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投入机制的国际比较分析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14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通过对德国、瑞士、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投入的比较与分析发现,它们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显著差异,但总体来说,充分发挥国家财政力量、建立学员成本分担机制、合理调动企业财力资源、积极凝聚社会各方力量以及鼓励学校自营,已经成为其投入机制的发展特点和主要趋势,这些都可为完善我国高职教育投入机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育投入机制 教育经费 发达国家
  [作者简介]张连绪(1963- ),男,河北保定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王超辉(1974- ),男,湖南邵东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纪委办公室,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财务与管理。(广东 广州 51148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广州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教学改革类)“广州市属高职院校生均综合定额拨款制度探究”(项目批准号:穗教高教[2013]22号)和2013年度广州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体制改革类)“高职院校办学投入机制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穗教高教[2013]22号)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9-0022-0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教育投入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础,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高职教育也不例外。目前有关高职教育投入体制等问题的探讨,已成为高职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试通过论述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投入状况,分析高职教育的来源结构,进而理解和把握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投入机制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高职教育的投入机制提供借鉴。
  一、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投入状况
  德国高职教育的良好发展,与高效率的办学体制以及完善、灵活的教育投入机制密不可分。德国高职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企业组织或者行业组织的资助,以及极少数社会团体的捐助等,其中,政府财政拨款是由联邦劳动局、州政府以及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提供的,而企业组织或者行业组织的资助包含有“企业直供和企业外集资”①两种方式。德国职业教育的经费85%来源于企业,15%由州政府列支,并对学生免收一切学杂费。另外,失业者参加培训时,政府会按每学时拨给补贴费7~12马克,一年为1.5~2万马克。②
  瑞士深受邻国德国的影响,其职业教育体系也十分完整,当今大概有5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瑞士,每年约有2/3的学生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可以说,大部分就业的瑞士人有接受职业教育的经历。根据瑞士联邦经济事务部发布的“2008~2011年教育、科研和创新指南”得知,瑞士联邦进一步加大了职业教育投入,4年对职业教育总投入 27.08亿瑞士法郎。可见,政府财政资金是瑞士高职教育投入的主要来源。此外,《瑞士联邦职业教育法案》规定企业要资助一定的培训费用,并且学生是免费学习。据2007年的一份资产收益调查显示,企业投入职业教育的净花费为47亿瑞士法郎。③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与教育投入的持续增长密不可分。从《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法案》中教育基金的设立,到《面向21世纪的教育与培训》中经费机制的改变,以及《职业培训法》中企业投资的规定,英国的高职教育投入逐渐形成了以政府投资为主(约占经费总投入的75%)、受教育者学杂费为辅(约占经费总投入的8%),积极吸引企业资助和社会捐赠,以及学校自创营生等多渠道发展的体系。
  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独具特色,其中最有“魅力”的当数社区学院。社区学院是美国高职教育的主力军,是美国实施高职教育的主要机构。社区学院的教育经费构成状况为:联邦政府的专项拨款(占经费投入的15%),州政府拨款(占经费投入的38%),当地企业和社会机构的资助(占经费投入的21%),受教育者学费收入(占经费投入的17%),其他收入(占经费投入的9%),政府财政和学生学杂费占美国社区学院教育投入的70%。
  澳大利亚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机构是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英文简称为TAFE。当前,澳大利亚全国有250所TAFE学院,在校生约130万,发展势头迅猛。④TAFE学院融资的渠道主要有政府财政拨款(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拨款)、向受教育者收取学费(学生缴纳或贷款)及学校自筹经费(自营创收、接受捐赠等)三类方式。以首都堪培拉TAFE学院为例,2009~2011年,政府绩效投入的资金总额为64556、69279、70699千澳元,其所占比例分别为59.75%、63.48%、66.08%;而商业和学生学杂费收入为22189、22268、21831千澳元,其所占比例依次是20.54%、20.41%、20.41%。⑤可见,政府财政和学生学费也是澳大利亚高职教育投入的重要部分。
  二、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投入机制比较
  纵观世界各国高职教育投入主体的来源,大致可分为政府财政投入、社会力量投入、企业资助投入、学员学费投入及其他投入等。笔者分析了德国、瑞士、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五国的高职教育投入状况(如表所示)。
