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再造社区

来源 :公共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1367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国公共艺术在近20年的时间里发展迅速。在1995年时,韩国政府就针对原有的《文化艺术振兴法》第11条规定进行修改,要求在新建或增建一万平方米以上建筑物的情况下,须拿出1%的经费用于公共艺术项目,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等美术装饰。据统计,1995年至2008年间,韩国共花费5.46亿美元打造了万余件公共艺术作品。韩国国民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评论家崔泰晚指出,尽管韩国很早就颁布了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但在多年的发展中,产生了很多与社区环境、建筑、交通、居民不协调的公共艺术作品,同时出现了作品不受重视、缺乏管理的情况。吴世勋在任首尔市市长期间也指出,百分比政策一开始很受褒扬,但因为多数艺术家在创作时仅仅为了完成任务,并没有什么艺术热情与眼光,最终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从而导致这项法律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近年来韩国不再以“城市规划为目标的地域开发”为中心,国家的公共艺术政策也已经从对于艺术家的过度支持转向了探索如何提高市民精神文化品质上,实际上这种探索早在2006年就开始了,当时韩国政府策划了一系列的公共艺术计划,以提升公共空间的精神文化品质,包括首尔公共艺术委员会推行的“城市画廊计划”(City Gallery Proiect)、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推行的“2006城市中的艺术”计划(ART in city 2006)、“2009艺术村庄计划”(2009 village Art project)等项目。
  “城市画廊计划”是2007年由首尔政府发起的公共艺术政策试点项目,项目口号是“城市即作品”(City as oeuvre),源自法国思想家亨利·列斐伏尔的主张。邀请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在首尔公共空间创作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以实现美化首尔的城市环境以及将首尔打造成“文化之城”、“创意之城”的梦想。主要目标是为市民提供艺术享受,提高国内以及海外游客在首尔的体验,提升市民的自豪感。项目强调与市民之间的互动,除了参与艺术创作的市民,参与的艺术家人数达到1257名,共完成82件公共艺术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2009年将垃圾填埋场改建为“天空公园”(Haeul Park)时,林玉相创作的兼具展望台功能的装置作品《希望展望台——盛起天空的盘子》(Bowl Embracing the Sky),以及安奎哲在被战争破坏的敦义门遗址处创作的被誉为“没有纪念碑的纪念碑”的《看不见的门》(Invisible Monument)。然而除了有视觉冲击力的著名公共雕塑外,其他设施改善、壁画、装置、行为艺术等艺术作品显得过于分散,被认为对城市的影响力作用不大,所以2009年以后,通过“城市画廊计划”完成的作品数量急剧下降。
  “2006城市中的艺术”计划原名为“改善文化贫瘠地区之公共艺术”,是由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公共艺术促进委员会的民间团体主导的。从2006年持续到2008年,运营资金由福券委员会的福券基金提供。实际上2007年计划中各个项目完成后,公共艺术促进委员会就随之解散。到2008年为止的一段时间内,他们举办了以“对公共艺术新的对策”为主题的研讨会,并在各个地区进行了为期约2年的事后评价。2009年,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推行了“艺术村庄项目”,旨在通过艺术来提升地区自力更生能力,主张将艺术引入生活,强调市民参与。该项目从政府层面选出32个落后的地区,以公共艺术的手段进行改造。不仅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在改善落后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振兴经济、促进旅游业、强调区域特色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由于政府的推动获得了成效,民间力量也积极参与到了艺术改造社区的活动中,一时间韩国出现了很多壁画村并形成较大规模。
