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效愚现在很忙。
这位原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现任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下称“奥促会”)副会长,近日频繁进出于北京北四环的奥运大厦。
4月21日,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名誉主席萨马兰奇逝世。蒋效愚哀悼说,至今记得萨翁说,“北京奥运会一定要组织好,筹备好,相信你们。”
4月17日,蒋效愚现身2010北京国际长跑节。
3月23日,蒋效愚担任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组委会主席。
而就在不久前的奥林匹克教育主题活动上,他建议说,“从明年起,在全国高考中统一增加体育考试,选择速度、力量、耐力三项,计入高考总分,择优录取。”
蒋效愚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奥促会的成立就是要继续弘扬奥运精神,为城市的发展服务。在国际上,所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都有赛后组织机构留下,要么是政府机构、社会团体,要么是基金会。
北京奥运会被公认为史上最为成功的奥运会之一。“从最初介入到最后办完奥运会,我对奥运会的宗旨、价值观念以及意义的认识都有变化。”蒋效愚说。
他在总结经验时说,北京奥运会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北京奥运之后的新任务
《中国经济周刊》:奥运会之后成立的奥促会对公众来说还很陌生。这一高规格组织的关注点主要是什么?
蒋效愚:一是奥运精神的宣传推广。为进一步总结奥运会经验,扩大奥运会的影响,我们会陆续出版一些奥运会读物、影像制品,如赛场内外的各种故事、精彩瞬间用镜头记录下来后,我们通过纪录片的形式传递给公众。
二是北京奥运会的形象景观设计大全的出版。大全包括会徽、吉祥物、二级标识、口号……这些设计都是很大的工程,这些东西汇集起来出版成书,对其他运动会的筹办会有所帮助。
三是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来继续弘扬奥运精神,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特别是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这其中包括群众体育、社区体育等。
四是推动城市社区建设、城市精神文明健身。
五是推动中国的奥林匹克研究。中国接触奥林匹克的时间相对来说较短,如何为奥林匹克注入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东方文化,在理论研究和推广方面还有一定的空间。
此外,奥促会将支持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作为重要职责。
北京奥组委里的大忙人
《中国经济周刊》:您曾经说过,奥运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不是中国办奥运,而是中国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则办奥运。您作为亲历者,如何理解“办奥运”?
蒋效愚:申办的时候我们老老实实的听话,拿到主办权的时候虽然我们能够有一定的自主权,实际上每一步都要按照主办城市的合同进行。
国际奥委会特别成立了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每年组织多次到中国来考察,列出所有主办城市要做的工作,有800多项。每个项目的进度他们都有一定的要求,我们就向他们如实的汇报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接受逐项检查。
当然,我们有些操作也要突破模式,不能完全靠自己的经验,要从国际准则的角度来进行创新。奥运会是运作比较规范的活动,约束还是相当多的。
比如“金镶玉”的奖牌并不完全符合国际奥委会规定,最终经过我们解释后国际奥委会通过了审核。
再比如,如何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这就需要进行立法。当时我们国家并没有相关法律,2001年申办成功之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立法,有了地方性法规来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2002年4月份,国务院发布了《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条例》。此外,突破现行法规政策的例子还有很多,目的都是为了办好奥运会。
《中国经济周刊》:在筹办奥运期间,国内与国外的活动是如何开展的?
蒋效愚:筹办奥运会期间,我们时常出访。在美国洛杉矶,我们曾一天参加了11场活动,会见赞助商、接受媒体专访、与当地官员会谈……所有活动结束后,我们回到宾馆已将近午夜一点。
在国内也很忙,白天基本上都是会议,如奥组委的会议、奥组委执委会相关会议、中央协调委员会参加的会议。会议时间相对来说也比较长,基本上都是半天左右。下午的时候一般在接受媒体采访。由于世界各地的记者都要接待,我们的时间控制非常严格,一般都在40分钟以内。晚上还要处理各种事务。
奥运开幕式的遗憾
《中国经济周刊》:您认为奥运会有遗憾吗?
