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画家,我在切尔诺贝利研究遗传学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nchang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ornelia Hesse-Honegger在苏黎世大学自然历史物馆的科学部门工作了25年。自1986年以来,她已经收集、研究并绘制了大量的形态学上不对称的昆虫。这篇文章来自她的—篇自述,讲述她通过绘制昆虫图鉴来研究遗传学的40多年的经历。译者(Hulk)在本科时期曾学习过古生物学的课程,常被教授要求绘制各种生物化石的素描图。译者当时对此很是不解,既然可以姻照,为什么还要绘制素描、水彩图鉴?而这篇自述文章绘出了完美的回答。
  当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时,我知道是时候开始我的计划了。
  我从1969年起,就开始为动物学家绘制昆虫图鉴。1986年,我以“科学插图家”的身份进入苏黎世大学的动物科工作,因此有机会临摹了发生突变的畸形苍蝇。动物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变异的特点,会给双翅目果蝇喂食能够引发遗传变异的药物,果蝇的后代产生了一些极其不对称的生理特征,比如大小不一的眼睛、翅膀。这些突变的苍蝇着实令人印象深刻,我于是开始在空闲时用画笔描绘它们的形态。
  果蝇
  基因突变一般只在下一代表现出来。而果蝇生活史短,在室温下平均寿命不到两周,因此,果蝇作为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大量使用在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上。
  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泄露,释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质,致命的浓烟扩散到了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上空。事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据统计,15年间有十几万人遭受着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的折磨。我为受难的人们感到心疼,同时也产生了观察辐射变异昆虫的想法。苏黎世大学的果蝇变异实验是对自然规律的小型模拟,而切尔诺贝利事件则是这些小实验的不断重复。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开始自主觀察和工作的机会——不需要向动物学家们索要特定的昆虫,我可以亲自去找它们。
  切尔诺贝利事件
  即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一起发生在苏联时期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子反应堆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第二例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图鉴师是个磨炼心智的工作。作画之前,我需要通过显微镜非常仔细地观察昆虫,甚至想象自己也是其中一员,企图搞清楚它的一切特征:纹理、颜色、眼睛、翅膀。正是因为细致入微,绘制插图的过程很慢,可以持续几天甚至几个月。我用目镜的毫米刻度丈量昆虫每个器官的大小,包括刷毛和爪子。一稿一般是用铅笔在显微镜下完成的。然后,我使用复写纸多次复制绘图,每次都会修正前几次稿件的缺陷。经过反复修改,当我认为草图已经无可挑剔后,就会用石墨纸将草图复制到水彩纸上,最后给昆虫上色。
  数码摄影的出现和普及,让科学家逐渐舍弃了插图和绘画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这一转变也使得对科学研究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讨论更为广泛——科学家倾向于认为自己的论文是客观的,而其他艺术家的作品(比如我的图鉴)是主观的。
  我在从事科学制图工作后,却抛弃了以上观念——它并不正确。我经常接触到老教授的论文照片,发现即使是摄影也会蒙蔽我们的双眼,而绘画则有揭示事物真相的独特方法。长久的制图经历让我意识到,插图能使科学家发现他们思维中的错误。作为一个艺术家,我所创造的世界给了我一个独特的科学视角,我知道了人人都有“偏见”,科学家也不例外,而“偏见”会影响实验数据和与之相关的解释。