  一、梨花洞壁画村(Ihwa Mural Village)
  梨花洞壁画村是拥有很高人气的艺术村,位于首尔钟路区梨花洞骆山公园东侧。梨花村一带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有名的棚户区.部分村落已被拆除,但现在仍保留下了数百栋沿着山坡而建的旧房,是首尔市中心所剩无几的老社区,保存着历史街区的风貌和历史记忆。
  这里的壁画项目源于“骆山公共艺术项目”(NaksanPublicArt Proiect),是“2006城市中的艺术”计划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项目。项目实施的范围包括从首尔地铁4号线的惠化站到骆山公园一带的贫困区域内。主要目的是通过艺术来改造当地社区,在ARCO美术馆、骆山公园,以及梨花洞和东崇洞的沿街做公共艺术,包括壁画、城市家具、标志牌等,从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在经济上给予当地支持与帮助,让当地的居民拥有幸福感。当时共有68名艺术家参与了壁画创作和公共空间的装饰设计。在100天内,在梨花洞、骆山路一带的楼梯、小巷、住宅区的公共空间里完成了70件作品,包括壁画、街道家具、雕塑、装置等。2010年,因为韩国一档收视率很高的综艺节目《两天一夜》在这里一处“翅膀壁画”前取景,节目播出后这里游客突然暴增,影响了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正常生活,给当地造成了困扰,一周后就把该壁画清除了。但是韩国的影视文化一直拥有巨大的影响力,2012年又有几部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剧如《屋塔房王世子》、《The King 2 Hearts》等相继在这里取景拍摄,加之交通便利,梨花壁画村成为了热门的旅游景点。现在为了给游客带来更多惊喜,这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绘制新的壁画。这个项目大获成功后,也成为了韩国其他公共艺术项目借鉴和参考的范例。
  二、甘川洞文化艺术村(GancheonCulture Village)
  甘川洞文化艺术村是“艺术村项目”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位于釜山广域市沙下区的甘川2洞。上个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时期,来自8个州的难民都逃到了釜山。1955年,釜山重建过程中将800多户难民迁至这里的山坡上。据资料称迁来这个村子里的人都信仰太极教。该宗教是在韩国20世纪初整治大变动中兴起的,由一个禁欲主义社团建成,信众极少。因此当时,这里成为了太极教的宗教中心,由于相信宇宙由阴阳构成的太极哲学,所以这个村子又被称为“太极道村”,建筑是根据太极教“与人为善”的理念建造。为了避免房子间相互遮挡,依山而建的800栋房子形成了阶梯式的建筑布局。最初这里居住条件极差,没有自来水,喝水需要从山下挑上来,也没有排污管道,所以成为了著名的贫民窟。   釜山政府一直致力于保护传统历史村落。由于这个村子位于釜山特有的山腹道路上,房屋错落有致,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而且当初太极教的教徒们设计的村落布局与建筑结构也保存完好,釜山政府决定以甘川2洞山北道路为中心将这里打造成一个文化艺术村落。2009年,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策划的“2009村庄艺术项目”方案甄选中,沙下区的“多大浦艺术工厂”(ArtFactory in Dadaepo)的“追梦之釜山的马丘比丘”社区艺术项目策划案获得通过。在2009年6月至9月期间,在“2009村庄艺术项目“促进委员会和”多大浦艺术工厂“共同运作下,在甘川2洞设置了10件装置作品。在项目过程中,艺术家积极与当地居民互动,不仅举办了针对居民的作品说明会,在作品设置时也取得了居民的同意,甚至还有4件作品是由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完成的。例如具有照明功能的装置作品《甜蜜蒲公英的悄悄话》,就邀请居民在装置的铁片上写上自己的祝福和寄语。此外,当地同坎井中学的初中生一起参与了两件作品的创作,一件是《跟着我心的气球》,学生们将自己的梦想写在气球上;另一件是《我们装饰的花之路》中,瓷片上色的工作都是由学生完成的。而《彩虹盛放的村庄》用到的玻璃瓶都是向村民收集来的废弃物。
