石头构成的圆圈形建筑物遗迹,在英国有不少,但巨石阵(Stonehenge)专指位于伦敦以南160余千米处的索利兹伯里(Salisbury)平原上的这一个,其他的只能称为石圈(Stone Circles),大抵是因为这一个最宏伟而且完整(相对而言,其实也几近于废墟)。它是英国最出名的史前文明遗迹,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050年。“史前”不过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但这个词稍经想象加工便会带上“有人类文明以前”的气息,无端添了许多神秘,成为有些人自轻自贱地把许多文明成果归功于外星人的理由之一。小杜十分厌恶毫无证据、牵强附会的外星人传闻,偏偏外星人造巨石阵的说法或暗示甚为吃香,于是他索性把巨石阵称为“伪科学名胜”,不知新石器时代那些尚无文字的建造者们听了会怎么想。
  出门前没看黄历——错,是没听天气预报,结果本来就阴着的天,半道上更下起了小雨。这使我很担忧,书上看惯的巨石在夕阳下投出长长阴影的景色,恐怕是看不到了。公路两边夏季的田野倒是整齐漂亮,我很愿意发现一个麦田圈来为此行增色,结果自然是没有(现在英国公众和主流传媒对麦田圈的兴趣并不高,把好好的麦子碾倒了博路人一笑对农民来说也没什么好处。当然,就算是麦田圈大流行,也不会这样巧地被我顺路瞧见)。
  车子拐上A303号公路,循着去巨石阵的路标往前。我探头探脑东张西望了半日,直到看见露天停车场,才注意到旁边有几块大石头模样的东西,在阴沉沉的天色中很不显眼。虽然原本期望就不高,但还是忍不住有点失望地嘀嘀咕咕起来。
  待到发现巨石阵不能接近,只能沿限定的路线绕它走一圈、远远地瞧一瞧,我就更不高兴了。只有景点入口处两块一人左右高的石头可以摸一下,我坐在倾倒的乱石中间思考历史的愿望根本不可能实现。当然,这会子就算是管理员给我这个特权,我也不会去的——我可不想被周围那么多游客当猴看。不高兴归不高兴,既然据说每年有70万人来看这些石头,管得这么严也是应该的,否则难免有像我这样手痒的家伙想敲下一两块碎石来偷走。
  据考古学家考证,完整的巨石阵是分三个阶段,共花了将近1500年才完成的,与埃及金字塔相比,这实在是一件拖拖拉拉的轻松工程(外星人:你说我们修这玩艺修了1500年?熟归熟,乱讲话我一样告你诽谤哦!)。公元前3050年之后的100余年间是第一阶段,主要完成了外面那个大圈——修了一条沟和一道矮堤,紧靠土堤又挖了56个小坑(按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奥布里坑)排成一个圆圈。这些坑里原先打着木桩,现在木头当然是早就没有了,坑也被后人填实,上面铺着白水泥。修这个东西大概是为了举行什么部落仪式用的,不过圆圈的主要入口大致朝着夏至那天日出的方向,其间是否有什么天文学上的理由也未可知。第二阶段大概是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2600年,人们在后来竖立石头的地方打下木桩作为标记。第三阶段便是此后约1000年时间的石头工程。先是从威尔士的普瑞斯利山上采一批蓝石运过来,在圆圈的中央地带竖立排列成两道基本平行的圆弧。“蓝石”这个名字当然是研究巨石阵的后人起的,石头种类有好几种,因颜色而统称为蓝石。但我瞧来瞧去也并不觉得这批石头比旁边的砂岩更蓝些,大概是距离太远或石头经过风吹雨打又长了些青苔,实在分辨不出。这些蓝石每块最重达4吨,尺寸不一,大多长2米左右,早先可能共有60块。普瑞斯利山距此地颇远,估计石头是从山上拖下来之后,被搬上木筏沿水路运过来的,总路程约385千米。
  巨石阵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竖立的大石头,每块约重25吨,要把它们立起来可难得多了。每两块巨石上还顶着一块平均重7吨的长条形石梁,把它们放上去更要费工夫。不过考古学家认为,古人在绳子和木头的辅助下,完全可能做到,并不需要神奇力量帮忙。砂岩采自巨石阵以北30千米处的地方,由于太重显然不可能用水运,应该是放在巨大雪橇那样的运输工具上用绳子拖过来的。竖立的巨石排成一个圆圈,顶上的石梁彼此连成一个完整的圆。里面是经过重新排列的蓝石柱圈,以及几块顶着石梁的巨石排列成的马蹄形结构。石阵入口处和其他地方还竖立了几块标志性的石头。经过大概近千年的时间,巨石阵终于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完成了。
  巨石阵究竟是做什么用的?没有文字记载遗留下来,我们无从得知。对这种东西,我们可以从石头、金属、陶器和骨头之类的破烂儿里大致推断出它是怎么造起来的,也可以对谁造的、啥时候造的猜出个大概,然而对“做什么用”或许永远也不能准确回答,只知道可能与宗教活动有关。近年来有人提出它是个古代天文台,用以精确观测月亮的升落,预测日食和月食。然而现在还没发现足够多的考古学证据支持上述猜想,虽然巨石阵入口对着夏至时太阳升起的方向必定是经过人工设计的,但这还不足以说明这一定就是个天文台。再说,巨石阵的建造时间延续一千多年,其间社会结构、经济活动、政治制度可能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一代又一代的建造者们信奉的宗教可能前后大相径庭,就算古人于地下向他们请教这个问题,只怕一时半会儿还得不出统一的意见哩。
