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会计类等双语课程教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的认可程度,梳理地方本科院校双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包括双语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大学生对双语课程教学目的和意义认识存在误区及双语教学的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等,阐述提升地方本科院校会计类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双语课程;教学效果;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082-02
一、地方本科院校会计类双语课程的开设现状
(一)会计类双语课程的设置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外语进行专业课教学,这使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水平得到较好发展。作为管理学科当中的会计类专业,近些年就读的学生多,在这类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显得十分重要。
笔者选取了某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样本,通过对会计类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对会计类双语课程开设的时间、课程性质以及学生对其认可程度进行深度调研。会计学专业双语课程的设置情况见表1、表2所示。
观察表1,会计学专业双语课程多开设在大三、大四,且多为专业选修课;表2显示会计学专业开设的双语课程占专业课总数的11.8%,已经超过了教育部规定的5%~10%占比的目标,审计学专业略低。
(二)学生对会计类双语课程教学的认可程度
学生对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的认可程度会受到学生双语认知、双语情感的影响。双语认知主要指学生对中文和英文的认知、对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必要性的了解;双语情感指的是学生对会计类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是否感兴趣、对学习专业英语是否有信心、对双语课程的期待以及对地方本科院校实施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必要性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67%的学生表示能够接受会计类课程实施双语教学;23%的学生表示无法接受,还有10%的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影响。总体上看来,学生对双语教学认可程度较高。
学生对中文和英文的认知中,55%的学生认为掌握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中文和应用最广泛的英文可以结交更多朋友;45%的学生认为同时掌握两种语言能使人更聪明。由此可见,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双语对个人发展很重要。
从学习动机的角度进行双语认知分析,70%的学生表示学习双语课程有利于找到工作、薪资水平更高、未来工作晋升更容易;13%的学生觉得无所谓;17%的学生认为掌握双语对找工作和薪资水平没有重大影响。看来,学生希望通过学习会计类双语课程获得经济效益,但这并不是他们学习双语课程的唯一原因。
从语言影响力角度进行双语情感分析,认为中文影响力大的学生占到60%,认为英文影响力大的学生占40%;没有人认为中文没有影响力,而有5%的学生认为英语没有影响力。由此可知,学生对母语有着强烈的情感,希望中文拥有更强的国际影响力。
在回答“地方本科院校使用何种教学语言进行双语教学的问题”时,选择“中英并用”的学生成绩普遍比未选择中英并用的学生成绩好。在回答是否赞成“学生只需掌握一门语言”这一观点时,表示不赞成的学生双语成绩要高于赞成此观点的学生。此外,数据显示认同“掌握中英两种语言会了解更多知识”“掌握中英两种语言很重要”这两个观点的学生,双语成绩相对较高。综上可知,对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认可程度越高的学生,双语课程成绩越好。
二、实施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双语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改善
地方本科院校会计类双语课程一般设置在大三到大四阶段,相对其他专业,双语课程开设的时间较晚。大三至大四阶段学生有一段时间未接触英语课程,难免对英语有生疏感,英语水平降低。
作为双语课程的学习者,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英语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地方本科院校的双语学习环境一般,学生虽然从小学甚至从幼儿班就开始学习英语,但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大多数学生的口语能力较弱,阅读和听力能力略强,目前地方本科院校还缺乏一个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
(二)学生对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基本认识存在偏差从调研结果来看,有些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观念理解不全面,部分学生无法接受专业课是双语教学的人,認为双语教学即为全英文授课,对自己的英文水平不够自信,觉得全英文授课压力很大;还有些上过双语课程的学生觉得上不上双语课对他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双语课上虽然多媒体课件上全是英文,但教师考虑到要让大多数学生理解,大多在使用汉语讲课,学完这个双语课程,只是学到了一些英语的会计专有名词而已,并没有形成英语思路,对自己的外语能力提升也帮助不大。
在我国地方本科院校中,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是运用中文和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讲授非语言类专业课程,在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因此,双语教学并非全英语教学,并不是英语教学的延伸,它是根据学生实际能够接受外语的程度而采取的一种教学形式。
(三)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需更新完善
地方本科院校多以期末总成绩作为评价双语课程的标准,评价方法较为单一,评价的方式多以笔试成绩为主。以调研的学校为例,在期末成绩核算方式中,包括期中笔试成绩、平时成绩、期末笔试成绩。有些会计类双语课程是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无法准确反映出学生个人的双语能力,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最终的总成绩难以准确反映双语教学的效果。
三、提升地方本科院校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合理设置双语课程,完善双语教学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会计类双语课程的设置要结合学生学习的现状、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素养决定双语课程开设的时间。会计学专业的课程按课程性质可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三大板块,专业基础课帮助学生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专业必修课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课程,专业选修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选择的课程。大一学生英语水平有限,而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若此时开始双语教学,学生适应起来可能会有困难。会计基础类课程和较难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不建议开设双语课程,可以在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中选择合适的课程。 课程开设时间宜在大二以后,教师要合理应用中文和英语相配合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情景式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外语氛围,有助于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这样,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现状,合理设置会计类双语课程,完善双语教学体系。
