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海城市的冬天,尤其是在这仓库改成的宿舍里,显得格外阴冷潮湿。6点20起床,宿舍里的热水器还没有修好,将就着用冰冷的水简单梳洗一下,就顶着有星星的天空开始等候厂区的班车。被人群挤上去,7点20到厂,过安保,进食堂打饭,8点前换好衣服去车间进生产线,一直熬到夜里a8点,收拾疲惫的身体,休息之后,第二天继续这样的日子。一个月来,全都习以为常。
刚来的第一天,我被分到三厂半制一部六科38线,线上几乎全是年纪很轻的女孩。我由一个大眼睛的女孩子带我工作,我叫她“师姐”,其实她年纪比我小,刚20岁出头的样子。第一印象只记得她有双明亮剔透的眼睛,不知道长什么模样,因为她和线上其他女孩一样戴着静电帽、口罩,穿着静电服、静电鞋。但她的眼睛真美,在那全是铁皮疙瘩,轰轰隆隆,死气沉沉的生产车间里,这双眼睛是我唯一可以见到的灵秀晶莹的东西。
师姐不吭声,不太搭理我,也不叫我干活,只让我随便走走看看。一连几天都是,工作流程我早已看明白了,师姐依旧只让我顺便搭几把手。工作也简单,夸张地说就是整日站在工作台旁边看着和机器相连的电脑屏幕,等某型号的原料用完了,电脑就报警,依据屏幕信息找到用完的原料,然后打开原料槽放入新的原料就可以了。工作很清闲,就是熬时间。但是千篇一律的操作让我觉得一秒钟像一分钟一样长,师姐就倚在旁边看着我,不吭声。
后来发现线上其他女孩都一样,默默注视着机器“轰隆隆”地工作,并不互相串岗聊天。我想这般年纪的女孩应该是在课堂上,趁老师转身的间隙,“叽叽喳喳”地聊上几句,或者成群结队地去购物市场和美食小街。可这里是警报的蜂鸣,一成不变的色调,刺鼻的锡膏原料,机械反复地操作,这一切从听觉上、视觉上、嗅觉上、心理上让我反感透顶。师姐只是用幽幽的眼神望了望我皱起的眉头,拍拍我的肩,轻轻地说:“我16岁来,如今是第四年,千篇一律的日子过得也快。”
对付得了工作任务却对付不了自己的脚丫子。静电鞋又薄又硬的鞋底子,一个白班是早8点到晚8点,外加来回等班车什么的,一站13个小时,脚跟痛得厉害,最痛的那几天走路都是擦着地走,一抬脚就是一阵一阵地痛,晚上也痛得难以入睡。双腿站得发僵,打不成弯,蹲下去捡掉在地上的工具时,也得用手压住关节才弯得下去。看到我痛苦万分的样子,师姐仍不痛不痒地说:“过两天习惯以后,时间过得就快了。”
日子久了就对线上的同仁略知一二,不过打成一片和初来乍到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至今我都没有见过睡在我下铺的同事长什么模样,只知道下铺床铺总是打理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只知道她在一厂工作,别的一无所知。
师姐把我的内务柜安排在她附近,我却从没见过未换工装之前的她,我想她的衣服大概和外面的女孩一样,走在街上花枝招展的。
我和师姐同守一个岗位,机器永远不许停一分钟,吃饭总是换班,所以没有和师姐一起去吃过一次饭,就这次机器坏得技术员都搞不定,我才和师姐一起下班。她去洗手间慢得很,我饿得厉害先去打饭,刚到食堂门口就听见有人叫我名字,回头一看没反应过来是谁叫我。
“怎么连你师姐都不认识了?”
我真是愣住了,不敢相认。谁想到师姐那静电帽下有一袭美丽的长发,一直垂到胸前,染成时尚的栗色,认真地烫成一个个洋气的大卷。嘴唇上也细细地抹上一层晶莹的唇彩,浑身上下洋溢着一种年轻女孩特有的青春靓丽。这个女孩跟线上那个沉默寡言机械呆板的师姐简直不是一个人嘛。
“怎么,你以为师姐是短头发吗?这可是你师姐自己设计的梨花呢。漂亮吧!”
