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三军后代巫溪行

来源 :红岩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xia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5月14日,红三军走出的开国将军杨虎臣、樊哲祥、邓家泰的子女杨剑、樊小祥、邓秋林、邓东元等组成考察团来到巫溪,重走红三军小长征路,并考察投资项目。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巫溪通城长红村红军司令部驻地旧址土墙上的红三军政治部标语,居然是由樊小祥的父亲樊哲祥将军亲笔书写的。
其他文献
在重庆市武隆区党史陈列馆展柜里,存放着一份历经战火洗礼的入党志愿书。这份志愿书由老战士、老党员周金良同志捐赠。虽然纸张早已发黄,但字迹仍清晰可见。志愿书正面上方印
"吱嘎,吱嘎……"的一阵石磨声,在安静的山村里显得十分清脆。尤其在夏天,清晨响起的石磨声,明白无误地给村子的人们放出信号:这家今天有客人,正在推豆腐呢!马蹬坝的农家推豆腐,
<正>汤慕禹,1903年出生于四川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1925年9月,到重庆美专校街投考黄埔军校,录取后被编入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第1团,曾参加北伐战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
<正>今年89岁的厉慧森老爷子家里客厅墙上,贴着他临摹的清代名画《同光十三绝》: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徽班进京的13位京剧名家,生、旦、净、末、丑,天天陪着他;客厅饭桌边的墙
抗日战争时期,垫江县(今属重庆市)曾有8个青年奔向革命圣地延安学习,他们是:李仁福(晓华)、李仁寿(晓村)、李仁宇(文驯)、胡代华、高光禄(逐学)、贺伯升(清明)、孔繁祜(羽翰)、谭正品。虽然
1942年6月的一天,胡春浦回到离别8年的故乡——四川渠县。他的公开身份是"四川省国民党部秘书",而他的秘密身份则是中共党员(属中央政治保卫局,原著名的"特科"——作者注)。此行的
<正>谚语"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道出了重庆城的地形特征。一直以来,山城崎岖不平的地势与蜿蜒曲折的山路影响着市民的出行方式。民国时期的重庆,公路上有小轿车和公共汽车
问:我在“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中的“工具”菜单上找不到“文件夹选项”命令,我电脑中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 SP3。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拉开窗幔,金色的阳光,射满了室内,轻微的晓风,像香醇的美酒一样沁人心脾、这是一个醉人的清晨。”写下这段优美文字的人,是一位青年,时年仅23岁,酷爱读书和看电影。
抗战爆发后,中国妇女从苦难中觉醒,“以英勇的姿态出现在抗战的各个工作部门”,并“表现了惊人的成绩”。这种局面的形成与当时一些妇女界领袖的提倡、宣传是分不开的,邓颖超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