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受众对电影艺术“人物形象”接受的审美规律——从《泰坦尼克号》切入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sc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艺术是关于“人”的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决定着一部电影作品的成败。那么,电影艺术应塑造怎样的人物形象方能打动受众呢?本文认为电影艺术作品应塑造人性化(包括人性对抗化)的人物形象,因只有这样的人物形象才能真正地激起受众的审美情感和生命体验,使之获得电影美感与审美的满足。 Film art is the art of “people ”.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 person often determines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a movie. So, what kind of character image should the film art shape to impress the audienc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movie art works should shape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umanity (including the confrontation of human nature), because only such character can really arouse the audience’s aesthetic emotion And life experience, so that the film aesthetic and aesthetic satisfaction.
其他文献
ZD6474(ZactimaTM、Vandetanib、范得它尼)是一种口服、小分子VEGFR-2(KDR)、EGFR和RET酪氨酸激酶多靶点抑制剂.2006年2月FDA批准ZD6474为治疗甲状腺癌的快通道药物.临床前和
见一杯冰而知天下寒,尝一块肉而知一锅味.以小见大,由近及远,世事使然.
期刊
0引言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2月至2008年6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07例,其中42例出现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我们及时给予病人EN支持,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1
摘 要:微信朋友圈的出现,给了分享自己动态,心情,感悟的新的平台。而90年前,是《莽原》提供了这个平台,将当时人们细微敏感的情感游丝一一捕捉。讽刺悲痛也好,犹豫徘徊也罢,是《莽原》承载了当时善于思考,精于写作的人们的所思所想,引起颇多共鸣。90年后,当年流动的思绪凝为静止的泛黄期刊,早非当时心境的我们再一次翻开《莽原》,那沉睡了近一个世纪的思想,又能否引起时下人们的点赞与评论?能否激起今时今日读者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被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如在计算机上使用生物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可测量各种压力(动脉、静脉血压,心室内压等)和张力(血管
期刊
目的:研究全方位护理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全方位
我喜欢绿地.rn办公室的窗外,有一池青草,再远处那是成片的绿地.
文章介绍了蔡锷出生地的两种主要说法 ,进而通过比较分析 ,认为“蔡锷出生邵阳说”较牵强附会 ,而“出生洞口说”则证据较充分。笔者认为 ,蔡锷出生地应在今洞口县水东乡杨湾
在前工业化社会,个体农民家庭经济历来是中国经济的基础,是中国经济运行状况的主要观测点。20世纪中叶以前,中国个体农民家庭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陈翰笙先生20世纪30年代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