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百年风烟,为大历史留影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573346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是锚定航向,砥砺奋进之年,也是许多百年事件的纪念之年。从军阀混战的乱世到今日盛世中国的崛起,无论是光鲜亮丽的记忆,还是小人物在历史巨浪中坎坷动荡的命运,都值得铭记与反复书写,对此的挖掘能够照见中华文明的根与魂所在。正如“两个百年”中谈及的人物和事件,它们如同拼图中的碎片,折射出的都是时代的回响,可以使我们了解那一代人的磨难与奋进、屈辱与辉煌,进而从多个维度解读历史,增加民族自信,用奋斗改变命运。这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而这也是我们平视这个世界的底气所在。
  百年·人物
  翻译家许渊冲:百岁仍是少年
  2021年4月18日,许渊冲先生迎来自己的100岁生日。也许有人不了解他,也许有人因热门综艺《朗读者》知道了他。
  许渊冲是谁?
  生于军阀混战的乱世,炮火中求学于西南联大,27岁留法,30岁归国,从事文学翻译长达60余年,创造了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首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北极光”的亚洲翻译家……这一堆“标签”都不如他在名片上印的简单直接:“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北京大学 许渊冲。因为他,中国读者认识了于连、哈姆雷特、包法利夫人、罗密欧与朱丽叶,西方世界知晓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李清照、汤显祖……
  素材角度一:一个人走自己的路。
  1938年,17岁的许渊冲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他在日记写道:“我过去喜欢一个人走我的路;现在也喜欢一个人走我的路;将来还要一个人走自己的路。”
  他后来走上翻译之路,提倡意美、音美、形美“三美理论”,“以创补失”等翻译之道。一部外国名著动辄数十种译本,比如《红与黑》就先后有二三十人译过,不同译本孰优孰劣?在旁人的评语中,“各有千秋”“见仁见智”是常用词。许渊冲却十分较真,“总得有个高下的嘛!”干脆,他来比较,他来下结论,结论是:他比别人译得好。
  有人背后笑他:“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许渊冲一脸不屑:“那也要看我的瓜到底甜不甜!”
  适用主题:职业自豪感;自信;坚守自我;不盲从……
  素材解读:罗曼·罗兰说:“每个人都有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许渊冲以内心为指引,在译道上纵然独行,自信的底气源自孜孜不倦的勤奋与执着。他不迷信任何人,只取对的部分。同理,我们要善于向别人学习,也要有坚守自我的强大内心,不能轻易跪倒在别人的言论之下。
  素材角度二:一生追求“美”。
  在当年的日记中,年仅20岁的许渊冲写下:“大约翻译真是我的优势,我应该做创造美的工作。”
  他坚持文学翻译是“三美”“三之”的艺术,要追求“意美、音美和形美”,使读者“知之、好之、乐之”。他总想通过“再创作”来“胜过原作”,更将追求美、创造美视为毕生目标。他对生活的美也爱到了极致。2017年,许渊冲不慎在骑车时摔断了腿,夫人照君埋怨他不小心,他却说:“那条路在月光下很美,我只顾着看景,忘记看路。诶,这么一说,这一跤,还摔得蛮美的。”甚至年近百岁的他,还时常让助理骑上半个多小时电瓶车带自己到海淀公园,被问及为何不去家楼下的小花园时,他只答:“不够美。”
  适用主题:审美能力;美的追寻;信仰……
  素材解读:美是有力量的。对美孜孜不倦的追寻,让许渊冲翻译的作品更有意蕴。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在物资供应日益充足的今天,审美能力将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个公民都应该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斷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
  素材角度三:心系祖国,勤勉求索。
  10岁时,许渊冲就在作文里写到,要努力读书,“为将来做惊天动地的大事” 打好基础。在巴黎求学期间,许渊冲参加了留学生组织的“星期五学会”,学习马克思主义,探讨救国救民的道路。1951年,他与数学家吴文俊、画家吴冠中等人一起回国,从事翻译工作长达六十余年。他的志向是“把一个国家的美变成全世界的美”。
  如今,鹤发童颜的他依然在挑战着翻译莎翁全集。他习惯半夜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常常睡两三个小时就起床。译诗的时候,他总会自问,译文中能否看得见无色的画,听得见无声的音乐?他说,翻译是与作者的灵魂交流,有时突然灵光闪现,涌现出一个好词,浑身每个毛孔都感到舒畅。
  素材解读:许渊冲先生是集爱国主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于一身的“每天都有灵感”的人。百岁老人,每天笔耕不辍到凌晨3点,与时间赛跑,内心强烈的意志与责任让他能够抛开一切,“把一个国家的美变成全世界的美”更阐释了他的胸怀和高度。百年前的中国,正是因为有无数许渊冲、吴文俊等人才心系祖国,不断为中华文化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才令中华民族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有了今日之光辉灿烂。
