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改革中对继承传统和审美需求的把握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nLoveR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打金枝》以晋剧最为著名,在半个多世纪的流传过程中,被诸多地方剧种改编移植,但晋剧《打金枝》仍是众多剧种中最受人们喜爱的。《打金枝》作为国庆60周年的献礼剧目,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进行改编创新,产生了梅花版《打金枝》,并由山西省六位优秀的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联袂呈现,使经典剧目焕发新的生机,对传统剧目的改革创新,引发人们对于继承传统及审美需求的思考。
  关键词:《打金枝》 改革创新 继承传统 审美需求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0-0148-02
  晋剧《打金枝》是由寒声、张万一、张焕、王易风根据传统剧目《满床笏》整理改编而成,在半个多世纪的流传过程中,历经不同时期三代晋剧表演艺术家的不同呈现,久演不衰,先后被诸多地方剧种移植。但在戏曲百花园中,晋剧《打金枝》仍以很高的艺术水准傲立群芳,堪称戏曲经典剧目。
  作为国庆60周年的献礼剧目,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省戏剧家协会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多方面的改编创新,梅花版《打金枝》应运而生,并由山西省著名的戏曲剧表演艺术家谢涛、史佳花、武凌云、成凤英、苗洁、胡嫦娥等六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联袂演出。这场改革创新为戏曲艺术的发展创立了典范,同时带给人们对于如何继承传统及如何满足欣赏者的审美需求的思考。
  一、不同院团,强强联合
  山西作为历年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最多的省份,为了发挥“梅花奖”演员的作用,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利用省内文化优势资源,推出梅花版《打金枝》。担任主演的六位演员来自山西省内四个不同的院团,由于平时不同院团之间合作较少,初次合作需要时间的磨合,给各位主演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另一方面带来更多的是动力。这六朵“梅花”,在各自所在的院团都是“挑大梁”的演员,在此次合作中,六位演员从来不计较先后,不在乎名次,每个人心中只有人物和角色,站到戏曲本身的位置共同分析人物心理和表现形式,舞台上互相照应,互相衬托,舞台下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他们相互之间懂得如何把戏送给搭档,而对方也懂得如何接收你所传达的内容和情感,使整个戏剧情节和人物链条的联系更加紧密。晋剧梅花版《打金枝》使不同院团的梅花奖演员强强联合,不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打造出新的艺术精品,更推动了晋剧艺术的发展,对戏曲改革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二、跨剧种、跨行当
  不同院团的合作给演员出了许多难题,而跨剧种、跨行当更是给演员的表演增加了难度。
  首先,从跨剧种来讲,在梅花版《打金枝》中成凤英饰演郭暧,但成凤英是北路梆子演员,她跨剧种表演引发人们关于“北路梆子演员能唱晋剧吗?”的讨论。选择成凤英原因有二:一是晋剧梅花奖演员中只有郭彩萍为小生,但她已告别舞台多年,而现有的梅花奖演员中没有小生,所以想到了成凤英。以前的很多北路梆子名家都会唱个两个剧种,在忻州许多院团都兼唱北路梆子、中路梆子两个剧种。从历史延续到现在,忻州的戏曲演员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仍以晋剧、北路梆子两个剧种为主,并且在二人台、河曲民歌等方面都有涉猎。另外,成凤英专攻小生,文武兼备,扮相俊朗,唱腔优美,最终决定由成凤英出演郭暧一角。在演唱上,晋剧以真声为主,而北路梆子以假声为主,成凤英克服了演唱中两种剧种不同演唱方法的难题,并赋予了郭暧这个角色自己的理解,从水袖、提蟒、抬腿、眼神等方面塑造了其英武和阳刚之气。
  其次,从跨行当的角度来讲,本次合作中三位演员是跨行当表演。武凌云的行当是须生,在梅花版《打金枝》中出演花脸郭子仪,在晋剧花脸演员中没有梅花奖获得者,研究决定用晋剧中唯一的男梅花奖武凌云。戏曲中众多净行均由生角兼演,而武凌云在晋剧《华容道》饰演过关公,那磅礴的气势一点不输给花脸演员。在剧中武凌云扮演的郭子仪不居功自傲,深知君臣之间的分野,表演明快、酣畅。
  苗洁专攻刀马旦,在该剧中出演花旦。从晋剧《杨门女将》中的巾帼英雄穆桂英摇身一变成为妖艳欲滴、任性可爱的金枝女,人物性格和行为特征反差很大,但是苗洁把公主的盛气凌人、撒痴撒娇、美丽俏皮都表现得出神入化。
  胡嫦娥专攻青衣,而在梅花版《打金枝》中出演老旦郭夫人,虽然戏份不多,但在得知儿子闯下大祸后的一场戏里将忧儿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梅花版《打金枝》中,各位艺术家的跨剧种、跨行当表演可谓是改革创新的一个亮点,尽管有众多的观众对这一创新提出质疑,但是经过创作团队的研究分析,再加上这些艺术家自身的艺术修养,最终的舞台呈现相信没有让观众失望。
  三、唱腔设计与音乐创作
