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翻转课堂下小学古诗文的深度学习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t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将“微翻转”这一新模式运用于古诗文教学中的体会,通过教师微导读、课前学习单、课堂微翻转的方式使深度学习在课堂上得以有效发生。
  【关键词】古诗文 信息时代 微翻转 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65-02
  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12册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共135篇,约占课文总数的30%。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育理念不断革新,教育教学“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如果仍采用传统的单调乏味的讲授法,不强调学生的参与式学习体验,那么必定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我校尝试将“微翻转”这一新模式运用于古诗文教学中,以提升古诗文教学效果。
  一、积微成著:教与学的变革
  信息时代下,学习时间和空间变得更加多元化。微翻转课堂借助“翻转课堂”的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时空的壁垒,实现了学生学习古诗文时空的自由延展。而“微翻转课堂”区别于“翻转课堂”,具有“微”的特点,其“微”的特征分别体现在“教师微导读”“课前学习单”和“课堂微翻转”中。
  “教师微导读”,是教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以贴近学生身心和认知水平特点的口吻,向学生进行古诗解读和适度引导;设计时有意选取贴合教学目标的教学材料,而非一股脑将所学知识全部让学生自学。
  “课前学习单”,是教师基于“教师微导读”设计结构化、有针对性的预习指导,以此检测学生收听、收看“教师微导读”的效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实现课前预习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课堂微翻转”,是在实施“教师微导读”和“课前学习单”之后,教师为了在课堂上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针对古诗文中某一问题或某一主题,建构教学,一以贯之,深挖内涵,拓展诗文,从而达到有效延展古诗文课堂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的教学目的。
  古诗文微翻转课堂利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讲授教学模式,拓展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借助有针对性、结构化的预习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引发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改变,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二、微而知著:深度课堂的实践
  兩年来,古诗文微翻转课堂已经让我校教师看到了区别于传统古诗文讲授教学别样的生命力。深度学习在古诗文微翻转课堂模式下得以有效发生。
  (一)教师微导读:趣“微”预习
  为了更好地与学生建立联系,“教师微导读”都是由教师自制的。其篇幅短小精悍,图文配以音频,利用美篇、喜马拉雅等平台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组织上,基本形成了“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识背景—悟诗情—诵诗文—讲逸事”的板块模式。教师根据古诗特点、教学目标及个人的不同解读,对七个板块内容讲解的侧重点也会有所变化。兴趣浓厚的或是存有困惑的学生,可以反复收听、收看或者暂停,以消化教师的讲解内容。“教师微导读”可以全方位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静夜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学生课前人人会背,其教学侧重点在于感悟诗中蕴藏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微导读”中,可以从诗人入手,简单介绍与诗人李白相关的知识点和诗题解释,而侧重于解读创作背景和感悟诗情。“深秋时节,月圆之夜,年轻的李白离家在外,患病窘迫……”教师通过这样的写作背景介绍,帮助学生深入探寻“疑是地上霜”中将“月光”看成“白霜”的时节原因,促使学生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孤独,激起情感共鸣。解读的最后,教师可以补充李白对月亮的独特情感和逸事,进一步激起学生自主探索李白古诗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二)课前学习单:精“微”引导
  “课前学习单”帮助师生检测“教师微导读”的学习效果,然后通过针对性的引导,实现有效预习。
  低学段的课前学习单可以简单设计为“诵读、认字、书写”三个部分。如《静夜思》的课前学习单分为三部分:(1)我会读。我听了  遍,古诗读了  遍,并在“晓黑板”上发布朗读作品,学生互相评论、点赞。(2)我会认。我有好方法记“疑、望、举、夜”。(3)我能写。我能写好“思、床、光、低、故、乡”6个字。
  中、高学段的课前学习单可以设计为“诵读、书写、积累、运用”四部分。如小学中段教材中的《游园不值》就在“课前学习单”中加入了“积累、运用”两部分:(1)积累带“红”字的诗句,看谁写得多。(2)发挥想象,写片段。假如诗人有幸入园,他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延伸学习,从而挖掘更深层次的学习内容。
  (三)课堂微翻转:寻幽入“微”
  基于“教师微导读”和“课前学习单”,在微翻转课堂中,教师能更有效地利用与学生面对面的课堂时间。古诗文微翻转课堂得以围绕一个问题或是一条主线,析精剖微,挖掘深刻内涵,纵向延展深度;能够围绕一个主题,铺陈开来,拓展积累诗文,横向延伸广度。
  仍以《静夜思》教学为例,课堂教学可以沿着“月”这一主线展开,从李白对月的喜爱引入《静夜思》的学习;从寻找景物“明月光”到探寻把“月光”看成“白霜”的原因,再到感悟李白望“月”产生的浓郁乡思;最后拓展《月下独酌》,让学生体会李白对“月”的独特情感,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下面以《静夜思》教学片段为例,笔者设计了三个闯关题目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第一关:谁最了解我】
  师:小朋友们,你对李白有什么了解呢?试着借助老师出示的闯关金字塔来说说吧!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什么呢?
