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会带来一个分崩离析的美国吗?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zz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的美国总统和国会大选不但掀起了空前的参与热潮,还带来前所未有的结果的不确定性。即使到了选前数日,各方对总统选举结果的预测,都认为自己支持的候选人将会毫无悬念地大获全胜。基本上如同大多数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支持者对于新冠疫情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的信息源也各有差别。
  2016年的总统大选结果特朗普“意外”获胜,使得许多媒体分析师对于民调的准确性提出质疑,包括民调采样是否倾向于反映民主党人、特朗普的忠实支持者是否在民调的参与度以及表态上有所保留。美国总统选举采用选举人团制度,而不是普选,因此全国性民调不是好的指标,而必须看关键摇摆州。
  新冠疫情造成大多數州采取了改变投票程序的因应措施,包括改变提早投票的时段和扩大邮递投票的范围,都使得之前可能无法参与投票的选民得以参与,因此带来新的变数。邮递期限,以及开票程序和时间也成为争议的焦点。加上特朗普曾经表态不会接受败选结果,并且质疑邮递投票和选举过程的正当性。
  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媒体以及华尔街都准备,除非出现一面倒的情况,选后可能有一段时间结果悬而不决,甚至受到法律挑战,特别是总统大选更是如此。事实上,在选举日前,就选民如何、何时何地进行投票、收到邮递投票的截止日期,以及何时可以开始开票等细节,今年在全美各地已经出现了350多起诉讼。
  截至北京时间11月5日凌晨零时为止,这场选举仍被美国媒体描写为“让人咬手指甲的充满悬念”,未有明确的结果。截至发稿时,六个关键州——宾夕法尼亚、密歇根、威斯康星、亚利桑那、内华达以及佐治亚——的差距仍如“剃刀薄缘”的接近。由于邮递选票计算开始得晚,特别是宾州,计票可能仍然需要数天。如果某些州的计票结果接近,并且对最终结果有影响,败选者可能对该州的计票提出诉讼。
  如果此次美国大选后出现对于选举结果和过程的司法挑战,会不会导致激烈的街头冲突,甚至带有暴力的示威抗议?美国引以为豪的民主机制,是否能够支持和平的政权转移或行政系统运行?

空前的参与度


  今年通过邮寄选票或提前亲自投票的人数,比四年前的美国大选超出许多。选举专家预测,今年全美范围内的邮件投票率将在50%~70%之间,而2016年约为23%。提早现场亲自投票也打破了纪录。预计大多数美国人将有史以来第一次在11月3日大选日之前投票。
11月2日,美国加州洛杉矶比弗利山庄,购物街上的商户们做好准备,在选举日之前用木板挡住了窗户,以防大选引发的骚乱。图/人民视觉

  距2020年选举日还有三天的时间,一些州的早期选民投票率已经是2016年的六倍多。截至10月31日上午,“美国选举计划”所提供最新数据显示已经有9006万选民投票,已经超过2016年1.39亿人投票总数的64.8%。夏威夷(104.5%)和关键州得克萨斯州(100.4%)的提前投票已经超过了2016年的总投票数。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到了11月3日选举日为止,全国已经有至少1.027亿人提前投票。佛罗里达大学教授迈克尔·麦克唐纳预测今年美国有望实现1900年代以来最高的选民投票率。
  虽然数据并不完整(因为有些州未能提供政党信息),提前投票数中政党隶属关系分布如下:45.9% 民主党人;30.1%共和党人;0.7%小党;23.3%无党派关系。
  这个数据显示民主党人倾向于提前和邮递投票,而共和党人倾向于投票日当天到投票所现场投票。但是在佛罗里达、北卡罗来纳州、内华达州和爱荷华州四个重要州,共和党人开始在选举前四日追赶民主党提早投票的优势。

