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化教学的实施,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微课凭借操作灵活、时间短、精设计等优点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初中生物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生物教学中利用微课,可以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建立高效课堂。本文主要结合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分析了微课在生物教学课前预习环节、授课环节、实验环节和课后复习环节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微课;学习兴趣;高效课堂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改变着传统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利用微课,教师结合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融合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一、微课在生物课前预习环节的应用
预习作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在课前通过对本堂课教学内容进行预习,了解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等,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有侧重点地听,有针对性地做好笔记,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同时微课预习还可以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这一点完全符合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例如,初中生物《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这节课,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同学们需要仔细观察人体呼吸系统结构图形,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教学重点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组成。教学难点是呼吸系统的功能。教师结合本堂课的教学要求,设计预习微课。首先播放新生婴儿出生后哭啼的视频,学生想到新生儿哭啼是为了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引出本堂课的教学主题;接着播放一段“憋气”的吉尼斯视频,视频中主人公长时间的憋气为什么会胸闷?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哪些?(鼻子、咽喉、气管等);最后一个視频是北欧的人和赤道附近的人,鼻子形状有什么样的不同,为什么?学生通过观看这三个简单视频,学习积极l生有了很大提高,开始主动思考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二、微课在生物课堂新授环节的应用
新授课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思考,一个个问题抽丝剥茧,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出预习环节中提出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
例如,初中生物《人体的血液循环》这堂课中,学生不但需要分清楚静脉血和动脉血,还需要正确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在传统教学中一般采用板书和模型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述,但是教学效果并不太理想。采用微课教学之后,结合动画演示,可以直接播放血液循环时人体心室和心房的变化,比较直观形象。学生很容易掌握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工作机理,部分学生可以很熟练地画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区别和联系。
三、微课在生物实验环节的应用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掌握基础知识并且获得多种能力。但是介于初中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等都比较有限,所以部分同学不能很顺利地完成实验。在生物实验环节中利用微课,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初中生物实验课《观察叶片的结构》,通过这次实验需要学生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并且学习各个部分的主要作用;学生可以独立制作徒手切片。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首先讲解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然后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实验效果很不理想,一些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变得束手无策。采用微课教学之后,教师在实验前首先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一棵树上的叶子颜色并不相同,同一片叶子的两个面颜色也不同,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视频中叶子表面的网状叶脉,结合微课讲述叶片的结构:表皮、叶肉和叶脉。学生观察微课视频过程中一定注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要领:左手食指指甲要和载玻片放置方向垂直、盖玻片一定轻拿轻放、叶片横切面位置不要动等。这样学生大体了解了本次实验的过程,和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等,这样学生在自己做实验时就不会手忙脚乱,实验过程比较顺利。
四、微课在课后复习环节的应用
复习环节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复习环节中需要学生对本节课、本单元甚至本学期的内容进行系统、细致的梳理,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并且不断对知识进行拓展,有些知识点还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进行分析。
例如,我们学习了《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这一章节,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琐碎,比如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时胸廓的变化、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等,学生记忆起来有点难度,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来上复习课,微课中可以展示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动画视频,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等,都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同学们掌握呼吸道作为气体进出的通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作为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们在平时的呼吸中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实施,信息化教学越来越普及,微课的利用度也会越来越高。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不但丰富了生物教学资源,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很大改善,教师在利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总之,在教学中结合传统教学和微课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责编:杨菲)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微课;学习兴趣;高效课堂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改变着传统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利用微课,教师结合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融合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一、微课在生物课前预习环节的应用
预习作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在课前通过对本堂课教学内容进行预习,了解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等,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有侧重点地听,有针对性地做好笔记,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同时微课预习还可以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这一点完全符合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例如,初中生物《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这节课,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同学们需要仔细观察人体呼吸系统结构图形,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教学重点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组成。教学难点是呼吸系统的功能。教师结合本堂课的教学要求,设计预习微课。首先播放新生婴儿出生后哭啼的视频,学生想到新生儿哭啼是为了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引出本堂课的教学主题;接着播放一段“憋气”的吉尼斯视频,视频中主人公长时间的憋气为什么会胸闷?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哪些?(鼻子、咽喉、气管等);最后一个視频是北欧的人和赤道附近的人,鼻子形状有什么样的不同,为什么?学生通过观看这三个简单视频,学习积极l生有了很大提高,开始主动思考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二、微课在生物课堂新授环节的应用
新授课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思考,一个个问题抽丝剥茧,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出预习环节中提出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
例如,初中生物《人体的血液循环》这堂课中,学生不但需要分清楚静脉血和动脉血,还需要正确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在传统教学中一般采用板书和模型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述,但是教学效果并不太理想。采用微课教学之后,结合动画演示,可以直接播放血液循环时人体心室和心房的变化,比较直观形象。学生很容易掌握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工作机理,部分学生可以很熟练地画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区别和联系。
三、微课在生物实验环节的应用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掌握基础知识并且获得多种能力。但是介于初中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等都比较有限,所以部分同学不能很顺利地完成实验。在生物实验环节中利用微课,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初中生物实验课《观察叶片的结构》,通过这次实验需要学生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并且学习各个部分的主要作用;学生可以独立制作徒手切片。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首先讲解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然后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实验效果很不理想,一些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变得束手无策。采用微课教学之后,教师在实验前首先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一棵树上的叶子颜色并不相同,同一片叶子的两个面颜色也不同,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视频中叶子表面的网状叶脉,结合微课讲述叶片的结构:表皮、叶肉和叶脉。学生观察微课视频过程中一定注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要领:左手食指指甲要和载玻片放置方向垂直、盖玻片一定轻拿轻放、叶片横切面位置不要动等。这样学生大体了解了本次实验的过程,和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等,这样学生在自己做实验时就不会手忙脚乱,实验过程比较顺利。
四、微课在课后复习环节的应用
复习环节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复习环节中需要学生对本节课、本单元甚至本学期的内容进行系统、细致的梳理,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并且不断对知识进行拓展,有些知识点还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进行分析。
例如,我们学习了《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这一章节,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琐碎,比如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时胸廓的变化、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等,学生记忆起来有点难度,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来上复习课,微课中可以展示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动画视频,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等,都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同学们掌握呼吸道作为气体进出的通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作为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们在平时的呼吸中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实施,信息化教学越来越普及,微课的利用度也会越来越高。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不但丰富了生物教学资源,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很大改善,教师在利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总之,在教学中结合传统教学和微课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责编: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