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创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和谐校园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早日成才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创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当前,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他们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效率较高;有较稳定的情绪,乐观自信,有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对未来满怀憧憬,对生活有满足感;有较健全的一直,不怕苦难,果断、顽强,有自制力;人格完整统一,敢于竞争,努力向上,积极进取;有较完善的自我意识,能较好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广泛,有知心朋友;对社会现状有较客观的认识,善于进行自我调节,适应良好。
然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有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非常令人担忧。大学生中因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休学、退学人数的比例相当高,而且呈现上升的趋势。因大学生心理障碍引发的各类校园突发事件有增无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
第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心理健康教育事关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高素质人才,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第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要求。学生是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对象。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多样,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近年来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学生休学、自杀、凶杀等时间屡屡发生,充分说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和谐校园
在创建和谐社会时提出了关注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应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人身上,以人为本,让健康人更加健康。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本身就是教育的目标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与可靠保障。开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人的心理和谐。
1.学校与家庭双管齐下
学校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场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如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在学生管理部门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提供场地、设施和经费保证等,从而消除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发展。
家庭成员是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长的心理素质以及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家庭应该而且必须配合学校,继续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学校也应当与学生家庭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和沟通,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心理状况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指导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共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学校、院系、班级“三步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必须有一个严密的体系。
第一步,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组成,设立专门办公室并每天开放,重点负责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工作,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举办宣传教育活动和系列讲座、开展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及时解决大学生遇到的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提供服务平台。
第二步,在院(系)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院(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协助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和报告问题,与学校相关机构和学生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对心理不适学生及时提供帮助,解决一般性心理问题。
第三步,成立学生心理自助组织,由班级中有一定心理学基础、心理素质高的学生干部和同学组成,包括寝室长、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心理协会成员等。
3.注重发展良好信任的师生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与痛苦告诉老师,不愿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见,良好信任的师生关系是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性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条件。人际信任是人际关系和谐的润滑剂,公开、透明和信任的校园环境是大学生关系和谐的客观基础,人际关系缺乏或孤立的学生多表现为自我封闭或退缩不前。所以作为教师和辅导员就要遵循“尊重与理解学生”的原则,努力建立良好信任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情感、信息的交流奠定基础。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和谐校园,就是要在全校师生中形成和谐理念,形成有利于和谐的自觉意识、自觉行动,共同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谐文化就是培养以责任、信任和诚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用深厚的人文精神来陶冶大家,让每个人都追求真善美,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追求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教育局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组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吴纪饶.大学生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赵立明.大学生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4]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孟旭,高耀彬.让学子告别心理困惑[N].中国教育报,2003-07-08 (A5) .
[6]教育部.重在建设立足教育科学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2,(5):7-8.
[7]瓦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和谐校园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早日成才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创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当前,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他们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效率较高;有较稳定的情绪,乐观自信,有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对未来满怀憧憬,对生活有满足感;有较健全的一直,不怕苦难,果断、顽强,有自制力;人格完整统一,敢于竞争,努力向上,积极进取;有较完善的自我意识,能较好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广泛,有知心朋友;对社会现状有较客观的认识,善于进行自我调节,适应良好。
然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有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非常令人担忧。大学生中因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休学、退学人数的比例相当高,而且呈现上升的趋势。因大学生心理障碍引发的各类校园突发事件有增无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
第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心理健康教育事关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高素质人才,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第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要求。学生是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对象。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多样,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近年来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学生休学、自杀、凶杀等时间屡屡发生,充分说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和谐校园
在创建和谐社会时提出了关注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应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人身上,以人为本,让健康人更加健康。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本身就是教育的目标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与可靠保障。开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人的心理和谐。
1.学校与家庭双管齐下
学校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场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如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在学生管理部门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提供场地、设施和经费保证等,从而消除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发展。
家庭成员是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长的心理素质以及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家庭应该而且必须配合学校,继续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学校也应当与学生家庭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和沟通,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心理状况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指导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共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学校、院系、班级“三步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必须有一个严密的体系。
第一步,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组成,设立专门办公室并每天开放,重点负责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工作,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举办宣传教育活动和系列讲座、开展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及时解决大学生遇到的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提供服务平台。
第二步,在院(系)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院(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协助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和报告问题,与学校相关机构和学生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对心理不适学生及时提供帮助,解决一般性心理问题。
第三步,成立学生心理自助组织,由班级中有一定心理学基础、心理素质高的学生干部和同学组成,包括寝室长、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心理协会成员等。
3.注重发展良好信任的师生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与痛苦告诉老师,不愿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见,良好信任的师生关系是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性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条件。人际信任是人际关系和谐的润滑剂,公开、透明和信任的校园环境是大学生关系和谐的客观基础,人际关系缺乏或孤立的学生多表现为自我封闭或退缩不前。所以作为教师和辅导员就要遵循“尊重与理解学生”的原则,努力建立良好信任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情感、信息的交流奠定基础。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和谐校园,就是要在全校师生中形成和谐理念,形成有利于和谐的自觉意识、自觉行动,共同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谐文化就是培养以责任、信任和诚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用深厚的人文精神来陶冶大家,让每个人都追求真善美,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追求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教育局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组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吴纪饶.大学生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赵立明.大学生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4]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孟旭,高耀彬.让学子告别心理困惑[N].中国教育报,2003-07-08 (A5) .
[6]教育部.重在建设立足教育科学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2,(5):7-8.
[7]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