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白地村深深东巴情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一个人的旅行一旦开始就会停不下来,而我不曾相信;如今却发现我已停不下来。我的旅途中没有必到的地方,最美的、最难忘的,都在路上。这其中,最美最难忘的经历都在白地村前后——一个似乎被外界遗忘的东巴圣地。
  途径虎跳峡的“一米阳光”
  出发之前,我不知道三坝乡,不知道白地,更不知道白水台,知道的只有那些到云南“必去”的胜地。碰巧的是,我赶上了一场神圣的东巴婚礼,碰巧有了去“东巴文化发祥地之一”白地的机会,又碰巧途经我国最深的峡谷之一——虎跳峡。
  到丽江的游客大多被虎跳峡的奇险雄壮所吸引,而我更多的是被几年前的一部电视剧《一米阳光》所感动:那个在虎跳峡取景的“情人跃”,那象征幸福的“一米阳光”,是我云南之行最大的期待。传说玉龙雪山终年云雾缭绕,只有每年秋分时节会有一米长的阳光照下来,被这一米阳光照到的人就能拥有美丽的爱情。电视剧中途经虎跳峡,一米阳光照在小武身上,川夏毅然下坠的场景一次次地浮现,我感受到的不是悲伤,而是幸福,这是他们爱情最好的结局。我不知道除了我,还有没有和我同样相信“一米阳光”存在的人,并和我同样寻找着它。
  坐在班车上,我看到几缕阳光透过云层,顺着玉龙雪山向下流泻。仿佛就是传说中的一米阳光。丽江之后、白地之前,一米阳光的信仰和奇险雄壮的美景,在虎跳峡得到了最完美的结合。
  唯恐错过一个不同的哈巴
  从丽江到白地,途经的无一不是视觉盛宴。虎跳峡之后、白地之前,进入眼中的是哈巴乡与哈巴雪山。沿着三级路穿越哈巴乡的村落,一步一步地接近哈巴雪山。“哈巴”是纳西语,意思是“金子之花朵”。在古老的传说中,哈巴和玉龙是一对孪生兄弟,金沙江是他们的妹妹,他们一起守护着山下的人民,并肩对抗霸占了金沙江的魔王,后来哈巴英勇战死,化作今天的哈巴雪山。
  班车在哈巴雪山的脚底盘旋,我们由雪山脚下的灌木丛横穿而过。仰望雪山,山顶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一种虚幻的美景。白云在雪山之巅起舞,火辣的阳光也不知所措,于是有了“白云无心若有意,时与白雪相吐吞”的景象。这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我甚至不愿眨眼,唯恐错过一个不同的哈巴,班车上的其他人也无一不直愣愣的看着它。穿越灌木丛,仿佛置身于沙漠绿洲,或者说这就是哈巴雪山的沙漠,这里的一切都属于哈巴。
  旅途中最真实的路人
  每一段旅程都难以脱离人文的影子,即使是行驶在这海拔2000米以上群山之间的班车,也必然承载着动人故事。这里有东巴纸制造艺术传人和他的孙女,有高校、研究院慕名而来的研究员与教授,有土著的彝族老奶奶,有中途搭车被当地人邀请一起参加婚礼的游客,有生活在这里的普通青年男女……形形色色的人,都因充满了神秘感的东巴婚礼而聚集在了一起。
  班车上,本地人放着属于他们的民歌,歌声从不同的座位传来,在看似不和谐的混合歌声下,却能看到他们的包容。没有人吵闹,没有人嚷着停止播放,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情。研究员们和那些熟悉的人嘘寒问暖,从他们的谈话中,我知道他们一定时常在这里蹲点,那是我认为的人类学或民族学研究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中途上车的陌生人,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热情的当地人邀请去参加神秘的东巴婚礼,于是一脸的憧憬与向往,一脸的感恩与感动;彝族奶奶到达目的地后,穿着彝族服饰下山来接她的家人,洋溢的笑容每一秒都传达着幸福。这就是旅途中最真实的人们!