选举前的法律争议


  特朗普拒绝承诺接受选举结果,并用极限快车的方式(从9月26日提名到10月27日就任)把艾米·康尼·巴雷特法官送进美国最高法院,以填补因露丝·巴德·金斯伯格逝世而留下的空缺。这使得目前最高法院保守派VS自由派的法官比例为6:3,为选后可能的司法挑战提前布局。
  虽然美国法官在理论上应该超越党派,但是2000年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阿尔·戈尔就佛罗里达州有争议的选票纠缠不清,最高法院的判决依照既有的政治倾向而由保守派(共和党)胜出。
  最高法院在10月28日拒绝改变关键州北卡罗来纳和宾夕法尼亚的州法院对延长投票截止日期的决定,使这两州有更多时间接收以选举日为邮戳的邮寄投票。特朗普的竞选团队和共和党反对这些州的延长期限,因为根据民调显示,支持拜登的选民倾向于以邮递方式投票,而支持特朗普的选民倾向于到现场投票。
  特朗普和共和党人的竞选策略之一是降低美国邮政的经费,从而耽误选票的邮递。美国华盛顿州联邦法院与宾夕法尼亚州最高法院同时在9月17日做出裁决,下令中止邮政总局局长近日做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因为这些措施意在干预2020年总统大选。
  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在10月28日裁决的两个案例站在三个自由派大法官的立场,支持了关键州宾夕法尼亚州法院的延长命令。但是10月26日最高法院以5票对3票否决了联邦法官在威斯康星州下令的缺席投票截止日期的延长方案。罗伯茨提出的理由是,州法院比联邦法院更有资格诠释选举法,威斯康星州的延长决定来自联邦法院,而非州法院,不同的体系有不同的适用先例。因此,最高法院决定允许修改宾夕法尼亚州的选举规则,但不允许威斯康星州修改选举规则。
  选举日前一天,休斯敦地区的联邦法官驳回共和党的起诉,诉讼企图作废12.7万张早期驾车投票的选票,但法官表示将反对在选举日用这种方式进行投票,导致哈里斯郡宣布关闭大部分驾车投票的地点。   这些纠纷使不少人担心,一场富有争议的选举将严重破坏对美国民主的信心。然而这种有争议的选举在美国历史上并不少见,其中除了一个例外,它们并没有严重损害美国的政治体系。研究美国选举的政治学家亚历山大·科恩认为,即使特朗普或拜登对大选的结果提出异议,美国民主仍将得以持续。

选举合法性与政权和平过渡


  科恩认为,选举本身是支持政府和体制的要素:“选举产生了合法性,因为公民为国家领导人的选择作出了贡献。即使在过去有争议的选举中,合法性也得以维持,因为这些争端是按照规则处理的。政客和公民可能对结果的不公正性大声抗议,但大多数有争议的总统选举都没有对政府的合法性构成威胁。”
  在法治社会中,选民不但是投票支持特定候选人,也等于是对制度和规则投的信任票。美国2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几次类似危机:1800年,托马斯·杰斐逊和亚伦·伯在选举学院获得了相同数目的选票。众议院遵循宪法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经过36次投票,杰斐逊获胜。
  1824年,安德鲁·杰克逊获得了超过约翰·昆西·亚当斯和其他两位候选人的普选和选举人票,但未能赢得选举团多数所需。众议院按照宪法规定的程序,选择亚当斯作为获胜者。
  1876年,拉瑟福德·海耶斯和塞缪尔·提尔登之间的选举备受争议,因为南部几个州未能明确证明获胜者。后来由国会设立的选举委员会通过党际谈判解决。
  1960年,民主党人约翰·肯尼迪和共和党人理查德·尼克松之间的竞选活动中充斥着选民欺诈的指控,尼克松激进的支持者在许多州都要求进行重新计票。最后由于在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尼克松勉强地接受了这一决定,而不是使美国陷入内乱
  2000年,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就佛罗里达州的选票发生争议。最高法院的决定终止了重新计票的过程。戈尔公开承认布什胜利的合法性时说:“尽管我强烈不同意法院的判决,但我接受。”
  这些实例显示,尽管败选者和支持者对结果感到不满,但是在法治的基础上,败选者接受了法律程序所得出的结果,使得美国民主政治制度得以持续。

