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新兴相得益彰

来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普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OU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科技越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越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信息技术在当下就能很好地充当文化传承的纽带。
  如果能够把具有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融合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就能在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挖掘传统文化内在的教育价值,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就能培养出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人文素质和传统文化底蕴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也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淡漠甚至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2005年韩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称,由18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审查委员团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审查委员会,并在江陵端午祭等64个申报遗产中选定43个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据悉,“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宣布制度是在认识到无形遗产在人类历史上所占价值和保存必要性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实行的制度。此次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宣布无形遗产名单。
  通过这篇报道可知,如果我们再不重视传统文化,那么其将与我们渐行渐远。韩国申遗成功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他们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这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借鉴意义。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进行文化导向,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2014年开首,民进上海市委在上海两会上提交了一份题为《在本市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的提案。提案建议上海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逐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案认为,在中小学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育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心,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意义。这也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
  虽然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校教育实践事例较多,但找不到多少可用于该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而且关于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可借鉴的学习资料较少,也没有关于此类问题的系统研究及阐述。每一条新路都是经过不断探索尝试走出来的,这也给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研究和实践空间。
  二、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民族复兴是最伟大中国梦。冯骥才先生说:“我们在呼唤着民族的复兴,我觉得文化的复兴首当其冲。”要实现最伟大的中国梦,首先就要复兴中国文化,而要复兴中国文化,首当其冲的就是要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了解她、亲近她。只有把中国传统文化请进学科教学的课堂,才能使青少年更加深入地了解她,使传承和发扬成为可能。
  三、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究条件和目标
  1.探究的条件
  首先,社会大环境与学校小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其次,我们可以利用身边历史遗迹所挖掘出来的深厚文化底蕴为学科教学实践提供珍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每一个角落发挥育人功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感染学生学知、明礼。比如,学校可以精心摘选经典古训来装点教室,为学生营设一种墨香盈袖的环境,诠释国学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古代圣贤的精神引领。另外,教师的引领作用也很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能结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把相关知识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热爱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关注学生的变化,善于反思。
  2.探究的目标
  首先,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悠久璀璨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积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性情,以达到“童蒙养正、少年养志”的目标。
  其次,促使教师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传统文化渗透在本学科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思考研究,改善教学行为,加深自身的传统文化功底,真正成为有文化、有涵养的教师。
  四、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施方法
  1.利用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热爱和发扬国学经典
  课堂导入是教学环节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有一个好的开头,会把学生的思维深深吸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集动画、图像、声音、文字等为一体的教学情境来引入课题,使学习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Photoshop水墨画中国风》这一节课中,教师在教学引入时播放央视“相信品牌的力量”水墨动画视频,以让人惊叹的绝美无比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滤镜的兴趣。
  2.通过设置课堂实践任务让学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并参与制作相关作品
  实例1:《声音的获取与处理》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讲音频的采集与加工,音频采集部分学生很容易掌握,难点是音频信息的合成部分。通过分析可做如下教学设计:
  首先是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一段教师自己制作的带有古典音乐背景的诗歌朗诵,尽量做得完美一点,让学生感受到古典音乐的优美。教师要预先准备多首古典音乐及诗歌,以避免课堂上上网寻找各种背景音乐而浪费时间。