  初到白地
  白地是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一个村。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这里的文化很少受到汉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至今仍有一种浓郁的纳西文化传统,被纳西学者认为是东巴教的发祥地,纳西族“不到白地,不算真东巴”说的正是这里。这里不仅有东巴传人、东巴造纸,还有活灵活现的东巴文字。
  在白地村最期待的是那场即将到来的传统东巴婚礼。到达白地的第一天是婚礼的前一天,作为陌生的来客难免有些拘束。但是初次见面的和老师待我如家人般亲切。和老师家是白地比较有威望的人家,是新郎的长辈,住在他家的还有来自中国社科院、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巴文化研究院、丽江师专的多位研究员。
  在白地,每晚都会有一场关于东巴文化的听觉盛宴。有时候虽听不懂他们的纳西语,但是好像能够理解他们的大概意思。我知道,他们都在保护东巴文化,都在为如何发扬这样优秀的文化而努力。而凌晨时分,天空中挂着难辨头尾的繁星与一轮皎洁的满月,不像是夜晚,而是白日。白云没有散去,紧紧跟随着那一轮满月,此时的纳西院子格外迷人。我只想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看它如何变幻。这何尝不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呢?
  属于全村人的婚礼
  婚礼,原本是一家人的事。在白地,则是全村人的事。村里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家庭的主人。无论你是在村口,还是在新郎家里,他们都会热情地招待所有的宾客。
  整个婚礼的过程共三天。第一天就是我们到达新郎家的当天,到达时一切都已准备就绪,牛肉与猪肉挂满了一屋。他们告诉我,当地人结婚都要杀一头牛与两头猪。晚餐后新郎或者他的家人会让大家稍作休息,等待舞会的开始。舞会上有很多种舞蹈形式,和老师说那些都是根据遗留下来的东巴文字所编的舞蹈。那晚,白地的妇女们身着纳西传统族服饰为我们展示了纳西族舞蹈,这是纳西族东巴在各类宗教仪式中所跳的舞蹈,也是纳西族传统古典乐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舞会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白地村妇女展示她们民族特有的舞蹈文化,第二部分是当地男子和女子的对唱与舞蹈,第三部分是大家一起起舞,手挽着手一步一步地学习。当新郎头戴牛仔帽、身着纳西传统服饰、手拿长笛出现在人群中间的时候,就是舞会互动开始的时候。那一晚的笛声,是我听到的最动听的笛声。而除了新郎,这里的其他男子也都是才艺双全。
  婚礼第二天是正式婚礼的日子。在白地,大多数家庭会选择在腊月12日与24日两天举行婚礼,也有的在16日、20日及22日举行婚礼,所选的日期都是双数,意为逢双化吉,成双成对。婚礼这一天正是腊月20。这天凌晨五点左右,新郎、新娘和当地一行人到白水台祭素祖,这是正式婚礼的第一仪式。“素祖”是纳西族传统的结婚仪式,又称“抱麻抱”。纳西人认为,每个人有自己的生命神“素神”,其被供养在每个家庭的素篓里。在东巴的主持下,将新娘的素神从其家庭的素篓里请出来,迎进新郎家庭的素篓里,与新郎家庭其他成员的素神结合为一体,从此永不分离。在新郎新娘头上抹酥油是仪式中最重要的部分。回到新郎家后,新郎、新娘以及所有去参加祭素祖的人头上或者衣服上都插有带几片绿叶的小枝,这代表对贵宾的欢迎。   从白水台回到新郎家之后,就开始婚礼的第二仪式。第二仪式在正房举行,正房中的中柱、火塘、神龛是全屋最神圣的地方,婚礼上祭祀的东西都放在神龛前面。这个仪式要从早上一直到晚饭前,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白地的老东巴围在一起练经,最老的东巴边练经边向一个点着了生柏香树枝的火盆里洒米,就这样,浓烟弥漫了整间正房。我们无一不被熏出眼泪,然后退出房门在窗外观看。第二部分,是老东巴将年轻的未婚东巴后代叫到屋内,年轻的东巴跪在老东巴面前悉心听取老东巴的教诲,边听边答应着。这就是白地东巴文化传承的一部分,第三部分是新娘与新郎到正房祭祀男方家的祖先,然后一起向在座的东巴、长辈们磕头,听他们的教诲。第四部分是老东巴们和白地妇女们的对唱,老东巴们坐在火塘之上,妇女们在火塘下方的低处。老东巴代表了男方,妇女们代表着女方。社科院的杨老师告诉我,开始时他们主要讲述纳西族男女婚配的来历,然后男方对女方养育了一个好女儿表示感谢;女方主要讲述了女儿的基本情况,希望男方以后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对待。
  这一天也有和第一天一样精彩的舞会。舞会结束后,新郎在临走前给我们送上了一包自家做的纳西饼子作为礼物,感谢我们出席他们的婚礼。
  容易被误解的东巴文字
  东巴文字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东巴文字数量很少,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它能够完整记录纳西人的生产、生活、宗教、医学、音乐、舞蹈、绘画和情感等,堪称人类文字起源的“活化石”。