  出于对演员跨行当以及对每位演员演唱的音域、音色等方面的考虑,梅花版《打金枝》中在唱腔上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在武凌云的唱段中,为了使其实现从须生到花脸的完美转换,作曲家将花脸和须生的唱腔特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加入了山西特有的醋文化的韵味,使唱腔更加委婉动听。谢涛饰演的唐王一角的唱腔中,把丁果仙大师的特色音律与演员自身的演唱音区相结合,使演员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音色及演唱特点,而在史佳花演唱的《劝宫》的唱腔中也做了新的尝试。晋剧唱腔中有七个板式,以往的演唱中仅以一个跺板的形式通篇演唱,不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在梅花版《打金枝》中为了更好地表现沈后的角色和性格特点,唱腔中采用了清板演唱,这是一种新的板式。这种新板式在表现人物时不能放声唱,因此,史佳花还采用了通俗和民族唱法中的气声、轻声唱等新的演唱技巧,使宫廷中国母的形象平民化,教育儿女的方式娓娓道来,就如同生活中的家长里短,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唱腔艺术准确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不是仅仅用高腔、长腔,而是凭借音色、旋律等巧妙、细微的变化来表现人物。
  從音乐创作上来分析,除了晋胡、二弦、三弦、四弦四大件乐器外,还加入很多西洋乐器,使整个戏曲伴奏音乐交响化。另外,很多唱腔中加入了许多山西民歌的旋律,很多新音乐元素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从配器和音响效果来讲,整个音乐的和声效果表现出一种宫廷感觉,这种效果脱离了传统《打金枝》中把国事转化成家事,把宫廷生活平民化的创作初衷。从音乐创作整体分析,很多时候会感觉缺少了晋剧本身应该有的韵律美。在晋剧中有许多的曲牌,如《迎亲》《小开门》《苦相思》等都是采用晋剧中的特色乐器来展现的,而现在很多观众觉得改编或者新创作戏曲的没有味道,这不代表艺术家和演员的演唱水平有问题,而是丢掉了晋剧中原汁原味的东西,不能满足人们对传统晋剧艺术的审美需求。   四、语言艺术及表演形式
  语言上在原版《打金枝》唱词的基础上,做了很多改编,有的为了体现文学性,将词语和韵辙写得更为讲究,而有的为了体现生活性,很多唱词语言化,更加的通俗易懂,贴近观众。
  表演形式上增加了很多新的元素和形式。由于受时代的限制,过去的《打金枝》中金枝女的表演相对比较收敛,比较文静,而苗洁在《打宫》中与侍儿们亮相时的演唱和表演中加入很多舞蹈元素,如扇舞、转体、扭动等形体动作,将漂亮的、年轻的、宫廷的公主形象表现得更加生动灵活。
  五、舞美和服装设计
  此次梅花版《打金枝》中,六位梅花奖演员的表演可谓锦上添花。另外,舞美设计也非常用心,每场戏的灯光色彩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整场戏的舞美尽量贴合剧目所处时代的大背景和剧情中宫廷生活的大环境。服装设计则是在保留传统戏曲服饰特点的情况下,加入唐代服饰的风格,凸显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但是,现在的这种大制作,技术化的舞美呈现代替了过去的简洁、写意的舞台和道具的设置,而少了一些传统戏曲表演中通过演员的程式化表演所展现各种情境的成分。赏戏赏的就是演员的手眼身法步和唱念做打,这是传统戏曲艺术流传下来的精华,一些新技术、新元素的出现可能会夺去戏曲本身具有的光泽。
  梅花版《打金枝》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从戏剧场面、舞美灯光、服饰造型、音乐制作、语言唱词等方面,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六朵梅花齐聚一方,争奇斗艳,共同创作精品力作,对戏曲艺术的发展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戏曲艺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和获得更多的受众,作品的创作中都在尝试创新。戏曲艺术中增加一些新的程式,唱腔上做些许调整等,但对于戏曲艺术而言,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流失了很多精华,流传到今天的东西已然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本身越继承越少,而改革创新意味着要舍弃很多原来的东西。因此,需要把前人留下来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完好的保护起来,改革创新是可取的,但不能失去原有的那份积淀,这样才能不断发展和丰富戏曲艺术。
  当前,国家积极响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戏曲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改革创新的目的是要丰富而不是舍弃,同时也要符合戏曲艺术本身和欣赏者的审美需求,这也正是发展新时代戏曲艺术需要把握的核心。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是对古筝独奏曲《林泉》进行演奏版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一是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内涵进行分析;二是对乐曲的结构、内容与风格特征进行梳理;三是对三位演奏家的不同演奏版本进行比较,从共性、个性及不同的风格进行剖析、阐述。笔者意图通过比较三位演奏家的演奏版本,在同一乐曲中,运用不同的演奏手法能表现出来的不同音乐艺术效果,如何运用不同的演奏手法去表现同一作品,在充分尊重原著作品的同时而又具有
期刊