  由于2009年的“村庄艺术项目”非常成功,不断有人慕名前来参观。2010年,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又在这里策划了概念融合型观光协同产业项目——“2010美路迷路胡同项目”,同样由“多大浦艺术工厂”来做。由于各种原因,这里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房屋空置。在保护阶梯式居住形态的地区特点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项目过程中对胡同进行艺术改造,并把已有的300多处空置房屋改造成了展示空间、咖啡馆、餐厅等,让当地居民从中受益。项目在前一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当地居民的参与,艺术家们不仅邀请当地居民积极参与艺术创作,还邀居民参与项目运作,每一次决策性的会议都有居民代表参与,每项表决都要经过居民同意。策划者希望通过公共和民间的协同关系建立一个团体,共同促进文化共同体的发展。
  走在艺术村里,作品不断地给人们带来惊喜,例如屋顶上站着的一排有人头鸟身的装置,与著名法国小说《小王子》同名的雕塑,小王子与他的狐狸一起坐在围栏上注视着远方,还有遍布整个村子墙壁的鱼形导示标志等等。此外,有的艺术家还免费为村子里的孩子上课,有的与当地居民一起收集瓶盖、螺丝、电路板等废弃物做成作品。这个项目同时还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设计了一些“游客参与”的作品,例如,设计了一个照片画廊,人们可以把自己在村中拍摄的照片打印出来,进行展览。在“和平之家”中,还有一道墙是专门为游客设计的,邀请人们把自己对和平的希望以及自己的愿望留在这面墙上。《希望之树》上的箭头有引导游客参观路线的功能,从照片画廊对面的巷子到和平之家,在中间的路段设置了一个照相点,在箭头壁画下方放置了一张椅子,不仅可以休息,还可以拍照留念。此外,还专门设计了艺术地图,可以在艺术中心或者Hanulmaru旅游咨询馆里购买,策划者把图片社、暗屋、光屋、书吧等六个标志性的改造后的空屋设计成印章图案,参观时可以在艺术地图上盖纪念章,收集了6个印章则可以回到咨询馆领取奖品。同时,在这里开设陶瓷制作体验与天然染色体验等项目。通过这两个项目,这里被改造成了知名的文化旅游景点,被称为是“韩国的马丘比丘”和“韩国的圣托里尼”。
  三、东悬崖壁画村(Dongpirang wall PaintingVillage)
  东悬崖壁画村是较早成名的艺术村之一,位于庆尚南道西南部的统营市东湖洞。统营市是港口城市,三面环海,周围海岸线有150多个岛屿,位于韩国闲立海上国立公园的中心地带,是韩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东悬崖村是一个建在山坡上的贫困社区,因东边是悬崖而得名,位于统营市的闹市区,紧邻中央市场。在日本统治朝鲜时期,外来的劳动力聚集到这里,在迷宫一般的小巷子里搭建了很多临时住宅,自然形成了一个村庄。
  壬辰倭乱(1592-1598)时期,日本倭寇从南边侵略统营。1592年8月14日,在统营闲山岛前海发生著名的抗击日本倭寇的海战,李舜臣带领朝鲜水师歼灭了61艘日本战舰,史称“闲山岛大捷”。李舜臣在韩国家喻户晓,纪念他的活动也非常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统营市举办的“闲山大捷文化节”。这个活动从50年前就开始举办,每年的8月13日至17日开展缤纷多彩的庆典活动,包括告祭、三道水军统治使队列游行、统治领务科考试、龟船模型展示、重现战争场面的表演以及各种海上体验活动,吸引了很多游客。历史上东悬崖曾经是李舜臣统治营“东炮楼”的所在地,虽然后来“东炮楼”已被迁走,但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统营市准备拆迁这个村庄,计划重新复原抗倭名将李舜臣建造的“东炮楼”并将周边打造成公园。但当地的村民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园。这个艺术村的改造就是源于当地社区居民自发的壁画竞赛活动。
