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提问逻辑性探究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dgv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的逻辑性事关提问效果。课堂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时机,恰到好处,问点准确,问法艺术,注重连贯,提升逻辑性,为学生铺平探求新知的道路,使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更加绚丽多彩。
  关键词:提问逻辑性;把握时机;遵循规律;注重连贯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始于问题、基于问题,其教学过程主要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问题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如何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的逻辑性事关提问效果。下面以“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为例,探究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逻辑性。
  一、把握时机,恰到好处
  1.提问的地方要准
  每节课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切忌盲目随意、信口开河。何处提问,即在每一节课中有几个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应如何切入,怎样运用问题突破重难点等等,问点必须准确。
  学习文化传播的第一种途径“商业贸易”时,因历史课上讲过丝绸之路,当下如果再过多讲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显得有些多余。于是笔者设问:同学们了解“一带一路”吗?“一带一路”与文化传播有何联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了解了“一带一路”,学生自然就明白“一带一路”有利于文化传播,促进中华文化与亚欧文化交流。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化传播途径“商业贸易”的理解,同时了解了我国重大政策,把时事学习与知识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2.提问的对象要对
  以一个问题、一种提问方式对待所有学生的做法肯定是行不通的。孔子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因“材”提问。提问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提问的对象也应不同,尽量兼顾到全班同学。问题的设置应体现差异性原则,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性别和接受能力等差异性因素。例如由于性别的不同,男生和女生在学习方法、思考问题的角度、表现欲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相比较而言,男生思维更加活跃,更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于开放型问题的回答更加踊跃,思路也更开阔;女生则更注重知识的准确落实和完整表述,更希望回答有相对确定性答案的问题。
  学习文化传播的途径,教材讲了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三种重要途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途径,此时提问:文化传播的其他途径还有哪些?让学生讨论,请学生回答。学生七嘴八舌,尤其女生讨论非常热烈,回答异彩纷呈:寝室卧谈、暑假夏令营、韩剧分享、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讲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时,笔者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大众传媒有哪些方式、特点、地位和作用。学生对通信、网络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男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强烈,里约奥运会、欧洲杯足球赛等体育赛事成为他们阐述事理的论据。
  3.提问的方式要巧
  提问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介入,让学生集体探究或分小组讨论解答,也可以单独提问某一位学生,还可以自问自答;可以运用已知理论推导、理解新的知识让学生回答,也可以借助实例让学生思考。
  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的区别是“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这一框的难点,如果从理论角度去分析,难度较大,学生难理解。因此笔者如是提问:同学们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与“自行车”有什么区别?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提示得出结论:“骑自行车回家”强调的是如何回家,突出的是回家的过程;而自行车是在回家过程中使用的工具,突出自行车在回家中的作用。同样道理,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有区别的,文化传播的途径强调的是文化传播的一种过程,而传播的手段是在传播过程中使用的媒介。这样提问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通过生活的实例、自身的体验突破难点。
  二、遵循规律,事半功倍
  1.认清学生的认知特点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过程。问题的设置要尊重和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体现差异性、层次性和梯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循循善诱,让学生犹如爬楼梯和登高一样,在问题的不断解答中水到渠成地攀登到知识的高峰。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中学习我国开展文化传播的意义时,笔者设计以下一组问题:①《经济生活》中讲过的对外开放战略是如何实施的?(学生回忆,老师提示:对外开放战略是通过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施的)②对外开放是经济领域的交流,那么文化交流与传播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学生讨论,自然得出结论:文化传播既包括“引进来”,又包括“走出去”)③既然文化传播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因此我们理解文化传播的意义就可以从 “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角度来思考。(“引进来”角度: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促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出去”角度: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把握准问题的难度
  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起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甚至带来纪律问题;相反,问题设置过难,超出了学生已有的能力和水平,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准确把握问题的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只有难易适中的问题才能唤起学生探究和思考的欲望,激励全体学生发挥各自的潜力,最终建构新的知识和能力,给课堂带来精彩。
  在学习文化交流的途径时提问:孔子学院的设立表明是哪种文化传播的手段?此时问题由于不涉及文化传播的手段,难度较小。学习文化传播的手段时提问:同学们玩转的微博、微信属于文化传播的手段还是途径呢?是哪种具体途径或手段?此时的问题难度较大,把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一起考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通过仔细思考去体会传播途径与传播手段的区别。在学习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时提问:如何推动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此问不局限于做文化传播的使者,同时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一并综合考查,难度加大,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3.控制好问题的数量