  1.在政府拨款上保持高度一致性。从上表不难看出,在德国、瑞士、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五国高职教育投入的来源中,政府拨款占有很大的比例,一般在50%以上,英国的比例更达到70%以上。由此可见,德国、瑞士、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五国在政府拨款上保持高度一致性。事实上,这些发达国家对于高职教育投入的财政拨款不是一种简单、无序、零散的政府行为,而是具有法律意义。他们重视高职教育,将高职教育看作社会发展和经济腾飞的保障,并且专注于教育投入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效益,所以,高职教育的投入实质是一种具有明确规定、符合法律条文、有专项专向、带有期望效益的国家财政经费。此外,政府的财政拨款不是一种“平均主义”,其拨付金额数由学生人数、专业授课时效、规定的时授课标准等决定,并且实行绩效制财政投入,这也成为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经费中政府投入的主流趋势。   2.在企业资助上具有相似性。近年来,由于国际社会带来的风险连年不断、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相继滋生,加上国内市场发展的不景气,发达国家的教育经费也出现了问题。德国、瑞士、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五国在高职教育投入上探索新的策略,其中,寻求企业资助、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共赢”或者“双赢”,开始成为教育投入的一种主流取向。从上表可知,企业已成为德国、瑞士、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五国高职教育投入的重要主体。尤其是德国和瑞士,企业资助在高职教育投入中的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这是与两国的社会、经济、科技等状况紧密相连的。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实质是一种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模式,其经费来源也是“双元的”;而瑞士的职教模式是“学徒制”,即“师傅带徒弟”,类似于德国的“双元制”,由行业机构或企业组织承担培训费用。总之,德国、瑞士、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向企业资助靠拢的高职教育投入,是学校和企业之间资源的优势互补、发展的长远规划及利益的共同占有。
  3.在个体学费上具有显著差异。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即使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欧美国家,他们之间的教育政策也有显著的差异,就高职教育投入中的学员成本分担即个体学费而言,各国大有不同。从23页表可见,德国和瑞士规定,学员免交接受职业教育的费用,几乎不承担任何教育成本,还会得到一定的教育补贴或助学金等;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则相反,个体学费要承担高职教育的学费,美国和澳大利亚,学员分担的教育成本占经费投入的近20%。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收取学员一定的教育费用,但是学员对象一般为海外学习人员,或是那些接受继续教育的学员。其实,这样的差异也与国家的基本国情分不开。譬如瑞士,人口数量接近800万,人口密度为188人/平方公里,人均GDP为81160美元,并且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比例很大,生均教育投入相对较高,已经达到不需要学员承担教育成本的水准。
  除此之外,由于社会力量(国内知名人士、校友、基金会、协会或组织的无偿捐赠和国际友好人士、基金会或组织的捐赠等)的投入相对较少,而且这种投入具有流动性、断续性、不时性等特点,对于发达国家高职教育而言,这种差异性并没有深远的影响。
  三、对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投入机制的分析
  世界知名的高等教育财政问题专家、美国教育经济学家布鲁斯·约翰斯通(Johnstone Bruce)提出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cost sharing),认为应由纳税人(政府)、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捐赠)共同分担高等教育的成本。⑥但是,理想和现实大都难以吻合,应然与实然之间存在差距。因此,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投入机制也是一种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表现出一定的发展特点。
  1.充分发挥国家财政力量。国家财政分配作为一定意义上的政权控制,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成为发展某项事业的物质保证,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国家财政投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德国、瑞士、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投入体制中,政府有高额的拨款,通过制定一定的财政支持法案与策略,加大政府对高职教育的财政投入,充分发挥了国家财政力量,其投入力度和总额大都占据高职教育经费的一半甚至2/3以上。具体来说,德国、瑞士、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高职教育政府投入主要分为国家中央政府(联邦政府)、州政府及基层政府的层级,即各级政府都充分发挥财政力量,保证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的稳定。
  2.建立学员成本分担机制。从公共产品的内涵来讲,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或“混合产品”,带有非排他性,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非竞争性公共产品,高职教育也是如此。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员缴纳一定的学费,共同分担教育投入,合乎一定的逻辑。虽然德国和瑞士没有建立学员成本分担机制,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已经运作该机制多年,这一机制已成为这两国高职教育投入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当前,高职教育学员免交学杂费在大多数国家还只是一种理想,所以,建立学员成本分担机制是大多发达国家维系高职教育投入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促进教育经费的增长以及提升学员的高级职业技能。