  2007年10月,当地民间团体“统营21世纪议程”(Tongyeong Agenda 21)以公益美术为宗旨,在统营举办了“东悬崖涂鸦——全国壁画征集活动”。全韩国的美术大学生团体以及社会团体共18个团队在这东悬崖村的墙面上绘制壁画,使得这里一举成名。之后全国各地的美术专业学生涌向这里创作壁画,把这个社区变成了一个不能搬走的艺术品,免去了被拆除的命运。从入口到山顶的每一条胡同的墙壁上,绘画随处可见,内容包括海洋风光、通话故事、动漫人物以及3D立体画。东悬崖壁画村创下了韩国首个将整个社区开放作画,公开征集画作的创举。2014年5月这里举办了第4次比赛,并进行壁画双年展活动。这个壁画村成名后,很多地方也开始效仿东坡村用壁画来重塑社区,于是这里就成为了韩国壁画村的鼻祖。
  东悬崖村对面的“西悬崖村”,也是像东悬崖村一样被遗忘的贫穷社区,位于明井洞。据明井洞居民中心洞长金庸语介绍,这里正在努力推进公共艺术项目,想要与当地居民一起把这里打造成为第二个东悬崖村。目前已将村子里的99级台阶打造成有主题、有故事的阶梯小路,台阶的中间部分被漆成红色,两侧有艺术造型的木椅和凳子,阶梯的旁边还将修建花园。   四、其他壁画村
  1.蚂蚁壁画村(Ant Village)
  蚂蚁壁画村位于首尔西北部弘济洞仁的一个小山村,是首尔三大壁画村之一。这里原本是上世纪50年代战争后形成的难民村落,因具有印第安部落般的原始感而被称之为“印第安村”,后来因为这里的居民像蚂蚁一样认真工作和生活,更名为“蚂蚁村”。现在约有350户人家,大部分居民都是50岁以上的人,也有不少接受政府补助的低收入人家。2010年8月,在建筑企业Kumho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的赞助下,这里展开了“与彩绘相映成辉的村庄”的艺术项目,邀请首尔市成均馆、建国、翔明等5所大学美术系的128位学生在这里创作了51幅壁画,创作主题围绕欢迎、家族、电影人生、自然进化、结束与开始五个方面。但是因为交通不太便利,参观的人并不多。后来因为2013上映的韩国电影《7号房的礼物》在这里取景拍摄,提升了这个壁画村的知名度。
  2.Kangfull漫画街(Kangfull Comics Street)
  Ka ngfulI漫画街位于首尔南部江东区城内洞与千户洞一带。是由韩国知名漫画家Kangfull主导的城市美化项目,于2013年完成了22幅壁画。Kangfull,原名译为姜草,生于1974年,是韩国国内著名的网络漫画家,已经发行超过15本单行本漫画作品,代表作有《公寓》、《邻居》、《照明商店》、《傻瓜》等。他的作品分为两个系列,一种是充满温情的爱情故事,一种是悬疑惊悚的故事。他的很多作品被改编为电影、舞台剧、电视剧等。姜草本人就是江东区的居民,他从以往的漫画中,挑选了与当地环境、氛围相契合的内容重新绘制成壁画。作品描绘的都是充满正能量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故事,每一幅壁画的旁边都设有一块说明板来介绍壁画的主题、原著以及使用的颜料。虽然壁画项目的整体规模不大,但每一幅壁画都描述了一个精彩的漫画故事,例如祖父与祖母的爱情故事、浪漫喜剧系列故事等。因为壁画项目完全由姜草创作,所以这里的壁画不同于其他壁画村,从主题到风格都较为统一。
  3.公兴里&仓垡里壁画村(Gongheung-ri&Changdae-riMural Village)
  韩国京畿道东部知名的旅游区杨平郡是南北汉江汇聚之地,风景优美,是很多电影、电视剧的外景拍摄地。这里有两个邻近的壁画村,分别位于公兴里和仓垡里,距离非常近,从地铁杨平站2号出口步行5分钟是公兴里壁画村,1号出口步行10分钟是仓垡里壁画村。这两个壁画村的项目源于当地政府在杨平郡推行的一村一特色的政策,均都绘制在住宅区内的两层建筑的外墙上,与当地村庄的环境相互呼应,邀请了当地50位居民与艺术家进行集体创作。公兴里的壁画以表现传统生活主题为主;仓垡里的壁画则多表现的是韩国传统农业题材。
  4.寿岩谷壁画村(SuamqolMural Village)
  寿岩谷壁画村位于忠清北道的清州市,寿岩谷是清州有名的贫民窟,也是在20世纪50年代战争后形成的难民村,但这里的建筑却保留了数十年前的面貌。2007年,由韩国著名的画家以及多个民间团体、大学一起以“回忆巷弄旅行”为主题,在这里做了公共艺术项目,除了壁画,这里还有被刷成钢琴键盘的楼梯和充满动人故事的照片墙。这个壁画村不大,但却可以俯瞰清州市景,建筑和街景也让人仿佛穿越到上世纪50年代,别具特色。目前约有15位驻村艺术家在这里开设油画、手工艺、摄影、茶道等体验课程。
  5.灯塔村壁画巷(Nongoldam-gil Street)
