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y_2003_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数学新课程的实施,数字阅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学会阅读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关键词:数学 阅读 能力
  随着数学新课程的实施,数字阅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学会阅读比学会知识更重要。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意义
  1、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所谓数学交流是指数学信息接收、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狭义指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各类数学活动的动态过程。而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作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2、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可是,目前我们广大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仅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正是教师讲解精彩而仍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现象产生的原因,缺少阅读教科书的环节。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对数学教科书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数学教科书曾作过较为全面的论述,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其实,我国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构成现代数学教育的特点之一。
  3、有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新课程的全新理念是“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学会阅读。研究也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助。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是否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适宜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颖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课前预习,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布置预习时,要求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难点,要把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努力通过各种途徑解决问题,试着完成课后习题,把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记载,带着问题去听课。形成能力的过程中,还要总结有效并且适用于学生的阅读方法。
  数学阅读三读法:
  第一读,泛读教材。就是用很短的时间读一遍教材中所要预习的内容,以领会教材的大意,主要谈了哪些方面。找出课文中彩印的黑体字,理解其意思。以“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为例,通过快速阅读,可以了解到这一节主要谈了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第二读,精读教材。通过泛读大致了解了所要学习的内容,再次边读边圈点勾画。把自己读不懂或理解不深的地方划出来,把自己以为重点的标出来,甚至在旁边简要地写几句认识和体会。预习时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应该用各种不同的符号划出来。以“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为例,通过快速阅读了解了这一节的内容,再通过仔细阅读进一步掌握内容。首先什么是指数函数?通过仔细阅读可以得到指数函数的图像并了解指数函数的一些基本性质,比如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单调性等;其次学习了指数函数可解决哪些问题。这样,通过第二读,可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如果遇到难点,实在不能解决,可以用记录的方式留到课堂上解决。
  第三读,选读教材。“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通过精读了解了所要预习的大致内容,并知道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可以在脑海里自我整理一遍或做一些课后的练习,通过练习来巩固预习所掌握的知识。如果在运用中遇到难点,可以选读教材相关内容。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又能比较牢固地掌握知识点,最终把课堂教学变成是学生主动学习。
  3、拓展内容,培养习惯
  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教材,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探索规律、锻炼思维,还可以通过数学图形和数学规律感知无穷的数学美。此外,无论阅读课外数学科普读物(包括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专题讲座等)、数学学习指导读物,还是以中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期刊等,对于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不可或缺。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考虑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等特点,遵循学生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活动资源,创设语文实践环境。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摘要: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喜欢、指导学生的记忆方法和采用对比法进行词汇教学等介绍了如何进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关键词:词汇;教学方法;心得       词汇是组成语言的最基本材料,没有词汇也就无所谓语言,外语教学自然离不开词汇教学。学生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就无法顺利进行听、说、读、写、译,就无法进行英语交流。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在语言知识部分就对词
根据国家新制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要教会学生“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所有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取决于英语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学思想到教育行为诸多方面都要发生变化,要求教师把教学研究的中心由“教法”转向“學法指导”,即“导学”。那么,中学英语教师如何进行学法指导,笔者有如下几方面见解
摘要:近几年来,物理中考试题的主观性试题分值比例在增加,需要运用准确而清晰的语言表述出物理现象、过程及规律。这就说明了物理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根据这一特点,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呢?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关键词
SSR是一类由1~5个核苷酸组成的短序列首尾相连重复多次构成的一段DNA.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团组中。SSR标记信息含量高.覆盖整个基因组.呈共显性遗传.可利用PCR进行分析,重复性好。
数字计算是在人们工作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所有人接触数字的开始都是从儿童时期,也就是小学数学阶段.因此,计算教学从来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
大院内,年迈的母亲正坐在小水池边洗衣服.母亲一边搓衣服一边在思考着什么,有时还捏着手指头在算着什么!rn我看了有点纳闷,我说,娘!你在算什么?母亲笑了笑说,没算啥!我算下今
摘要:在学生拥有主体地位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比如见到标题)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  关键词:阅读质量 良好习惯 品味 领悟  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应试教育的主宰,容不得学生的任何自由和创新,一切以标准答案为依据。一篇文章,教师说分三段,分四段就是错误。学
摘要:实施有效的体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就针对素质教育目标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训练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体育        一、对高校学生开展体育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更新体育观念, 充分认识体育的功能和作用, 强化素质教育意识  要搞好高校体育素
摘要:新课标还大力提倡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新课标对那些在教学实践中已经证明、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难以掌握的内容和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目的在于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按客观规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活力,讲求实效。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数学 教学  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数学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数学教学不是靠给学生“加压”,而是激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