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诗悼戴安澜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曾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这些流传甚广的诗词不仅是一代伟人的心灵史,更是民族的精神史。这些诗词题材很广泛,但其中吊挽将帅的只有两首。能有幸享此殊荣的,一位是共和国的元帅罗荣桓,另一位却是国民党抗日名将——戴安澜。
  
  1943年3月,毛泽东在延安曾写一首《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这首诗根据1943年戴安澜将军追悼会挽联挽诗登记册刊印。见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
  这位被毛泽东称为“海鸥”将军的人,名叫戴安澜,号“海鸥”。戴安澜因之成为了唯一获毛泽东诗悼的国军将领。
  戴安澜是安徽省无为县风和村人(即牛埠镇),生于1904年11月25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作战身先士卒,屡立战功,后晋升为团长。抗战爆发后,先后在国民党军队中任73旅旅长、89师副师长。
  1939年,戴安澜升任国民党军第200师少将师长,这一年他仅有35岁。据笔者考证,第200师是中国军队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机械化师。
  1939年冬,国民党第5军军长杜聿明率部在广西大明山区与日寇战于昆仑关(在广西南宁市东北宾阳县附近)。昆仑关地形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侵占昆仑关的日本军队是在日俄战争时期号称“钢军”的第5师团之主力第12旅团,及后来增援的两个联队,由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亲自在九塘指挥。杜部戴安澜将军率机械化师担任正面反攻,用火牛战术,冒着密集的炮火,爬向日军堡垒,冲毁敌军层层铁丝网等防御工事,重创日寇。
  戴将军亲赴战壕指挥,冲锋陷阵,首克同兴堡。昆仑关战役一个多月,歼敌6000余人,俘获甚多,毙敌旅团長中村正雄和联队长三木吉之助于九塘和昆仑关之间。昆仑关战役使日军第12旅团已经名存实亡。中国军队虽然伤亡14000余人,但基本干部仍健全。中国军队能全歼日军一个精锐旅团,基本消灭了其各级指挥官,首次以攻坚战打败日本“钢军”的战例。战斗中戴将军身负重伤,仍奋勇作战,因此荣获国共两党联合颁发的三黄“宝鼎”勋章。戴将军初到昆仑关部署阵地时,即发出豪言壮语,说:“中国古时有上元三鼓夺昆仑之佳话,吾拟元旦夺取昆仑关。”后来果然如期攻夺。此役后,戴安澜被誉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1941年12月,日寇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横冲直撞,连陷香港、关岛、威克岛、菲律宾,侵占号称东方直布罗陀的新加坡军港。继之将其魔掌深入东南亚各国,进犯缅甸,西进印度洋,直叩安曼群岛之门。驻缅甸英军,一路惨败,士无斗志。日寇步步北犯,致使我国西南边疆遭受严重威胁。
  1942年初,我国派出远征军进入缅甸。3月18日,戴将军率第5军200师担任远征军先头部队入缅抗日,进驻缅甸南部的同古(东瓜)地区,同日寇第55师团展开激烈战斗,戴孤军深入,奉命固守10天,以待援军。
  同古地区乃一片平原,无防守之地势,3月20日,日军向驻守同古的第200师各主要阵地发起了进攻。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戴安澜表示了决一死战的坚定信念,于当日晚召集全师营以上军官开会,带头立下了“誓与同古共存亡”的遗书,他说:“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同古。”并宣布了如下命令:“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
  后经十余日激战,敌军终于无可奈何,乃陆续增援,至兵力超过我军五倍。然其死亡人数亦超过我军五倍以上。戴安澜将军威名令敌胆寒。这是中国远征军对英军、缅军作出的重大贡献。当时,英国《泰晤士报》也予以报道,表示赞赏。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远东战场上唯一的捷报。
  戴安澜将军完成固守同古,以待援军之使命已达,遂奉令突围,经一天一夜激战,进克棠吉据点。后因大批日寇由泰国、老挝边境窜入我军后方进行围攻,戴将军孤军作战,四面受围,形势危急,上级急令其突围回国,相机歼敌。戴将军率部突围,退入泰、缅、老边区原始森林地带野人山,无衣无食,以野草杂菜充饥,爬山越岭70余日,备极艰苦。
  敌军据险阻击,1942年5月17日,大雨滂沱,戴安澜将军在一个小平山坡上指挥夺取敌军阵地时,不幸被敌军枪弹击中胸、腹部,血流如注,当时又无医无药,伤口发炎溃烂,进军至茅邦时,流尽最后一滴血,5月26日下午5时40分与世长辞。年仅38岁。全军闻之,无不泪下。
  回国后,200师官兵护卫着戴安澜将军的灵柩,途经昆明、贵阳等地,至全州,将灵柩安放于湘山寺内。沿途民众,隆重奠祭,无不怆然泪下,哀叹痛失英豪!他的精神和业绩,在当时曾得到包括国共两党和美英盟国在内的各方面的高度评价,称他是近代以来中国军人中“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
