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预结算审核工作、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工程造价领域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地加快,尤其是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加大了项目法人对建设项工程造价的责任和风险,客观上要求对建设项目的造价实行全过程控制与管理。与传统的基于资源消耗的相对静态的造价确定方法不同,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管理的需要,合理確定和有效调控建设工程造价,提高工程造价编制水平,反映工程的实际造价,已经是我们工程造价专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预结算;工程造价;审核
  一、当前建筑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新结构、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导致定额缺项,需要补充的项目与内容不断增多,自然存在定额换算不合理的问题。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更多收益,人为提高工程造价,存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单价、多列独立费等问题。由于建筑工程预结算的编制是一项很烦琐而又必须很细致地去对待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核算工作,不仅要求编审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包括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等一系列系统的建筑工程知识,而且还要有较高的预算业务素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水平好坏,总是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如定额换算不合理,由于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导致定额缺项或需要补充的项目与内容也不断增多。然而因缺少调查和可靠的第一手数据资料,致使结算定额或补充定额含有较多的不合理性;其次高估冒算现象在结算时较普遍,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较多收入,不是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创造社会信誉等方面入手,而是采用多计建筑工程量、高套定额单价、巧立名目等手段人为的提高建筑工程造价。另外由于建筑工程造价构成项目多,且变动频繁,使计算程序复杂,计算基础不一等等均容易造成错误。
  二、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质量的方法
  由于建筑工程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周期长、数量大的生产消费过程,具有多次性计价的特点。因此采用合理的审核方法不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将直接关系到审查的质量和速度。提高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质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做好对工程量的审核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是随着工程量的增加而增加,根据设计图纸、定额及工程量计算规则,专业设备材料表,建构筑物和总图运输一览表,对已算出的工程量计算表进行审查,主要是审查工程量是否有漏算、重算和错算,审查要抓住重点详细计算和核对,其它分项工程可作一般性审查,审查时要注意计算工程量的尺寸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
  2.2 熟悉精通工程量计算规则
  工程预决算的质量取决于工程量的准确度,只有熟悉精通定额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才能准确无误的计算工程量。施工单位编制的决算,往往在隐蔽交叉部位多算工程量,例如在土建工程结构图中,梁与柱交接时,梁算至柱的侧面,主梁与次梁交接时,次梁算至主梁的侧面。但多数施工企业的预算员都是按照梁柱的结构尺寸统算,交接重复部分没有扣减,加大了工程量,提高了工程造价,若建设单位的预算审核人员,不熟悉计算规则,就难以去伪存真核实工程量。
  2.3 要熟悉预算定额分部分项工程内容
  在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子目中,首先要熟悉每个定额项目包括的工作内容,特别是对一些综合定额项目,更应该注意定额综合的内容,如果对一些综合的内容都不熟悉,就会造成重复立项,重复套用定额子目的错误,促使工程造价提高。
  2.4 对定额子目的审核
  对于一个工程项目应该套用哪一个分部、子目,差异很大,特别是对一些模棱两可的项目,例如土石方类别更为明显。所以我们在审核决算中,要熟悉定额中同类工程量的子目套用界限,实事求是加以核定。
  2.5 对材料价格的核实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市场价格体制有了很大的变化,材料价格上下浮动较大。当前不论何种承包方式,仍有一些材料或设备为建设单位采购供货,若委托施工单位代办,所发生的价差由建设单位负担,因此,对材料价格的核定不容忽视,应引起建设单位预算审核人员的高度重视。
  2.6 对工程签证的审核
  工程经济签证方面,有些建设单位的甲方代表对工程经济技术定额不熟悉,属于预算定额范围内的工程内容,又另办了经济签证,甚至越权乱办签证,如夜间施工增加费,按费用定额规定,夜间连续施工必须超过零点才准许计算等,这些问题在审价中应给予关注。另外施工单位有时在编制预算时往往采用有意漏项、减少造价,以迎合建设单位的心理,一旦工程到手,投入施工,就提出漏项,要求追加工程款。
  2.7 对费用的审核
  工程费用包括的内容各地不一,具体计算时应按当地的现行规定执行,主要注意审查费用定额是否区分工程性质土建、装饰、安装、修缮等,再重点审查所使用费率与工程类别、造价部门有关文件、招标文件、施工合同等是否相符,最后审查计费基数和工程造价计算程序是否正确。
