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维生素C缺乏症临床诊治研究

来源 :中国乳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生素C缺乏症也叫坏血病,由动物体内抗坏血酸不足或缺乏引起,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而引起的一种出血性疾病.此病在20世纪90年代为一种常发病,由于养殖技术的提高,此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以至于较为少见.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养殖模式的变化,日粮中饲料的多样性受到一定限制,但产奶量大幅提升,导致奶牛维生素C缺乏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犊牛维生素C缺乏症的发病率显著提升,造成的损失增大.本文针对犊牛维生素C缺乏症的发病原因、症状、诊断、预防作了研究分析,希望对该病诊治有所启示.
其他文献
犊牛是牧场发展的后备军,优质的犊牛培育是牧场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之一.因此,科学的犊牛饲养管理措施和合理的犊牛饲养模式对于犊牛培育极其重要.通过对自动化饲喂饲养模式下哺乳犊牛的饲喂技术、管理措施以及疾病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初乳、饲喂计划、补饲、奶粉及开食料、饲喂标准、饲养环境、管理细节差异、疾病治疗方案等内容,以期对自动化饲喂饲养模式下的牧场提供参考.
犊牛消化不良,又称消化不良性腹泻,是哺乳期犊牛胃肠消化机能障碍的总称,主要临床特征为腹泻,15日龄以内常发.病初表现为单纯性消化不良,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则发展为中毒性消化不良,出现严重的水样腹泻甚至死亡.针对病因提前进行预防是有效防控本病的关键.本文从消化不良的机制出发,结合生产实践从母牛饲养管理、犊牛接生和饲养环境、犊牛饲养管理及犊牛应激四个方面阐述生产环节上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的原因,强调了母牛干奶期管理、犊牛初乳管理、饲养环境管理和防控应激的重要性.
随着奶牛养殖方式的快速发展,牧场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经产牛的高峰产奶量与发达国家已相距不远,但头胎牛的高峰产奶量是我国牧场的短板.犊牛作为牧场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其生长发育情况会直接影响牧场未来整体的生产水平.受传统养殖观念影响,在犊牛饲养中仍然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地方,导致犊牛成活率低,日增重低,疾病高发,严重影响后备牛的培育质量.本文通过系统性研究犊牛培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和相关的技术措施,以期提高牛群整体的生产水平.
犊牛在6月龄以内面临着生理和环境的巨大转变,容易出现抵抗力下降,感染多种疾病甚至死亡.因此做好该阶段犊牛的舒适度管理,对犊牛的正常发育和健康生长非常重要.本文从传统牧场与现代牧场的饲养管理角度出发,重点分析犊牛的舒适度管理,为提高犊牛健康水平,进一步发挥其生长潜能提供参考.
犊牛呼吸系统疾病及腹泻可导致犊牛生长发育缓慢,甚至死淘,是严重制约牧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阐述犊牛呼吸系统疾病及肠炎发病的主要原因及常见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为兽医在犊牛疾病防治上提供理论依据,并建议牧场给予犊牛更多的投入与付出,以增强犊牛抵抗力、提高犊牛福利,降低犊牛发病及死淘率.
为揭示宁夏地区荷斯坦牛后备牛在周岁前的健康问题和淘汰情况,收集了2013—2020年宁夏地区12个规模化牧场的后备牛出生记录、健康问题记录和淘汰记录,统计了后备牛周岁前发生的主要健康问题,重点分析了后备牛腹泻和肺炎的发生情况随后备牛月龄和自然月份的关系;此外,还分析了后备牛周岁前的淘汰情况,以及淘汰风险与后备牛月龄和自然月份的关系.宁夏地区的荷斯坦牛中,腹泻和肺炎是后备牛在周岁前最易发生的健康问题,占所有健康问题的75%.后备牛腹泻集中发生在2月龄以内的犊牛中,肺炎病例在周岁前的各生命阶段中均有分布,总体
断奶前犊牛群组饲养模式因其能实现犊牛机械化饲养和提高犊牛福利等优势,正逐步被国内牧场所接受并应用.但任何工艺模式在推广实施过程中,都会存在其相应的使用条件和限制因素.本文针对目前国内牧场犊牛群组饲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列举了10个主要认识误区,以期为犊牛群组饲养模式在牧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多种病毒、细菌、寄生虫均可导致犊牛发生腹泻.为了查明新疆某规模化牧场发生犊牛腹泻的原因,2020年12月采集该牧场48份犊牛粪便及血液,通过血清学结合实验室方法进行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检测结果阳性率为8.33%(4/48);犊牛腹泻4联抗原快速检测结果显示,大肠杆菌阳性率为43.75%(21/48);BVDV病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阳性率为29.17%(14/48).结果显示,该规模化牧场的犊牛腹泻主要由BVDV和大肠杆菌引起,本试验为该牧场的后续治疗和防控提供了科学
犊牛腹泻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以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和机体酸中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消化道病症,规模化奶牛场中,犊牛腹泻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和成年后的泌乳性能,甚至还会使犊牛致死.临床上要注意分析病因,在加强母牛和犊牛饲养管理的同时,采取中西医结合对症下药,辩证施治,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通过对全国157个规模化牧场在2020年1—12月出生的220日龄内母犊牛各阶段发病次数、体重和日增重进行分析,旨在研究犊牛不同阶段发病次数对其后期体重、日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1)断奶前后,60日龄内发病次数≥2次的犊牛,61~129日龄体重、日增重极显著低于未发病犊牛和发病次数为1次的犊牛(P<0.01);(2)转育成时,60日龄内发病次数≥2次的犊牛,转育成171~219日龄体重极显著低于未发病犊牛和发病次数为1次的犊牛(P<0.01);60~179日龄发病次数≥1次,转育成171~219日龄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