美国分崩离析的可能性


  但是美国历史上有一次例外:1860年的选举结果通过血腥的内战来解决,美国内战导致60万美国人丧生,但是美国保持完整。
  亚伯拉罕·林肯击败其他三名候选人后,南部各州拒绝接受结果,他们认为选择不保护奴隶制的总统是非法的,从而选择藐视选举结果。这场选举合法性的争端基于南北之间的根本分歧,沿着地理分界而形成不可逾越的鸿沟和对峙。
  1860年选举和其他有争议的选举最关键的不同之处是,南方和北方在奴隶制的道德问题上存在绝对的分歧,此外美国南方同盟各阶层之间基本上是统一联手。
  目前的美国虽然在政治和社会上存在某種程度的“分裂”,但政治信仰的分布远比内战时南方同盟的意识形态凝聚力更为分散和复杂。这说明很难出现具有实际分裂的政治势力,因为这些势力之间可能缺乏足够的凝聚力或一致的核心利益。
  如果特朗普拒绝承认选举结果的合法性,并且拒绝交出总统大权。在美国最高法院裁决期间,美国国内是否会出现大规模骚乱和袭击事件,呈现美国南北战争以来最混乱的局面?
  拜登表示,如果特朗普输了,但不承认结果,军队将护送特朗普离开白宫。军方高级官员和众议院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民主党众议员亚当·史密斯表示,特朗普如果对选举结果提出异议,就不能指望国防部提供军事援助。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尔利将军在8月28日书面回应国会议员的提问说,他认为军队在选举中将不起作用。
  今年夏初,明尼阿波利斯的一名警察杀害了黑人乔治·弗洛伊德之后而引起多州街头抗议暴动,但是面对特朗普呼吁军队镇暴之际,国防部长马克·埃斯佩拒绝启用《暴动法》派遣现役军人平息骚乱。当时军事官员表示准备无视总统命令,因为军队宣誓效忠的是美国宪法,而不是特朗普。以同样的逻辑,军事领导人向众议院保证,他们将无视干涉选举的非法命令。
  如果特朗普或拜登不承认选举的结果,美国宪法明确规定了解决的步骤:首先,总统不能单方面宣布选举无效。其次,投票违规行为将由负责选举程序完整性的争议州进行调查。
  根据美国的宪法原则,各州的法律主导本州的投票程序,因此选举纠纷将先由州法院处理。想要在任何特定州挑战选举结果的候选人,必须首先确定选举过程违反的州法律规定。在大多数情况下,州法院的决定将决定哪位总统候选人获得州选举人票。
  下一步可能是向最高法院上诉。为了推翻任何州的初始选择,必须证明存在计票错误或选民欺诈的证据。如果这些法律挑战失败,在就职日,当选总统将依法就任。就任的总统将拥有充分的法律权力来行使其办公室的权力,除非受到弹劾不能被罢免。
  尽管2020年大选的结果肯定会使许多选民感到不满,但大多数法律专家认为,美国的法治基础足够抗压,目前美国并没有像1860年全面分裂的历史、社会和地理力量。
  早期的投票数据显示,民主党人通过邮寄方式进行投票的人数远多于共和党人。因而选举专家认为,在宾夕法尼亚州和威斯康星州等直到选举日才计算邮寄选票的州,初步结果可能会偏向特朗普。民主党人表示担忧,特朗普将在选举之夜宣布胜利,然后声称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所计入的支持拜登的邮寄选票涉及选举欺诈。
  选举夜凌晨零点49分特朗普发推文写道:“我们的投票数上升很大,但他们正试图窃取选举。 我们永远不会让他们这样做。 投票结束后将不能再允许投票!” 推特在这则推文后添加了错误信息标签,指射特朗普的信息包含“关于选举的潜在误导性主张”。
  随后特朗普在白宫宣布选举已经结束,实质上他已经“获得胜利”,他的团队将直接上诉到最高法院禁止选举日后继续投票。事实上,选举日后有些州继续统计的选票,并不是选后的投票,而是之前选民通过合法过程已经投的票。并且按照美国的选举制度,特朗普可以在个别州挑战该州的选举程序,但是不能直接陈情最高法院干预选举结果。