  有问而提,提问不在多,而在于精,教师过多过频的提问、不间断的问题解释都会导致学生思维的中断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但问题太少致使学生在沉闷中被动接受知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我们既要保证教师讲授的时间,又要给足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时间。因此课堂提问需要周密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所谓有价值的问题就是有思考的价值,能激起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同时还必须让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高中政治课的内容丰富,难度较大,因此一节新课的问题大致控制在5~7个就基本能够把一节课的内容贯通,激发学生的思维,扫清思维障碍,推动求知进程。
  三、注重连贯,一气呵成
  1.问题与问题的自然连贯,架起学生求知的桥梁
  问题的设计要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问题的提出要有连贯性,由易到难,层层铺垫,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构建成整体的知识网络,强化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问题与问题的自然衔接不仅为学生学习知识指引正确方向,而且铺平了学生求知的道路,架起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桥梁。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共讲授三个问题:是什么——文化传播的内涵,为什么——文化传播的意义,怎么样——文化传播的途径、方式和策略。这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层层递进的设问方式就有较好的逻辑性,既依据教学内容和三维目标要求,又遵循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规律,有助于锻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2.问题与知识、能力的有机连贯,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自然融合
  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和载体。学科能力是学科知识的内化和提升,是知识最终转化为基本人文素养的主要方式。我们要善于把教学目标的贯彻转换成可供师生共同加工探究的问题,以引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学习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后,结合2016年时政热点,提出综合性探究问题:今年 9月10日,第11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在广西南宁开幕,围绕“交流与共享——艺术教育合作与发展”的主题展开交流探讨,共商中国-东盟文化合作与发展,在文化领域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假设你是交流会的策划者,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就中国-东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提出建议。
  问题设置先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经过讨论交流,产生广泛的共鸣,促进了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拓展和升华了本节课所学内容,给课堂带来亮点。
  3.问题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巧妙连贯,实现情感升华
  政治课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问题设计要凸显立德树人。高中思想政治的目标体系是三维一体的,知识的记忆、理解相对容易,能力的培养则较难,而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内化则是更高的目标。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的完整过程。我们关心学生学习知识和增强能力的同时,更要找准切入点,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学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中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的第二种途径——人口迁徙时,设问:同学们想把咱们家乡的文化传播给其他中学生吗?想了解其他地方的文化吗?从人口迁徙的角度,谈谈怎样才能实现家乡文化与其他地方文化的交流。前两问没什么难度,学生都异口同声作了肯定回答,第三问学生一想,如果我将来成为一个北京人、上海人、香港人……那我就可以把我们家乡的文化带出去,把其他地方的文化带回来。那怎样才能成为北京人、上海人、香港人呢?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倍加努力……丰富多彩的答案出来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寓思想教育于无形问题之中,实现情感的升华。
  课堂提问设计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最具创造性意义的部分,具有很深的学问和极高的艺术。因此,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问时恰当、问点准确,问法艺术,注重连贯,提升逻辑性,为学生铺平探求新知的道路,使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更加绚丽多彩!
其他文献
随着高校管理的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教学评教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评教方式。学生网上评教相对于传统评教有许多优越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评教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如网络
当前民事诉讼法对走程序的民事案件的规定已经比较完善,但大量民事纠纷却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都上法庭,弱势群体以及比较紧急的案件难以走上程序,本文试图对该类问题进行探讨,提
黄河三角洲为大含沙输沙之尾闾地上分流河道频繁决口摆动而形成的迅速淤进型洲体。近代黄河 三角洲自陆向海由三角洲上部冲积平原、中部冲积海积平原和下部潮间带平原三大
<正>小船沿着"水上绿道"蜿蜒而下,只见两岸金黄色的菖蒲与嫩绿的垂柳交相辉映,游人散客在绿树环绕的小路上来回穿梭,发出阵阵的欢声笑语——经过数年治理,东莞市麻涌镇马滘河
多元智能理论是近年来我国关注比较多的国外教育思潮之一,而课程考核是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针对传统实训课程考核方式的不足,将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引入到课程考核中
为了找到一种操作简单,快速,毒性较小的苦荞硒含量测定方法,以4个苦荞品种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采用冷消化-热消化-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苦荞籽粒中的微量元素硒含量
探明教师非教学因素对学生评教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评教的科学水平。采用自编《高校学生评教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某大学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教师非教学因素中,教
患者女,47岁,体检时经B超检查示"右侧卵巢囊肿"入院.妇科检查:外阴阴性,阴道通畅,宫颈轻度糜烂,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右侧附件区可触及一鹅蛋大小的肿块,质地中等,有压痛;左侧
【目的】探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桑叶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胎次、个体质量、日龄和健康状况基本一致的56头二元杂
目的 :探讨抗脑衰胶囊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 10 0例失眠症 ,疗程 4周 ,以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及夜间觉醒次数等评价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进行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