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建立科学学生观初探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今天,教师必须建立科学的学生观,对学生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怎样建立科学的学生观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一、学生是独特的人,充分接纳学生个性,是树立科学学生观的前提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个性、独特的潜质禀赋、独特的学习需求。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不能从心理上排斥差异,更不能在行为上拒绝差异,教师还必须研究差异,研究差异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差异,是为了更好地通过组织因材施教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差异的扩大。当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就是在从人的差异出发,通过不同的教育过程,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这就要求在目前主要教学形式仍然是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学中做到既有统一要求、顾及学生的共性,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顾及到他们的个性。
  在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实施分层教学,把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可将学生分成A组为学困生,成绩偏差,甚至有的对小学的数学知识掌握较差,为了便于照顾,人数不超过十人;B组为中等生,成绩居中或中下的学生;C组为成绩较优秀,思维能力发展较好的。例如在学习“同类项”这一节内容时,可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分(分类自学)一合(集体讲授)一分(分层质疑)一分(分类指导)一分(分类练习)一合(集体归纳)。这种“四分二合”的课堂结构,“分”而不散,“合”而不死。不但自然地融进了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组的正常教学程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不同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提出要求。练习时可配置如下练习。
  
  A组:
  1.复习乘法分配律:a(b c)=——;ac bc=——。
  2.填空:
  ①3x 2x=(——)ab=——。
  ②ab 6ab=(——)ab=——。
  3.合并同类项:2x-3x2 4x2-x
  B组:做课本练习P152 1、2、3、4
  C组:课本练习在预习时完成。
  补充练习:
  1.填空:
  ①若2m=an-3与24a2是同类项,则m=——,n=——
  2.合并同类项:
  ①2x2y3 3x3y2-4x2y3-xy2
  ②3xn 1-5xn 4xn-1-3xn 2xn-1-4xn 1
  在练习时辅导也应分层。对于A组的学生应进行个别辅导,将难点分散,逐步到位,也让其感到数学并不难学,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而信心的形成必将对未来的学习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对B组的学生注意发展其潜在能力,激发其学习数学兴趣;对C组的学生一般在练习过程中以学生自己思考为主,对较难的给予适当提示。
  
  二、学生是独立的人,重视发挥其主体性。是树立科学学生观的核心
  
  学生是独立的人,是指每个学生都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学生发展的动力是内在的,任何教育只有经过学生亲自消化、吸收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强迫是不行的,单凭教师主观也是不行的,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而教师只能起到主导作用,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必须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诚然,在初中阶段,学生还是要以接受式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但必须克服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做法,而要给学生留下一片发展的空间,要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要给学生留下合作学习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学会学习。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倡导的: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巧妙设疑,激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近年来,我校总结出适于学生主体发展的“引—放一集—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引—放—集—放”式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放。放开学生,开放教学,给学生以极大的自由,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但放并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由,而是在教师宏观调控下由学生自主进行,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的情景设计可以这样:有一个小朋友正在把三根小木棒搭成一个三角形,可怎么也搭不成,他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可先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根塑料吸管(长度分别为13cm、9cm、6cm),启发学生能做成一个三角形吗?然而把最短的边剪去2cm观察又会出现什么呢?教师再继续提出三个问题:①你做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各是多少?②最短边剪去一小段后,是否能“首尾顺次连结”?若能连结是否组成了三角形?③最短边再剪去一小段,是否能“首尾顺次连结”?学生通过实验后正确回答,教师再次设问:是否具有任何长度的三条线段都能“首尾顺次连结”构成三角形?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新课的探索上。当学生掌握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后,再让学生回答小朋友为什么搭不成的原因,再次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三、学生是发展的人,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是树立科学学生观的关键
  
  学生是发展的人,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人。现实状态中,人的潜能往往是以隐蔽的形式存在着,在常态下不易表现出来,只有个人在充满信心的时候才能超常发挥出来。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潜力很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应当把知识的评价作为某种孤立的东西从教育过程中分离出来,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价才能成为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然而,传统的评价体系的内容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评价技术过分强调量化,评价角度只停留在终结性评价上,还常常按一次或几次考试的成绩将学生排序,分成等级。这样会伤害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潜能的发挥。因此,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必须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
  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我做了一点尝试:在上一个新的内容时不急于马上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提问或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及技能,然后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发表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发现,解答过的题型,学生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产生这种情况,固然与遗忘规律有关,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过多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没有给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机会。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并不是把老师所讲的东西拿过来就可以了,而是要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对学生的课外作业的评价可采用这样方式进行:学生做——教师批改(在错误地方划线)——学生自我评价(找出错误原因,并修正错误)——教师再批改——典型错误评析。实践表明,这种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方式,不仅促进了知识的掌握,而且也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评价的方式还侧重于用激励的语言给每个学生发展性的评价,促使他们更好发挥潜能。
  在教学实践中,我校把教学测量和评价的基本结构进行了调整:平时(20%)、作业(10%)、期中考试(20%)、研究性学习(10%)、期末考试(40%)。通过建立这种全面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既能使学生重视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又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多方面的潜能,建立自信,促使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得到长足的发展,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强调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在课程实施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可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注重多读感悟,品味语言,进行自主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
本文据阶段性淡化说观点,分析了晶间卤水演化过程中各类化学组分分异机制,建立了预测方法,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影响预测结果的主要因素,预测结果的验证,表明预测是成功的,具有一定的理
笔者从事数学教学28年,其中16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12年教小学数学,一直进行数学解决问题的探索和研究,近几年积极探究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方式,旨在使学生通过
期刊
以平面区域内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离散代数方程组为基础,给出了由平面区域内任意 分布点上的值求整个区域中值的一种新插值方法-数值微分插值,该方法可直接推广到一维和高维空间
教师在授课时要讲究艺术性,越具有艺术性,教学效果就越好,越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大凡优秀的教师课上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内容深一些的课文上得深入浅出,平白一点的能引经据典、
《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提出应关注全体学生,关注他们的可持续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独立个性的养成。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显。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在新课程下如何实现自主创作的空间呢?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还原多彩的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美版教材第4册第2课的教学内容,是线条知识学习的系列课之一,目的是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根据线条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
英语教学应搭乘互联网发展的快车道。英语教师应积极改善教学教研方式,通过微博,进行网上合作教研,利用互联网整合教材和课外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培养学生正
写作文,从审题到成文,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过程。因而作文既是一个思维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过程。形成学生写作的障碍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内部的,也有来自外部环境的。特别是学生的心理障碍严重地妨碍了创作能力的发挥。掌握学生的写作心理,有利于不断消除学生各种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的心境投入到写作中去。    一、作文心理障碍的表现    (一)失望、自卑心理  不少学生总是认为“自己脑袋瓜笨
对世界各地许多保存完整的古湖沼学证据详加分析研究,可以获得大量湖水面演变历史的信息。而湖水面的动态变化受控于气候因素的所以成为目前湖泊环境学研究的一大分支。该文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