摘要:雷东的绘画中的色彩在他整个绘画艺术中占的比重并不算多,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因此而否定他在色彩方面对于象征主义的影响,他用自己的思想、理解和人生去画出那些梦幻、鲜艳、绚烂的色彩,在艺术史上涂下了厚重的一笔。  关键词:雷东 游离 象征主义 色彩 强烈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0-0029-02  一、关于雷东  一个活跃在19世纪的画家,以
期刊
摘要:“吾将登昆仑之巅,吹黄钟之律,使中国人固有之音乐血液,重新沸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中国音乐更是有了八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既丰富又独特的音乐理论文化遗产,如: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始于周的乐律学、“三分损益法”“新法密率”……尤其是乐律学,中国人更是远远走在欧洲人的前面。传统音乐理论对于传统音乐的欣赏、延续、传承与创新有着举足轻重、不容置疑、不可
期刊
摘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就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学习需求、学习方式等,同时建设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程。由于现在小升初的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差异很大,传统班级授课制采用的统一的教学模式,很难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我们正在不断研讨、实践和改进立足于学生水平差异的音乐分水平课程,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发展 学习需求  中图分
期刊
摘要:伴随2017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核心素养”一词第一次出现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它不仅为课程目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规范课程结构设计,而且直接对教师教学提出建议,在此次高中音乐课改中有着重要地位。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指学生要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还要具备对音乐的审美认知感受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音乐审美 戏曲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期刊
摘要:毋庸置疑,随着时代的发展,声乐艺术变得更为多元化。传统的美声艺术在新形势下受到冲击,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唯有将美声艺术本土化与时代性相结合才能使美声艺术不断发展。笔者在教学研究中进行尝试,将美声艺术中融入流行音乐元素更能满足时代需要、贴近观众。本文以歌曲《海恋》为例,阐述流行音乐元素在美声艺术中运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对歌曲《海恋》的演唱进行解读,具体的说明问题。  关键词:美声
期刊
摘要:本文以敦煌壁画配色在“本土绘本”中的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敦煌壁画配色的艺术价值做深入研究,分析其配色规律以及色彩运用中所承载的独特的名族特色与时代特色;一方面分析“本土绘本”的创作手法与意义,并针对“本土绘本”如何发扬中国文化特色和传承中国文明做重点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尝试,将传统民族文化所蕴含的意义和形式美运用到《汤汤奇幻童年故事本》的绘本中,从而促进中国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一种“丧文化”现象依托互联网逐渐形成,与“越努力,越幸运”的传统电视剧价值观不同,一种表现颓废、麻木、悲伤等消极情感与黑色幽默的“丧文化”受到了观众们的接纳与追捧,这种特殊的亚文化在网友群体中,特别是青年网友群体中激发了共鸣,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美剧 丧文化 青年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0-0166-02  一
期刊
摘要:陕南商洛地区的民间木雕无论是从拙朴的造型工艺,还是从通俗的审美共鸣,都展现出“手艺人”真挚的生活情绪和民俗的审美底色,呈现出传统木雕在普通民众日常中的美饰定位和认同,其延续性的寓意蕴含着一种类似精神图腾的民俗诉求。然而,在新时代文艺全面复兴的潮流中,民间木雕的承继和发展却深陷尴尬处境,无法互助成军、竖旗结阵,亦无法呈现文化艺术产业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文章通过对典型陕南木雕经营局面的调研和分析
期刊
摘要:当前各类文艺活动节目风靡全国,地方戏曲受到极大冲击,以至于面临着湮灭的危机。本文以赣北“丫丫戏”为例来分析地方民间戏曲生存与发展的不易及提出几点解困想法,即民间戏曲演唱语言普适化、关爱与保护传承人、资料收集整理存储、多主体互动培育新力量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地方戏曲生存发展 “丫丫戏” 难题 解困  中图分类号:J6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