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工匠精神是新时代的要求。从工匠精神、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入手,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的必要性以及融入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阐明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创新创业教育;高职学生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时期,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而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创新创业”“工匠精神”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流行语。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职业人才重要基地,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要融入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使工匠精神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动力。
1 工匠精神的含义及特征
工匠是有专业技术、技艺专长的手艺人。工匠精神则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能力、品质的综合体现,它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从业者的一种良好心态,体现了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
工匠精神是一种在设计上追求独具匠心、质量上追求精益求精、工艺上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神,蕴含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可贵的品质。(1)专业、敬业。目标明确,打造最优质的卓越产品。(2)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将产品质量做到极致。(3)持久耐心、专心专注。执着地完善产品品质,永不止步。(4)追求突破、改革创新。工匠们不断地创新和发明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2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是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完成新的发明和发现,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能力。创业是在商业活动中,凭借自己拥有的或者是通过优化整合得到的资源以及所掌握的知识经验,结合自己独特的个性品质,完成任务,产生有价值的新观点、新方法及新成果,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的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新兴的现代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培养目标。它全方位地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以创新创业为主导,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包含教学的内容、方法及手段、思想理念、评价等方面的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是以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实用教育。
3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3.1 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世界经济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从短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不断迸发的创新活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经济能够顺利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1-2]。
3.2 高职教育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高职院校的主要使命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企业输送一线人才。但就目前情况看,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是以传授传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主,跟不上社会生产的发展、技术的更新,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得到较好的应用,落后的教育体系也严重制约了高校自身的发展。因此,打破传统固化的教育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3.3 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需要
我国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市场竞争激烈,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大学生在校时就接受创新创业理念、更新传统的就业观念,打破常规就业方式,敢于直面未来的挑战。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创业带动并扩大就业,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必经之路[3]。
4 工匠精神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4.1 工匠精神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培育并行不悖,“双创”教育强调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创新过程中要有专注、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有一以贯之、衔接过去未来的东西,即工匠精神。一方面,工匠精神作为创新精神的支撑,另一方面,创新精神作为工匠精神的动力,创新是在思想的灵动、巧妙的奇想和义无反顾的决心是进行的,而工匠精神注重的是细节、完美、卓越以及锲而不舍的态度和永不满足的追求。创新可以使产品的设计、功能有跨越式的发展,但工匠精神能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卓越的品质。在全社会都推崇创新创业的浪潮下,工匠精神能够很好地矫正创新过程中的非理性、激进式的行为,保证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及创新设计能够合理、有效地完成、落地。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最终融合在完成的产品中,相互渗透。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工匠精神是基础,创新精神是引领,一件品质完美的产品,不但是满足市场需求、不断创新的产物,也是工匠追求细节完美、精致创造的成果。
4.2 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举措
4.2.1 将工匠精神引入到专业教学中,领会内涵。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中要将中国古代工匠精神所涵盖的勤奋敬业、钻研技艺、坚持专注、精益求精、责任担当、和善诚信等内容,传达给学生。在各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将工匠精神渗透其中,要让学生理解并能感受到“一丝不苟、专心专注、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内涵,培养学生树立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
4.2.2 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实践教学中
在校内进行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做”,身体力行,达到知行合一。在学生接受技能训练时,教师创造条件,设置具体的生产场景,奉行“实训现场就是生产现场”的理念,让学生能更真切地体验“工匠精神”的实质。在校企合作的企业实习时,工匠师傅的言传身教,是高职学生学习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学生未来成才的目标是生产一线的大工匠,工匠师傅以“师带徒”的方式,手把手地教会学生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同时,把工匠精神的精髓灌输给学生,为学生未来成才奠定基础。
4.2.3 将工匠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在各高校风起云涌,也取得了有效的进展,但是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有人偏激地认为,“双创”教育就是“互联网+”加上“大脑风暴”,教学中过于强调新思路、新方法、新包装,忽略了传统的基本程序和工艺、忽略了细节和品质。在“双创”教育中注入工匠精神,就是要做到摈弃浮躁、精雕细琢、不断进取、永不自满,把工匠精神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始终,培养高职学生坚守信仰、顽强执着、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工匠品质,养成踏实、严谨,不浮夸、不浮躁的工作态度,为今后的就业及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4-5]。
5 结语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注入工匠精神,是适应当前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断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本质特征。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大量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工匠精神的职业人。高职院校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培育学生敬业、专注、坚持、创新的优秀品质,不断为生产一线输送技艺精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蒋 豪,薛 影,吴碧玉,等.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育[J].文教资料,2017(19):174-175.
[2]刘小勇.略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德育功能开发与运用路径[J].职大学报,2017(5):131-132.
[3]窦 研.浅谈职业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J].经营管理者,2017(26):183.
[4]李詠梅.基于工匠精神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构[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5(3):68-71.
