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5号的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概括为突出“两早”、巧施“三肥”、狠抓“三防”、适时收获,以期指导青杂5号的保优高产栽培。
关键词 青杂5号;油菜;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2-0133-02
青杂5号油菜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配组选育的甘蓝型春性细胞质不育三系杂交种。2006年11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区试代号:305)。该品种是青海、内蒙、新疆、甘肃4省区目前杂交油菜产量最高、品质最优、抗病性最强的新品种,适宜在这4省区春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1特征特性
1.1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全国春油菜区试,平均单产3 791kg/hm2,比对照青杂1号增产4.92%,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18.46%。2004年区试平均单产3 787kg/hm2,比对照青杂1号增产12.25%,达极显著水平;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23.48%,达极显著水平。2003年至2004年2年平均单产3 789kg/hm2,比对照青杂1号增产8.46%,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20.91%。2005年参加全国春油菜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18.77kg,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22.17%,达极显著水平。
1.2特征特性
青杂5号为甘蓝型春性细胞质不育三系杂交种,在西北4省区全生育期134d,与青杂1号相当。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有裂叶2~3对,叶缘波状,腊粉少,无刺毛。花瓣侧叠,鲜黄色,花冠椭圆形。匀生分支类型,株高171cm,分支部位62cm,单株有效角果数221.2个,每果粒数25.7个,千粒重3.90g。
1.3品质特性
全国区试统一抽样,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平均芥酸含量0.25%,饼粕中硫甙含量18.56μmol/g,含油量45.23%。
1.4抗(耐)病性
在2003年和2004年2年区试中,菌核病平均发病率15.05%,病指6.47,抗(耐)病性优于青杂1号和青油14号,抗倒性中等。
2栽培技术
根据青杂5号油菜的特征特性,在大田生产要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栽培技术,以夺取高产。一是突出“两早”:适时早播、尽早管理;二是巧施“三肥”:重施基肥、稳施薹肥、补施花肥;三是狠抓“三防”:防草害、防病虫害、防花而不实;四是适时收获。
2.1突出两早
2.1.1适时早播。经在大通县示范种植后发现,在高海拔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3℃,表土层解冻4~5cm时为青杂5号杂交油菜适宜播种期(大通县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早春温度低,气温回升慢、土壤水分使养分供应平衡、苗期长、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形成壮苗,从而使植株分枝多、角果多、粒重而形成高产。
2.1.2尽早管理。主要是指田间管理。一是播种后,土壤墒情不足时要及早浇水抗旱保出苗;二是早间苗、定苗。在幼苗3~4片真叶时间苗、定苗;三是及早防病治虫;四是适时追肥。
2.2巧施“三肥”
青杂5号油菜的需肥量比较大,一般情况下生产50kg油菜籽需要氮素4.5kg,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一般为1∶0.5∶0.6,对硼敏感。青杂5号油菜在各个生育期的需肥量也不尽相同,应注意酌情施用。基肥使用量应占总施肥量的70%左右,苗期追肥占15%,薹肥占15%。
2.2.1重施基肥。基肥施有机肥22.5t/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尿素150kg/hm2、硼砂30kg/hm2。
2.2.2稳施薹肥。在间苗、定苗时结合松土除草施复合肥150kg/hm2,蕾薹期要施花前肥,一般施尿素75kg/hm2。
2.2.3补施花肥。在油菜初花期施用磷酸二氢钾1.5kg/hm2、硼砂3kg/hm2,对水750kg/hm2喷雾,可防止油菜植株早衰,增加千粒重。
2.3狠抓“三防”
2.3.1防草害。草害对油菜生产为害较大,需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可进行人工中耕除草和用除草剂除草。中耕除草可结合间苗、定苗进行。常用除草剂是播种前处理土壤的除草剂,如氟乐灵等防除禾本科杂草,使用48%氟乐灵2 250 mL/hm2对水600kg/hm2喷雾。在春耕时,随喷随耙混土,2d后再进行播种。
2.3.2防治病虫害。在西北4省区油菜的主要病害是菌核病,发病条件是田间高温高湿。因此,栽培技术上应注意适当稀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在油菜初花7~10d内施用40%菌核净1.5kg/hm2或多菌灵3kg/hm2对水750kg/hm2喷雾。
虫害主要有黄条跳甲、茎象甲、露尾甲、蚜虫等,可用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
2.3.3防花而不实。油菜花而不实的症状,主要是土壤中缺乏硼素造成的。缺硼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气候长期干旱导致土壤缺硼。二是田间施入的氮肥过多,植株营养生长过旺导致土壤缺硼。植株在苗期缺硼时,幼苗停止生长,幼叶由绿色变为红色,生长点坏死,造成死苗。开花期缺硼时,植株只开花不结果或结萝卜角果,花柱伸长、扭曲,后期会出现矮化型和徒长型植株。三是品种因素。不同的油菜品种对硼的需求量也不同,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对硼的需求量较大,当硼肥的施入量不足时,容易出现花而不实。
防止花而不实的措施有:一是底肥中施入硼砂30kg/hm2;二是根外追肥,在油菜蕾薹期施用硼砂3k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多施磷肥,以磷促氮,促进根系发育,扩大养分吸收面积;四是及时抗旱排灌,防止土壤中有效态硼的固定,促进土壤有机硼化合物分解转化为有效态硼和增进根系的吸收。
2.4适时收获