  3.合理调动企业财力资源。目前,将企业财力资源纳入高职教育投入机制,已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从德国、瑞士、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五国的教育实践来看,德国和瑞士已经充分调动了企业的财力资源,并通过法律规定、税收减免、校企合作等方式,实现了政府、学校、企业的共赢。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三国则不容乐观,企业尚未成为高职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英国的“征税—授予”机制和澳大利亚的“培训保障计划”,都遭到企业的强烈抵制。然而,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变化,大部分发达国家正在努力调动企业财力资源以投入高职教育。近年来,英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很高,参与的方式日趋多样化,企业投资职业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交纳职业教育税、提供助学资金、为职业教育提供技术支持、研究设备和经费以及直接投资创办职业技术学校等。⑦
  4.积极凝聚社会各方力量以及鼓励学校自营。政府经费、企业资金和学员学费是高职教育投入机制的三个支点。德国、瑞士、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五国高职学校除了发动这些直接的利益团体外,还积极凝聚社会各方力量,进一步增强教育投入机制的灵活性,争取到除政府、企业和学员之外的更多办学经费和资源,切实保障高职教育经费的稳定增长。另外,德国、瑞士、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高职学校的自我创收或盈利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基本方式包括:扩大招生人数尤其是海外学生;为公司、企业及社团等用人单位开展各种培训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将其转化为研究成果,并进行生产创利等。发达国家通过这些途径进一步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并完善投入机制。
  [注释]
  ①江红英.中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研究[D/OL].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QueryID=6&CurRec=1&dbname=CMFD9908&filename=2005100969.nh&urlid=&yx=&v=MjU1NDdmWnVkcEZDbm5WYjdBVjEyN0c3SzRIdGpLcHBFYlBJ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DY=,2004-12-01.
  ②段玉青.德国职业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对我国西部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财会研究,2012(2):41.
  ③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Switzerland 2009-Facts and Figures.Federal Office fo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OPET)[EB/OL].http://www.bbt.admin.ch/the-men/berufsbildung/index.html?lang=en,2009-02-25.
  ④张玲.澳大利亚TAFE教育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10(2):91.
  ⑤CIT.2011 Annual Report [EB/OL].http://cit.edu.au/_data/assets/pdf_file/0009/30330/2011_CIT_Annual_Report.pdf,2013-01-05.
  ⑥Johnstone,D.Bruce.Financing Higher Education:Cost-sharing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M].Boston:Boston College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HigherEducation,and Rotterdam:Sense Publishers,2006:12.
  ⑦罗贤义.高职院校融资渠道多元化问题研究[D/OL].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QueryID=11&CurRec=1&dbname=CMFDLAST2012&filename=1011264485.nh&urlid=&yx=&v=MDE4NDJDVVJMNmZadWRwRkNuZ1Vyek5WRjI2SDdHK0d0WEVxcEViUEl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I=,2009-10-20.
其他文献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制造系统的发展趋势以及制造系统在分布式动态物流规划方面应解决的一些问题.探讨了离散制造系统在网络协作的制造环境下基于制造资源能力与状态的分布式系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肖邦和声旋律在《肖邦练习曲之离别曲》中的运用,通过和声、和弦外音等方面的分析对肖邦作品进行简单了解,也通过对其它作品的深入探究,体会到肖邦音乐的魅力及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钢琴;和声;和弦外音;和声过渡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乐曲背景介绍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在其旋律、技巧等方面的转变必然会导致作曲家在创作手法上的新变化,他们致力
通过借鉴国外技术并结合国内汽车行业的现状,开发出汽车纵梁数控冲孔生产线,实现自动化、柔性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高校教育的起点,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文章将结合当前师范院校入学教育的现状,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对高等师范院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进行
我国已研制出一种能够从加工感光材料排放的定影(漂定)废液中提取金属银,并可实现废液的再生和回用的专用设备——智能电解提银机。该设备由北京巨银环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制成
【摘要】甘肃具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的音乐更是音乐史上的璀璨明珠,过去注重保护,近年来随着思想的转变,传承工作也被逐渐重视,口述也逐渐被重视起来,本文分析之。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口述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历史悠久,是我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独特的地理条件以及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