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跳楼事件:孤独的生育真相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850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31日,一则新闻在网上引发热议:《孕妇喊疼想剖腹产被家属多次拒绝,无奈跳楼自杀身亡》—这天晚上8点左右,陕西榆林一名待产孕妇从5楼跳楼身亡。
  跳楼产妇马某年仅26岁。从马某所在医院发表的声明来看,她是由于对生产的疼痛恐惧,才导致了情绪失控。马某在生产期间,因疼痛烦躁不安,多次强行离开待产室,强烈地向家属以及向主管医生提出了剖腹产的请求,却未能如愿。最终产妇因难忍疼痛,导致情绪失控跳楼。
  事实上,医院之前在给马某做孕检时,就发现胎儿头部偏大,难产风险非常高,建议了剖腹产。但家属,包括马某那时都同意了顺产,并在《产妇住院知情同意书》上签了字。在院方出示的《产妇住院知情同意书》上,家属明确写着:“要求阴道分娩,谅解意外。”“要求静脉滴注催产素,谅解意外”。
  然而在生产的过程中,产妇马某由于疼痛难忍,改了主意要求剖腹产。在医院提供的视频中,还可看见马某曾两次下跪。网友最初都说马某是两次向家属下跪,但后来证明,有一次下跪的对象是从电梯里走出来的路人,并非马某的婆婆;而另一次下跪的确是对着马某的婆家人。
  马某出事之后,医院与家属各执一词:医院表示,是家属不同意剖,才导致了孕妇的自杀;而家属表示是医生不同意剖。有网友客观分析,三方其实都有责任:家属固执、孕妇脆弱、医院冷血。
  而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在指责马某家属的冷血、无情,都说马某跳楼不是因为生理上的疼痛,而是因为内心无法释怀的对丈夫产生的绝望与恨。还有女性道出生孩子不管有多疼多危险,都难以被家属及外人理解,因为大家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女人都得过这关!为什么就你娇气,疼得死去活来的!”



  马某跳楼后,有媒体人跑去产房观察,发现大部分待产妇的老公都表现出冷漠、无所谓,基本都在休息区玩手机、抽烟、闲聊。于是,舆论导向又变成了:千万不要为不爱你的男人生孩子。
  其实,归根结底,女人生孩子这事是孤独的,因为无论这个男人多疼你,所有的痛你都得自己承受。但老公疼你,你心里有个安慰;而老公不疼你,你就会恨,觉得不值。
  “妇产科就是一个高度浓缩的滚滚红尘。这里集结了生与死的挣扎、舍与得的纠结、老与少的代沟。”导演陈为军说。他曾拍摄过一部名为《生门》的纪录片,聚焦每一个中国家庭都会面临的生育问题。马某事件后,我们也把目光投向“生门”,截取了4位产科医生眼中和生育有关的故事片段,在这里,就能看到“滚滚红尘”。
  人物简介:春晓,刚加入福建一家医院妇产科的90后医生。
  妇产科是能看透人情冷暖的地方,我刚来不久,现在还有心情说故事,但5年后可能就见怪不怪了。
  我见过39岁的孕妇,已经怀孕8次,都是顺产,生了7个女儿;见过十七八岁就嫁给爱情的姑娘,产后10天脱肛痛得脸色苍白,最后她的老公和婆婆担心她动手术会影响喂奶,把她接回了家;我还见过羊水破了也见不到家人的女人,踹手术室门的男人,不肯从护士手里接过女婴的婆婆。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28岁的姑娘,怀孕后就来过医院3次,一次是确认妊娠,一次是28周时做了个彩超,最后一次是她感觉不对来医院检查,结果胎儿已死在肚子里了。确认要做引产后,家属一直在骂她。准备手术时,她高热了,必须退热24小时后才能手术,家属却跑来跟医生说,要保证不影响她的子宫。
  我一直都觉得,在准备成为父母这件事上,虽然没有考试,但必须要储备足够的知识。只有了解了,医院的建议你才能有底气决定是否同意执行。丈夫也只有知道妻子将要面对的疼痛和困难,才能做出合理的决定。
