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人才已成为第一资源,对于正在大力推进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建设的上海而言,吸引高层次人才、构筑人才高地是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保护人才资源、减少人才流失,对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起案件引发的思考
2008年,一起极其普通的受贿案件进入了上海预防干部的视野。袁某,一位曾经参与过风云一号、资源一号卫星研制,在太阳能开发领域卓有成就,被公认为上海太阳能产业领军人物的高科技专家,由于收受商业伙伴的10万余元 “感谢费”而锒铛入狱。这原本是一起情节简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且涉案金额并不吸引眼球的案件。但由于袁某的获罪服刑,导致其主导的太阳能研发工作被迫中断,上海太阳能产业发展一度停滞,经济损失数以亿计。由此,全市检察机关以法律服务为载体,开始了专家型人才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如何服务专业对待自尊
法律服务工作开展伊始便遇到困难。由于这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工作对象相对特殊,专家学者有着卓越的智慧和专业的技能,但同时自尊而敏感,采用传统的预防措施容易造成抵触情绪,往往适得其反。如何进行有效的预防,没有经验可以参考。为了找准法律服务的方向,预防干部决定调研先行。
2009年年初,检察预防部门联合上海师范大学预防职务违纪违法犯罪研究中心,开展专题调研,走访了组织部门和主管单位,收集了56个近年专家职务犯罪的案例,多次邀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座谈,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上海市拥有“两院”院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高级专家”等高层次人才4万余名,近年来专家学者职务犯罪呈现上升趋势,案件涉及教育、医疗、卫生、科研等多个领域,且大要案比例高。许多专家尽管学历很高、业务能力很强,但法制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一不小心就会触碰法律的红线。相关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说:一些专家型人才走上领导岗位或者掌握了关键资源,当专业权威与行政权力结合时,由于对政策和法律把握不当,容易造成犯罪,往往损失大、影响大,加强预防工作十分必要和紧迫。通过调研,预防干部对于做好法律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专家职务犯罪的特点和规律有了更准确地把握,对于如何做好法律服务工作也初步形成了工作方案。
由点及面三阶段推进
上海专家型人才人数多、层面广,法律服务又是一项新工作,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铺开。因此,在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预防部门会同上海市纪委监察局制发了《关于为专家型人才提供法纪法律服务的八项工作措施》,明确了逐步推进法律服务的有关措施、步骤和目标,研究确定了法律服务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人士,制定了长期规划,采取分期、分批、分步实施的办法。
第一阶段(2009年),选择专家型人才相对集中的科教、卫生、金融、航运等系统先行开展,首选146名有较大贡献和影响的专家或所在学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作为服务对象,定期提供相关法律服务,边摸索、边验证,积累法律服务的初步经验。第二阶段(2010年),将服务对象扩展至上海市经济发展的重点部门,如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现代服务业、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具有特殊贡献的专业人才600余名,并根据区位特点建立区县院分工负责制,确立法律服务的基本模式。第三阶段(2011年),将法律服务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科技、教育、信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服务人数超过5000人,形成法律服务的规模效应。
共同形成服务合力
由于专家人才的管理涉及相关职能部门和主管单位,因此做好法律服务工作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为此,预防干部积极与有关部门、单位沟通联系,解释开展法律服务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寻求工作支持,得到了有关单位的积极响应,形成了工作合力。
预防部门与市纪委达成共识,将专家法律服务工作纳入双方共同开展的重点工作范畴。与市人保局、市国资委、市教委、市科委、市经信委等职能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完善了查案和预防工作情况通报制度,通过联席会议、座谈会、法律讲座等形式共同推进专家法律服务。同时,还与复旦大学、商飞公司、申康公司、申通公司等专家型人才比较集中的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直接联系,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依托主管单位纪检监察部门推动法律服务措施落实。
