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杀死”了中国综艺节目的原创性?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527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各大卫视播出的真人秀已火爆荧屏,这把“火”也从电视荧屏“烧”到网络世界,不断引发现象级话题。
  引发关注热潮的节目,多为引进海外模式,这些节目备受追捧的背后,国内综艺原创性不足的问题凸显出来。

海外模式热潮


  2013年在业界被称为“版权引进年”。据统计,当年各电视台播出的引进海外模式节目多达56档,“洋节目”扎堆荧屏,引得广电总局当年10月即下发限制政策:要求每家卫视每年播出的新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一个。
  然而,各大卫视对海外模式如火的热情并未被限制政策浇灭,反而愈演愈烈。据乐正传媒统计,2014年,全国各电视台及视频网站播出海外模式节目共61档。只是以“联合制作”的名义替代了“引进境外版权”,摇身一变成为“混血综艺”,打了政策的“擦边球”。
  从今年已经开播的真人秀和即将涌进暑假黄金档的节目来看,海外模式热力仍不减,乐正传媒研发与咨询总监彭侃结合往年统计,今年引进海外模式节目不会比去年少。
  追溯国内综艺节目的“拷贝史”,央视应该是鼻祖,1990年的“骨灰级”综艺节目《正大综艺》,即由泰国正大集团旗下传媒公司提供。而CCTV5于1998年首播的《城市之间》,是对法国电视台老牌节目的同名引进。
  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可谓引入海外模式的“典范”。节目取得荷兰THE VOICE的代理权后,获得了对方提供的多达数百页的节目制作“宝典”。从人员分工到机位布置都给出了详细指导,甚至导师拿麦手势、转椅的设计都事无巨细,更派出“飞行制作人”全程跟踪节目制作。这个精细拷贝的节目的大获成功,可以说是2013年引进热潮的“导火索”。
  节目模式,在世界电视行业内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产品,世熙传媒董事长刘熙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全球每年电视节目模式的交易规模可达三四百亿元,节目模式这个产品在很多国家之间互相买卖已是常态。”
  节目的创意固然重要,但业界更看重的是节目背后一整套结构和系统的操作方法,这是节目模式真正价值所在。《中国好声音》或许是最具说服力的案例之一,甚至导师转椅都从国外运来。业界更愿意将节目模式看作“工业化生产的产物”,“节目背后的东西更具实用性,这也是大家花钱去买模式的一个理由。”乐正传媒研发与咨询总监彭侃说。

引进与跟风


  国内电视节目仿佛进入这样一个“怪圈”:引进、模仿,再跟风引进、跟风模仿。
  彭侃通过对2014年引进模式分析,得出韩国取代美国成为了中国节目模式最大的进口来源国这一趋势。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和《我是歌手》均引进自韩国MBC电视台,节目大火之后,各大卫视紧随其后,疯狂追逐韩国综艺。
  “2014年,国内电视台共从韩国购进了12档节目模式,如果算上与韩国电视台或制作公司联合研发的新节目,这一数字还会翻番。”彭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韩国与中国地理位置临近、交通便捷,原版节目制作团队可以深度参与中国版节目的制作。如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前五期,便主要由韩国Running Man的制作团队操刀。相似的文化背景,更推高了国内电视台对韩国模式的热情。
  在刘熙晨看来,近两年来的“韩国模式热”更主要的原因或许在于韩国模式进入的策略,“他们进入中国市场时,有意无意选择了最好的平台。”从《爸爸去哪儿》和《我是歌手》开始,选择与中国最好的电视平台和制作团队合作。被网友调侃的抄袭界潜规则:“过去湖南抄欧美,全国抄湖南,这回湖南抄韩国,全国依旧抄湖南”,或许不无道理。
  “全国抄湖南”大致有两种途径,“高明”一些的跟风引进韩国节目,更简单一点的,跟风制作同题材节目。《爸爸去哪儿》爆红后,各大卫视的“亲子节目大混战”蔚为壮观:青海卫视《老爸老妈看我的》、陕西卫视《好爸爸坏爸爸》、以及浙江卫视的《爸爸回来了》等,二十多档相关节目扎堆出现。
  中国电视节目“一窝蜂”跟风现象并非近两年才出现,而电视的结构性矛盾造成的竞争压力,导致了不断升级的同质化竞争。
  不同于其他国家业已形成的几大电视台“寡头垄断”的局面,中国条块分割的体制要求每个省都有卫星电视台,导致存在诸多定位相同的频道。一省一个卫星频道,加上CCTV1,综合频道就有三十多个。
  业界人士往往用“恶劣的竞争环境”来形容当今国内电视台的市场竞争。“观众买账的电视节目类型就这么几种,三十几个频道,必然会跟风,这是一个结构性矛盾。”刘熙晨说,各省电视台不能跨区域整合,不能强强联合,(跟风)也是无奈之下做出的选择。
  在电视界从业多年,同时在高校担任教职研究电视节目的张绍刚,更愿意将原因归结为“功利化心态”,“当大家对自己都不够自信的时候,才会出现同质化。我可能挣不多,但也赔不死。当大家都以这种功利的心态来做节目时,就没有人尝试新内容,而是一味跟风。”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中国综艺为何缺乏原创


