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砂岩油藏主要特征为含油井段长,油层跨度长,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极强,油层"薄、多、散、杂","四性"特征复杂多变,油气富集规律不清。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与油藏工程方法对油藏开发现状和开采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油田开发过程中暴露出的储层物性差、注采井距不合理,注采井网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相应调整策略,以储层分类刻画为基础,把“完善注采井网、做好层系归位”提高采油速度作为开发的主要方向,加快分层系开发和注采井网的完善,按层系归位要求,进行充分技术论证和准备,积极做好注水井的层调及分注工作。按照地质配注量的要求,狠抓注水井的管理和维护,按照开发方案要求,根据研究结果完成对注水井挤注防膨剂的粘土防膨工艺,进行水井防膨,通过以上一系列开发措施实现了产量良性开发。
关键词:低序级断层;层系归位;储层分类刻画;注采调整
砂岩油藏储层构造体系控制了成藏过程,还控制了油藏的富集程度,影响开发后期剩余油的分布,影响注水开发部署,决定了调整效果。因此,对砂岩油藏的精细刻画是构造岩性油藏注采调整首要工作。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与油藏工程方法对油藏的开发现状和开采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开发调整策略。
1 精细构造刻画
1.1 低序级断层的测井识别
(1)相控對比.五、六断层落差较小,易与正常地层相变相混淆,因此在断层对比时,要与沉积相紧密结合,常用两种方法。①如果小断层出现在标准层或标志层(多为湖相泥页岩)中间,可用“数韵律”和“厚度突变法”对比断层,这种情况可落实大于3米的断层;②如果小断层出现在砂体中间,为了与相变区分,可通过研究砂体相变规律确认断层,在单井上突然缺失则要开断层。(2)应用倾角和成像测井描述低序级断层。倾角测井可以准确识别、落实小断层。成像测井对小断层可以准确定位、定向。
1.2低序级断层的地震解释
(1)断点标定。在有井钻遇断点的情况下要以钻井资料为基础,井震结合,落实断层。骨干剖面要进行多井标定,落实层位和断点。在钻井较密的工区,可以用拟合速度准确落实井遇断层和井间断层。(2)相控判识。在无井钻遇断点的情况下,由于低序级断层在地震上多解性强,要充分与地震相相结合,综合判识断层,有以下三种情况。①标准反射层一般是稳定泥页岩、灰质岩的反射,它的错动、扭动、产状变化多是小断层造成的。②对于稳定地层,反射层多个相位错动、扭动、产状变化往往是小断层造成的。③对于不稳定地层(如河流相),不好区分小断层同相轴的正常变化,只能解释为可疑断层,要经过后期钻井、生产动态资料进行验证。(3)相干体和倾角方位角技术。除以上方法外,还可通过相干体和倾角方位角技术识别、组合低序级断层。
2 分类技术对策
(1)最小理论含油面积。最小含油面积模型:只要能注水开发,构造岩性油藏开发效益就能显著提高。而注水开发的必要条件是砂体至少钻遇2口井,形成水驱控制。假设油藏的面积为长方形,则形成一注一采最小含油面积计算模型为:S=4x(3x+L)×10-6;形成注采井网模型为:S=(4x+L)×(3x+0.866L)×10-6;根据实际钻井成功经验,x最小为25注采井距为200米:形成“一注一采”的最小面积0.03km2;形成注采井网的最小面积:0.07 km2。(2)最小经济储量规模:
图1 不同油价不同井深经济极限累油
注水开发采收率20-50%,以20%计算,当钻井井深2000米时,形成一注一采时砂体储量为5.1万吨。形成一注两采(两注一采)时砂体储量为9.8万吨。
3 开发对策
构造油藏断裂复杂、非均质强,可谓“块块有别、层层有异”。在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实施“一类一法、一块一案”的精细调整,建立并完善与潜力相适应的注采井网,不断提高注水储量比例、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和水驱动用程度。