蒋效愚:奥运会这么大的活动有遗憾是难免的,任何一个成功的活动都会有些缺陷。我们的经验不足,在有些方面还有探索的余地。例如,如何把群众的热情保护好、引导好,体现出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还有值得总结的地方。
开幕式那天我在指挥台上,进行调度,和总导演张艺谋在一起,总的来说开幕式非常精彩,但其中还是有一点小的差错。比如代表团入场。国际奥委会一共有205个成员,但是国际奥委会不同意文莱代表队入场(因文莱没有为参赛运动员向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报名注册)。文莱代表团的旗子被国际奥委会临时拿走,这样最后只有204个国家和地区进入。这时,开幕式全都准备好了,引导员、礼仪小姐,领导讲话、视频全部准备就绪。因此,刘淇书记的讲话、音乐解说、大屏幕字幕等很多已确定的环节中涉及代表团数量和文莱代表团的内容都不得不进行修改。
中国代表团进场的时候也有点遗憾。原定是姚明与四川震区的林浩牵手进场,但是姚明举旗出来的时候,林浩还没有及时出现。由于这个创意在开幕式开始前是严格保密的,只有很少的人知道,林浩当时被不了解情况的工作人员拦住了。
直到姚明走了20多米之后,林浩从后面往前追,最终跑了上来。我们还希望林浩能够和姚明一起对话。彩排的时候,体育总局表示能够把相关的信息传达给姚明,但是中间环节进行的不是很顺利,姚明当时没有完全了解林浩出现的意图,所以举着旗的姚明还是自顾自地向前走。
当时的创意是走到主席台的时候姚明能把林浩抱起来,体现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地震的精彩场面。然而,当时姚明没有耳麦,进场之后没有办法向其进行意图传达,所以只能靠他自己的反应。我们的一些创意没有成功实现,这是个不小的遗憾。
奥促会
〉〉
2009年8月22日,北京奥组委依法解散。同年8月6日,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成立,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当选为奥促会首届会长,蒋效愚任副会长。北京奥运会筹办结余资金、捐赠以及政府资助是奥促会的经费来源,但它并不是北京奥组委的后续机构,而是公益性社团法人组织。
这位原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现任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下称“奥促会”)副会长,近日频繁进出于北京北四环的奥运大厦。
4月21日,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名誉主席萨马兰奇逝世。蒋效愚哀悼说,至今记得萨翁说,“北京奥运会一定要组织好,筹备好,相信你们。”
4月17日,蒋效愚现身2010北京国际长跑节。
3月23日,蒋效愚担任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组委会主席。
而就在不久前的奥林匹克教育主题活动上,他建议说,“从明年起,在全国高考中统一增加体育考试,选择速度、力量、耐力三项,计入高考总分,择优录取。”
蒋效愚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奥促会的成立就是要继续弘扬奥运精神,为城市的发展服务。在国际上,所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都有赛后组织机构留下,要么是政府机构、社会团体,要么是基金会。
北京奥运会被公认为史上最为成功的奥运会之一。“从最初介入到最后办完奥运会,我对奥运会的宗旨、价值观念以及意义的认识都有变化。”蒋效愚说。
他在总结经验时说,北京奥运会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北京奥运之后的新任务
《中国经济周刊》:奥运会之后成立的奥促会对公众来说还很陌生。这一高规格组织的关注点主要是什么?
蒋效愚:一是奥运精神的宣传推广。为进一步总结奥运会经验,扩大奥运会的影响,我们会陆续出版一些奥运会读物、影像制品,如赛场内外的各种故事、精彩瞬间用镜头记录下来后,我们通过纪录片的形式传递给公众。
二是北京奥运会的形象景观设计大全的出版。大全包括会徽、吉祥物、二级标识、口号……这些设计都是很大的工程,这些东西汇集起来出版成书,对其他运动会的筹办会有所帮助。
三是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来继续弘扬奥运精神,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特别是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这其中包括群众体育、社区体育等。
四是推动城市社区建设、城市精神文明健身。
五是推动中国的奥林匹克研究。中国接触奥林匹克的时间相对来说较短,如何为奥林匹克注入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东方文化,在理论研究和推广方面还有一定的空间。
此外,奥促会将支持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作为重要职责。
北京奥组委里的大忙人
《中国经济周刊》:您曾经说过,奥运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不是中国办奥运,而是中国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则办奥运。您作为亲历者,如何理解“办奥运”?