  基于课前“教师微导读”的个性化预习,学生能借助教师给予的“台阶”将与李白有关的常识说出来,学有余力者还补充了相关的逸事和知识点。   【第二关:谁能读准音】
  师:哪位小朋友能读准生字“床、光、霜、望、乡”?仔细观察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发现?让我们将字放进诗文中,感受韵律美吧!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生字词是学习重点之一。为使课堂教学能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需要夯实基础。此外,该环节是对“课前学习单”的检查、巩固。在此基础上,设计发现韵脚“ang”这一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音律美。
  【第三关:谁能知我心】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古人写诗一般都是看到了一些事物有感而发,才写出一首首优美的诗歌。那么,李白在这安静的夜里看到了什么呢?请你打开书本,自己读一读、找一找。
  (“月光”这一景物是学生都能找到的,诗中的“霜”字存在一定的迷惑性。因此,需要教师加以点拨。)
  师:老师还从诗中看到了一个“霜”字,这是李白看到的景物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1:我从“疑是地上霜”这一句中知道的,这句诗是说月光好像是地上的霜。
  师:为什么诗人会把月光看成是秋霜呢?(出示秋霜图)
  生1:月光是白白的,霜也是白的,它們的颜色差不多。
  生2:月光给人的感觉有些清冷,霜也是寒冷的,颜色一样,给人的感觉也差不多。
  生3:诗人写诗的时候正好是秋天,秋天会有霜,所以诗人看到白白的月光时会想到白白的霜。
  师:秋天的夜晚,诗人半睡半醒间就把月光看成了白霜。
  (正是有了课前“教师微导读”的有效预习,在探寻“为什么诗人会把月光看成是白霜”这一问题时,学生才不会仅仅停留在“色彩相似”这一浅层面上,而能说出是“秋天”这一时节让诗人产生了联想。)
  师:静悄悄的夜晚,月光照在床前,一片白茫茫的,地上好像结了一层白霜,那么安静,那么美。人们常说,月儿圆,人团圆。你们知道圆圆的月亮代表什么吗?
  生4:圆圆的月亮代表了团圆。
  师:是的!大家还记得这首诗是李白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假如你是李白,此时你望着又大又圆的月亮会想些什么?(配乐引读)
  生5:李白孤单一人在破旧的客栈,身边没有亲人,只有月亮陪伴着他,在这样一个象征着团圆的夜里,李白只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6:明月照在游子的窗前,也一样照在故乡的土地上。故乡的亲人啊,他们是否平安幸福?想到这里,诗人已经不知不觉地——低头思故乡。
  生7:他多么想立刻飞到亲人们的身旁啊,可是他不能,只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8:李白多么想看看家里的母亲啊,哪怕听到声音也好,可这不可能,于是他只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基于“教师微导读”中创作背景的解读,学生对李白当时的境遇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中教师运用配乐讲述创作背景和创设情境的方式,更易引起学生身临其境,激起情感共鸣,使学生朗诵时迅速进入状态。
  三、跬步千里:时下教师的挑战
  信息时代,教育模式也需与时俱进,不断革新。语文课标中学生主体性的强调和课堂学生参与性的高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微翻转课堂下的古诗教学”这一尝试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区别于传统古诗讲授教学的生命力。这既是对教师的新挑战,也是古诗教学的崭新变革。“微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进行充分的课前学习,通过个性化的设计和解读来实现学生个性化的成长。基于这一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前学习单”时应设计阶梯式的学习内容,即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将课前微导读分成由易至难的不同板块的进阶式课前学习单,以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是教师要有敏锐的目光和挑选精炼网络资源的能力。学习兴趣属于学习动机的一个因素,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情感体验联系着的。教师在制作“课前微导读”美篇或是“微课”视频时,要站在儿童的立场,选取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建构儿童的思维方式。教师还要挑选精炼的网络资源,配以教师独特的口吻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联系。这对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乔纳森·伯格曼.翻转课堂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教学[M].杨洋,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
  [3]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责编 黎雪娟)
其他文献
