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wa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加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新课标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深思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自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20/23-0084-03
  引言
  就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是以本为本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有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培养我国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使命,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就必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开动大脑,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顺利地构建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以及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现实意义。高中生作为社会事业建设的接班人,高中生自学能力的好坏决定了他们今后的发展。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而言,信息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信息技术知识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而对于高中生而言,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可以促使他们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从而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使得他们所学的知识能够紧随时代步伐,不至于被淘汰。同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影响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教学观念落后
  就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来看,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重教轻学”的现象,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就在于教学观念落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教师手里,以至于学生的能动性受到打压,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养成依赖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专业的教师不足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导航灯,教师专业能力的高低、职业素质的高低都会影响到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就现阶段来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专业的教师还比较匮乏,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命令式的口吻要求学生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得不情愿,自然也就不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责任心不高,对学生自学效果不够关注,学生自学成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三)学生对科目的不重视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困境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首先,学生对科目的不重视,使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不主动、不积极;其次,学生的兴致不高,许多学生缺乏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不理解,难以接受,学习兴致不高,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抵触,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观念的转变
  新课标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已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自学能力是当代高中生应当具备的一项能力和素质,而要想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加大观念的转变,要高度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而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多媒体技术》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将多媒体技术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下一节课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在了解了多媒体技术相关知识后,带着任务去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和操作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大专业教师的培养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专业教师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专业的教师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质量的保障。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格外注重专业教师的培养。针对现阶段的教师,要强化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让教师去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学校要对外引进专业的教师,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而作为教师,更要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要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教学宗旨,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教学中来,要重视学生自学质量和效率的考核,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水平。
  (三)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引導学生正视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其次,教师要妙设情境,让学生投入到一定的情境中去学习,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让学生机械性地学习,要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四)加强买践
  以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一直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而学生在这种理论知识教学环境下,学习兴致不高,自主学习积极性低。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而言,它属于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程序设计》知识学习时,笔者先用10分钟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操作。通过上机实践操作,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其提高自学能力。而作为教师,在学生上机实践操作过程中,要加以正确引导,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以表扬,以此来激励其他同学,同时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与学生展开讨论,多听学生的意见,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营造环境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良好的环境氛围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问,通过想和问,一点一点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要善于营造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六)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质量。随着新课标的提出,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是以教师为主体,与信息技术教学不相符。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加大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过程中要围绕信息技术教学实际需求来进行,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如游戏化教学,游戏化的教学方法符合了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的应用游戏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如,在教学过程中碰到某个问题时,可以让学生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处理问题,比一比谁处理更好、更快。通过游戏化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结语
  综上,高中信息技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自学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面对当前社会发展形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加大教学方法的创新,要加强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兴趣。同时,要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责任心,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李晓旭】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倡导生本教育理念,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数学生本课堂中,旨在备课环节、讨论环节、学生展示环节、作业批改等环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孕育了生命和人类。约300万年前人类的出现,并成为地球上的"万物之灵",给地球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勃勃生机,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人类社会,创造出无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就像宗白华所说“你的意志只能指使你的眼睛去看它,却不能动摇它。”对于语文教学文本亦是如此,字里行间都浸润着作者的关的感受,它们或是大自然给予的强烈震撼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金融调控问题,已日益引起了理论界、决策者以及实际工作者的关注。人们重视宏观金融调控,是因为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保证我国目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
近期,有的地方疾病流行,医生忠告市民,当心"病从口入"。这使我想起小时候,一天,我突然上吐下泻高烧不退,医生检查后说是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得了急性肠胃炎。打针吃药,确实折腾
摘 要:建设特色学校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石家庄市第六中学的特色学校建设关注五个要点:独特的学校文化是根本;教学创新与校本课程开发是关键环节;提升校长和教师专业素质是重要基础;提升校本教育科研品质是重要保证;适宜的发展策略是重要条件。此外,挖掘、培育优势项目、创新学校管理模式等,也是建设特色学校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文化视野;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实践探索;理论反思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