  走进村落的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那些刷在白地村墙上的优美文字。后来才知道,那些正是真正的东巴文字。然而在和纳西学者的交谈过程中,他们表现出了对东巴文字的担忧,主要是丽江大研古城内对东巴文字的误解:大研古城内的很多东巴文字翻译都存在错误,非常不规范。尽管游客不知道,但那是对东巴文化不负责任的表现。
  婚礼第二天,新郎家中贴满了东巴文对联。对我们而言,那些文字好像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根本无法解读其中的含义,连纳西学者也只知一二,只有当地的东巴才能真正解读。这些对联大多和日常生活相关,大体和汉语里面的“五谷丰登”这类差不多。后来在另一个东巴圣地玉水寨与东巴教徒探讨对联中的文字,他说白地和白沙的东巴文化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对联中的文字他也不认识。但无论如何,在玉水寨,感受到的东巴文化,和白地那种纯天然的文化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
  仙人遗田——白水台
  站在白水台的那一刻,我根本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她。相传,东巴始祖东巴什罗从西藏学佛而归,途径白水台,便为这里的自然美景所吸引,于是留于此地,修炼成道,设坛传教。而也因此,有了“没到过白地,不算真东巴”之说,白水台便成为了东巴教徒的朝圣地。在这里,我想起了电视剧《香格里拉》,还有那些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站在这神圣的地方,遥望玉龙雪山,仰望哈巴雪山,俯看白地,憧憬隐藏在山中的牧场。
  由于当地水中富含碳酸钙,而碳酸钙经阳光照射发生分解反应、形成白色沉淀物,沿着高低起伏的地势,便形成了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白色,酷似梯田的岩溶地貌。而纳西族的传说称,白水台的形成是纳西族的两位天神为了让纳西族人学会造田耕地,于是变幻出来这样一片绝美的白色梯田,教导人们如何在这山地之间种植农作物,因此白水台又有了“仙人遗田”的说法。每年的二月初八,纳西人都到这里祭拜先祖,又叫“朝白水”。
  站在白水台之上,时而风带走了白云,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远处的玉龙雪山与零星分布在群山之中的各个村落。时而白云又重新回到我们的头顶上方,天空又飘起了鹅毛大雪,一切变化都美得让人如痴如醉。白水台的水顺着白水河与人们修建的沟渠流淌在整个白地村,无论在哪里,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纯净无暇的圣水,让人的心灵也为之一振。
  在这里,一切的承诺都和白水台联系在一起。和老师说如果我要和刚认识的家门结拜兄妹,就带我们到白水台为我们主持结拜仪式。拜过东巴神,在白水台许下承诺,加上三个不同方式的拥抱之后,我们就是永远的兄妹了。我喜欢这样的承诺,喜欢这样的文化,被大山之中东巴文化感动。
  十年、二十年乃至更久之后,白地还会是现在的白地吗?愿大山能保护好这淳朴真实的东巴文化!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中印模式并不相同,然而有一个相似点令人印象深刻,就是对“原生的”企业家精神的内在依赖许多年前我做学生时,大学第一年的经济学教科书第一章是一篇政论文章,讨论印度在发展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大信息技术应用,以信息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政务和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努力为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贡献。
经过多年酝酿和京穗两地博物馆人将近一年的精心筹划,“从南越王赵佗到孙中山大总统——广州文物瑰宝展”于2013年12月18日上午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帷幕(彩版三八:1)。开幕式上,
我国已从“温饱”社会转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城市的喧闹、雾霾的加剧,富裕起来的人们,越来越向往回归自然的境地:宁静的山林、清新的空气、优
3月和4月在上海举办的ElectronicChina、Semicon和Nepcon这3大电子制造重头展览会,象征着拉开了2002年度电子供应商登台的大舞台,着实让你感受到中国迈向世界电子生产制造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2011年10月27日,秋雨沙沙,秋意绵绵。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久经在凤凰县县长罗明等陪同下,深入腊尔山镇、米良乡实地察看脱贫解困工作进
文内论述了山杨和榨树林实施间伐措施的可行性。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inning measures in poplar as well as pressed wo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