  其次是课堂实践任务的安排,主要有以下环节:(1)播放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自己做的音频文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介绍制作音频文件的软件界面,导入中国古典音乐背景,请大家推荐一位学生上台朗诵,并用大屏幕展示操作过程。朗诵完成后试听音乐,然后对合成的音频做一些简单的修改及调整,最后保存。(3)教师提供素材,学生自己录制。(4)上传文件,供大家互相评价交流。(5)让学生推荐3件优秀的作品,教师把它们挂到学校的网站上。这样学生有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本节课的亮点就在于在课堂实践任务中融入了中国古典音乐及诗歌,让学生从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悟诗情,陶冶心灵,升华情感,从而达到塑造健全人格的教学目的。
  实例2:《用PS蒙版制作中国风海报》
  在这节课中,教师可以以中国传统文化某一小点为主题,通过制作中国风海报的任务,让学生得到充分浸染、熏陶,在传统的中国风下也可以很时尚,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然,我们也不能为达到某个目标而牵强地设置实践任务,这需要我们对每一堂课的内容做详细分析,客观地认识和研究教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问题,想办法,创设与本节课内容相适宜的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任务。
  3.通过主题活动让传统文化“无处不在”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几个主题活动是让学生以某一主题制作电子杂志、网站作品。在布置这些活动时,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制作以传统文化为背景或主题的作品。
  主题活动一:制作以“融入经典感受古人意境”为主题的诗歌赏析美文杂志,领会经典意义,明白做人的道理,于无形中修身立德。
  主题活动二:制作“南京—六朝古都”为主题的网站来展示南京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南京历史文化及历史古迹,有助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把中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信息技术这一新兴学科的尝试,无论对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还是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于华忠,本科,中教一级,江苏省扬中市新坝中学,212211)
其他文献
编者按:  第四届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论坛将于2014年7月在太原举行,之所以选址太原,缘于太原市教育装备中心始终将教育技术装备队伍建设作为教育装备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打造“装备管理”“图书、实验教师”“任课教师”三支队伍,尤其是在实验教学方面,该中心在保障硬件建设的基础上,以教研活动为抓手,不断提升实验教师水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兄弟城市的认可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在城市论坛召开前夕,本
期刊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生物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教学,变得更加开放、灵活,极大地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惯性思维的影响,教材教程编排的缺陷,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地区环境条件的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仍然不能适应新课标要求,在生物实验教学
期刊
一、学情分析  根据“课外阅读指导课”活动目的,推动学校课外阅读指导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我校要求图书室有针对、有特色地开展图书室阅读课工作。作为图书室管理员,笔者特地对初一年级的所有学生做了网络小调查。结果显示: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进行过网络阅读,有一半的学生能写出少数阅读网站的名称或网址,但对网上图书馆的涉猎几乎是空白。所
期刊
编者按:  北京市东城区帽儿课程活动中心是由原北京市东城区帽儿胡同小学改制而成的,2010年12月7日正式启动,自成立以来,到这里上课的学生有近3万人次。丰富多彩的课程、独特的授课方式、与校内的课程联动让中心独具特色。通过对周心悦校长的采访,让我们感受到学生来这里上课不是单纯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而是一种兴趣爱好的启发和培养,更让我们感受到课程活动中心大处着眼办教育、小处着手建课程的求新求变的精神和理
期刊
吴介才,中共党员,本科,中学高级教师。曾任都江堰市第四中学、都江堰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现任都江堰市教育局副局长、代理四川省都江堰中学校长。  在26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曾先后获得都江堰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都江堰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成都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列为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更为全
期刊
上海市仙霞高级中学是一所人文深厚、信息见长的实验性示范学校。学校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信息技术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态势。  我校地理实验室是一个融实体性、开放性、互动性和信息化为一体的现代化学习场所。“实体性”表现为陈列种类齐全的岩石、化石和矿物等标本,这些标本石大多体型“庞大”,感染力强;“开放性”表现为标本石可以让师生随时观摩、随手摸触、随需取放;“互动性”表现为标
期刊
编者按:好的装备案例不是高投入的“豪华”标准装备,而是可以为大多数学校提供借鉴与参考、接地气的案例。南京市老城区有这样一所精致的小学,它有充满活力的校园、处处养眼的环境、灵动的数字校园装备,更重要的是数字化装备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融进每门学科,这就是南京市马府街小学。学校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装备,成为“新三基”(基于脑的教育、基于小班的教育、基于网的教育)的最佳示范学校,也是教育装备绩效充分发挥
期刊
教育无痕,贵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贵在以思想孕育思想、以灵魂唤醒灵魂、以情怀陶冶情怀、以智慧培育智慧,于无形之中造就学生、成就教师、提升学校。但“无形”不等于“无为”,教育是有意识的培养活动,教育必须“有为”,借助合适的载体充实学生的知识行囊,并以知识武装学生的体魄、情感、智慧与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创建于2010年9月,虽然是一所新建校,但在建邺区教育局的全力指导和
期刊
中小学校的实验室是办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加强实验室管理是提高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率、提升教育装备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加强实验教学工作是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2011年南京市江宁区实验管理已经规范化,并成立了江宁区学校实验室装备管理指导组
期刊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的确,书籍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基石,一个人的读书过程,就是传承文化,培植美德,润泽心灵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与书交朋友,提高文学素养,南京市姜家园小学一直将“徜徉浩瀚书海,共享书香人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多举措打造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有计划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一、营造书香浓郁而又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为引领学生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