3.1分块治理、优化组合,提高Ⅰ、Ⅱ类油藏水驱动用程度
这两类油藏含油面积0.2~0.5km2,能形成注采井网。开发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储层非均质强,层间干扰严重,储量动用不均衡。二是注采井网(二次)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这两类油藏在精细储层研究的基础上,深化层间、层内及平面剩余油分布研究,“一块一案”对层系井网进行了优化。主要采取了三种治理对策:一是层系细分重组,对油层多、储量大、层间差异大的油藏,进行开发层系的合理细分和组合。二是注采井网调整,对层系划分比较合理,但注采井网不完善的砂体,进行完善井网和注采系统的调整。三是补充完善调整,对层系、井网比较完善,但局部地区油层多、潜力发挥差,采取局部加密单采单注或工艺分注分采,提高水驱动用程度。
3.2精雕细刻、精细注水,提高Ⅲ、Ⅳ类油藏水驱控制程度
在对构造精雕细刻的基础上,采取层系细分、工艺细分、射孔细分,依据其构造形态,充分利用大角度斜井、侧钻井及低产低效井形成与剩余油潜力相适应的“一注一采”注采井对或“一注两采”注采井组,尽最大努力提高水驱控制程度。
3.3层系井网的优化组合
(1)层系优化。同一开发层系渗透率级差应控制在5以内、油层厚度不超过12米、各小层剩余油面积叠合性好且宽度相近,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和良好隔层且主力小层不超过3个;同一层系内剩余油厚度较大层间矛盾突出的局部区域进行加密。(2)井网优化。优化原则:依剩余油的闭合形态及宽度、构造形态不同,并充分考虑与老井的配置关系,因块制宜优化注采井网。一般满块含油用切割注水,含油条带较窄,用边外注水。
4 结论
(1)精细构造研究是完善注采井网的基础。对砂岩油藏而言,构造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各项资料的积累,构造认识得以不断深化,注采井网得以不断完善,开发效果得以不断提高。(2)精细注水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工作中要树立“找到的储量都可以动用,动用的储量都要想法注水,注水的储量采收率都可以提高”的理念,想方设法注上水,千方百计提高动用程度,不断提高水驱采收率。
参考文献:
[1]王振奇,张昌民,张尚锋,侯国伟. 油气储层的层次划分和对比技术[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01).
关键词:低序级断层;层系归位;储层分类刻画;注采调整
砂岩油藏储层构造体系控制了成藏过程,还控制了油藏的富集程度,影响开发后期剩余油的分布,影响注水开发部署,决定了调整效果。因此,对砂岩油藏的精细刻画是构造岩性油藏注采调整首要工作。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与油藏工程方法对油藏的开发现状和开采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开发调整策略。
1 精细构造刻画
1.1 低序级断层的测井识别
(1)相控對比.五、六断层落差较小,易与正常地层相变相混淆,因此在断层对比时,要与沉积相紧密结合,常用两种方法。①如果小断层出现在标准层或标志层(多为湖相泥页岩)中间,可用“数韵律”和“厚度突变法”对比断层,这种情况可落实大于3米的断层;②如果小断层出现在砂体中间,为了与相变区分,可通过研究砂体相变规律确认断层,在单井上突然缺失则要开断层。(2)应用倾角和成像测井描述低序级断层。倾角测井可以准确识别、落实小断层。成像测井对小断层可以准确定位、定向。
1.2低序级断层的地震解释