“一号窗口的面条比二号窗口的好吃,今天是周末,四号窗口和五号窗口的大米套餐会多加一份好菜的,你跟我来。”
“这个鸡腿给你吃吧,徒弟干活多,多吃一些。”师姐给我夹菜时才注意到她的指甲也绘有漂亮的图案。
以前我总疑惑为什么师姐每次换班吃饭都比我慢一二十分钟,据我了解她绝不是那种偷懒耍小聪明的人,这回明白了,她总要拿把小梳子仔细地梳头,拿出化妆盒认真地挑挑眉毛,修一修唇角的口红。
“师姐,有必要这么仔细吗?一会又要回线上工作了,戴上口罩什么也看不见。”
“对呀!就是因为这样,才更要好好打扮打扮自己,午间休息半小时要把自己弄得漂漂亮亮的。”
忽然发现食堂里一群和师姐一样的小姑娘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丽质,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利用这仅有的半小时大秀自己最美年华里最美的容颜。
临近年末,厂里的订单总是赶不完。已经连着四周没有休息,今天收到通知,机器停一下午,维护之后,第二天所有员工开始换班。刚习惯白班,就开始上夜班。
我惧怕我的生物钟,真怕半夜迷糊把机器程式设定错。师姐却很高兴,她说她最喜欢夜班,我说:“是因为津贴吗?”她说:“不是,明天下班你就知道夜班为什么比白班好了。”
第二天上夜班时下着小雨。下午7点,从车窗往外看,外面的居民楼万家灯火,大概家家户户都围坐一团开始吃晚餐,想到我要去生产线上站一个晚上,心里觉得酸酸的,还好,至少长夜里线上有那么多双明亮清澈的眼神可以让我打起精神。
早上下班,收拾一下衣服从安全通道往外走已经接近9点,刚出通道口,眼睛就晃得睁不开,是阳光!阳光!初晴以后,蓝蓝的天上一朵朵白白的云,清晨热情的朝阳正努力地从白云身后洒向大地!
我差点都忘了世界上还有这么明媚灿烂的光线,金灿灿的颜色暖融融的温度,还掺杂着雨后初晴泥土青草的味道,虽然困得厉害,可真想就睡在这阳光里。沐浴着阳光回宿舍,光线折射在车窗里,在那些孩子脸上映出一块块烂漫的光斑,拥挤的班车第一次显得这么可爱。
是呀,上白班的时候,6点钟天没有亮,下班已经是晚上8点多,太阳早已落山。防空洞似的厂房里的照明永远是那没有温度,没有变化,色调和亮度一成不变的荧光棒。那冷蓝的光线像一张僵硬生冷的面孔,怎么可能和这七彩斑斓的融融阳光相提并论?
心头随之一酸,最让师姐高兴的竟然是这几乎被大家忽视的,扔得遍地都是的阳光……
“师姐,你说得对,夜班最好了。”师姐的眼睛一闪一闪的,这次我知道,她口罩下的脸一定笑得和昨天的阳光一样灿烂。
今天是我工期的最后一天,坚决辞去厂方请我续签劳动工期的合同。可是线上的那些女孩们,家家都有本厚厚的难念的经,不得不把青春埋在这里努力发芽,师姐以前跟我提过,说过了今年她就不干了,回老家开一家自己的美发店,自己给自己做,过自己喜欢的日子去。
我提前一小时下班,去内务柜收拾我的衣物,最后发现垫在内务柜底层的报纸下放有东西,掀开一看是四双用棉毛毡剪的鞋垫,附有一张纸条,一看就知道是师姐娟秀的小楷:“上次给你整理内务柜,看见你的鞋垫不好,商店里卖的太硬,我这里有家里寄来的毛毡,柔软吸汗。你垫上两双,脚跟就不会疼得那么厉害。”工厂里的工人像流水一样来了又走,一批又一批,可这萍水相逢的温暖总是让人防不胜防,即使大年三十自己一个人躺在阴冷潮湿的宿舍也没有伤心的我,这次泪水倾泻而出。那个不吭声的师姐,你怎么就不吭声呢?