  灯塔村壁画巷位于江原道东海市的墨湖洞港口的灯塔(Nongol)村。村子在上个世纪曾是著名的渔村,以捕捞鱿鱼和明太鱼为主。不过随着韩国经济的转型,这个渔村渐渐衰落,人口逐渐减少,现在只剩下约4千人,而且三分之一的居民都是老人。2010年,在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的支持下,东海文化院申请了一个名为“MukhoDeunqdaeDamhwa”(韩文音)的文化艺术项目,以改善这个村落的居住环境。2010年8月,参与项目的艺术家——访问当地的老人,根据他们所讲述的故事创作壁画。艺术家邀请当地参与创作,先是通过美术系毕业的义工绘制草图,然后再由这里的居民亲自上色。从墨湖港到灯塔的上坡路段的墙壁上都有壁画。因为让当地的老年居民参与绘画创作,这项计划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并吸引了大量的游人前来参观,据统计每周末都有上千名的游客前来参观。现在这里已经开了很多咖啡馆、便利店以及民宿,让历史与经济并存,获得良好的发展,使这个曾经被遗忘的社区获得了重生。2013年,这里又因为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剧《继承者们》在这里取景,再一次提升了人气。
  6.太白上长洞南部村壁画(Sangjang-dongNambuMural Viilage)
  江原道太白市上长洞的南部村是一个以采煤矿为生的小镇。煤炭曾经是韩国工业发展的主要能源,但是随着经济转型,煤炭的重要性不再,但当地居民认为这段历史不能被人遗忘,于是2011年,这里开始了由村民自发进行的改建计划。由当地居民出资出力,在建筑上绘上了以采矿生活为主题的壁画,表现了以前辛勤工作的矿工家族。此外,还建成了一座煤炭博物馆。目前,这里居民自发建设社区的活动已经成为韩国社区重建的范例。
  除了以上介绍的壁画村外,据韩国旅游发展局官网介绍,韩国每个地区都有代表性的壁画村,包括仁川富平区的十井洞、安城的伏虎村、釜山的门岘村、春川浪漫巷、全州滋满村等等。截止20 14年,已经有建成69个艺术村,如果算上地方政府与艺术家合作改造的村庄,共有100个之多,并仍在不断增加中。
  小结
  在韩国的公共艺术中,政府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政策的制定上,韩国政府强调文化政策的社会治愈力,近年来从以开发为中心的政策逐渐转向保护和恢复。文化政策多偏重于对落后地区、弱势群体的关注,将贫穷社区作为改造的试点区域,用公共艺术来激活社区,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带动当地旅游、创意等产业以及韩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公共艺术完成以后,社区可以自力更生,甚至能够自我发展。尽管2011年左右,在韩国相关部门召开的一个以研究公共文化政策为主题的国际会议中得出了韩国“公共艺术作品并没有服务于公众”的结论。但在以上介绍的很多壁画村项目中,可以看到已经把市民参与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很多壁画村项目都有当地居民的参与,或者在艺术家的引导下亲自参与创作,或者参与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对每一个环节提出意见。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公共艺术真正在社会的文化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美术环境或是在空间设置艺术品。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有权力参与自己所居住社区的公共艺术的创作,能够自由发表意见,也是一种民主自由与幸福感的体现。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很多壁画村中的作品多是由韩国艺术家来创作的,鲜有国外知名的艺术家参与,而且很多作品都是由当地艺术院校的师生与当地居民一起创作的。虽然作品本身的艺术性不算太高,但很多作品都与村庄的自然、人文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反映出所在地的历史文化特点,更体现出了韩国文化的民主化特点和市民精神。
其他文献
班克西(Banksy)是英国匿名涂鸦艺术家、政治激进分子、电影导演以及画家,他的身份是未知的。但据可靠消思称,他名为罗宾·古宁哈姆(Robin Gunningham),曾经就读于每年学费需9,240英镑的布里斯托天主教学校。也有人猜测班克西是位女性,或者班克西实际上是由七名艺术家组成的团体。有人指出,班克西隐秘身份的主要原因在于涂鸦是一种不法行为。  班克西创作了具有讽刺性的街头作品和具有煽动性的
期刊
JR(1983-)是一个笔名,他既是摄影师,也是艺术家,他的真实身份尚未公开。他称自己为摄影涂鸦,他在公共场合迅速地张贴大幅的黑白照片(以免被人发现),这一行为使得这些作品看起来像是花钱雇来的涂鸦艺术家作品。他认为街头是“世界上最大的画廊”,他从巴黎的街头开始这一行为。JR的作品“经常挑战广泛持有的偏见并还原那些广告和媒体传播所修饰过的图像”。JR的作品结合了艺术和行为,涉及到承诺、自由、身份和限
