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拳及南蛇过垌现状研究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learns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李家拳及南蛇过垌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申报成功的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编号为243。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北海合浦县李家拳的名头并没有它的“同宗兄弟”广东蔡李佛拳知名。该论文通过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访谈法等方法,对李家拳及南蛇过垌这一拳种的现状及困境进行探索和分析,以期寻找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方法。
  关键词:李家拳及南蛇过垌 体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2(a)-0196-02
  體育非遗是在漫长的历史社会活动中产生、发展和传承下来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其所处地区的民族、人口、生活习俗、经济发展程度、自然环境等等息息相关,是一种“活态人文遗产”,具有传承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娱乐性等特征。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体育非遗项目的产生和申报地区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体育非遗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但是不容置疑的是,无论在哪种分类方式里,李家拳及南蛇过垌都以其鲜明的特征归属于武术类,而且是民族传统体育、传统武术的一种。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29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仅35项,而在这35项中,李家拳及南蛇过垌是唯一一项属于武术类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说,李家拳及南蛇过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一项武术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珍贵的0.34%。其重要性和唯一性不言而喻。
  1 李家拳及南蛇過垌相关期刊文献研究
  在中国知网中进行主题、或关键字、或者篇名、或者摘要为“李家拳”的检索,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2016年11月1日,检索得到文献37篇。在上述检索的基础上,排除重复文献、简讯、新闻报道、政府公告、与李家拳及南蛇过垌同源的蔡李佛拳、广东南拳和文艺作品后,仅剩两篇。这充分表明了国内学者们对李家拳及南蛇过垌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研究人员少、研究成果不丰富。其核心研究者群体还处在逐步建立和完善阶段。从期刊内容来看,对李家拳及南蛇过垌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稀缺。以基础性、保护性研究为主,应用推广性研究几乎没有。学科交叉性亟待加强。也反映了地方政府与学者们对李家拳及南蛇过垌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2 李家拳及南蛇过垌项目简介
  李家拳是广东省的汉族传统拳术,属于南拳流派之一。相传为少林寺僧人李锡开所创,广东新会李友山在少林五形拳基础上改进所成。李家拳是以长桥大马、偏身偏步、朴实刚劲为主。身法上则是以肘攻击为主,要求沉实稳重,出手准确,由于是以肘攻击为主,所以也要求着点准确,以避免一击不中,被别人有机可乘。李家拳流传有先练拳,后练脚的习惯。练习中注重腰部运动,要求以腰带手,步法稳健,落地生根,动作朴素矫健,上肢活动范围大,技巧上运动多种肘法,主张健身、侧步、长桥大马。
  史书记载李家拳已有400多年历史,1938年开始在合浦一带流传。赖成己(1888—1955)教授流传的李家拳系列比较完整,有李家拳谱(动作)十段62式,肘法组合4式,拳法组合7式,李家车轮掌对练,李家拳歌(八句),李家拳经(34句),器械有三步穿杨刀(又名蝴蝶双刀),棍,钯等。
  “南蛇过垌”,属于南派拟形拳。全套路模仿南蛇——过垌的动作。由左顾右盼、蛇出洞、爬行、缠绕、觅食、捕食、受惊、归洞等部分组成,共九段51式。形象地刻画了南蛇在欲动非动,似静非静的状态,出击时迅速猛烈,快时如电闪雷鸣,静时似行云流水。身法自始至终贯穿沉、浮、吞、吐。
  “南蛇过垌”是李家拳发展的最高层次。在运动线路上,保留传统南拳拳打四方的风格,步法以四平马为主,虚步、仆步、歇步为辅,手法、身法、融内家龙行、八卦于一体,掌法以勾手、蛇形掌为主,脚法以翘尾腿为主。在攻防技巧上,有顺、反缠丝劲、弧圈劲、沉劲、提劲、绷劲、砸劲、弹、捋劲等突发劲。该拳完全剔除南拳的刚猛气势,讲究以腰道为主,蓄气运劲,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用意不用力,先化后发,后发制胜。运动中处处带弧形,左右逢圆,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据《广西体育史料》记载,“南蛇过垌”即源自南拳中的李家拳,其创始人为“南方五虎将”之一的合浦客家人赖成己(已故),并以其传授的李家拳为正宗。
  李家拳及南蛇过垌,顾名思义,以拳术为主,并不需要器械。但是也可以结合三步穿杨刀(蝴蝶双刀)、双锏、飞山大钯、棍等武器。三步穿杨刀的具体规格要与使用者相协调,每个人的具体尺寸都不一致。以传承人黄永初的三步穿杨刀为例(单位:厘米)。
  3 李家拳及南蛇过垌传承人简介
  赖成己自幼学习家传南拳,后拜张茂廷为师,专学李家拳,尤精双刀、棍、钯,兼习骨科。二十余岁时,赖成己独赴广州开办医务所。在传统骨伤科的基础上,研制出赖成己跌打药酒、赖成己跌打药丸。在广州期间,赖成己与南北著名拳师相互切磋学习,博采众家,创编出风格独特的“南蛇过垌”象形拳。此拳法有如下特点:欲动非动,似静非静,动似疾风卷劲草,静如落霞映森丛。快时电闪雷鸣,慢时行云流水。意气神合一,刚柔相济,重意不重力,具有实战价值。
