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中数学习题课是高中数学主要课型之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它是理论教学内容的深入和提高。因此,提高习题课的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习题课;重要性;思维;创新
高中数学习题课是高中数学主要课型之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它是理论教学内容的深入和提高。通过习题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逻辑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使学生明确教学基本要求,发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发挥教与学,导与练,学与用的桥梁作用。因此,提高习题课的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习题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补充
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学的模式基本上是讲授法,所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训练很少,更谈不上对概念的推广。利用习题课可以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认真思考,领会这些基本概念。
明确概念即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包含在定义中的关键词语。例如: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里“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同一个常数”的含义,一定要透彻理解,让学生知道如果漏掉其中一句甚至一个字,如“同一个常数”中的“同”字,都会造成等差数列概念的错误。
在掌握概念的过程中,为了理解概念,需要有一个应用概念的过程,即通过运用概念去认识同类事物,推进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函数的奇偶性》习题课时,明确奇函数和偶函数的概念后,可以让学生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x)=x2+1,(2)f(x)=x+x3,(3)f(x)=x3-x+1,(4)f(x)=|x|,x∈[-1,3],(5)f(x)=0,x∈R
(1)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判断函数奇偶性的两种方法:定义和图像,并规范解题格式。(2)是一个奇函数。(3)满足f(1)=f(-1),但f(x)是非奇非偶函数。(4)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5)是既奇又偶函数。这是学生用概念断面临的某一事物是否属于反映的具体对象,是在知觉水平上进行的应用。
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使学生重温了学过的概念、理论,同时也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理论的再思考,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习题课是提供教与学的交流平台
“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口号,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明确学什么,而且应该明白怎样学。在新课标背景下,作为教师更应该主动去感受新型的师生关系,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不是好的教学方法,它排斥了学生如何思考,省略了学生将会面临的困难,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埋没了学生的更大潜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挖掘,而正是习题课为教与学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在习题课上,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例如,对同一题设条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由此导出的各种结果进行探索性分析和论证,从而构造出在同一题设条件下的多个命题。
【例】已知AB是□O的直径,PA⊥□O所在的平面,C是圆周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求证:平面PAC⊥平面PBC。
这是高中课本的一道例题,证明完毕后可引导学生观察题设条件,让学生思考,还可以得到哪些结果?经分析,不难发现如下结论:
(1)△PAB、△PAC、△PCB、△ACB都是直角三角形;
(2)平面PBC⊥平面PAC,平面PAC⊥平面ABC,平面PAB⊥平面ABC;
(3)∠CAB是平面PAC与平面PAB的平面角,∠PCA是平面PBC与平面ABC的平面角;
(4)AC是异面直线PA、BC的公垂线;
(5)cos∠PCA=S△ABC[]S△PBC;
(6)VP-ABC=1[]3□PA□S△ABC=1[]3□BC□S△PAC。
这是一种思维能力训练力度较大的教学设计,其特点是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数学习题形成的过程之中, 这样, 真正收到了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
三、习题课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
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课堂教育的最高追求。作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习题课可以给学生提供拓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空间。比如利用习题课教师可精选一些一题多解的典型例题。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思维,以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例】已知x、y≥0且x+y=1,求x2+y2的取值范围。
解法一:(函数思想)
由x+y=1得y=1-x,
x2+y2=x2+(1-x)2=2x2-2x+1=2(x-1[]2)2+1[]2,x∈[0,1],
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知
当x=1[]2时,x2+y2取最小值1[]2;当x=0或x=1时,x2+y2取最大值1。 所以1[]2≤x2+y2≤1
点评:函数思想是中学阶段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揭示了一种变量之间的联系,往往用函数观点来探求变量的最值。对于二元或多元函数的最值问题,往往是通过变量替换转化为一元函数来解决,这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函数的最值问题,我们已经有比较深的函数理论,函数性质,如单调性的运用、导数的运用等都可以求函数的最值。
解法二:(三角换元思想)
由于x+y=1,x、y≥0,则可设x=cos2θ,y=sin2θ其中θ∈0,π[]2
则x2+y2=cos4θ+sin4θ=(cos2θ+sin2θ)2
-2cos2θsin2θ
=1-2(1[]2sin2θ)2=1-1[]2sin22θ=1-1[]2×1-cos4θ[]2=3[]4+1[]4cos4θ
于是,当cos4θ=-1时,x2+y2取最小值1[]2;
当cos4θ=1时,x2+y2取最小值1,所以1[]2≤x2+y2≤1 。
点评:三角换元思想也是高中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通过三角换元将问题转化为三角恒等式变形后来解决,而三角恒等变形却有着一系列的三角公式,所以运用三角换元解决某些问题往往比较方便。
总之,我将乘着“课改”春风,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要勇于探索,勤于学习,善于总结和创新,一定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戴再平:数学习题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胡炯涛:数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关键词】 习题课;重要性;思维;创新