[5]宋晓弟.职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才智,2017(21):120-121.
关键词:工匠精神;创新创业教育;高职学生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时期,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而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创新创业”“工匠精神”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流行语。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职业人才重要基地,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要融入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使工匠精神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动力。
1 工匠精神的含义及特征
工匠是有专业技术、技艺专长的手艺人。工匠精神则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能力、品质的综合体现,它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从业者的一种良好心态,体现了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
工匠精神是一种在设计上追求独具匠心、质量上追求精益求精、工艺上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神,蕴含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可贵的品质。(1)专业、敬业。目标明确,打造最优质的卓越产品。(2)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将产品质量做到极致。(3)持久耐心、专心专注。执着地完善产品品质,永不止步。(4)追求突破、改革创新。工匠们不断地创新和发明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2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是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完成新的发明和发现,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能力。创业是在商业活动中,凭借自己拥有的或者是通过优化整合得到的资源以及所掌握的知识经验,结合自己独特的个性品质,完成任务,产生有价值的新观点、新方法及新成果,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的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新兴的现代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培养目标。它全方位地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以创新创业为主导,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包含教学的内容、方法及手段、思想理念、评价等方面的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是以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实用教育。
3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3.1 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世界经济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从短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不断迸发的创新活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经济能够顺利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1-2]。
3.2 高职教育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高职院校的主要使命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企业输送一线人才。但就目前情况看,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是以传授传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主,跟不上社会生产的发展、技术的更新,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得到较好的应用,落后的教育体系也严重制约了高校自身的发展。因此,打破传统固化的教育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3.3 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需要
我国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市场竞争激烈,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大学生在校时就接受创新创业理念、更新传统的就业观念,打破常规就业方式,敢于直面未来的挑战。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创业带动并扩大就业,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必经之路[3]。
4 工匠精神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4.1 工匠精神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培育并行不悖,“双创”教育强调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创新过程中要有专注、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有一以贯之、衔接过去未来的东西,即工匠精神。一方面,工匠精神作为创新精神的支撑,另一方面,创新精神作为工匠精神的动力,创新是在思想的灵动、巧妙的奇想和义无反顾的决心是进行的,而工匠精神注重的是细节、完美、卓越以及锲而不舍的态度和永不满足的追求。创新可以使产品的设计、功能有跨越式的发展,但工匠精神能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卓越的品质。在全社会都推崇创新创业的浪潮下,工匠精神能够很好地矫正创新过程中的非理性、激进式的行为,保证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及创新设计能够合理、有效地完成、落地。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最终融合在完成的产品中,相互渗透。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工匠精神是基础,创新精神是引领,一件品质完美的产品,不但是满足市场需求、不断创新的产物,也是工匠追求细节完美、精致创造的成果。
4.2 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举措
4.2.1 将工匠精神引入到专业教学中,领会内涵。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中要将中国古代工匠精神所涵盖的勤奋敬业、钻研技艺、坚持专注、精益求精、责任担当、和善诚信等内容,传达给学生。在各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将工匠精神渗透其中,要让学生理解并能感受到“一丝不苟、专心专注、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内涵,培养学生树立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
4.2.2 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实践教学中
在校内进行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做”,身体力行,达到知行合一。在学生接受技能训练时,教师创造条件,设置具体的生产场景,奉行“实训现场就是生产现场”的理念,让学生能更真切地体验“工匠精神”的实质。在校企合作的企业实习时,工匠师傅的言传身教,是高职学生学习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学生未来成才的目标是生产一线的大工匠,工匠师傅以“师带徒”的方式,手把手地教会学生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同时,把工匠精神的精髓灌输给学生,为学生未来成才奠定基础。
4.2.3 将工匠精神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在各高校风起云涌,也取得了有效的进展,但是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有人偏激地认为,“双创”教育就是“互联网+”加上“大脑风暴”,教学中过于强调新思路、新方法、新包装,忽略了传统的基本程序和工艺、忽略了细节和品质。在“双创”教育中注入工匠精神,就是要做到摈弃浮躁、精雕细琢、不断进取、永不自满,把工匠精神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始终,培养高职学生坚守信仰、顽强执着、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工匠品质,养成踏实、严谨,不浮夸、不浮躁的工作态度,为今后的就业及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4-5]。
5 结语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注入工匠精神,是适应当前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断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本质特征。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大量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工匠精神的职业人。高职院校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培育学生敬业、专注、坚持、创新的优秀品质,不断为生产一线输送技艺精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蒋 豪,薛 影,吴碧玉,等.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育[J].文教资料,2017(19):174-175.
[2]刘小勇.略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德育功能开发与运用路径[J].职大学报,2017(5):131-132.
[3]窦 研.浅谈职业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J].经营管理者,2017(26):183.
[4]李詠梅.基于工匠精神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构[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5(3):68-71.
[5]宋晓弟.职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才智,2017(2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