(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
一些学生对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把双语教学错误理解成旨在提高外语水平的全英文教学。随着双语教学的逐步发展,需要对以上这一片面观点加以引导并纠正,以免学生误入歧途。这就要求双语教师必须讲清讲透什么是双语教学,及时消除学生存在的疑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会计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前提。
学校应吸纳外籍教师和留学归国的专业课教师,鼓励他们上双语课程。同时,对校内的双语教学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在国内语言类大学或出国进行集体培训与进修,进一步提升英语水平,以便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双语教学。这样,促进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双语教学,改变学习态度,保证会计类双语课程教学效果。
(三)结合教学实践,建立形成性评价考核机制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观察、座谈、活动记录、问卷调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的持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其合作精神,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中,由于使用的是全英文教材,有一定难度。将形成性评价机制用于评价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效果,比单用期末总成绩作为考核标准要实用许多。
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考核机制:(1)要用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不仅是期末考试,还可以包括课外读书报告课堂发言、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等。(2)包含丰富的评价内容。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课堂参与度、團队精神、作品展示、学习策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形成多元的评价主体。改变教师一元的评价主体,由学生自身、同班同学、教师及让学生家长都参与到学生的评价之中。(4)要及时进行反馈。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中,如果发现学生学习问题,或者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信息,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从而有效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参考文献:
[1]张倩,谭旭红.形成性评价在会计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14(10):121-125.
[2]孙海洋.探究式学习视角下的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5):148-149.
[3]刘莉丽,廖甫.大学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实验初探[J].大学教育科学,2010(6):36-39.
[关键词]双语课程;教学效果;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082-02
一、地方本科院校会计类双语课程的开设现状
(一)会计类双语课程的设置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外语进行专业课教学,这使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水平得到较好发展。作为管理学科当中的会计类专业,近些年就读的学生多,在这类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显得十分重要。
笔者选取了某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样本,通过对会计类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对会计类双语课程开设的时间、课程性质以及学生对其认可程度进行深度调研。会计学专业双语课程的设置情况见表1、表2所示。
观察表1,会计学专业双语课程多开设在大三、大四,且多为专业选修课;表2显示会计学专业开设的双语课程占专业课总数的11.8%,已经超过了教育部规定的5%~10%占比的目标,审计学专业略低。
(二)学生对会计类双语课程教学的认可程度
学生对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的认可程度会受到学生双语认知、双语情感的影响。双语认知主要指学生对中文和英文的认知、对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必要性的了解;双语情感指的是学生对会计类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是否感兴趣、对学习专业英语是否有信心、对双语课程的期待以及对地方本科院校实施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必要性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67%的学生表示能够接受会计类课程实施双语教学;23%的学生表示无法接受,还有10%的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影响。总体上看来,学生对双语教学认可程度较高。
学生对中文和英文的认知中,55%的学生认为掌握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中文和应用最广泛的英文可以结交更多朋友;45%的学生认为同时掌握两种语言能使人更聪明。由此可见,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双语对个人发展很重要。
从学习动机的角度进行双语认知分析,70%的学生表示学习双语课程有利于找到工作、薪资水平更高、未来工作晋升更容易;13%的学生觉得无所谓;17%的学生认为掌握双语对找工作和薪资水平没有重大影响。看来,学生希望通过学习会计类双语课程获得经济效益,但这并不是他们学习双语课程的唯一原因。
从语言影响力角度进行双语情感分析,认为中文影响力大的学生占到60%,认为英文影响力大的学生占40%;没有人认为中文没有影响力,而有5%的学生认为英语没有影响力。由此可知,学生对母语有着强烈的情感,希望中文拥有更强的国际影响力。
在回答“地方本科院校使用何种教学语言进行双语教学的问题”时,选择“中英并用”的学生成绩普遍比未选择中英并用的学生成绩好。在回答是否赞成“学生只需掌握一门语言”这一观点时,表示不赞成的学生双语成绩要高于赞成此观点的学生。此外,数据显示认同“掌握中英两种语言会了解更多知识”“掌握中英两种语言很重要”这两个观点的学生,双语成绩相对较高。综上可知,对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认可程度越高的学生,双语课程成绩越好。
二、实施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双语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改善