  适用主题:爱国情怀,不忘初心;严谨治学;业精于勤……
  人物速用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主宰人类命运的从来不是什么玄之又玄的神秘力量。只要人类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不断完善自我,就能确定自己的存在,主宰自己的命运。
  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处在人生低谷时要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在成功时要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失败时找回自己的信心;不夸大自己的能力,也不被外界所谓“不可抗力”吓退。正如百岁翻译家许渊冲走过一个世纪,他的秘诀就是如此简单——心无旁骛,创造辉煌的人生。
  “人生与其说是外在的克服,不如说是内在的前进,与其说是目标的达成,不如说力量的觉醒与集中。”诚如鲁道夫·奥伊肯所言,决定人生去向的,是内心的跃动,审视自我,正确地认识自我,才能拥有克服外在困难的力量。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 一考生《正确认识自我》   百年·历史
  擦去灰尘,百年后,泰坦尼克号上的6名中国人再度被提起
  1912年4月14日,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沉没,2224名船员和乘客中仅有705人幸存,其中包含6名中国人。
  泰坦尼克号沉没在一战爆发前夜。当时,西方社会内部隐伏着巨大的阶级矛盾,而白人对其他有色人种的优越感也臻于巅峰。这艘象征着当时最高工业成就的巨轮,也成了当时社会阶层和种族分化的生动展示。十九世纪中期,在淘金热的吸引下,大批华人来到美国,为国家建设以及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塑造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的泰坦尼克号上共有8名华人,他们的职业是水手。Fang Lang与另外两位中国乘客落入了水中。这两位乘客溺亡后,Fang Lang找到一块漂浮的门板,最终被14号救生艇解救。余下的四位中国人则登上C号折叠船逃生。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罗丝靠一块门板最终获救的拍摄灵感,正是来自最后一个获救的中国人。
  据幸存者卡罗林·哥烈回忆,Fang Lang被救起后,曾试图与船上的人沟通,发现他们听不懂后,就主动推开一个吃力划桨的水手,拿起桨划起来。“他就像个英雄一般,直到我们被大船救起。”
  所有幸存者到达美国纽约后,都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但因为《排华法案》,6名中国人却在24小时之内被美国驱逐出境。他们的逃生经历几乎不被记录,甚至被刻意抹黑。直到一百年后,2021年4月16日,纪录片《六人》上映。英国导演罗飞踏遍中、英、美、加等多个国家,寻找幸存者的后代,只为还历史一个真相。他见了所能找到的这6人的亲属或是旧友的子女,挖掘了暗藏在每一份报纸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信息,公正客观地记录了中国人在欧美社会一个多世纪以来所遭受的委屈和不公。那位救起趴在门板上的Fang Lang 的救生艇长官曾在事后调查中坦白:“如果还有机会搜救的话,像他这样的人我愿意再救上六次。”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4月14日,美国参议院以压倒性的投票结果决定,推进对抗反亚裔美国人仇恨犯罪的立法。愿“人人生而平等”不再是一句空话,愿每个努力追求梦想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适用主题:平等;尊重;捍卫;理解他人;还原历史……
  观点锐评:比苦难更苦的是被污蔑、被诋毁然后被忘记。《六人》要写的不仅仅是六人,他们也代表着在那个年代被西方所抹杀的一群人。虽然关于这六人的历史注定缺席,但从找寻的过程中牵扯出的历史却让人唏嘘。这也是影片让人最动容的地方:尽管历史从不会为小人物书写,但那些曾经为了生存奋斗过的“我们”曾经在异乡的苦难与挣扎永远不会只是历史的边角料,它体现出了人们面对苦难的坚韧。历史的洪流,也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小人物的“乘风破浪”,才显得波澜壮阔、惊心动魄。
  文本解读:河北省保定市永宁中学 杨巧茹
  角度一:擦去灰尘,还原历史。
  真相总是历经坎坷后显现。英国导演罗飞只为还历史一个真相,走遍中英美加,寻找知情人,终于掀开了中国人百年来的屈辱真相。正义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角度二:国家有实力,外交才有平等。
  “泰坦尼克号上有700多名幸存者,基本上都有记录,有人知道他们是谁,来自哪个国家,家人是谁。只有6个中国人,好像从来没人知道。”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震撼人心,在当时却不可能实现。这说明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实现平等外交。“你们没资格说你们从实力的角度出发同中国谈话”,是从百年耻辱中站起来的中国人的宣言。
  例文
  走在独立自由的风中
  □河北省保定市永宁中学 一考生
  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毕业典礼上,来自昆明的毕业生杨舒平作为代表发言:“五年前,在踏出达拉斯机场航站楼的那一刻,当我呼吸到美国的第一口空气后,我震惊了,这里的空气如此清新甜美,显得格外的奢侈。我在中国不戴口罩,就可能会生病。”当杨舒平们看到记录片《六人》时,不知道她们会有何感想?
