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几种方法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u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在学生心目中是—个难学的学科,因为语言文字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难于理解和运用。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都靠老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再加其它单调的辅助手段一块小黑板、一幅挂图,使课文里的抽象内容、情感、意境很难表达出来,导致课堂气氛较易沉闷,学生听起来乏味,学起来枯燥,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堂效率很难提高,久而久之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那么,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了摆在我们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改变传统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学生、媒体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实体要素。而远程教育技术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标的,以它丰富的远程教育技术形式——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远程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使你的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1运用远程教育技术,创设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运用远程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人类生活。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是一篇描写景物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彩图,让学生感知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懂得它“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是镶嵌在祖国大陆南边的一颗明珠”。接着放映一组组彩色幻灯片和动画片,带学生做一次到西沙群岛的假想旅游。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银幕上五彩斑斓的图象,向学生们揭开了海底的奥秘:五光十色的海水,丰富的海产品和岛上旖旎的风光……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热爱祖国宝岛——西沙群岛的激情油然而生。最后再出示两张新闻照片,介绍英雄儿女建设西沙、保卫西沙的生活情景。
  这样,远程教育技术的运用,抓住了课文中的形象,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美情操。
  2运用远程教育技术,激发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够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比教师的主观灌输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的性格特点,远程教育技术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通过图文、动画、音响及色彩等形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从而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课文中虽然有许多优美、生动、形象的句子,如:“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蜂罗列、形态万千。”这些“静、清、绿、奇、秀、险”的山水特点和优美画面无法单纯从文字中获得亲切体会与美感的熏陶,单凭教师着意的渲染赞叹似乎也颇显费力与空洞,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如让他们眼见为实,适时地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录象片。那清澈碧绿的漓江水,形态万千的险峻山峰顿时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在一片情不自禁的由衷赞叹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争先恐后地抒发自己的观感,对眼前的奇妙景象赞不绝口,为大自然的神奇壮美深深折服。在浓厚学习兴趣的促进下,学生们畅所欲言,情绪高涨,满怀激情朗读,起课文来。在优美的旋律中,全班学生已陶醉在美妙的境界里。课文最后一段所描述的优美画面已形象地印进学生的脑海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意境已无须多言。
  可见,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技术,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运用远程教育技术,突破知识难点
  语文教科书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能够丰富人的知识,扩展人的眼界,拨动人的心弦,但小学生由于受到了认识能力的限制,于一些较为艰深的科学道理、专业名词等往往难以理解,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概念。我们在教学时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运用图画、投影、录象、电影及多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突破训练难点,克服思维障碍。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作者在课文中通过介绍科学家的三次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超声波。并从中获得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得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对于文中的“超声波”、“障碍物”、“反射”、“无线电波”等略为抽象的词汇,学生因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较难去理解和把握。于是我在帮助他们克服这一难点时,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灵活生动的动感画面清晰地展示出“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这一复杂过程,边演示边加以适当的解说,在视觉形象作用下,学生清晰感接受作者准确的科学语言,思路豁然开朗,原先的障碍一扫而光了。
  可见,运用远程教育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把抽象的文字演变为生动的画面,对于突破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大有益处,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总而言之,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远程教育技术,通过其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激起学生的新鲜感,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共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这样,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远程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教育技术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被老师接受,也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远程教育技术的运用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儿童天生就具有热爱和探索音乐的倾向,这种自然的倾向由于后天非天然的强化和训练大多无法继续保持,往往被限制乃至被扼杀。本文试图从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使孩子在兴趣中探索音乐给他们的快乐与欢喜。  【关键词】 音乐 启蒙教育 环境 兴趣 感受 体验  1 音乐的意义  儿童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儿童天生都应该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儿童都喜欢在音乐中游戏。儿童天生就具有
期刊
【摘 要】 就变电运行的安全保证、设备检修和故障排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变电运行 安全保证 设备检修 故障排除  1 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  1.1 强化变电操作员的专业素质。根据变电运行实际工作的经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应以个人主动提高为主,单位组织培训为辅,分层次、结合实际来进行。同时,教育和引导职工学会善于总结、善于吸取教训、加强个人修养。变电运行人员要认真贯彻变电所运行管理制度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人的必备能力。过去,语文教学也十分重视口语训练,但忽视了语言的生活实践交际功能。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
期刊
【摘 要】 优化生物的课堂教学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多元化 科学化 多样化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教学之根本。同时认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也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师生交往,是教育过程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在新课程实施中,对每位教师而言,掌握师生交际的准则和艺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对于实现教育目的,帮助学生树立
期刊
板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从教材角度来看,它提纲挈领,体现重点,展现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是教材的“容提要”,师的角度看,它条理分明,言简意赅,能引导和控制学生的思路,是教师的“讲授提纲”;从学生的角度看,它形象直观,有助于理解,便于复习和记忆,是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复习的“阅读提纲”。板书的好坏能直接反映出一个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领悟和驾驭的能力,也能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因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存实践中感知,通过自已的努力解决问题、荻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践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的素质也会得到和谐发展。  1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条件  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期刊
教学内容: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9课《媒体连着你和我——生活中的电视》。  教学目标:①体会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②学会利用电视,合理、有效、安全地获取信息、获得知识;③在选择电视节目的同时,提升在现代社会中的批判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④克服在收看电视中的不良习惯,学会健康地看电视。  教学过程:  1 课前互动,引趣定调  1.1 交流谈话。同学们,今天陆老师一起和同
期刊
吃亏——谦让、宽容、理解、勤劳表面看是自己吃亏了,实际上对亲朋好友、对人类社会都是一种福。最后,自己也从中得到乐趣,也得到福气。  我针对很多学生的自私自利的行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观念,感觉到目前社会观念和社会环境有很多的问题,在这种理念影响下的孩子,将怎么能建立起一个和谐社会?于是我专门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吃亏是福”,叫学生回答。  有的学生回答:“吃小亏占大便宜,现在看起来吃亏了,说不定
期刊
意大利的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对一个人一生起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里,除了灌疏给学生以知识,更要以正确的观点来引导他们,抓住时机,适时渗透德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孩子是教育的主体,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数不胜数。有时,即便是一件小事,对他们也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