国际学生流动是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最为显著的标志之一.二战后,美国国际学生流动政策历经了以“促进教育文化交流”到“培养外语人才和区域研究专家”,到“提升经济竞争力”,再到“兼顾国土安全和精英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发展阶段.运用间断—均衡理论分析政策变迁的逻辑,发现美国国际学生流动政策的变迁在渐进模式和间断均衡模式下交替进行,政策垄断的变化为政策变迁提供直接驱动力,政策图景的变化是政策变迁的关键发生机制,政策议定场所的变化是引发政策变迁的重要条件.时下,我国政府既要保障来华留学教育政策的均衡发展,又要适时对其进行
美国教师教育的现代化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教师教育认证的麦当劳化.以加利福尼亚州教师教育认证为例,具体表现为认证体系的效率至上、认证办法的可预测性、认证程序的可计算性、认证过程的可控制性四个纬度.以上这四种主要纬度能够为认证工作创造一个便捷高效的理性管理系统,但也会带来一定的“非理性”行为和负面影响.对此,应对美国教师教育认证麦当劳化的现状保持警觉,对其利弊做出相应的反思,警惕绩效本位的陷阱,重审增值评价的应用,破除数据证据的迷信,省视理性系统的祛魅.
国际化网络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Online International Learning,COIL)是一种跨文化虚拟交流模式,它融合了互联网技术、项目式学习和小组协作.本研究对天津某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与纽约某高校日本艺术与文明课程的COIL项目进行跟踪调研,通过访谈和反思日志收集数据,从中方学生的增能情况、对COIL的态度及建议等角度探讨COIL的人才培养效果.数据分析发现COIL可实现多维增能效果,如提升中方学生的语言技能、非语言技能、自信心和主动性等;中方学生对COIL的态度以积极为主
The NAC(NAM,ATAF,and CUC)family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largest families of plant transcription factor,and its members are involved in fruit ripening.Abscisic acid(ABA)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modulate the fruit ripening process.By applying the virus-ind
【摘要】本文阐明互联网备课资源分类与开发渠道,论述道德与法治学科基于互联网+备课资源的教学实践,提出利用互联网资源明确教学重难点、导入新课、讲解教材、巩固知识等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 道德与法治 备课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74-02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初中生身心成长特点,充分体
In this work,a new crystalliz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two polymorphs of sulfamethazine-saccharin(SMT-SAC)cocrystal in bulk.The purity and crystal form of both polymorphs were confirmed by optical microscopy,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powder X-ra
本文以特级教师叶柱《数与形》教学片段赏析为例,论述引导学生在数与形之间感悟数学思想的策略,将数的问题转化成形的问题,从直观的图形表征中寻找计算方法;通过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换,让学生体会到数与形都是表征问题的方式,由此打通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通道.
【摘要】本文基于阅卷系统对南宁市江南区七年级考生及南宁市五一西路学校七年级考生英语学科期末考试成绩比对分析、评估,揭示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书写、加强词汇教学、加强听说训练、加强阅读理解教学以及注重写作技巧训练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阅卷系统 考试成绩 质量分析 集体备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67-04  成绩是衡量学生掌
学科作为经典的自组织,是知识保存、衍生、应用的学术系统。在外部的强制度环境和内部的弱技术环境共谋下,学科建设陷入他组织范式的窠臼,表现在价值取向上的功利主义至上原则,驱动力量上对外部资源的被动依附,组织形式上以制度同形为特征,监督评价上以量化的指标为导向。他组织的发展范式难以实现一流学科的组织目标,一流学科仍需回归自组织范式,以学科组织的学术价值理性消解工具价值理性的遮蔽,以学科组织的交叉协同突破学科边界的壁垒,以学科组织自我创新驱动取代外部单要素驱动,以学科组织的整体性评价代替指标性评价.
【摘要】本文从三个维度出发,论述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的设计方法:为学生设计自主探究型作业、巩固提升型作业、拓展创新型作业,以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三个维度 小学高年级 作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63-02  小学高年级是从小学向中学过渡的关键时期,是小学学习方式向中学学习方式过渡重要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