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中有评,激发兴趣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uiopg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扭转长期以来习作讲评耗时长、效果差的状况,我坚持在讲评中立足欣赏,科学讲评。努力让学生在作文讲评中真正体会到习作的成功之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探究提高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 立足学生;粗中有细;互动评析;扩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3-0-01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长久以来,我们看到现状是写作要求过高,教师评改过细,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一筹莫展,尤其是习作讲评课。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然而讲评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是根据作文教学的要求,对综合批改中发现的学生作文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前一次作文的总结,又是后一次作文的指导。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怎样利用作文讲评为学生开创一个正常的自由表达空间,已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值得研究的大课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要立足欣赏,科学讲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作文讲评中真正体会到习作的成功之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探索习作的有效途徑,提高写作质量。具体如下:
  一、导评粗中有细,激发写作兴趣
  适当降低门槛,鼓励多元创作。教育的艺术,说到底是鼓励的艺术,作文讲评亦是如此。语文教师如能在讲评中贯彻鼓励原则,敢于鼓励,善于鼓励,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说真话、实话、心理话,表达真情實感”。学生对大千世界的认识和看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的,他们有他们的活动天地和思维空间。在生活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写作,并从内心出发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对习作中的共性问题有选择地强调指出。学生习作出现的共性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语句不够通顺;2、内容不够具体;4、记叙文的“四要素”不全;5、文章的结构顺序比较混乱;6、记“流水帐”,不能突出重点等。这些共性问题,其实都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是完全应该掌握的习作要求。评讲中,切不可草草收场。假如始终不注意这些共性问题,它就会成为我们作文教学路上的绊脚石。这点不容忽视,不然就会“大意失荆州”。但我们在讲评课中,又要切忌面面俱到,蜻蜓点水。我们以往看到的是老师费尽心思精批细改,批评学生的文章这不新颖,那不具体,把学生辛辛苦苦写成的作文批得面目全非,贬得一文不值。学生则是随手往桌子里一塞等着应付下一次的任务。讲评时,学生又怎能听进去你的高谈阔论呢?因此讲评一定要根据学生在习作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确定一、两个重点进行集中落实。
  二、创设互评舞台,实现共同进步
  作文讲评不是单纯的教师讲评,学生听,而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讨论、评议、修改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作文讲评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有:修改式讲评、对比式讲评、欣赏式讲评、单项练习式讲评和指导式讲评。但要想上好讲评课,教师必须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和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作文讲评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穿针引线的作用。
  三、培养自改能力,切实强化写作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因此,在作文讲评课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鼓励学生积极而大胆地参与到自改中来,这是改变教师“包揽一切”的好举措,既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动手、用脑等多方面的能力,真乃“一举多得”,有百利而无一害。同时还可以把评改前后的文章进行对比欣赏,要特别肯定学生自己的相对进步,这样的表扬才不会仅限于写作基础好的同学,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努力成果的机会,使被评价者透过他人的赞赏而受到激励。通过激发提高,唤起他们“我要修改,我要写得更好”的心理需求,从而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值得提出的是在学生动手自改前,教师一定要强调“三分文章七分读”,同时提出相应的要求,切不可草率收场,敷衍了事。学生在自评过程中还容易对一篇文章全部否定或肯定,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肯定其主流,寻找和发现习作的闪光点,在批评、帮助、指出不足的基础上树立习作者发展的信心和改正缺点的勇气,指明其习作的发展方向,并且让学生懂得评价习作的目的,不仅在于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肯定或否定形成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让每个同学在写作方面能充分发展。
  四、鼓励课外扩伸,欣赏成就孩子
  另外,我们还可以把习作讲评延伸扩展至作文课外,如采用“课前三分钟展示评析”,让学生课前读一篇自己的优秀习作并辅以精彩点评。编辑“优秀文句欣赏”之类的小册子,把那些好词好句好文章装订在一起,配上指导和欣赏性评语,在教室展示。在年级或学校内举行优秀作文展览,也是一个好方法。让他们能够充分“炫耀”自己的成果,享受成功的愉悦,从而对写作产生愈加浓厚的兴趣。建议他们适时把自己的习作带回家读给父母亲人和小伙伴听等等,且尽可能留下口头或书面寄语,对习作中的优点或不足要作出相应的评价。特别要指出习作者取得的点滴进步。还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征文投稿,激发孩子反复修改作文,写高质量作文的欲望,争取让孩子在各种大赛给予的肯定中享受到写作所带来的快乐。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语文老师只要能吃透《新课标》的精神,对学生的作文能给予科学、正确的评价,能通过激励性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讲评学生作文时讲究科学,注重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评改学生作文时不搞“一言堂”,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极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自由、健康向上的学习、育人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作文教学尤其是习作讲评一定会“百花齐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胡静.《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陈丽娟.《师道.教研》——浅谈有效评改小学作文的粗略
