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来源 :现代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ANQING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虽然直观、浅显,但在这些知识中同样蕴涵着深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的数学思想有符号思想、类比思想、对应思想、转换思想、统计思想、集合思想等。这些思想方法只有结合数学知识的传授进行渗透,学生才能领悟。
   1.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 小学数学教材体系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一条是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教师钻研教材,就应像苏步青教授所言:“看书要看到底,书要看透,要看到书背面的东西。”这背面的东西,就是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从一年级起,教材就安排了有关□和○代表变元符号X的内容,让学生在其中填数。如:8-□>4,15>7+□,4+□<10,9<18-□,□+6<13,7>□+3。
  虽然这些题目是要求学生在“空格”中填进一个合适的数,但教师应该明白,若把□换成X,则上述题目就变成了不等式,变元X就有确定的取值范围。这里教师应当领会教材的意图,了解符号“□”在这里起“位置占有者”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些有趣的问题:□内最大能填几?最小呢?最多能填几个数?并且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深化,比如□+○<6,□和○里可以填些什么数?这样,问题就变得更复杂了,同時更好地渗透了符号变元这一数学思想方法。
   2.在数学知识的构建中渗透思想方法
   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总结他的学习经历时指出:对书本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经过多少曲折,攻破多少关键,才得出这个结论的。只有经历这样的知识构建过程,那么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积沉、凝聚在这些数学结论上,从而使知识具有更大的智慧价值。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计算”这一课中,进行类比思想、化归思想和猜想验证思想的渗透。首先,要求学生回忆平面图形三角形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转化的方法与其它图形的转化方法有不同,其它图形一般是通过切拼转化的,而三角形的转化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为圆锥体体积通过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来表证提供内在的类比逻辑;在推导立体图形体积时,也都是通过化归,把新的图形转化为已知公式的立体图形。这为学生把圆锥体化归为圆柱体提供思路。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化归活动,教师出示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和圆锥。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两者等底等高的关系,由此设问: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同时教师把空心圆锥放入圆柱之中,让学生通过空间直觉进行猜想。有的学生说圆锥体积是圆柱的1/2,有的认为是1/3或1/4,说不准。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怎么来验证呢?这时,教师不是直接就组织实验,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形成实验思想。在空心的圆锥和圆柱里注满水,然后把圆锥里的水倒入圆柱中,看看倒几次能填满,由此可以断定它们体积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设想,再组织实验验证,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由大胆猜想到小心求证,由直觉思维发现到逻辑思维证明的科学家工作过程。
   3.在问题解决中使学生领悟思想方法
   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一方面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渗透和训练,但是更多的是要靠学生自身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领悟,这一过程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磨砺思想和方法呢?教师的作用是提供典型的问题,作恰当的点拨,促使学生自悟自得。
  例如:在教学了加法结合律后,可引导学生对诸如1+2+……+n一类的问题作渐次研究,可出示一组这样的求和问题:
  (1)1+2+3+4+……+9;
  (2)1+2+3+……+9+10;
  (3)1+2+3+4+……+100;
  (4)10+11+12+……+100;
  通过解答,使学生深刻理解加法结合律中配对法的思想,特别是最后一题,在学生能够运用配对法解答后,不知是停留在这一层次上,而是应该作引导,能否用其它的方法解答?从而触发学生对已有信息作再加工,得到新的解答:5050-45=5005。让学生体会到有些问题从常规入手,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比较困难;如果从整体入手就会显得容易,使学生认识到从整体入手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脚等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知识储备,积极地与文本展开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并运用批注这一方式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核心,用交流讨论的形式来推进阅读的深入,实现各对
期刊
【摘要】 科学依据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应培养的能力为: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科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应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从教材来看,科学的重要知识常伴有实验是现行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学过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在创新教育的实践中,存在着许多困惑或误区:把创新教育误认为非知识教育,把创新教育误认为非考试教育,把创新教育误认为非升学教育,把创新教育局限于课外活动,还有人认为上活动课、成立鼓乐队、减少主课时、不打百分而改为“等级加评语”等就是创新教育。但是,实践证明,基础知识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取消考试,开门办学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能毁
期刊
从乡村辗转到城镇,从中学转岗到小学,从事这教书育人的职业,我感到许多不适。主要表现在:城里的学生娇嫩、精明,缺少农村孩子的泼辣、厚道之品质,以至于许多工作都得亲力亲为、越俎代庖,即使这样,工作效率也不尽如人意。好在我身边高手多,能得到他们及时有效的点化,从而才把工作推展开来。在这里请允许我由衷地向帮助我的朋友表示谢意。因有你们的支持,我就关公面前舞刀啦!我谈的教育案例是——学生工作拖拉,怎么办?
期刊
大家都知道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 1、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培养学习兴趣   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
期刊
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就需要我们最大限度的为他们的主动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教育条件。    1.消除位差效应
期刊
【摘要】 中学生知识尚浅,感受、领悟能力较差,情感难以形成和调动。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开导学生,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去分析、识别事物,自钻自感,以形成丰富的情感。教师首先让学生认识、了解感知新的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达到一定的程度,为学生情感的产生夯实基础。要想学生有的,首先必须自己得有。教师应将自己置身于那情那景中,来感染、诱发学生,触及学生心灵,引起关爱、憎恨,从而达到“一花引来万花开”的效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主动力和源泉,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要抓住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去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去体会过程中的乐趣,逐步培养兴趣。所以,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导”字上狠下功夫,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真正实现变“苦学”为“乐学”的目的。   1
期刊
在生物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是教师经常要进行换位思考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从而能扮演好“教”和“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能力为主要特征的高中新课实验在我们省开展已两年多了。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高中生物课,我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反思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   1.授课内容的选择   高中生物课
期刊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于我们小学体育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一个挑战、一次很好的尝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强调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促进形态,全面协调发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身心健康的人才,而体育运动本身的根本特征就是创造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