  作为20世纪60年代代表现广西钦廉地区参加全国武术比赛的第一人,黄永初数十年来不曾中断过拳法练习。并取得过许多荣誉。他根据自己多年来习武的积累,自身修习的体会,揣摩、探讨、总结,首次将李家拳及“南蛇过垌”用文字整理成拳谱,并自费制作了一套拳术DVD光盘,而在他之前,这套传承了三代的著名拳法均为师傅向徒弟言传身教。为了传承李家拳及南蛇过垌,黄永初在合浦县文化馆开办了“李家拳及南蛇过垌”培训班,为李家拳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家拳及南蛇过垌项目的日常训练场地是合浦县文化馆。表演场地没有具体限制,可以参加各地的武术比赛。但是随着时代变迁,人们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对传统民间武术的兴趣愈来愈淡漠,很少人不愿意去学习了。目前李家拳及南蛇过垌项目的传承人只有年逾古稀的黄永初一人,已走到人之艺绝的边缘。
  黄永初的李家拳及南蛇过垌培训班一般在寒暑假开办,只象征性的收取学费,但还是学员不多、流动性强。对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一定的的社会关注度,但是影响不大,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政府对此比较重视,但是并没有落实具体的帮助性、保护性政策。
  4 结语
  政府应该加强对李家拳及南蛇过垌项目和传承人的重视与保护力度,多拨款或者成立项目专项基金,并由专人负责此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发展;传承人本人应当积极寻找和培养下一代传承人,并配合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进行项目的整理工作;各单位学者和研究员应该积极工作,发掘李家拳及南蛇过垌传承与发展的新着力点与研究方向;传统武术工作者应该发扬自身优势,积极学习李家拳及南蛇过垌,积极竞争成为下一代传承人。总之,李家拳及南蛇过垌项目的保护已经开始,但是进展并不顺利,不够深入,并没有解决这个项目边缘化以及即将失传的现状,未来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艳琼.文化学视域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方向的研究——以南蛇过垌为例[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C].2015.
  [2] 李刚,刘丽.和谐社会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模式构建探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5):1-4.
  [3] 白晋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保护[J].体育科学,2008,28(1):3-7.
其他文献
笔者多年来工作在基层,一直从事世行贷款林业造林项目管理和审计工作,对项目实施的绩效情况进行了1次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为今后其它林业造林项目的实施提供一些借鉴作用,供同
植物生长仿真是以植物的生理模型为基础,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重构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森林中树木的形成受内外多因素的影响,因而是一个多参数的问题。文章对于L-Sys
通过对鹤峰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体措施和现状调查以及对林权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必须建立健全林权纠纷调解机制,及时调解林权纠纷,以巩固集体林权制
文章首先基于"工业三废"与城市视角分析了安徽省污染排放的现状。进而,借助2005~2015年间安徽省主要城市环境污染综合评价指数(EPI)测算以明确安徽省主要城市污染排放的动态变动
容迟/容延网络(Delay Tolerant Network/DTN)泛指由于节点移动、能量管理、调度等原因而出现频繁中断、甚至长时间处于中断状态的一类网络。针对DTN具有的时延高、割裂频繁、节点
笔者对荆门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情况、机构状况、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治减灾等体系建设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对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
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推出全新M系列1200 V IGBT,以先进的沟栅式场截止技术(trench-gate fieldstop)为特色,有效提升太阳能逆变器(solar inverters)、电焊机(weldi
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受传统建筑业粗放式发展模式等主要因素的影响,高校基建传统管理方式较为粗放,基建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不高。伴随着国家“互联网+”
以3-甲基-6-硝基吲唑为起始原料,经N-甲基化、还原、烷基化反应得到三个未见文献报道的6-(N-吡啶)氨基吲唑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及中间体结构经^1H-NMR、ESI-MS确证。
水下航行体连接电缆种类繁多,对电缆连通性检测一直是个难点。通过对电缆连通性检测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研究,采用FPGA和CPLD联合设计检测电路系统,准确快速检测电缆的连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