  回眸百年历史,从鸦片战争到中俄战争,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耻辱若苦海般深重;国土上租界林立,祖国母亲的财富被列强瓜分,痛苦如高山般沉重。强盗在我们的家门口竖起了“狗与华人不得入内”的牌子。海外的华人沦为创造财富的工具,其中更有被深深掩蓋的罪恶。英国纪录片《六人》将真相呈现出来。在一百年前,泰坦尼克号海难中,幸运生还的六个中国人,却成了某些人的替罪羊,被抹黑、被欺凌、被驱逐。比苦难更苦的是被污蔑、被诋毁然后被忘记。为什么当时这六个人会选择沉默,因为他们身后的祖国不能保护自己的儿女。
  一百年前,嘉兴的红船从南湖驶来,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它以百折不挠的行动,向全世界人民宣告:中国人是不可辱的,中华民族是不可辱的。拿破仑曾说:“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泰坦尼克号海难中那六个中国人的悲剧,时刻警醒着我们:没有了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从身中六枪的迈克尔·布朗到被锁喉致死的埃里克·加纳,一场场类似悲剧在美国次第上演。就如“清新甜美”的美国空气,只是杨舒平们一厢情愿的热爱。据悉,杨舒平目前已经回国谋生,她的“甜美献礼”并没有换来一个光辉灿烂的前程。
  普京曾说过:给我二十年,我将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我心中同样涌动着深切的爱国情怀。我们爱自己的国家,令祖国富裕强大起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走在独立自由的风中。
  (编辑:王莹)
其他文献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鲁迅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梁启超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阅读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会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两则材料,需要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
本期同题演练的题目选自张佳玮的文章《别总说“你以为”》  适用主题:拒绝标签,活出自我;偏见与无知;清醒与盲从;放下成見,抛开思维定式;遵从内心,做好自己;多元;包容;求真……  李宇博同学首先指出标签存在的事实,接着从历史角度,指出标签可束缚人的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然后重笔落在当今,从分析时代标签产生的原因,到如何看待标签及被标签后,我们要学会转身,识得真我。内容层层深入,分析透彻,说理充分。后
浙江卷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得失到底是什么?它看似是一对反义词但又好像是一个整体,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就如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常常为得而欣喜,又为失而哭泣。那么得失在我们的生
小林一茶,一个似乎腰板总也直不起来的小老头,他的一生受尽命运的嬉笑玩弄,却始终选择热爱这个世界。  他生于日本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三岁丧母,后被继母赶出家门。二十五岁拜二六庵竹阿为师,开始学习俳句,隨后四处旅行,流浪半生。“和我一起游戏吧,没爹没娘的小麻雀。”他人生的第一首俳句,尽显孤苦,但也体现出他的悲悯。  他直到五十二岁时才结婚,所生的三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皆早早夭折。六十一岁时,妻亡。小女儿夭
真题回放  根据下面题目,根据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考题解析  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可见,题干偏于哲理,列出了三种面对时代不同选择的人,没有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在疫情影响下,多地中小学校开始了“停课不停学”的网络课程教学。网课不是新鲜事物,但这种大规模的集中线上授课对于中小学生和老师们来说还是第一次,因而在直播中状况百出,更有一些同学利用网课的漏洞变成了“网课学困生”。  《半月谈》在2020年2月12日发表的一篇名为《“停课不停学”不等于全天候网课》的评论员文章指出:“停课不停学”是教育主管部門针对疫情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迅疾生长、芳华尽展,最能呈现生命的曼妙姿态。力争上游、保持领先,对个体来说是成功的重要标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于社会而言是充满活力的体现。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时间观,到“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观,人们对成功的渴求,正像草木蔓发、花朵向阳,让世间充满希望和色彩。然而,从来少有唾手可得的成功,所谓“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比追求
作家、《蜗居》《安家》《心术》编剧六六,再次站上了风口浪尖。  前往武汉进行采风、为创作寻找“素材”的她,从2020年3月8日开始逐日记录在武汉的见闻,发表评论和感想。但她的某些话引发了争议。其中最受诟病的一句,是她3月9日在日记中所写的“幸亏我来了,再不来素材就没了”。  “幸亏”“素材”……这无疑很违和。  单从这句话来看,武汉市民承受的痛苦,人们40多天的坚持,于她而言只是“素材”。她的采风
这个默字,最早出现在国学经典里,如“恭默思道”(《书·说命》)、“默而识之”(《论语》)、“或默或语”(《易·系辞》)。《庄子》说:“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意思是天道在于幽深静谧之中,守着精神的宁静,形体就能康健,人就能够长生。我想起妈祖原名林默,世人尊称林默娘,宋初莆田县湄洲岛人,被台湾、香港、澳门的渔民和航海者奉为“默守海上”的生命保护神。  我记得还有两位名人:一是人民艺术家李默然,他说“我
2020年5月12日,四川凉山“悬崖村”——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迎来历史性时刻,首批26户贫困户开始搬家,住进县城的新房。5月12日一早,“央视新闻”通过快手直播间,全程记录悬崖村首批贫困户搬家进程。曾经,因进出村要借助17段藤梯,攀爬落差达800米的山崖,“悬崖村”全国闻名。2017年,昔日的藤梯变成了钢梯,2556级钢梯正式完工。  村民下山进城后,可以在县城就近工作,当地也将提供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