  引进海外模式热潮、同质化跟风,是国内综艺原创性不足的外在表现,而内在原因更多被归结为体制原因和逐利的功利心理。
  从国外经验来看,欧美国家电视行业进入市场已有三十年到五十年的时间,投资方都作为市场主体参与竞争。而中国电视台过去一直都是事业单位,实行行政化的管理,投资方是国家,导致缺乏优胜劣汰市场机制。在刘熙晨看来,只有建立起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市场机制,才能够推动节目模式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产生创新。在他看来,这是中国电视缺乏原创性的历史原因。
  现实逻辑是,中国电视界恶劣的竞争环境驱动下,电视台主管往往趋于保守。“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么多的电视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拼收视率,尽可能保证成功是电视人更愿意选择的稳妥方法。”彭侃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
  在保证宣传安全外,争夺收视率和广告收入是当今电视台最急迫的两大任务。在面对原创节目方案和国外已经成型的成功产品时,选择后者显然是更为讨巧的做法,对电视台主管和广告客户们的说服力都要更强。   从制作角度讲,购买国外成熟模式相比自行原创,也具有效率更高,少走弯路和降低成本的优势,彭侃说,原创拼不过成熟模式,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当今电视台将‘挣钱’作为很重要的事情,急功近利的心态下,很多有发展前景的节目,比如素人(网络词语,指普通人)秀 ,都不敢去尝试。大家都在追逐成效立竿见影的节目。” 张绍刚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但原创尝试的期望最终还需寄托在一线电视台身上,包括CCTV,但CCTV的制作和经营亦受到严重的挤压。广告卖不到高价,做原创精品节目的预算就没有,所以还是万恶的金钱在作祟 ”。
  所谓原创,无非是内容和形态两个层面。
  从内容层面讲,有待开发的空间领域非常多,比如亲子类、社会服务类、生活服务类,在张绍刚看来都有很大缺口。他将《爸爸去哪儿》归为一类“玩小孩儿”的娱乐节目,与亲子类或是教育类无关。
  至于形态方面,现今面临的真人秀节目的“井喷”,反映了功利心态的驱使下追逐流行的姿态,而放弃了去寻找新的节目形态。
  国内电视节目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亟需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介入,来推动创新;而市场逻辑下越来越现实和功利的心态,似乎又成为原创的阻力。这样的矛盾或许是中国综艺原创性不足的内在逻辑。