  我实习时还碰到过一个产妇,没有剖宫产手术指征,我们也不建议她剖,但她疼,坚持要剖。家属不同意,她就闹,用头撞待产室的门。这是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非医学上的指征我们称为社会因素,包括另外一些可能影响产妇要求剖宫产的原因,比如总有人觉得剖腹产更安全。另一个被社会因素影响的状况是,很多人为了小孩将来能早点入学,会要求孩子一定要在8月31号出来,这一天,我几乎一整天都泡在手术室做手术,家长都希望赶在12点之前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
  更可怕的不是這些,而是产妇和家属都不了解状况,还达成“统一战线”。前两天我值班的时候,午夜12点有一个46岁怀孕41周的超高龄产妇入院,胎监提示存在胎儿窘迫,孩子双顶径为97,她的肚子硕大,双下肢浮肿,应该剖腹产,但她还打算自己生,家人也说剖就是医生要赚钱。大半夜的,我虽然生气,也还要保持微笑一直解释。
  在妇产科待得越久,越发觉得女孩不容易。
  人物简介:李家福,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我是很容易获得快乐的。这种快乐很简单,因为棘手的事经过我的处理能变得顺利,孩子出生,家人开心,我也开心。
  在产科,最常见的是不愿意顺产的产妇。她们内心有很多害怕,怕难产,怕疼痛,怕出血,怕心脏窒息,怕小孩骨折,怕产程太长等等。你也不能说这些都是不必要的担心,但你要耐心,确切地了解她不想顺产的理由,才能真正说服她接受医生的建议。
  我之前碰到过一位产妇,她有1米7,大块头,怀的孩子6斤,一开始就要剖腹产。我问她,你身体条件那么好,为什么不愿意顺产?她说怕疼。我说到时候给你打麻醉,但她还是坚持剖腹产。
  后来反复追问,她才告诉我,怕分娩之后影响夫妻生活。知道她的心结后,我把她丈夫拉过来一起做工作,告诉他们,这个说法没什么科学根据。最终她被说服了,生的时候很快,3个小时就结束了。
  也有悲痛的事。我见过一个27岁的孕妇,农村人,第一次结婚时剖腹生了一个丫头,离异了再婚,再次怀孕。到了预产期,婆婆知道怀的是个丫头,为了让媳妇再快些生个男孩,就让她顺产。   媳妇屈服于婆婆,同意了。可在这种情况下,100个人里可能有一个会发生子宫破裂,她就遇到了。手术后,孩子没救过来,子宫保住了。下来之后媳妇怪婆婆,为什么坚持要我顺产呢?婆婆就找医生扯皮,医生也很冤,说我们发现情况不对,立马做了手术。
  最难的是无能为力的时刻,我有一个印象很深的病人,她怀的一胎、二胎,都是剖腹产,两个女儿;怀了第三胎时,引产,又是女儿,引产的时候子宫破了。按道理说,她以后也不应该再怀孕了,结果第四次是三胞胎,又是3个丫头,还是凶险性前置胎盘。
  这是个分娩风险很高的病人,后来好不容易3个丫头生下来了,她丈夫却说不要。她丈夫还跟我说,医生,如果你家里已经有两个丫头了,再来3个你要不要?我说你别打这个比方,你的孩子,生了之后就得好好养大。你要不肯要,我就找派出所,告你遗弃罪。
  我总爱跟病人开玩笑,说我要是当卫生部领导了,就抓两条:一个是所有女性生小孩都免费;二个是要推广无痛分娩。对女性来说,这是最好的尊重。



  人物简介:陆明婧,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妇产科住院医师。
  两年前我调到这所医院妇产科工作,这里是当地前来分娩产妇数量最多的医院,一年能有1万多人。上夜班是家常便饭,常常一晚上二十五六个产妇分娩,这工作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熬夜。我怀孕后的前两个月也在上夜班,感觉自己快成女超人了,后来才调到门诊。