高中数学习题课是高中数学主要课型之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它是理论教学内容的深入和提高。通过习题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逻辑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使学生明确教学基本要求,发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发挥教与学,导与练,学与用的桥梁作用。因此,提高习题课的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习题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补充
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学的模式基本上是讲授法,所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训练很少,更谈不上对概念的推广。利用习题课可以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认真思考,领会这些基本概念。
明确概念即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包含在定义中的关键词语。例如: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里“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同一个常数”的含义,一定要透彻理解,让学生知道如果漏掉其中一句甚至一个字,如“同一个常数”中的“同”字,都会造成等差数列概念的错误。
在掌握概念的过程中,为了理解概念,需要有一个应用概念的过程,即通过运用概念去认识同类事物,推进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函数的奇偶性》习题课时,明确奇函数和偶函数的概念后,可以让学生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x)=x2+1,(2)f(x)=x+x3,(3)f(x)=x3-x+1,(4)f(x)=|x|,x∈[-1,3],(5)f(x)=0,x∈R
(1)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判断函数奇偶性的两种方法:定义和图像,并规范解题格式。(2)是一个奇函数。(3)满足f(1)=f(-1),但f(x)是非奇非偶函数。(4)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5)是既奇又偶函数。这是学生用概念断面临的某一事物是否属于反映的具体对象,是在知觉水平上进行的应用。
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使学生重温了学过的概念、理论,同时也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理论的再思考,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习题课是提供教与学的交流平台
“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口号,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明确学什么,而且应该明白怎样学。在新课标背景下,作为教师更应该主动去感受新型的师生关系,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不是好的教学方法,它排斥了学生如何思考,省略了学生将会面临的困难,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埋没了学生的更大潜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挖掘,而正是习题课为教与学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在习题课上,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例如,对同一题设条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由此导出的各种结果进行探索性分析和论证,从而构造出在同一题设条件下的多个命题。
【例】已知AB是□O的直径,PA⊥□O所在的平面,C是圆周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求证:平面PAC⊥平面PBC。
这是高中课本的一道例题,证明完毕后可引导学生观察题设条件,让学生思考,还可以得到哪些结果?经分析,不难发现如下结论:
(1)△PAB、△PAC、△PCB、△ACB都是直角三角形;
(2)平面PBC⊥平面PAC,平面PAC⊥平面ABC,平面PAB⊥平面ABC;
(3)∠CAB是平面PAC与平面PAB的平面角,∠PCA是平面PBC与平面ABC的平面角;
(4)AC是异面直线PA、BC的公垂线;
(5)cos∠PCA=S△ABC[]S△PBC;
(6)VP-ABC=1[]3□PA□S△ABC=1[]3□BC□S△PAC。
这是一种思维能力训练力度较大的教学设计,其特点是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数学习题形成的过程之中, 这样, 真正收到了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
三、习题课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
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课堂教育的最高追求。作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习题课可以给学生提供拓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空间。比如利用习题课教师可精选一些一题多解的典型例题。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思维,以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例】已知x、y≥0且x+y=1,求x2+y2的取值范围。
解法一:(函数思想)
由x+y=1得y=1-x,
x2+y2=x2+(1-x)2=2x2-2x+1=2(x-1[]2)2+1[]2,x∈[0,1],
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知
当x=1[]2时,x2+y2取最小值1[]2;当x=0或x=1时,x2+y2取最大值1。 所以1[]2≤x2+y2≤1
点评:函数思想是中学阶段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揭示了一种变量之间的联系,往往用函数观点来探求变量的最值。对于二元或多元函数的最值问题,往往是通过变量替换转化为一元函数来解决,这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函数的最值问题,我们已经有比较深的函数理论,函数性质,如单调性的运用、导数的运用等都可以求函数的最值。
解法二:(三角换元思想)
由于x+y=1,x、y≥0,则可设x=cos2θ,y=sin2θ其中θ∈0,π[]2
则x2+y2=cos4θ+sin4θ=(cos2θ+sin2θ)2
-2cos2θsin2θ
=1-2(1[]2sin2θ)2=1-1[]2sin22θ=1-1[]2×1-cos4θ[]2=3[]4+1[]4cos4θ
于是,当cos4θ=-1时,x2+y2取最小值1[]2;
当cos4θ=1时,x2+y2取最小值1,所以1[]2≤x2+y2≤1 。
点评:三角换元思想也是高中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通过三角换元将问题转化为三角恒等式变形后来解决,而三角恒等变形却有着一系列的三角公式,所以运用三角换元解决某些问题往往比较方便。
总之,我将乘着“课改”春风,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要勇于探索,勤于学习,善于总结和创新,一定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戴再平:数学习题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胡炯涛:数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