美国人会接受选举结果吗?


  如果美国大选结果进入司法挑战程序,是否会在多事之秋的2020形成社会动荡? 这个问题有几个层次:支持一方的选民是否会接受另一方获胜的“正当性”?如果不能接受,诉诸法律挑战的可能性如何?是否会进而质疑选举过程本身公平与否?如果还不服,是否会走上街头抗议?
  今年经历了“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抗议运动,以及由白人至上主义者在许多州挑起的反对抗疫封城令的示威,使得“法律与秩序”变成许多选民担心的重要考虑。而如果选举纠纷激烈,可能会带动另一个街头示威的风潮。
  美国各地的执法机构正在幕后为任何内乱的发生做积极部署和准备。例如,西雅图警察局正密切追踪右翼极端主义团体之间的讨论,并且开始调度和培训人员,确保在11月3日选举日前后有足够人力保障公众集会的安全。但是到目前为止,警方认为这些组织的讨论尚未构成任何实际威胁。
  选前几天美国各地的企业和零售商已经开始在店面橱窗钉上木板及采取其他安全措施,以防在选举日当天或前后可能发生街头暴力动荡。乔治华盛顿大学建议学生在选举日之前储存冷冻食品、药物和其他用品,就像为飓风或暴风雪即将来袭一样为“选举日”做准备。
  首府华盛顿特区的几家知名企业计划在选举日或整周关闭。特区地铁警察局表示尚未收到暴力威胁,但许多团体已申请大规模示威的许可。
10月31日,美国加州洛杉矶比弗利山庄,特朗普支持者举办的造势集会上,支持者与“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议者(穿黑衣服)发生肢体冲突。图/人民视觉

  选前最后的周末,大批特朗普支持者在得克萨斯州中部围堵拜登的竞选巴士,迫使拜登的竞选团队打911紧急电话,甚至取消了某些竞选活动。特朗普甚至公开称赞他的追随者的极端行为。
  国际危机组织在一份长达30页的报告中警告说,两极分化的美国在選举前后将面临“陌生的危险”:“尽管美国人已经习惯了四年一度的竞选活动中一定程度的仇恨,但他们在记忆中并未经历当权者可能拒绝选举结果,或可能导致武装暴力的可能前景。”
  目前来看,最大的威胁仍然是少数的极端分子。种种民调显示,不管是拜登或特朗普当选,大多数的美国人仍然会接受大选结果。路透社/益普索从10月13日至20日进行的民意测验显示,在所有受访者中,79%的人将接受民主党候选人拜登的胜利,其中包括特朗普连任支持者中的59%。所有受访者中有73%表示将接受特朗普的胜利,包括拜登支持者中的57%。
  这个数据表示,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支持者中,各自有超过40%不能接受对方候选人获胜,但是能够接受的仍占多数。22%的拜登支持者和16%的特朗普支持者表示,如果他们支持的候选人败选,他们将进行街头抗议甚至诉诸暴力。
  另一个由富兰克林·皮尔斯大学和《波士顿先驱报》在9月30日至10月4日对全美100名登记选民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超过10%的美国人表示“不准备”接受总统的选举结果。受访的选民中,70.6%的人表示,如果特朗普获胜,他们准备接受结果;14.1%的人“不准备”接受,还有13.5%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在相反的情况下,有78.9%的人表示愿意接受拜登的胜利,有10.7%的人表示不接受,而9.3%的人表示不确定。