在油菜田终花后30d左右,当全田2/3的角果呈淡黄色、主花序基部呈枇杷黄、种皮为黑褐色时为最适收割期。收割后在田间晾晒3~7d,让油菜完成后熟作用,抢晴摊晒,及时脱粒。
关键词 青杂5号;油菜;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2-0133-02
青杂5号油菜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配组选育的甘蓝型春性细胞质不育三系杂交种。2006年11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区试代号:305)。该品种是青海、内蒙、新疆、甘肃4省区目前杂交油菜产量最高、品质最优、抗病性最强的新品种,适宜在这4省区春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1特征特性
1.1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全国春油菜区试,平均单产3 791kg/hm2,比对照青杂1号增产4.92%,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18.46%。2004年区试平均单产3 787kg/hm2,比对照青杂1号增产12.25%,达极显著水平;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23.48%,达极显著水平。2003年至2004年2年平均单产3 789kg/hm2,比对照青杂1号增产8.46%,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20.91%。2005年参加全国春油菜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18.77kg,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22.17%,达极显著水平。
1.2特征特性
青杂5号为甘蓝型春性细胞质不育三系杂交种,在西北4省区全生育期134d,与青杂1号相当。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有裂叶2~3对,叶缘波状,腊粉少,无刺毛。花瓣侧叠,鲜黄色,花冠椭圆形。匀生分支类型,株高171cm,分支部位62cm,单株有效角果数221.2个,每果粒数25.7个,千粒重3.90g。
1.3品质特性
全国区试统一抽样,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平均芥酸含量0.25%,饼粕中硫甙含量18.56μmol/g,含油量45.23%。
1.4抗(耐)病性
在2003年和2004年2年区试中,菌核病平均发病率15.05%,病指6.47,抗(耐)病性优于青杂1号和青油14号,抗倒性中等。
2栽培技术
根据青杂5号油菜的特征特性,在大田生产要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栽培技术,以夺取高产。一是突出“两早”:适时早播、尽早管理;二是巧施“三肥”:重施基肥、稳施薹肥、补施花肥;三是狠抓“三防”:防草害、防病虫害、防花而不实;四是适时收获。
2.1突出两早
2.1.1适时早播。经在大通县示范种植后发现,在高海拔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3℃,表土层解冻4~5cm时为青杂5号杂交油菜适宜播种期(大通县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早春温度低,气温回升慢、土壤水分使养分供应平衡、苗期长、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形成壮苗,从而使植株分枝多、角果多、粒重而形成高产。
2.1.2尽早管理。主要是指田间管理。一是播种后,土壤墒情不足时要及早浇水抗旱保出苗;二是早间苗、定苗。在幼苗3~4片真叶时间苗、定苗;三是及早防病治虫;四是适时追肥。
2.2巧施“三肥”
青杂5号油菜的需肥量比较大,一般情况下生产50kg油菜籽需要氮素4.5kg,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一般为1∶0.5∶0.6,对硼敏感。青杂5号油菜在各个生育期的需肥量也不尽相同,应注意酌情施用。基肥使用量应占总施肥量的70%左右,苗期追肥占15%,薹肥占15%。
2.2.1重施基肥。基肥施有机肥22.5t/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尿素150kg/hm2、硼砂30kg/hm2。
2.2.2稳施薹肥。在间苗、定苗时结合松土除草施复合肥150kg/hm2,蕾薹期要施花前肥,一般施尿素75kg/hm2。
2.2.3补施花肥。在油菜初花期施用磷酸二氢钾1.5kg/hm2、硼砂3kg/hm2,对水750kg/hm2喷雾,可防止油菜植株早衰,增加千粒重。
2.3狠抓“三防”
2.3.1防草害。草害对油菜生产为害较大,需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可进行人工中耕除草和用除草剂除草。中耕除草可结合间苗、定苗进行。常用除草剂是播种前处理土壤的除草剂,如氟乐灵等防除禾本科杂草,使用48%氟乐灵2 250 mL/hm2对水600kg/hm2喷雾。在春耕时,随喷随耙混土,2d后再进行播种。
2.3.2防治病虫害。在西北4省区油菜的主要病害是菌核病,发病条件是田间高温高湿。因此,栽培技术上应注意适当稀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在油菜初花7~10d内施用40%菌核净1.5kg/hm2或多菌灵3kg/hm2对水750kg/hm2喷雾。
虫害主要有黄条跳甲、茎象甲、露尾甲、蚜虫等,可用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
2.3.3防花而不实。油菜花而不实的症状,主要是土壤中缺乏硼素造成的。缺硼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气候长期干旱导致土壤缺硼。二是田间施入的氮肥过多,植株营养生长过旺导致土壤缺硼。植株在苗期缺硼时,幼苗停止生长,幼叶由绿色变为红色,生长点坏死,造成死苗。开花期缺硼时,植株只开花不结果或结萝卜角果,花柱伸长、扭曲,后期会出现矮化型和徒长型植株。三是品种因素。不同的油菜品种对硼的需求量也不同,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对硼的需求量较大,当硼肥的施入量不足时,容易出现花而不实。
防止花而不实的措施有:一是底肥中施入硼砂30kg/hm2;二是根外追肥,在油菜蕾薹期施用硼砂3k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多施磷肥,以磷促氮,促进根系发育,扩大养分吸收面积;四是及时抗旱排灌,防止土壤中有效态硼的固定,促进土壤有机硼化合物分解转化为有效态硼和增进根系的吸收。
2.4适时收获
在油菜田终花后30d左右,当全田2/3的角果呈淡黄色、主花序基部呈枇杷黄、种皮为黑褐色时为最适收割期。收割后在田间晾晒3~7d,让油菜完成后熟作用,抢晴摊晒,及时脱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