  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目睹分娩的场景,那是大三时去附属医院实习,看到“血淋淋”的一切,整个人感觉可怕又焦虑。但当小宝宝生下时,听到Ta的第一声啼哭,又是另一番感受了,我居然感动地哭了。
  现在已经过去5年了,我见到的分娩太多了。去年9月,赶上国家开放二胎的第一批孕妇生产,我们3个医生一直值夜班都忙不过来。赶上疑难、高危各种情况一起出现,哪还顾得上感动,只能赶紧忙下一个。
  今年8月,终于轮到了我自己生宝宝了。这之前,我的一位医生朋友也要生产,按照我们医院的规定,她准备在宫口开到2厘米的时候,采用无痛分娩。但开到1厘米时,她就痛得受不了,缩在老公怀里哭。平时很坚强的一个人,居然这样,可见是多么痛的一件事。后来实在痛得受不了了,我们就提前给她做了无痛分娩,效果明显,马上就不疼了,像没事人一样跟我们聊天说笑。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无痛分娩。
  宫缩早期的时候,那种痛还是可以忍的,虽然有时候我也痛到腿直发抖。临产那天,找了医院做麻醉的一个年轻的大夫,给我做了硬膜外麻醉之后,有个泵会持续地控制计量给药,疼痛感一下就消失了。不过由于麻醉,我也不太能感受到宫口开的程度。许多孕妇,由于宝宝头的位置比较低,压到了直肠,常常有大便的感觉,而我的宝宝头比较靠前,压到了我的膀胱,所以我生孩子之前有一种很尿急的感觉,这个印象很深刻。
  后来,生产时,宝宝的头部慢慢露出。当助产士帮我把孩子的头部接生出来后,我突发奇想地问她,“我能自己参与吗?”助产士说:“可以呀!”她帮我托住了婴儿的头部、肩部,随后,我戴上无菌手套,助产士帮我娩出胎头、胎肩,然后我伸手去接住,再把身体、双腿娩出。由于后半部分是我自己来完成的,宝宝脐带也没剪,就放在我胸口上了。是个女儿,6斤8两。
  原本看别人生孩子太多次了,有些麻木了,等自己的孩子出生时,那种感觉还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现在的我,是一名妇产科医生,也是一名母亲。
  人物简介:罗立华,原北京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现在是一家外资妇产医院的特聘专家,至今在妇产科待了37年。
  做了37年妇产科医生,真没统计过自己接生的孩子有多少,顺的、剖的估计得上万个了吧。上学的时候我就喜欢妇产科,那时候在北京医科大学,现在叫北京大學医学部,我们是医疗系,可以选各种科,我就选了妇产科。觉得它既能动手,又能结合理论知识,动静结合,很适合自己。
  刚开始接触产妇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她应该痛,不痛怎么生孩子呢?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就成了生孩子为什么非要痛呢?现在我们可以用镇痛分娩的技术减少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一些痛苦。
  我接触过一个病人,她阴道分娩条件很好,一开始特别想自己生,后来又决定剖腹产。因为看到网上的一些信息把阴道分娩描述得特别可怕,她就很恐惧,非要剖。后来我跟她说,你条件这么好,孩子不大,骨盆也正常。她虽然口头同意了,但回家就失眠了。她的家人给我打电话,我就说,这样吧,你们就先让她睡个好觉,说罗主任同意她剖了。
  当晚她挺放心地睡了,结果没多久这位产妇羊水就破了。来到医院,医生护士鼓励她,你看你的孩子也不大,都破水了,很快就生了,你别害怕。她听从了,就选择顺产。生完以后我问她怎么样,她说挺好的呀。很多女人害怕顺产,是因为没有安全感,而医生要给她一个信心。
  在妇产科,我们的喜怒哀乐都是关乎病人的。有的孕妇你告诉她,血糖高,要注意饮食,结果她还是使劲吃,不控制血糖,不按时检查,结果宝宝特别大,生的时候出现了难产。还有的时候会碰到该住院时不住院、还跑出去玩的孕妇,结果在别的地方紧急生产,生完第二天就去世了,你能怎么说呢?