考验美国体制的“抗压性”


  上述调查也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美国的选举制度仍然抱有信心,82.0%的人表示他们对选票将得到准确的计数和正确对待“非常”或“有些”自信,其中表示“非常”相信占51.6%。10.7%的人表示他们不太相信,而5.5%的人说他们“一点也不相信”。当被问到是否同意选举和政治制度被“操纵和有偏见”时,有52.0%的人说他们不同意,有42.6%的人说他们同意。
  美国大多数新闻机构计划在今年预测选举结果时格外小心,因为早期结果无法提供全面的信息。一些州在11月3日晚上报告结果,但另一些州的计票过程需要更长时间,具体取决于何时开始计算邮寄选票。某些州不允许在选举日之前开票,因此有些州可能在选后数周内没有完整的结果。
  即使计票结果在选举日后不久完成,这次大选的激烈竞争证明了美国内部政治立场的分裂将持续影响社会。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投票出口民意调查的初步结果,选民在选举总统时就关键议题存在严重分歧,34%选民认为经济是决定支持总统候选人的首要考虑,21%认为是种族不平等,18%认为是新冠疫情。对于整体选民而言,不计他们支持的对象,新冠疫情都不是最重要的考虑,而是排行第三。
  但是选民对疫情的观感因政治倾向而产生分裂:特朗普的支持者更有可能将经济视为最重要的问题(60%),而不是新冠病毒(只有5%),而30%的拜登的支持者认为新冠病毒最重要,只有10%认为经济最重要。在拜登的选民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认为种族不平等是最重要的问题。
  特朗普支持者中大约有70%认为重建国家经济应是首要任务,而在拜登的支持者中,近80%的人认为遏制新冠病毒应是重中之重。40%的选民认为他们今天的状况比四年前特朗普当选前好,20%认为今天的状况比四年前逊色。约有一半的选民认为目前美国的经济状况不佳,55%认为新冠疫情带来财务困难,44%表示不受影响。
  超过五分之四的拜登选民认为,美国遏制病毒的进展不佳,而只有十分之一的特朗普支持者有这种感觉。
  尽管对美国的方向和防疫措施存在着强烈的分歧,CNN投票出口民调显示,大约有一半(46%)受访者表示对自己州的选票将被准确地投票和点票“充满信心”,大约与四年前相同。40%说“大致有信心”。只有8% 说不太有信心,4%说一点都没有信心。
  美联社/福克斯新闻的民调显示,58%的拜登支持者对于这次大选的计票表示非常或是相当有信心,而61%的特朗普支持者表示没有信心。
  整体而言,美国式的分歧属于“外显型”,也就是不同政治理念的群体会很活跃地表达不同的尖锐意见,形成表面上很大的撕裂感。最后衡量这个系统能否正常运作的尺度取决于政治和社会体制的“抗压性”,也就是面临高压和矛盾时,如何有秩序地化解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激烈冲突。
  无论如何,基于不同权力的制衡与法治系统的程序,美国的体制应该能够承受2020年选举的巨大撕裂。在疫情威胁下空前的投票率,显示了美国人仍然相信民主的力量,借由投票来表达他们对于制度的信心。
11月3日,一些民众在美国华盛顿白宫附近参加示威活动。图/人民视觉
其他文献
由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中共江苏省镇江市委宣传部、镇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金山杂志社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2018)评选,经评审,最终产生三个奖项共9篇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5篇。  九篇优秀的作品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不仅彰显笔者艺术功底,其作品折射的思想性也值得充分肯定。  曾颖的《项链》妙处有三:第一,依附玩鸟人生活,灵动可读;有一只传奇的鸟,造成一个巨大悬