  绘画也可以比摄影更复杂、更精确、更现代化。摄影所使用的概念根植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观念——它定义了一个空间,远处是宽广的,逐渐缩小到观察者这里的一个点,同时也定义了一个光源和阴影。但这种近大远小的空间观念并不完美。伴随着现代艺术的出现,一个更现代的空间和照明概念于20世纪初出现了,它消除了光线、阴影和透视的影响,着重描绘事物的色彩。换句话来说,拍照所呈现的色彩会因光线而改变,尺寸也会因透视(近大远小)而改变,而绘画则能规避这些影响,展现事物的本征(即物质本身的特征)。
  不同的摄影视角可能导致科学家或外行人对图像的理解产生分歧。例如,一只飞虫的翅膀由于色素沉积,一边比另一边略深。画师能以真实且准确的颜色向人们展示这种差异,而同样一张照片则可能会让科学家怀疑这种差异是由阴影或环境光引起的。另外,在数码摄影出现之前,照片只有在某一焦距处是最清晰的,景深不同的区域则比较模糊。但绘画能同时清晰地呈现出整个昆虫,无论景深如何。
  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我前往瑞典寻找变异的昆虫。尽管瑞典距离事故中心还很远,但也受到放射性羽流的影响。这里的生物变化就够我研究好一阵子了。
  虫群不发生大面积的迁移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条件。还在生长期的幼虫至少要蜕皮5次,不能飞行。而成年的虫子很少飞行,即使飞了,覆盖的区域也很小,通常是几米。因此,它们的后代也大都生活在同样一片土地上。这为研究长期辐射产生的影响提供了优秀的研究对象。许多昆虫有用来吸食树叶汁水的针管式口器,如果它们赖以生存的植物受到辐射,昆虫在采食过程中,就会把放射性物质带入它们的体内并逐渐聚集。聚集的放射性物质最终会诱导这些昆虫发生基因突变。
  我在辐射水平很低的区域发现了畸变严重的昆虫。据此我推测,即使是低水平的电离辐射,如果时间够长,也会对自然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暴露于高浓度辐射的瑞士南部,我收集了3对黑腹呆蝇,在厨房里用同样的食物培育它们。我发现,从第1代开始,这些果蝇就变异了。
  1988年,我在Tages-Anzeiger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的论文。然而,该推论与当时主流的科学观念相反。这一结果又有谁想得到呢?欧洲的科学家认为,如此剧烈的变异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果蝇受到的辐射水平太低,并指责我散布谣言,制造恐慌。他们被我的论文激怒了,说我只是一个艺术家,没有权利进入我毫不了解的科学领域。是的,许多自然学科我都不曾涉猎,也不知道核电厂是如何运作的。但我从1969年起就开始研究和绘制昆虫图鉴了。我只是在报告我所见到的大自然。尽管如此,文章发表后,就再也没有一所大学愿意聘用我了。
  1992年,我决定对核能带来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于是开始奔走于世界各地的各个核电站,以观察周围的昆虫。到2012年年底,我已经拜访了25个地点区,从切尔诺贝利到三里岛,再到海牙角,并收集了近16500只昆虫,绘制了至少250张昆虫或昆虫器官的图鉴。我发现,风向和风向改变的频率也是影响区域内变异率的重要因素,甚至有时这比与核电站的距离因素更重要。如今,人们在修建核电站之前,风向、风频已经成为需要考虑的重要指标。
  我的工作让我通过绘画来探索神奇的大自然。我不擅长其他方法,也很少通过文献阅读或拍摄照片来学习和发现,我只能在画画的时候发现新东西。艺术有自己的探索之路,有它特别的方式,能够让未知暴露于人们的视野之下,而我要做的,只是每次都画好一幅画。
其他文献
太阳系考古学家——冥王号探测器  身份  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首个小行星采样返回探测器,NASA新疆界中级行星科学任务的第3个探测器(第1个是新视野号冥王星探测器,第2个是朱诺号木星探测器),高度继承此前NASA火星探测器的成熟设计,携带五大探测仪器及独特设计的取样机械臂。  命名  “OSIRIS-Rex”,“0siris”是古埃及神话中冥王的名字,探测器全名其实由“起源一光谱分析一资源
期刊
恐龙是生命演化史上极为精彩的一章,它们演化出不同的形貌来适应环境,有些身披铠甲,有些头顶犄角,有些硕大无朋,有些则凶狠无比。它们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却在6500万年前的某个意外中,退出了地球的舞台。而曾与它们同时期生活的不少动物,如空中的翼龙,海中的蛇颈龙、沧龙等海生爬行动物,也都随之销声匿迹。据科学家推算,在这场大灭绝事件中,全球有超过75%的物种都被一扫而空。  关于恐龙如何灭绝,曾是一个难