地方本科院校会计类双语课程一般设置在大三到大四阶段,相对其他专业,双语课程开设的时间较晚。大三至大四阶段学生有一段时间未接触英语课程,难免对英语有生疏感,英语水平降低。
作为双语课程的学习者,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英语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地方本科院校的双语学习环境一般,学生虽然从小学甚至从幼儿班就开始学习英语,但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大多数学生的口语能力较弱,阅读和听力能力略强,目前地方本科院校还缺乏一个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
(二)学生对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基本认识存在偏差从调研结果来看,有些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观念理解不全面,部分学生无法接受专业课是双语教学的人,認为双语教学即为全英文授课,对自己的英文水平不够自信,觉得全英文授课压力很大;还有些上过双语课程的学生觉得上不上双语课对他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双语课上虽然多媒体课件上全是英文,但教师考虑到要让大多数学生理解,大多在使用汉语讲课,学完这个双语课程,只是学到了一些英语的会计专有名词而已,并没有形成英语思路,对自己的外语能力提升也帮助不大。
在我国地方本科院校中,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是运用中文和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讲授非语言类专业课程,在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因此,双语教学并非全英语教学,并不是英语教学的延伸,它是根据学生实际能够接受外语的程度而采取的一种教学形式。
(三)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需更新完善
地方本科院校多以期末总成绩作为评价双语课程的标准,评价方法较为单一,评价的方式多以笔试成绩为主。以调研的学校为例,在期末成绩核算方式中,包括期中笔试成绩、平时成绩、期末笔试成绩。有些会计类双语课程是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无法准确反映出学生个人的双语能力,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最终的总成绩难以准确反映双语教学的效果。
三、提升地方本科院校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合理设置双语课程,完善双语教学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会计类双语课程的设置要结合学生学习的现状、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素养决定双语课程开设的时间。会计学专业的课程按课程性质可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三大板块,专业基础课帮助学生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专业必修课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课程,专业选修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选择的课程。大一学生英语水平有限,而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若此时开始双语教学,学生适应起来可能会有困难。会计基础类课程和较难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不建议开设双语课程,可以在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中选择合适的课程。 课程开设时间宜在大二以后,教师要合理应用中文和英语相配合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情景式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外语氛围,有助于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这样,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现状,合理设置会计类双语课程,完善双语教学体系。
(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
一些学生对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把双语教学错误理解成旨在提高外语水平的全英文教学。随着双语教学的逐步发展,需要对以上这一片面观点加以引导并纠正,以免学生误入歧途。这就要求双语教师必须讲清讲透什么是双语教学,及时消除学生存在的疑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会计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前提。
学校应吸纳外籍教师和留学归国的专业课教师,鼓励他们上双语课程。同时,对校内的双语教学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在国内语言类大学或出国进行集体培训与进修,进一步提升英语水平,以便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双语教学。这样,促进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双语教学,改变学习态度,保证会计类双语课程教学效果。
(三)结合教学实践,建立形成性评价考核机制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观察、座谈、活动记录、问卷调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的持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其合作精神,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中,由于使用的是全英文教材,有一定难度。将形成性评价机制用于评价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效果,比单用期末总成绩作为考核标准要实用许多。
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考核机制:(1)要用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不仅是期末考试,还可以包括课外读书报告课堂发言、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等。(2)包含丰富的评价内容。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课堂参与度、團队精神、作品展示、学习策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形成多元的评价主体。改变教师一元的评价主体,由学生自身、同班同学、教师及让学生家长都参与到学生的评价之中。(4)要及时进行反馈。会计类课程双语教学中,如果发现学生学习问题,或者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信息,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从而有效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参考文献:
[1]张倩,谭旭红.形成性评价在会计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14(10):121-125.
[2]孙海洋.探究式学习视角下的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5):148-149.
[3]刘莉丽,廖甫.大学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实验初探[J].大学教育科学,2010(6):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