  公元前4000年时,生活在英格兰大地上的人们还在靠狩猎和采集野果为生。此后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起来,他们学会了种大麦,养羊,砍树盖房子,储存食物。森林渐渐变成草原和农田。人口增加,商业兴起,有了剩余劳动力可以用来搞这种劳民伤财的大型公共工程(嘎?这好像是在讲《帝国时代》那个电脑游戏)。
  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一地区不仅农业发达,很可能还控制了一条与欧洲大陆的贸易通道,因此非常富庶,能够修建巨石阵这样的庞大工程。但公元前1500年之后,不知何故,这一地区作为重要宗教和政治中心的地位日渐衰落。巨石阵周围没再建造什么重要建筑物,巨石阵本身也由于缺乏维护而变得残破。当初建造时,为了使竖立的石头露出地面的部分尽可能高,埋石头的洞很浅,因此这个庞大的玩意相当不结实,一旦没人管,大石头就渐渐倒了(史前豆腐渣工程?)。
  罗马人征服英国的时候,巨石阵已经成了不可解的古代遗迹。中世纪,这里大概被周围的人们当成了采石场,许多大石头被拉去盖房子。再后来,游客渐渐增加,大家都喜欢敲下一块石头来带回去当纪念,附近的铁匠铺专门有为此出租锤子的业务。直到1918年收归国有,巨石阵才开始得到保护和修复。虽然是宏伟的巨石阵,经过这样两千多年的折腾,也只好变成现在这样子了。一些石头杂乱地倒在地上,大多数蓝石都消失了,连25吨级的大石头也不见了许多。我不能从依然竖立的几块石头中看出什么名堂,只觉得它作为一个废墟倒也蛮够格的。只是许多游客来来去去,大大影响了废墟的荒凉和神秘气氛。假如周围没有人,也没有停车场和点心铺子,只剩我一个在夕阳下坐在石头上冥想一番,听着风吹过原野的声音,或许会觉得它好看的吧。至于现在么,终究还是觉得很像上了一个大当……
其他文献
在2004年11月6日,乐清育英学校教师李毅和同事一行九人前往洞头游玩。6日下午17时15分,正在北岙街上闲逛的他们突然发现,西边的天空出现了一道奇观——
从针芽肺衣(Lobaria isidiophora)中共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针肺晶(isidiphoin),斑点酸(stictic acid),降斑点酸(norstictic acid),隐斑点酸(cryptostictic acid),茶渍酸
东石岭水库位于沙河市澧河支流渡口川上,控制流域面积169km^2,水库总库容6840万m^3,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始建于1969年11月
郑州市五龙口污水处理厂工程有3座圆形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沉淀池,其单池容积为5891m^3,池体内径55m,池壁厚30em,池壁高3m,座落在底板杯口内,池壁不设施工缝,池壁竖向钢筋与底板完全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辖九县三区,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51.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23.6亿立方米,境内河流众多,分属沂河、沭河和中运河水系,统属淮河流域.长期以来,充沛
本文介绍了750m^3双氧水贮罐底板安装过程中防止拱起变形的技术措施及施焊程序。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 cells)是发挥负性免疫调节功能的一类CD4~+T细胞,主要通过抑制多种效应性T细胞的活性和功能,维持机体获得性免疫系统的平衡,防止自身免
水利工程一般建造在特定的空间地理位置上,其建筑物都是固定的,而施工中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就必然是围绕水利工程进行流动,包括时间和空间的流动。水利五程施工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9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亲临淮委机关视察,看望慰问全委广大干部职工。中央纪委副书记、秘书长干以胜,安徽省省委书记郭金龙、省长王金山、省纪委书
瓮福(集团)公司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发展循环经济和精细磷化工产业,目前已有食品级磷酸和电子级磷酸、2万吨无水氟化氢、碘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