蒋效愚:申办的时候我们老老实实的听话,拿到主办权的时候虽然我们能够有一定的自主权,实际上每一步都要按照主办城市的合同进行。
国际奥委会特别成立了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每年组织多次到中国来考察,列出所有主办城市要做的工作,有800多项。每个项目的进度他们都有一定的要求,我们就向他们如实的汇报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接受逐项检查。
当然,我们有些操作也要突破模式,不能完全靠自己的经验,要从国际准则的角度来进行创新。奥运会是运作比较规范的活动,约束还是相当多的。
比如“金镶玉”的奖牌并不完全符合国际奥委会规定,最终经过我们解释后国际奥委会通过了审核。
再比如,如何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这就需要进行立法。当时我们国家并没有相关法律,2001年申办成功之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立法,有了地方性法规来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2002年4月份,国务院发布了《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条例》。此外,突破现行法规政策的例子还有很多,目的都是为了办好奥运会。
《中国经济周刊》:在筹办奥运期间,国内与国外的活动是如何开展的?
蒋效愚:筹办奥运会期间,我们时常出访。在美国洛杉矶,我们曾一天参加了11场活动,会见赞助商、接受媒体专访、与当地官员会谈……所有活动结束后,我们回到宾馆已将近午夜一点。
在国内也很忙,白天基本上都是会议,如奥组委的会议、奥组委执委会相关会议、中央协调委员会参加的会议。会议时间相对来说也比较长,基本上都是半天左右。下午的时候一般在接受媒体采访。由于世界各地的记者都要接待,我们的时间控制非常严格,一般都在40分钟以内。晚上还要处理各种事务。
奥运开幕式的遗憾
《中国经济周刊》:您认为奥运会有遗憾吗?
蒋效愚:奥运会这么大的活动有遗憾是难免的,任何一个成功的活动都会有些缺陷。我们的经验不足,在有些方面还有探索的余地。例如,如何把群众的热情保护好、引导好,体现出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还有值得总结的地方。
开幕式那天我在指挥台上,进行调度,和总导演张艺谋在一起,总的来说开幕式非常精彩,但其中还是有一点小的差错。比如代表团入场。国际奥委会一共有205个成员,但是国际奥委会不同意文莱代表队入场(因文莱没有为参赛运动员向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报名注册)。文莱代表团的旗子被国际奥委会临时拿走,这样最后只有204个国家和地区进入。这时,开幕式全都准备好了,引导员、礼仪小姐,领导讲话、视频全部准备就绪。因此,刘淇书记的讲话、音乐解说、大屏幕字幕等很多已确定的环节中涉及代表团数量和文莱代表团的内容都不得不进行修改。
中国代表团进场的时候也有点遗憾。原定是姚明与四川震区的林浩牵手进场,但是姚明举旗出来的时候,林浩还没有及时出现。由于这个创意在开幕式开始前是严格保密的,只有很少的人知道,林浩当时被不了解情况的工作人员拦住了。
直到姚明走了20多米之后,林浩从后面往前追,最终跑了上来。我们还希望林浩能够和姚明一起对话。彩排的时候,体育总局表示能够把相关的信息传达给姚明,但是中间环节进行的不是很顺利,姚明当时没有完全了解林浩出现的意图,所以举着旗的姚明还是自顾自地向前走。
当时的创意是走到主席台的时候姚明能把林浩抱起来,体现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地震的精彩场面。然而,当时姚明没有耳麦,进场之后没有办法向其进行意图传达,所以只能靠他自己的反应。我们的一些创意没有成功实现,这是个不小的遗憾。
奥促会
〉〉
2009年8月22日,北京奥组委依法解散。同年8月6日,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成立,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当选为奥促会首届会长,蒋效愚任副会长。北京奥运会筹办结余资金、捐赠以及政府资助是奥促会的经费来源,但它并不是北京奥组委的后续机构,而是公益性社团法人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