  美国官方认为,同古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蒋介石对此的赞誉是: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重庆的报纸称同古保卫战“无论在中国抗战史或世界大战史均有其不朽的价值”。英国的《泰晤士报》称之:“同古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的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国共两党的领导人也纷纷送来挽诗、挽联等,对戴安澜的以身殉职给予极高的评价。在重庆的蒋介石献赠挽联一副,祭奠戴安澜: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在延安的毛泽东也撰写了本文前面所提的那首大气磅礴的挽诗,遥祭戴安澜将军的不朽英魂。
其他文献
查  有些医生研究SARS,说是发现了一个分子标志物,在SARS患者100%阳性,正常人100%阴性。我说这有问题。果然后来发现,这个分子标志物只要发烧就是阳性,不发烧就是阴性。有人又说找到了一个发烧的分子标志也不错。我说摸下额头量个体温就能查出来的,还需要分子标志物?  改  内镜医生只要在检查部位喷上色素,做一个色素内镜,就能把消化道早癌检查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新出现的一些检查技术,比如血液
期刊
退休后,我萌发了进老年大学求学的念头。先选读中医,读了两年,中医班毕业了,又进了中医提高班就读一年。接下去,选择了音乐班。四个年头,就读四个音乐班,堂堂课均有收获;每节课后,精神爽朗,情绪良好;愈学愈想学,课内学,课后还自学;有时还跟着广播、电视学。散步时、休闲时哼哼歌曲,我成了爱唱歌的老头。  初进音乐班时,急着学唱歌,恨不得把新歌一口气学完,并唱得悦耳动听。然而老师没有马上教唱歌曲。一上讲台,
期刊
鹿鸣谷中,景色秀美,绿染群峰。看坡道蜿蜒,桥跨激流,飞鸟凌空,群鹿嬉拥。别墅红房,城隍小庙,一派典雅示新风。正夏日,山花路边迎,芳草青青。  山庄鹿肴飘香,鹿茸血酒遍点英雄。昔荒坡野谷,经年萧索,世代凋零,草木杂生;欣逢盛世,重塑山河,建得鹿苑现关东。展前程,恰一轮红日,高天冉升。
期刊
君城1南湖秋色新,  白首师生话昔今。  几多往事帆影过,  悲欢如潮荡客心。  言师赴美养天年,  今生再会是何春?  但赖电讯连心际,  互报平安并佳音!  注释1:长春非昆明四季如春,故称“春城”欠妥。我意取市花君子兰之简称,亦寓意“具君子之风的城市”,妥否?任由他人评说去吧!2008年国庆节于长春
期刊
鼠  体态娇小脑筋灵,  行走如飞善穿行。  十二生肖到天宫,  玉帝受封第一名。  荣获冠军遭围攻,  树敌过多数不清。  地道掩体连成片,  避免扼杀图存生。  牛  体态键壮性情稳,  一双大眼炯有神。  铁蹄踏遍神州地,  犄角拓出盛世春。  乐于奉献德为魂,  甘为人梯浩气存。  老骥伏枥终无憾,  文人墨客撰颂文。  虎  性情威猛山中行,  与生具有王者命。  头上王旗谁不尊。  血
期刊
谁也想不到,出身曲艺世家的单田芳小时候的理想是做工程师,家人则希望他考上政法大学,而他也确实在大学里学了三个月的工科……但生活的贫苦波折却扼杀了他的理想,让他早早就开始靠卖艺养活全家,同时也让中国曲艺界多了一颗熠熠闪光的明星。    辍学养家    单田芳上中学时,父母离异了,母亲甩手一走,单家的半边天塌了。1953年他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著名学府东北工学院的大门随后朝他敞开。眼看,就要实现自己的
期刊
她是一个不幸的孩子,一出生,就被亲生父母抛弃了。  她被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捡回家。男人因为娶不起媳妇,是村里的老光棍。他把米磨碎了煮来喂她吃,抱着她睡觉,用破布给她当尿布,教她叫“爹”。当她第一次奶声奶气地叫“爹”时,男人高兴地一下子将她举过头顶,恨不得向全村的人炫耀,自己有女儿了。  小女孩一天天长大,仍然瘦,但却健康起来,很少生病。男人不识字,给她取名“丫丫”。丫丫5岁的时候,男人自己动手改了
期刊
我1930年6月生,1945年加入了曾生领导的东江纵队,参与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斗。  当时,东江纵队对日抗战主要以游击战的方式进行,也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东江纵队的队伍规模不断壮大。1945年的东江纵队已扩编至9个支队,队伍日益壮大,共9200余人。  在国共军调期间,东江纵队主力奉命北撤山东,在解放区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编入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但在北撤的过程中,由于包括我在内的部分
期刊
一场惊心动魄的灾难,一个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一车满载深情厚意的青苹果,演绎了一段发生在抗震救灾期间的真情。  三十多年前唐山大地震发生时,我还是一名入伍不久的新兵,但在抗震救灾中,我却代表团首长干了一件至今难以忘怀的事情。   我所在的部队是驻守在燕山脚下的一支炮兵部队,1976年7月28日凌晨的大地震也震动了这支英雄的部队。上午8时许,聚集在大操场上的部队接到了上级向唐山方向开进、执行抗震救灾任务
期刊
花甲之年自消遣,  功名利禄丢一边。  儿孙自有儿孙福,  少忧少怒养天年。  朝夕操练太极拳,  经络疏通体自健。  古诗古文勤琢磨,  丰富知识开眼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