(1)断点标定。在有井钻遇断点的情况下要以钻井资料为基础,井震结合,落实断层。骨干剖面要进行多井标定,落实层位和断点。在钻井较密的工区,可以用拟合速度准确落实井遇断层和井间断层。(2)相控判识。在无井钻遇断点的情况下,由于低序级断层在地震上多解性强,要充分与地震相相结合,综合判识断层,有以下三种情况。①标准反射层一般是稳定泥页岩、灰质岩的反射,它的错动、扭动、产状变化多是小断层造成的。②对于稳定地层,反射层多个相位错动、扭动、产状变化往往是小断层造成的。③对于不稳定地层(如河流相),不好区分小断层同相轴的正常变化,只能解释为可疑断层,要经过后期钻井、生产动态资料进行验证。(3)相干体和倾角方位角技术。除以上方法外,还可通过相干体和倾角方位角技术识别、组合低序级断层。
2 分类技术对策
(1)最小理论含油面积。最小含油面积模型:只要能注水开发,构造岩性油藏开发效益就能显著提高。而注水开发的必要条件是砂体至少钻遇2口井,形成水驱控制。假设油藏的面积为长方形,则形成一注一采最小含油面积计算模型为:S=4x(3x+L)×10-6;形成注采井网模型为:S=(4x+L)×(3x+0.866L)×10-6;根据实际钻井成功经验,x最小为25注采井距为200米:形成“一注一采”的最小面积0.03km2;形成注采井网的最小面积:0.07 km2。(2)最小经济储量规模:
图1 不同油价不同井深经济极限累油
注水开发采收率20-50%,以20%计算,当钻井井深2000米时,形成一注一采时砂体储量为5.1万吨。形成一注两采(两注一采)时砂体储量为9.8万吨。
3 开发对策
构造油藏断裂复杂、非均质强,可谓“块块有别、层层有异”。在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实施“一类一法、一块一案”的精细调整,建立并完善与潜力相适应的注采井网,不断提高注水储量比例、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和水驱动用程度。
3.1分块治理、优化组合,提高Ⅰ、Ⅱ类油藏水驱动用程度
这两类油藏含油面积0.2~0.5km2,能形成注采井网。开发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储层非均质强,层间干扰严重,储量动用不均衡。二是注采井网(二次)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这两类油藏在精细储层研究的基础上,深化层间、层内及平面剩余油分布研究,“一块一案”对层系井网进行了优化。主要采取了三种治理对策:一是层系细分重组,对油层多、储量大、层间差异大的油藏,进行开发层系的合理细分和组合。二是注采井网调整,对层系划分比较合理,但注采井网不完善的砂体,进行完善井网和注采系统的调整。三是补充完善调整,对层系、井网比较完善,但局部地区油层多、潜力发挥差,采取局部加密单采单注或工艺分注分采,提高水驱动用程度。
3.2精雕细刻、精细注水,提高Ⅲ、Ⅳ类油藏水驱控制程度
在对构造精雕细刻的基础上,采取层系细分、工艺细分、射孔细分,依据其构造形态,充分利用大角度斜井、侧钻井及低产低效井形成与剩余油潜力相适应的“一注一采”注采井对或“一注两采”注采井组,尽最大努力提高水驱控制程度。
3.3层系井网的优化组合
(1)层系优化。同一开发层系渗透率级差应控制在5以内、油层厚度不超过12米、各小层剩余油面积叠合性好且宽度相近,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和良好隔层且主力小层不超过3个;同一层系内剩余油厚度较大层间矛盾突出的局部区域进行加密。(2)井网优化。优化原则:依剩余油的闭合形态及宽度、构造形态不同,并充分考虑与老井的配置关系,因块制宜优化注采井网。一般满块含油用切割注水,含油条带较窄,用边外注水。
4 结论
(1)精细构造研究是完善注采井网的基础。对砂岩油藏而言,构造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各项资料的积累,构造认识得以不断深化,注采井网得以不断完善,开发效果得以不断提高。(2)精细注水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工作中要树立“找到的储量都可以动用,动用的储量都要想法注水,注水的储量采收率都可以提高”的理念,想方设法注上水,千方百计提高动用程度,不断提高水驱采收率。
参考文献:
[1]王振奇,张昌民,张尚锋,侯国伟. 油气储层的层次划分和对比技术[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