期刊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的龚自正研究员等,在《科学通报》发表7综述文章《小行星监测预警、安全防御和资源利用的前沿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对该领域的国际研究趋势进行7系统性论述,并着重解析7我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建议。本文仅为文章内容摘编,欢迎扫码进入公众号,阅读综述全文。  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在历史上经常发生,多次导致地球环境灾变和生物灭绝,是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重大潜在威胁之一,也是国际社
期刊
本努是一颗保存完好的古老小行星,目前距离地球超过3亿千米。它能够为科学家提供探索早期太阳系历史的样本,因为它早在数十亿年前就已初具雏形,并可能曾经帮助播种了地球上的生命北京时间2020年10月21日清晨,已经在太空飞行了4年的冥王号探测器OSIRIS-REx(Osiris是古埃及神话中冥王的名字)成功从目前距地球334亿千米的贝努小行星上,收集了一些尘埃和碎石。这次采集任务预计将耗时7年,耗资约6
期刊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方:博集天卷  出版年:2017-11  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什么?时间和空间真的存在吗?现实的本质是什么?现象级科普畅销书《七堂极简物理课》的作者、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将在这本书中,以优雅易懂的方式带我们踏上这场探索现实之旅——从德谟克利特到爱因斯坦,从电磁理论的建立到引力波的发现,从经典物理到量子引力,目睹现实的概念如何随时间变迁,探究今天的物理学家
期刊
竞争,似乎是贯穿于生命演化进程的最重要的主题。  早在1859年,达尔文就发表了著作《物种起源》,其核心思想之一就是“物竞天择”,系统阐释生物个体间存在竞争,能适应者才能留存。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竞争,那对于组成生物个体最基本的单位——细胞——而言,是否一样存在竞争呢?如果存在,不同物种之间的细胞竞争又是什么样的呢?  1974年,西班牙科学家最早发现了“细胞竞争”这一生物学现象。科学家将果蝇作为研究
期刊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品方:后浪  出版年:2020-5  《恐龍:创世之旅》是一本关于恐龙的图文百科读物。作者沿恐龙出现、发展直至灭绝的时间线,按照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划分章节,对300余种恐龙从体貌特征、生存时间表、食谱、地理分布等角度进行了清晰的梳理。本书除了帮助我们思考史前世界的奇迹,还鼓励读者走出去探索自己所在的美丽星球,帮助爱好者们开启自己的探险,了解作为一名古生物学家是什么感觉。
期刊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湛庐文化  出版年:2021-01  这是一部让人热血沸腾、酣畅淋漓的杰作。  你是否想象过,当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材料技术、量子计算与3D打印、区块链和全球干兆网络相互叠加时会发生什么?此刻,科技进步的速度远超任何人的想象。从现在开始的下一个10年,我们将经历比过去100年更多的技术变革,也将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本书展示了一张扣人心弦、富有洞察力的未
期刊
彼得-希格斯在预言希格斯粒子的49年后,获得了201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从来没有用过电子邮箱或者浏览过网页,他自嘲在这个年代没有人会雇佣他。但是,希格斯又是无比幸运的,因为他可以在有生之年,亲眼见到自己开创性的理论得到证实。  80岁才有电脑的诺贝尔奖得主  希格斯在英国有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1964年的一个周末,希格斯在凯恩戈姆山中散步时,发现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理论—
期刊
2020年9月19日,土耳其安卡拉,火烈鸟、鹈鹕和鹳等候鸟在卡伊尔溪流附近的水塘里栖息,它们将向南迁徙  有一只倒霉的灰雁,不小心被困在渔网之中,飞不起来。一个小男孩连忙赶来扯断了缠住它的网绳。渔网一断开,它便急忙张开翅膀飞向高空,追赶自己的同伴。接下来,这群灰雁不知疲倦地扇动着翅膀,开始了九死一生的迁徙之旅……这个出自《迁徙的鸟》的片段曾感动过无数观众。不得不说,乌的迁徙是地球上最具吸引力的自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