期刊
作为最普遍、最为公众熟知的公共艺术形式,户外雕塑对建设城市空间、参与公众文化生活一直有着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户外雕塑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获得了越来越广阔的展示空间。大量优秀作品涌现的同时,也难免出现许多粗制滥造、立意不高、艺术水准低下的户外雕塑。曾在网络上评出的“全国十大最丑雕塑”,引发公众的热议与关注,引起诸多共鸣,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户外雕塑的整体水平尚需提高。  于
期刊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公共艺术变得炙手可热,其理论成果也不断涌现,但多为涉及对公共艺术主办机关、主管单位以及策划,创作者的研究,而作为公共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一民间组织机构,却极少给予关注。实际上,大陆公共艺术的发展缺少民间组织机构的积极参与,因而较少有学者提及这股力量的重要性。  公共艺术肇始于欧美,台湾通过借鉴学习并结合本地实情发展公共艺术,使其大放异彩。除了主管机关的百分比政
期刊
一、艺术不是独立的自在之物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说艺术的基础是两个极点:艺术家和观众,但最后是由观众做结论。杜尚强调艺术的交际和审美作用,他说艺术家创造了什么要等到旁观者说“你产生了神奇的东西”才算数,旁观者有最终决定权。从这个角度看,所谓艺术作品正是检测艺术行为与观众之间关系的特殊文本。因此,艺术的存在必然依赖于公示(Publicity)。可是.谁都知道,艺术并不总是出
期刊
曼彻斯特壁画(The Manchester Murals)是福特·马多克斯·布朗(Ford Madox Brown,1821-1893年,英国历史画家)创作的由12幅壁画组成的系列作品,位于英国曼彻斯特市政厅(Manchester Town Hall),根据曼彻斯特的历史而创作。布朗的成名作《工作》(Work)为他带来了巨大成功,也为他赢得了为市政厅创作6幅壁画的机会。其余6幅壁画本来应由弗雷特里
期刊
《山房》是艺术家丁乙接受重庆悦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为悦来公共艺术展“符号、象征与实在——艺术栖身青山绿水之间”创作的一件在地性公共艺术作品。艺术家在重庆悦来新城经过实地考察后,用清水混凝土为社区建造了一个小型公共空间,空间造型由丁乙艺术的经典符号“十字”演化而来,空间自身的多样性为不同年龄阶殴的人群提供了多种互动可能,它既是儿童的游戏场所,也可成为社区的活动场地。该作多重的空间关系不仅是其结构
期刊
张正霖博士,台湾美术馆研究员、兼任“艺术银行”主持人。曾于中国台湾、英国、荷兰等地学习和生活。曾担任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Asia Art Archive)研究员、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特聘人员、兰阳博物馆纽员、荷兰莱顿大学文化领域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拥有丰富的艺术管理经验,研究兴趣为艺术社会史、视觉文化分析、华人当代艺术、艺术策展、博物馆理论与实务等,亦深入实践艺术管理、文化策略、公共关系等范畴。近年
期刊
一研究背景  城市更新的目的是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客观存在实体(建筑物等硬件)的改造;另一方面是对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包括邻里的社会网络结构、心理定势、情感依恋等的延续与更新。城市更新的目标是针对解决城市中影响甚至阻碍城市发展的城
期刊
老鼠布莱克(Blekle Rat),原名泽维尔·普鲁(XavierProu),是巴黎首批涂鸦艺术家之一,被称为“纸模涂鸦之父”。  1952年,泽维尔·普鲁出生于巴黎西郊的小镇布洛涅-比扬古(Boulogne-Billancourt)。他从1981年开始在巴黎街道的墙壁上绘制纸模老鼠。他认为老鼠是“城市中唯一自由的动物”,它们“将瘟疫传播四散,正如街道艺术一样”。他的名字“老鼠布莱克”源于名为《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