充分的沟通赢得了理解和支持,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说:“国家培养一名专家学者不容易,一旦犯罪不仅是其个人的损失,也是家庭、单位和社会的共同损失。检察机关开展的法律服务工作实际是在保护人才,具有战略的眼光和全局的意义,我们一定会全力配合把法律服务工作落实好。”在检察机关的推动下,许多主管单位已经将专家法律服务工作纳入反腐倡廉工作的整体部署,成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
让刚性预防得以“柔性”推动
专家群体具有相对特殊的心理特征,不宜采用一般、直接的预防手段。因此预防干部转变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以“柔性”预防措施为主,“少讲大道理,多做贴心事”,在付出尊重和取得理解的基础上开展预防工作,强调三“心”原则。即“真心”,以真诚的态度和沟通方式消除疑虑、化解顾虑;“耐心”,不急于求成,通过交朋友拉近彼此距离;“贴心”,法律服务措施有的放矢,提供专家需要的。
比如,针对商飞公司海外引进专家多的特点,上海市院与浦东区院在商飞公司设立了法律服务工作站,为该公司60余名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法律咨询热线、专家座谈、廉政讲座等不间断的法律服务。为了给专家学者提供可读性强的法律读物,预防部门专门收集典型案例,编辑成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小册子提供给专家阅读,先后发放6000余册,受到广泛欢迎。
如今,专家型人才法律服务工作已初具影响和成效,成为上海检察预防工作的特色和品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检察机关共为6000人次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各类法律服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举办讲座20余场,提供法律咨询300余次。细致贴心的法律服务受到了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欢迎,获得了支持,赢得了赞誉,不少专家学者成为检察机关的老朋友,许多专家还积极参与预防工作,主动为预防部门出谋划策。一位专家在参加完讲座后动情地留言:检察机关的法律服务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并且充满了温情和关爱,彻底颠覆了我对检察机关执法活动冰冷、强硬的印象,希望你们把这项有意义的工作坚持下去。
编辑:刘雁君 nina_lyj@sina.com
法制园地·以古为新 方塔添廉韵
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是开展预防宣传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为了使警示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松江区院积极探索、反复调研,本着节约、实用、有效的原则,大力推进方塔园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建设。“一壁”、“一堂”、“一廊”、“一轩”和“一馆”,结合历史文化古迹,以书画、木雕、展板和视频的方式集中展现清官廉吏的为官之道,以及松江区院近年查办的典型职务犯罪案件,给人启迪,让人警醒。
一起案件引发的思考
2008年,一起极其普通的受贿案件进入了上海预防干部的视野。袁某,一位曾经参与过风云一号、资源一号卫星研制,在太阳能开发领域卓有成就,被公认为上海太阳能产业领军人物的高科技专家,由于收受商业伙伴的10万余元 “感谢费”而锒铛入狱。这原本是一起情节简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且涉案金额并不吸引眼球的案件。但由于袁某的获罪服刑,导致其主导的太阳能研发工作被迫中断,上海太阳能产业发展一度停滞,经济损失数以亿计。由此,全市检察机关以法律服务为载体,开始了专家型人才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如何服务专业对待自尊
法律服务工作开展伊始便遇到困难。由于这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工作对象相对特殊,专家学者有着卓越的智慧和专业的技能,但同时自尊而敏感,采用传统的预防措施容易造成抵触情绪,往往适得其反。如何进行有效的预防,没有经验可以参考。为了找准法律服务的方向,预防干部决定调研先行。
2009年年初,检察预防部门联合上海师范大学预防职务违纪违法犯罪研究中心,开展专题调研,走访了组织部门和主管单位,收集了56个近年专家职务犯罪的案例,多次邀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座谈,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上海市拥有“两院”院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高级专家”等高层次人才4万余名,近年来专家学者职务犯罪呈现上升趋势,案件涉及教育、医疗、卫生、科研等多个领域,且大要案比例高。许多专家尽管学历很高、业务能力很强,但法制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一不小心就会触碰法律的红线。相关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说:一些专家型人才走上领导岗位或者掌握了关键资源,当专业权威与行政权力结合时,由于对政策和法律把握不当,容易造成犯罪,往往损失大、影响大,加强预防工作十分必要和紧迫。通过调研,预防干部对于做好法律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专家职务犯罪的特点和规律有了更准确地把握,对于如何做好法律服务工作也初步形成了工作方案。
由点及面三阶段推进
上海专家型人才人数多、层面广,法律服务又是一项新工作,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铺开。因此,在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预防部门会同上海市纪委监察局制发了《关于为专家型人才提供法纪法律服务的八项工作措施》,明确了逐步推进法律服务的有关措施、步骤和目标,研究确定了法律服务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人士,制定了长期规划,采取分期、分批、分步实施的办法。