  三、预结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要强化过程控制。
  要花精力去研究招标文件与实际施工的不同,要对比分析之间的差距;对于工程量变更,要在合同规定的时效期内转变为工程价款的增加;建立工程开工的至竣工这一时期的向业主发出的工程签证结算单、经业主确认的工程签证结算单、双方的往来文函的目录,以提高结算工作的可追溯性,最终提高结算工作的效率。
  3.2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工程索赔意识及熟悉索赔程序。
  工程索赔,就是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因非乙方原因造成损失后,根据合同文件向业主要求经济补偿或工期补偿的过程。索赔工作的质量好坏与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密切相关的,一般索赔工作做得到位的项目,成本情况是比较好的,效益也比较明显,反之则不然。
  3.3 通过明确责任目标,建立二级考核机制。结算应做到四个明确,即明确项目责任人、明确结算送审期限、明确最终结算期限、明确结算底线和争取目标。
  在明确责任目标的基础上,可实施季度考核。考核形式采取对应责任人自评,考核小组测评的办法,综合评价考核责任人的工作业绩,并开展每季度一次的考核点评、反馈,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结算工作的考核应遵守民主、公平的原则,责任人如因客观原因没有完成考核指标,考核方也应充分给予解释的机会,要求责任人提供充足的资料陈述原因和背景,经考核方认定后给予适当的调整。
  3.4 加强进度月报管理,提高中期签证付款率。
  在实践中,我们得出了中期付款签证率与结算追加认定数呈反比的经验,如果提高中期付款签证率,就能给业主完成最终结算营造良好的心态,最终结果也表现为工程结算工作的效率提高。原因很简单,如果将所要签证的事件、事实、费用在施工过程中解决了,到了结算的时候自然好办得多了。反之如果将过程中该办的事,积累到最后,累加起来费用很大,无形之中增加了结算的难度,对结算工作极为不利,获得的签证必然 会大打折扣。因而,应该把强化进度月报管理,提高中期付款签证率作为推进结算工作的又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对待。
  四、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贯穿于投资决策、项目设计、招标投标、建设施工和竣工结算各个阶段。通过全过程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在积极参加与项目决策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的前提下,强化各层人员重视投资决策估算及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意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做好招投标文件的审核工作,最后通过工程结算审核阶段的严格把关,做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王小红.论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方法[J];民营科技;2010年10期
  [2]张玲.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研究[J];价值工程 2011年32期
其他文献
针对利用奥氏气体分析仪或苏氏气体分析仪进行气体含量测定时存在的普遍性的错误操作和认识 ,指出应如何正确操作 ,并进行原因分析 ,强调了气体分析中还应注意的其它事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培养学习英语兴趣最为重要。教师要不断地完善教学艺术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especially f
期刊
补贴会造成一国的净福利损失,WTO也针对补贴问题经过多个回合致力于削减各国各种形式的补贴。但农业补贴始终存在,尤其是在以美国为首的大国中,农业补贴成为农民收入重要的收
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切入口和教学内容的连接点,教学过程各环节构成的联系是通过导入这以环节启动的.好的导入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摘要:伴随着我国建筑工程市场的不断完善,从而逐步走向市场化和规范化,在此形势的推动下,工程预结算编制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只有解决工程中出现的虚报工程量、错套定额、材料差价等问题,才能达到那一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工程预结算审核的内容和意义,然后指出了当前我国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预结算審核中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造价预结算;工程审核;问题与研究  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工
中国国家画院首任院长、一代画坛宗师李可染说:“一个画家必须紧贴文脉,坚持中国精神。能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又能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才能出好作品,成就一番事业。”齐鲁文
近年来,各地热衷于举办各类旅游节庆,然而,遍地开花的旅游节庆却又不断陷入昙花一现的窠臼,同时为节庆而节庆的势头愈演愈烈,盲目举办、形式雷同、收效甚微几乎是当前新兴的
政治课不仅要给学生以思想上的教育,还应该给学生以审美方面的熏陶。如何使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Political lesson not only to give student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高,促使产品农业开始转向市场农业.这个改革大环境给果茶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各地区开始推行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