必经的阶段性过程


  不可否认的是,引进海外模式,在全世界都是电视节目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世界上购买节目版权数量最多的,其实是美国。
  国内目前争相购买模仿韩国模式,而韩国节目也不尽然都是原创,最初通过模仿国外创意,将其很好地本土化,加入本国元素才得以发展。韩国也是经过十几年的模仿和摸索才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据业内人士介绍,韩国《隐藏的歌手》节目,即脱胎于瑞典节目。
  中国电视节目的实践也在证明这点:模仿和引进海外模式,是一个必经阶段。
  而跨越过“引进模式”这道门,国内电视节目将去向何方似乎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事多年节目引进和开发工作的刘熙晨认为,模式的引进和销售应该是一个常态的行为,现在引进,将来售出。随着中国创意和制作水平的提高,我们也会不断把我们的模式卖出去,中国的节目模式能够具备原创新和可复制性,具备很好的市场性和国际销售能力,这是我们节目未来追求的方向。
  作为市场参与者,从业者遵循的往往是一套市场逻辑。刘熙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所认为的成功模式,就是可以在很多国家销售流动的节目。浙江卫视的《中国好歌曲》据称已出口英国和越南,但这在他看来并不算是成功。“我们的标准就是你能卖到多少个国家,当一个模式卖给一两个国家的时候,这样的模式太普遍了;当一个模式卖给十几个国家时,它才是一个真正的好模式,这是一个标准。”
  从教多年的张绍刚则更执着于“意义”和“情怀”。他认为我们的目标不是通过谈论国内的节目“走出国门”来自我满足,我们不应以出口为目的。首先要做到的,应该是让普通观众耳目一新。
  “我们做节目,除了收视率之外,总要有些情怀吧。”张绍刚经常在课堂上这么对学生说。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己也喜欢看《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等节目,但仅限于当作娱乐节目来看。“一定有节目是娱乐的,但是一定不能所有节目都是娱乐的。”
  当前各大电视台“砸钱”引进制作的节目,值得注意的是,几乎都是“明星秀”,这也使国内节目创新陷入尴尬境地。明星的身价随着节目的火爆和各大卫视的争抢“水涨船高”,让缺乏资金的电视台陷入窘境:跟风“明星秀”却无资金,导致粗制滥造;通过计算投入产出比,又没有底气尝试新模式。
  因而,在张绍刚看来本应成为下一个“现象级”节目的“素人秀”,迟迟得不到关注。无独有偶,业界人士也对“素人秀”的未来抱有期待。彭侃则预测,不排除广电总局将颁布限制“明星秀”的新政策的可能,从节目进化规律来看,“素人秀”存在很大发展空间,或许有望“逆袭”。
  至于韩国模式的热潮会持续多久,刘熙晨认为并不会长久,跟风总会持续下去,但面对激烈市场竞争下“见风使舵”的国内电视主体,韩国模式并不能持续多久。
  或许,“拿来主义”进行到一定阶段,随着国内节目制作水准的提升,跟风引进国外模式的“烧钱”行为有望“降温”。拥有了自己真正兼具原创性和市场性的节目,中国电视荧屏被海外“创意舶来品”占据的尴尬局面或许可以结束。
其他文献
滑雪场在硬件方面的安全保障固然重要,培训者  的专业水平、滑雪者的安全意识同样不可或缺  2017年1月14日,星期六。万龙滑雪场。来自北京的大一新生胡杨正在享受刚刚开始的寒假。  这是他这个雪季的第四次崇礼之行了——他6岁开始接触滑雪,虽没接受过专业培训,但凭借天赋已经达到不错的水平。高考前,他没有太多机会“出来浪”,上了大学,他总算有了充足的时间和自由。  下午3点半,胡杨站在了“银龙道”的起
每一个人都会去想十年后,但我没有想过自己要活成什么样子,我只想过,我不能活成什么样子。  我始终是个忧患意识蛮强的人  2017年,我主演的一部电视剧《鸡毛飞上天》播出了,其中有一段剧情就比较贴合十年后这个话题。  我饰演的人叫陈江河,最早是一名街头小商贩,后来成了一个大企业家,可他依然在看向未来。他做了一件十年后人们才会想的事情,但因为步子迈得太大,失败了。十年后,他儿子接替了他的工作。有一天,