其他文献
客人在纸上写着:“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读《音乐巨人贝多芬》,如果目光不深触上面的文段、心灵不与其共震,表明根本是在文本的表层浏览,上面的文段是文章的魂,可以说是文眼。这些文字折射了贝多芬的整个精神气质、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客人采访贝多芬的目的是为了让万千大众了解贝多芬真实的好灵魂。“真实的好灵魂”是谁的定位?是客人吗?本文可以说是一篇人物传记
期刊
本课题采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技术提取龙胆中的有效成分,以UV和HP[.C作为定量分析手段,与传统提取工艺相比,具有提取物质量较高的优势,并对提取物进行了质量标准的初步研究,为龙胆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上及理论上的基础支持,为龙胆药用植物的资源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性工作。 本课题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研究,即: 龙胆药材总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初步研究,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以D101大孔吸附树脂(10cm×1.5cm)对样品进行纯化,龙胆苦苷为对照品,
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導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有疑点、有问
期刊
从有效课堂的提出,到高效课堂的实施,至卓越课堂的飞越,教育工作者们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不断地思考反思中寻求答案,我也有幸成了不断摸索中的一员。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打造卓越课堂呢?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下面我就如何把握好教学主阵地,在卓越课堂中做个有智慧的钓鱼者谈谈自己实践的经验。  首先,充分准备  垂钓之前一定要摸清所钓
期刊
【摘 要】 小学科学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学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心理学表明,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通过设计趣味性实验,培养学生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能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趣味实验;科学素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42.3【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历史价值观等核心素养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心。本人试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为例,确定取向;搭建平台,诠释历史价值观。  【关键词】 历史价值观;课堂教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3-0-0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部在2014年3月公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
期刊
【摘 要】 教育机智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对推动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内在修养。  【关键词】 教育机智;新课程;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3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3-0-01  教育机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变化,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对学生变化做出的及时的、灵活的应变
期刊
美术教育应该让孩子感受到幸福,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样,“在每一天醒来,照亮你每一个模样……我愿是清晨里阳光一段,爬过窗台在你脸庞。”孩子们不该错过的是新曦——清晨的阳光!所以我们应该推开孩子们心灵的门窗,让阳光进来。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拓展学科资源,而是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发现和创作美的灵感,使学生整体感知世界,在学习与创作的同时,体会自然的美、體验成功的快乐。让学
期刊
【摘 要】 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识。师生都敞开心扉、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是学生对文本的的理解、欣赏、评判,是学生张扬个性的一种自我超越。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他们用自己的经验世界和理解方式去阐释着文本,这是天然的由内而外的精神表达,课堂因对话而精彩!  【关键词】 小学;课堂;对话;阅读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
期刊
空气与氧气这个专题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作用,是开啟认识物质的重要专题,因此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考察比例。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空气的组成,随着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学生还需要知到空气质量的测定指标,为何PM2.5等这类生活常识。这类常识性知识成为了考题的热点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在复习此专题的时候多让学生课外关注了解身边的相关性的化学知识。  从空气的知识结构进行整理,如下图所示:  易错提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