我站在班车集合的地方,想等师姐出来见她一面和她道别,直到首班车开走,也没有见她出来,只好问起从线上出来的同仁,才知道这些天师姐总是支我先走,不是因为不愿意和我一起走,而是每天交接班都有大量繁杂的日报表要一一计算填写,她怕我赶不上首班车,总是刚一到点就放我先下班回去。
“师姐,你真好。”我默默地念叨。
我还是站在那里,等第二拨出来的工人们。最后还是没能找到师姐,厂区信号屏蔽电话打不出去,第二波出来的工人从一厂到五厂,四面八方地涌出来,有成千上万个和师姐相似的女孩子,我最终没能从人海里找到她。
后记:平凡的生活里总有些许无可奈何,可即使在没有阳光的日子里,我们依然可以在心底开出一簇簇艳丽的花朵,依然可以有一个明媚善良的心情。毕竟,心是我们最强大的部位。我深信,生活里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灭的希望,只要不放弃,阳光总会照到那个努力过的人。
(编辑 文 墨)
刚来的第一天,我被分到三厂半制一部六科38线,线上几乎全是年纪很轻的女孩。我由一个大眼睛的女孩子带我工作,我叫她“师姐”,其实她年纪比我小,刚20岁出头的样子。第一印象只记得她有双明亮剔透的眼睛,不知道长什么模样,因为她和线上其他女孩一样戴着静电帽、口罩,穿着静电服、静电鞋。但她的眼睛真美,在那全是铁皮疙瘩,轰轰隆隆,死气沉沉的生产车间里,这双眼睛是我唯一可以见到的灵秀晶莹的东西。
师姐不吭声,不太搭理我,也不叫我干活,只让我随便走走看看。一连几天都是,工作流程我早已看明白了,师姐依旧只让我顺便搭几把手。工作也简单,夸张地说就是整日站在工作台旁边看着和机器相连的电脑屏幕,等某型号的原料用完了,电脑就报警,依据屏幕信息找到用完的原料,然后打开原料槽放入新的原料就可以了。工作很清闲,就是熬时间。但是千篇一律的操作让我觉得一秒钟像一分钟一样长,师姐就倚在旁边看着我,不吭声。
后来发现线上其他女孩都一样,默默注视着机器“轰隆隆”地工作,并不互相串岗聊天。我想这般年纪的女孩应该是在课堂上,趁老师转身的间隙,“叽叽喳喳”地聊上几句,或者成群结队地去购物市场和美食小街。可这里是警报的蜂鸣,一成不变的色调,刺鼻的锡膏原料,机械反复地操作,这一切从听觉上、视觉上、嗅觉上、心理上让我反感透顶。师姐只是用幽幽的眼神望了望我皱起的眉头,拍拍我的肩,轻轻地说:“我16岁来,如今是第四年,千篇一律的日子过得也快。”
对付得了工作任务却对付不了自己的脚丫子。静电鞋又薄又硬的鞋底子,一个白班是早8点到晚8点,外加来回等班车什么的,一站13个小时,脚跟痛得厉害,最痛的那几天走路都是擦着地走,一抬脚就是一阵一阵地痛,晚上也痛得难以入睡。双腿站得发僵,打不成弯,蹲下去捡掉在地上的工具时,也得用手压住关节才弯得下去。看到我痛苦万分的样子,师姐仍不痛不痒地说:“过两天习惯以后,时间过得就快了。”
日子久了就对线上的同仁略知一二,不过打成一片和初来乍到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至今我都没有见过睡在我下铺的同事长什么模样,只知道下铺床铺总是打理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只知道她在一厂工作,别的一无所知。
师姐把我的内务柜安排在她附近,我却从没见过未换工装之前的她,我想她的衣服大概和外面的女孩一样,走在街上花枝招展的。
我和师姐同守一个岗位,机器永远不许停一分钟,吃饭总是换班,所以没有和师姐一起去吃过一次饭,就这次机器坏得技术员都搞不定,我才和师姐一起下班。她去洗手间慢得很,我饿得厉害先去打饭,刚到食堂门口就听见有人叫我名字,回头一看没反应过来是谁叫我。
“怎么连你师姐都不认识了?”
我真是愣住了,不敢相认。谁想到师姐那静电帽下有一袭美丽的长发,一直垂到胸前,染成时尚的栗色,认真地烫成一个个洋气的大卷。嘴唇上也细细地抹上一层晶莹的唇彩,浑身上下洋溢着一种年轻女孩特有的青春靓丽。这个女孩跟线上那个沉默寡言机械呆板的师姐简直不是一个人嘛。
“怎么,你以为师姐是短头发吗?这可是你师姐自己设计的梨花呢。漂亮吧!”