遭班主任猥亵的第二天,高中女生李奕奕就去了学校的心理辅导室,见到了一位年轻女老师,她第一次将自己难以启齿的遭遇向这位老师倾诉。父亲李军明认为,女儿当时一定是极其信任学校的,觉得学校能帮助她。  我们了解到,那位女老师此后在跟李奕奕沟通时,提及了“小题大做”以及“又没有造成多大的伤害”这些话,校方解释说这是老师安慰她的方式,这让李奕奕不解甚至气愤,她觉得自己从受害者变成了过错方,开始对学校失去信任。
9月17日,“回歸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现场,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备受关注。摄影/本刊记者 黄孝光  9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游子”聚会。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和民主德国返还的《永乐大典》与义和团旗帜、新世纪初期回归的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石刻与龙门石窟佛像,到近年来追索成功的皿
刘兴华  8月中,参加了国家图书馆“欧洲古典书籍装帧”培训课程,80个小时下来,虽然眼昏花、手不巧,还是勉强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装帧作品,也算夙愿得偿。  读书、翻书、摩挲书也有一些年月了,书的美好,总让人爱不释手,书的体态,环肥燕瘦,是书架上不同的风景。  在德国游学之际,书当然不可或缺,除了在图书馆中借阅教授开出的书外,便是游走在城中大小二手与古旧书店,寻找便宜的相关书籍。其中,皮革装帧的书籍很
2019年8月31日早上6点,97岁的蔡公期起床拉开窗帘,香山主峰香炉峰清晰可见。这是清冽明媚的一天。  这天早晨,近300位燕京大学老校友在家人的陪伴下,陆续抵达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参加燕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他们坐着轮椅、拄着拐杖、相互搀扶,紧紧握住彼此的手。  与41级的蔡公期一样,38级99岁的李士琰,39级98岁的左启华、尚幸华,40级97岁的王世俊,41级96岁的张澍智……这些
我发现患者是渴望谈死亡的,因为,他们已经孤独得太久  谈论死亡是一件极需勇气的事。  当患者坐在我的对面,开始谈论死亡,我发现自己也会感到不安和压力。刚开始接触这个话题时,我不敢去谈,尤其不敢提“死亡”两个字,担心这两个字说出来,会刺激到患者本已脆弱和敏感的神经,让他们强撑出来的镇定瞬间崩溃。但渐渐地,我发现,患者是渴望谈死亡的。因为,他们已经孤独得太久。他们在孤独中,深入和反复思考死亡。而这个思
对贩卖婴儿网络的调查,这个选题从约访到成行,我一共花了三周时间。期间,公安部和福建省公安厅的协调耗时最长。采访中,福建公安厅的相关人员流露出他们的纠结之处:一方面,福建省长期以来是买卖婴儿的重灾区,媒体报道这类案件难免会影响地方形象,福建警方因此受到许多来自社会舆论的批评;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公众能够看到案件的侦办过程,理解警方的难处,通过媒体普及法规,遏制犯罪的滋生。  到福建采访的第一天,打拐
每个时代,男神的标配都不同。但无一例外,他们处于社会阶层金字塔的顶端。讲究血统的时期,他们可能是微服私访的王子、皇族,身后潜伏着一个召之即来的军团。资本文明中,又摇身变成职场精英,动不动年收入几百万,高智商高情商碾压一大片。  但不管时代怎么变迁,我们的男神们始终都有一些共同点。其一,不存在逆袭一说,男神不逆袭,也没有所谓的灰头土脸的奋斗过程,逆袭、奋斗都是草根的事,男神生来就云淡风轻、眯着眼俯视
当地时间8月24日至26日,七国集团(G7)峰会来到了法国南部滨海小城比亚里茨市。作为东道主,法国总统马克龙突然来了一场“加戏”,让本来就没指望着达成联合宣言的G7更加“失焦”了。  8月25日,在G7峰会进入尾声之际,伊朗外长扎里夫突然抵达比亚里茨市。对于马克龙秘密安排的这场“加戏”,其他G7成员国领导人都没有提前获得消息。  扎里夫也受到了“超出预期”的接待,除了原定的与法国外长勒里昂的会谈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