第一阶段(2009年),选择专家型人才相对集中的科教、卫生、金融、航运等系统先行开展,首选146名有较大贡献和影响的专家或所在学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作为服务对象,定期提供相关法律服务,边摸索、边验证,积累法律服务的初步经验。第二阶段(2010年),将服务对象扩展至上海市经济发展的重点部门,如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现代服务业、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具有特殊贡献的专业人才600余名,并根据区位特点建立区县院分工负责制,确立法律服务的基本模式。第三阶段(2011年),将法律服务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科技、教育、信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服务人数超过5000人,形成法律服务的规模效应。
共同形成服务合力
由于专家人才的管理涉及相关职能部门和主管单位,因此做好法律服务工作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为此,预防干部积极与有关部门、单位沟通联系,解释开展法律服务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寻求工作支持,得到了有关单位的积极响应,形成了工作合力。
预防部门与市纪委达成共识,将专家法律服务工作纳入双方共同开展的重点工作范畴。与市人保局、市国资委、市教委、市科委、市经信委等职能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完善了查案和预防工作情况通报制度,通过联席会议、座谈会、法律讲座等形式共同推进专家法律服务。同时,还与复旦大学、商飞公司、申康公司、申通公司等专家型人才比较集中的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直接联系,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依托主管单位纪检监察部门推动法律服务措施落实。
充分的沟通赢得了理解和支持,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说:“国家培养一名专家学者不容易,一旦犯罪不仅是其个人的损失,也是家庭、单位和社会的共同损失。检察机关开展的法律服务工作实际是在保护人才,具有战略的眼光和全局的意义,我们一定会全力配合把法律服务工作落实好。”在检察机关的推动下,许多主管单位已经将专家法律服务工作纳入反腐倡廉工作的整体部署,成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
让刚性预防得以“柔性”推动
专家群体具有相对特殊的心理特征,不宜采用一般、直接的预防手段。因此预防干部转变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以“柔性”预防措施为主,“少讲大道理,多做贴心事”,在付出尊重和取得理解的基础上开展预防工作,强调三“心”原则。即“真心”,以真诚的态度和沟通方式消除疑虑、化解顾虑;“耐心”,不急于求成,通过交朋友拉近彼此距离;“贴心”,法律服务措施有的放矢,提供专家需要的。
比如,针对商飞公司海外引进专家多的特点,上海市院与浦东区院在商飞公司设立了法律服务工作站,为该公司60余名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法律咨询热线、专家座谈、廉政讲座等不间断的法律服务。为了给专家学者提供可读性强的法律读物,预防部门专门收集典型案例,编辑成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小册子提供给专家阅读,先后发放6000余册,受到广泛欢迎。
如今,专家型人才法律服务工作已初具影响和成效,成为上海检察预防工作的特色和品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检察机关共为6000人次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各类法律服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举办讲座20余场,提供法律咨询300余次。细致贴心的法律服务受到了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欢迎,获得了支持,赢得了赞誉,不少专家学者成为检察机关的老朋友,许多专家还积极参与预防工作,主动为预防部门出谋划策。一位专家在参加完讲座后动情地留言:检察机关的法律服务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并且充满了温情和关爱,彻底颠覆了我对检察机关执法活动冰冷、强硬的印象,希望你们把这项有意义的工作坚持下去。
编辑:刘雁君 nina_lyj@sina.com
法制园地·以古为新 方塔添廉韵
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是开展预防宣传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为了使警示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松江区院积极探索、反复调研,本着节约、实用、有效的原则,大力推进方塔园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建设。“一壁”、“一堂”、“一廊”、“一轩”和“一馆”,结合历史文化古迹,以书画、木雕、展板和视频的方式集中展现清官廉吏的为官之道,以及松江区院近年查办的典型职务犯罪案件,给人启迪,让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