  我们也会为病人感到遗憾和悲伤。
  —转自公号“每日人物”(ID:meirirenwu)
其他文献
去年年初,我看到一篇快10年前的报道:《嗷嗷待哺,谁与之食——拿什么儿歌奉献给孩子?》在那篇文章的最后,忧心忡忡的儿童文学家和词曲作家们一起呼呼:请为孩子创作贴合时代的好歌曲。  但很多问题并不是呼吁了就能解决。在媒体和教育界待了十几年,我知道每一个关乎孩子成长的问题背后都涉及到太多方面。如同这个“要让孩子有好歌可唱”的心愿,已经不单是文艺创作领域的责任。  于是我对我的团队说:要不,我们来试一试
期刊
“硌得慌”是陶思璇十年好友对她的评价。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女人,为了梦想步履不停:所著畅销书《33天的爱情魔法》《向幸福出发》被誉为“爱情红宝书”;主办的中国单身女性网陪伴失意的人走出情伤,她在节目中知性优雅的一面也实力圈粉。  从学校宣传员到专栏作家,从外企白领到心理咨询师,再到如今自己创业,陶思璇的每份职业都相距甚远,但永远追求新鲜感,也能沉下心来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这是她与众不同的根源。  安静
期刊
2017年3月21日早上,杭州滨江,一个90后姑娘,因拒绝了单恋自己8年的男孩,被对方从19楼推了下去,当场殒命。  “呶,掉在这里。”小区保洁员说。那里有一处通往地下室的台阶,台阶比一楼地平面低,周围皆是水泥围栏。“人抬走以后,我们当时用好多水,冲了好半天,才(把血迹)冲掉。”  “8年备胎杀女孩案”发生后,引来网友热议:为什么男孩明明痴恋,却要致女孩于死地?为什么男孩家境优渥,外形出众,从美国
期刊
前不久,一个女人怀孕的消息惊动了全球。她和丈夫戳破气球庆祝怀孕的视频,在Facebook上疯传,连澳洲媒体也主动为他们刷屏。  这个女人叫Turia,因为一场大火被毁了容,脸上像是爬满了树根,看上去有些恐怖。然而,被毁容之后,男友Michael却不离不弃,还与她結了婚,帮她重新建立了新的生活。  在被毁容之前,Turia可是人们眼中的女神,有着姣好的面容和身材,是模特、马拉松运动员,还是专业采矿工
期刊
最近频频发生留学生失踪案件,令很多家长感到了恐慌。这世界不乏坏人,有时候会我们防不胜防,可这也反映出我们对孩子黑暗教育的缺失。  如今父母给予孩子的教育,都越来越正面、阳光。我们都在营造“无菌”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处处感受到的,都是这个世界的美好、善意。  可是,温室里的花朵,是不会长大的。  在“无菌”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后缺乏对黑暗的认知,预判不了危险;而当危险降临,应对能力也往往不足。
期刊
“8年备胎杀女孩案”让网友争论最多的是:既然不爱为何不拒绝?对于爱情这件事来说,如果不爱,一定要划清界限;而如果爱了没有得到回应,便要及时退出保持距离,千万不要陷入“得不到就要毁灭”的畸形恋爱观里。女孩:只有付出的爱情是不存在的  爱情是需要平衡的  目前,中国的情感市场基本已被女性承包了。整体来说,鼓吹的恋情倾向,一方面是在教女性成长,不要活在男人的掌控下,要有反抗的精神和能力;另一方面是在教男
期刊
孩子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父母要及时纠正他们。不过,批评孩子也要讲求艺术性:吃饭的时候不能批评孩子:放下老师的电话后不能马上批评孩子;没弄清原因不能批评孩子:尤其在公众场合不能批评孩子。因为孩子再小也有自尊心和羞耻感。  前几天,在地铁里看到一位年轻的妈妈,瞪着眼睛凶巴巴地指着她五六岁的女儿:“你没长耳朵是不是?带你出门就讨人嫌!”小孩低着头,旁人只能看见她通红的耳朵。  生活中这样的情景特别多
期刊
出演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时,贾登·史密斯8岁。片中,他与父亲威尔·史密斯本色出演,饰演了一对温馨、穷困却励志的父子。影片中的贾登,可爱懂事,淳朴自然。戏一演完,他便一炮走红。  在这之后的很多年,他的标签都是:威尔·史密斯的儿子。直到2016年,他被时尚界“奥斯卡”英国时尚大奖评为新晋icon,大家才开始叫他:贾登·史密斯。  而此时,贾登已经18岁了。他的成长来得晚了一些,但终究是来了。   4
期刊
他品学兼优、全面发展、成绩优异;他热爱阅读、喜欢写作、擅长演讲;他阳光开朗、热心公益、乐于助人;他10岁完成人生的第一部3.5万字小说《梦幻城市》、11岁加入重庆市永川区作家协会;他先后荣获永川区“十佳中小学生”“中华魂”演讲比赛获重庆市总决赛二等奖、“梦想家”第二届CAE国际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金奖等荣誉……  他就是来自永川红旗小学2019级(6)班的刘峥岩,一个小小的少年,却赢得了无数的荣誉。
期刊
中国青少年儿童“全体缺觉”  中国睡眠研究会日前发布了《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这是目前国内样本量最大的一次青少年睡眠状况调查。《白皮书》显示,中国6到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六成人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课业压力成为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  此次调查是在31个省市自治区近两人中进行的一次线上调查,被调查对象是6至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以及家长。调查通过青少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