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教育时代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丰富的联想力、发散性思考力等。新时代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造性思维训练;鼓励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创新教育时代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具体到语文教学上,就是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丰富的联想力、发散性思考力等,这是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具体体现。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训练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性思维训练一般包括思维的灵活性训练、发散性思维训练、聚合性思维训练和逆向思维训练。如口语交际训练:“话说‘圆’”。教师导语:你对于“圆”不会陌生吧?在教学课本上,在日常生活中,“圆”无处不在伴着你,它真可以说是你的老朋友了。你说“圆”像什么?是像空虚,还是像充实?是像一无所有,还是像丰满充盈?是成功者的花环,还是失败者的陷阱?是表结束的句号,还是表开始的零?请展开想象的翅膀,以圆作为某种象征,说一段话。这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的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又如学习散曲《朝天子·咏喇叭》,这首散曲讽刺了宦官仗势欺人、为虎作伥,作者从官、军、民、家、水、鹅等方面展开多维思路,用巧妙贴切的隐喻,反映了百姓的疾苦,揭露了贪官的残暴。这正是发散思维的典范,可作为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材料。
二、创新个性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青少年学生创造性的高低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人的个性品质与特点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独立、勇敢、勤奋、有恒、谦虚、细致等均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而怠惰、怯懦、自卑、骄傲、粗心等不良性格则不利于创造力的发展,要注意及时消除和矫正。
马克思有句名言:“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由此看来,勇敢是人们创新个性中最重要的特点,只有勇敢的人才能进入科学的殿堂。所以,我们要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这一重要的个性特征。要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要鼓励他们敢于说出内心的话。
有恒,这种个性使人能够持之以恒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个问题上,这是任何创造性活动获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这一点上,魏书生老师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他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计划,防止一曝十寒。比如班级规定,每天早晨锻炼之后,用三十分钟做记忆体操,晚放学前三十分钟写日记,回家后三十分钟做语文练习。天天坚持执行这一时间表,每段时间内规定出必须完成的具体学习任务,使学生体内的生物钟产生了适应性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意志的磨炼。
三、鼓励质疑,培育创新萌芽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儿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例如《孔乙己》的主题,课本的预习提示和《教师教学用书》,都认为小说“揭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痛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是不是一定要这样理解才算对呢?那不一定,其实鲁迅自己只说,《孔乙己》“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定尊于一说,别无他议。千千万万的教师这样教,亿万的学生这样学,再也没有什么创新见解了。应该说在封建社会,爬上去的知识分子毕竟只是凤毛麟角,没有爬上去的是大量的,但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成为孔乙己呢?这存在着一个自身因素的问题。孔乙己自身缺乏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学会自下而上才是我们今天从学习这篇小说应获得的启示。
四、引导学生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创新能力
在語文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无疑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教学蒲松龄的《山市》,对于“海市蜃楼”、“山市蜃景”的原理,仅凭文字讲解,学生一知半解,将信将疑。为此,做实验是很好的解决办法。用一个小铁架架好一个小纸筒(目的是固定一个视角),然后在小纸筒前面放一个碗,碗里放一枚硬币。把碗移到从纸筒中看不到碗底硬币的位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确认看不到碗中有任何东西。然后往碗中注满水,请同学们再观察。这回清清楚楚地看到碗底有一枚硬币,接着让学生亲自操作这个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终于信服了,理解了光折射的原理,从而悟出海市蜃楼的原理。学生在实践中动脑思考,动眼观察,极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五、教师的不断创新,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学生思的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敢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标新立异。如我在讲《孔乙己》一文时,让学生表演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时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表演,让学生把握了人物的迂腐清高、拮据而又穷酸的性格特征。有时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给学生播放一些构思精巧的小说佳作,去掉结尾,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猜测、续写,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
总之,创新时代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接班人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造性思维训练;鼓励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创新教育时代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具体到语文教学上,就是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丰富的联想力、发散性思考力等,这是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具体体现。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训练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性思维训练一般包括思维的灵活性训练、发散性思维训练、聚合性思维训练和逆向思维训练。如口语交际训练:“话说‘圆’”。教师导语:你对于“圆”不会陌生吧?在教学课本上,在日常生活中,“圆”无处不在伴着你,它真可以说是你的老朋友了。你说“圆”像什么?是像空虚,还是像充实?是像一无所有,还是像丰满充盈?是成功者的花环,还是失败者的陷阱?是表结束的句号,还是表开始的零?请展开想象的翅膀,以圆作为某种象征,说一段话。这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的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又如学习散曲《朝天子·咏喇叭》,这首散曲讽刺了宦官仗势欺人、为虎作伥,作者从官、军、民、家、水、鹅等方面展开多维思路,用巧妙贴切的隐喻,反映了百姓的疾苦,揭露了贪官的残暴。这正是发散思维的典范,可作为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材料。
二、创新个性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青少年学生创造性的高低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人的个性品质与特点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独立、勇敢、勤奋、有恒、谦虚、细致等均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而怠惰、怯懦、自卑、骄傲、粗心等不良性格则不利于创造力的发展,要注意及时消除和矫正。
马克思有句名言:“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由此看来,勇敢是人们创新个性中最重要的特点,只有勇敢的人才能进入科学的殿堂。所以,我们要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这一重要的个性特征。要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要鼓励他们敢于说出内心的话。
有恒,这种个性使人能够持之以恒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个问题上,这是任何创造性活动获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这一点上,魏书生老师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他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计划,防止一曝十寒。比如班级规定,每天早晨锻炼之后,用三十分钟做记忆体操,晚放学前三十分钟写日记,回家后三十分钟做语文练习。天天坚持执行这一时间表,每段时间内规定出必须完成的具体学习任务,使学生体内的生物钟产生了适应性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意志的磨炼。
三、鼓励质疑,培育创新萌芽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儿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例如《孔乙己》的主题,课本的预习提示和《教师教学用书》,都认为小说“揭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痛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是不是一定要这样理解才算对呢?那不一定,其实鲁迅自己只说,《孔乙己》“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定尊于一说,别无他议。千千万万的教师这样教,亿万的学生这样学,再也没有什么创新见解了。应该说在封建社会,爬上去的知识分子毕竟只是凤毛麟角,没有爬上去的是大量的,但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成为孔乙己呢?这存在着一个自身因素的问题。孔乙己自身缺乏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学会自下而上才是我们今天从学习这篇小说应获得的启示。
四、引导学生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创新能力
在語文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无疑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教学蒲松龄的《山市》,对于“海市蜃楼”、“山市蜃景”的原理,仅凭文字讲解,学生一知半解,将信将疑。为此,做实验是很好的解决办法。用一个小铁架架好一个小纸筒(目的是固定一个视角),然后在小纸筒前面放一个碗,碗里放一枚硬币。把碗移到从纸筒中看不到碗底硬币的位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确认看不到碗中有任何东西。然后往碗中注满水,请同学们再观察。这回清清楚楚地看到碗底有一枚硬币,接着让学生亲自操作这个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终于信服了,理解了光折射的原理,从而悟出海市蜃楼的原理。学生在实践中动脑思考,动眼观察,极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五、教师的不断创新,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学生思的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敢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标新立异。如我在讲《孔乙己》一文时,让学生表演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时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表演,让学生把握了人物的迂腐清高、拮据而又穷酸的性格特征。有时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给学生播放一些构思精巧的小说佳作,去掉结尾,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猜测、续写,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
总之,创新时代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接班人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