新冠病毒打击经济,也危及全球化。一股反全球化浪潮悄然兴起,其中,所谓“去中国化”声浪尤其刺耳。这些动向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但中国社会已形成的共识是,率先控制住疫情,复工复产,才是对“去中国化”最好的回应。  全球产业链高度连接,跨越国界和海洋,互联网更使生产成品的工厂能够从世界各地采购零部件和原材料。但必须看到,疫情后各国民粹主义抬头,供应链震荡令很多反全球化人士鼓吹“迁出中国”。借用中国企业家曹
在白桦林里寻找  对于白桦林里那些绿色的记忆  就像枯朽的树枝  浸泡在清凉的水里  用沉默不语的姿态  面对着各种眼神  有人类的目光  更多的却是动物的光顾  竖起一块块人造的风景雕塑  让空气的感受有些异样  站在这里思考着如何面对未来  白桦林里含有天然的属性  就像我们对食物的选择  酸甜苦辣的滋味各有所好  听说白桦树皮可以当作天然的纸  拿起自己真实的灵魂  在一棵树的皮膚上涂抹着心
《偶像来了》里的“团拜会”场面,林教主出场的场景咋那么眼熟?这不是机关领导来基层检查吗?有人跟前跟后寒暄,有人拉住领导的手表现出如滔滔江水的仰慕之情,没啥说的和还没想起来说啥的人,也必须静候在一旁点头傻笑。脑补一下,如果在大家对“天上降下来个林姐姐”各种心潮澎湃的当儿,现场有个人脑子一抽,不小心流露出“关我P事”的样子,就成了“非我族类”,会被镜头扑捉到“其心必异”,这人和教主有啥恩怨?是在借机炒
嗨,亲爱的文曲星,新年好!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小雨在线》已经一周岁了!在这个温馨的时刻,小雨姐姐感谢大家一年以来对《小雨在线》的喜爱和支持,不论什么时候,小雨姐姐都很乐意和你们分享生活中的趣事,也愿意倾听你们的烦恼,帮你们出出主意。我很高兴能成为大家的好朋友。大家在来信中提了很多问题,下面,我就在这里集中回答一下吧!  问题一:  怎么向《故事作文》投作文稿呢?  小雨姐姐:纸质稿件请寄到兰州
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深圳率先打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第一枪”不到两个月,这个计划就被临时叫停。  为响应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号召,位于首期执行名单中的多个城市决定将原计划于2019年7月1日起实施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六排放标准)提前执行,通过政策倒逼车企推出排放更清洁的车型。但现在,已经开始实施国六排放的海南和原计划提前至2019年1月1日起开始
8月12日,貨物列车停在德国西部城市哈根的转运点。当日是德国火车司机罢工的第3日。此次罢工的起因是德国火车司机工会方面认为加薪延迟,德铁和工会双方都同意如薪3.2%,但工会希望早点加薪,而德铁则表示需要更长的时间,以应对新冠疫恃带来的损失。图/人民视觉
早上,光头老师检查同学们写的日记。他打开曹贝克的日记本,看着看着,不禁皱起了眉头。曹贝克写的日记是——  第一节课上课了,经过好长时间,下课了。我们玩了一会儿,第二节课开始了,上的是数学。又经过好长时间,下课了。我们到操场做了课间操,接着第三节课又开始了,又经过好长时间,放学了。回到家,吃了午饭,又该上学了……  光头老师往后翻,后面几篇作文,大致一样。  “太不像话了!流水账!全是流水账!”光头
2019年3月12日,85岁的日本明仁天皇身着传统装束“黄栌染袍”,表情严肃地在“天照大神”的“贤所”前行礼,诵读“御告文”报告自己的退位。  这一仪式叫做“贤所奉告之仪”,它标志着日本天皇一系列退位仪式的开始,后续还有总共十大仪式。早在2017年12月,日本皇室就宣布,明仁天皇因身体原因将于2019年4月30日正式退位,皇太子德仁将在5月1日即位。除了十大仪式,加上皇太子登基相关仪式等,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