“一号窗口的面条比二号窗口的好吃,今天是周末,四号窗口和五号窗口的大米套餐会多加一份好菜的,你跟我来。”
“这个鸡腿给你吃吧,徒弟干活多,多吃一些。”师姐给我夹菜时才注意到她的指甲也绘有漂亮的图案。
以前我总疑惑为什么师姐每次换班吃饭都比我慢一二十分钟,据我了解她绝不是那种偷懒耍小聪明的人,这回明白了,她总要拿把小梳子仔细地梳头,拿出化妆盒认真地挑挑眉毛,修一修唇角的口红。
“师姐,有必要这么仔细吗?一会又要回线上工作了,戴上口罩什么也看不见。”
“对呀!就是因为这样,才更要好好打扮打扮自己,午间休息半小时要把自己弄得漂漂亮亮的。”
忽然发现食堂里一群和师姐一样的小姑娘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丽质,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利用这仅有的半小时大秀自己最美年华里最美的容颜。
临近年末,厂里的订单总是赶不完。已经连着四周没有休息,今天收到通知,机器停一下午,维护之后,第二天所有员工开始换班。刚习惯白班,就开始上夜班。
我惧怕我的生物钟,真怕半夜迷糊把机器程式设定错。师姐却很高兴,她说她最喜欢夜班,我说:“是因为津贴吗?”她说:“不是,明天下班你就知道夜班为什么比白班好了。”
第二天上夜班时下着小雨。下午7点,从车窗往外看,外面的居民楼万家灯火,大概家家户户都围坐一团开始吃晚餐,想到我要去生产线上站一个晚上,心里觉得酸酸的,还好,至少长夜里线上有那么多双明亮清澈的眼神可以让我打起精神。
早上下班,收拾一下衣服从安全通道往外走已经接近9点,刚出通道口,眼睛就晃得睁不开,是阳光!阳光!初晴以后,蓝蓝的天上一朵朵白白的云,清晨热情的朝阳正努力地从白云身后洒向大地!
我差点都忘了世界上还有这么明媚灿烂的光线,金灿灿的颜色暖融融的温度,还掺杂着雨后初晴泥土青草的味道,虽然困得厉害,可真想就睡在这阳光里。沐浴着阳光回宿舍,光线折射在车窗里,在那些孩子脸上映出一块块烂漫的光斑,拥挤的班车第一次显得这么可爱。
是呀,上白班的时候,6点钟天没有亮,下班已经是晚上8点多,太阳早已落山。防空洞似的厂房里的照明永远是那没有温度,没有变化,色调和亮度一成不变的荧光棒。那冷蓝的光线像一张僵硬生冷的面孔,怎么可能和这七彩斑斓的融融阳光相提并论?
心头随之一酸,最让师姐高兴的竟然是这几乎被大家忽视的,扔得遍地都是的阳光……
“师姐,你说得对,夜班最好了。”师姐的眼睛一闪一闪的,这次我知道,她口罩下的脸一定笑得和昨天的阳光一样灿烂。
今天是我工期的最后一天,坚决辞去厂方请我续签劳动工期的合同。可是线上的那些女孩们,家家都有本厚厚的难念的经,不得不把青春埋在这里努力发芽,师姐以前跟我提过,说过了今年她就不干了,回老家开一家自己的美发店,自己给自己做,过自己喜欢的日子去。
我提前一小时下班,去内务柜收拾我的衣物,最后发现垫在内务柜底层的报纸下放有东西,掀开一看是四双用棉毛毡剪的鞋垫,附有一张纸条,一看就知道是师姐娟秀的小楷:“上次给你整理内务柜,看见你的鞋垫不好,商店里卖的太硬,我这里有家里寄来的毛毡,柔软吸汗。你垫上两双,脚跟就不会疼得那么厉害。”工厂里的工人像流水一样来了又走,一批又一批,可这萍水相逢的温暖总是让人防不胜防,即使大年三十自己一个人躺在阴冷潮湿的宿舍也没有伤心的我,这次泪水倾泻而出。那个不吭声的师姐,你怎么就不吭声呢?
我站在班车集合的地方,想等师姐出来见她一面和她道别,直到首班车开走,也没有见她出来,只好问起从线上出来的同仁,才知道这些天师姐总是支我先走,不是因为不愿意和我一起走,而是每天交接班都有大量繁杂的日报表要一一计算填写,她怕我赶不上首班车,总是刚一到点就放我先下班回去。
“师姐,你真好。”我默默地念叨。
我还是站在那里,等第二拨出来的工人们。最后还是没能找到师姐,厂区信号屏蔽电话打不出去,第二波出来的工人从一厂到五厂,四面八方地涌出来,有成千上万个和师姐相似的女孩子,我最终没能从人海里找到她。
后记:平凡的生活里总有些许无可奈何,可即使在没有阳光的日子里,我们依然可以在心底开出一簇簇艳丽的花朵,依然可以有一个明媚善良的心情。毕竟,心是我们最强大的部位。我深信,生活里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灭的希望,只要不放弃,阳光总会照到那个努力过的人。
(编辑 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