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诸多迹象显示,2014年将是中国和全球并购市场风起云涌的一年。汤森路透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中旬,全球并购交易总额已接近2万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5%,创下2007年以来的最高位。
而近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此前对全球70个国家1600名高级管理人员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全球逾30%的公司计划在今年进行并购交易,逾70%的受访者预计2014年企业并购数量和交易规模将有同步上升。

大交易层出不穷
这是全球并购市场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强劲的一次复苏。
截至今年上半年,美国已经宣布的并购总额达到7485亿美元,几乎较一年前增长75%。在亚太地区,并购总额则达到3278亿美元,增长85%,为1980年汤森路透开始记录数据以来的最高值。在欧洲,并购交易亦强劲回归:今天前6个月,欧洲市场宣布的并购总额为5090亿美元,较2013年水平增长超过一倍。
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纽约分所合伙人鲍勃·肯尼迪认为,按照目前的速度,2014年全球并购活动可能会高达4万亿美元。这是金融危机以来“从未见过的情形”。
一些大的并购交易推动了并购总规模的大幅上涨。今年2月7日,大宗商品交易巨头嘉能可(Glencore)与瑞士矿业集团Xstrata达成900亿美元并购协议,这是矿业公司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并购。
2月13日,美国有线电视巨头Comcast宣布斥资452亿美元收购时代华纳有线,如果算上时代华纳的债务,这笔并购总价值高达670亿美元。
2月19日,Facebook宣布其已达成协议收购高人气移动通讯初创企业WhatsApp,总预付款160亿美元,如果将四年后授予WhatsApp创始人及员工的价值30亿美元的受限股也计算在内的话,此次收购价格更是高达190亿美元。
4月16日,中国五矿旗下子公司五矿资源宣布联合另外两家国企,以58.5亿美元现金收购全球大宗商品贸易巨头嘉能可斯特拉塔(Glencore Xstrata)旗下的秘鲁Las Bambas铜矿。
6月23日,美国甲骨文公司以5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酒店行业软件和服务提供商Micros Systems,也完成了该公司近5年来最大的一笔并购。
除此之外,全球最大药品企业辉瑞公司正考虑以600亿英镑(约合1000亿美元)收购英国知名药企阿斯利康。如果收购成功,这将成为医药行业收购史上最大的一笔交易。
汤森路透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17日,单笔超过50亿美元的交易总金额达到915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两倍有余。大交易的层出不穷直接推动了今年并购交易的大规模增长。
现金充裕激发并购冲动
支撑并购规模冲高的重要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和股市的回暖。数据显示,目前美国标普500公司在他们的资产负债表中共持有1.25万亿的现金,这是历史上的最高值。这些公司的管理层要么需要将这些资金投入再生产,要么需要将他们回报给投资人。相比之下,用收购其他公司显然更有吸引力。
美国对冲基金公司Platinum总裁兰德司曼表示,美国近一年股市累积了不少涨幅,企业善用股价上涨带来的好处,并购一些能帮助自己进一步扩张的企业。此外,美国利率正处于历史低点,低利率代表低借贷成本,也让并购看起来更具有吸引力。
在经济复苏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并购是现金充裕的企业期望促进增长的最有效方式。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纽约分所合伙人安迪?莱文认为,较低的经济增长环境促使公司必须通过增长来证明其自身的交易倍数,而并购是寻找增长的最好方法之一;另外就是较低的利率导致借贷成本很低,以及持续性的全球化和合并浪潮。
而花旗集团全球并购部门联席主管彼得·塔格则认为,企业现在开始接受一种观点,即世界动荡是一种新常态,总是会出现类似伊拉克局势或主权债务危机这样的不稳定因素。他们日益坚定地认为,面对这样的环境,无法单单通过削减成本和有机增长来维系发展,这让并购前景变得非常乐观。
兰德司曼认为,美股迭创新高代表收购目标的价格并不便宜,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当前企业并购的盛况已经有些泡沫化。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表示,价格并非进行并购的企业唯一要考虑的因素,并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于未来产业趋势的前瞻性及判断力,特别是美国企业看好该国经济前景,也愿意为并购“撒钱”。
科技和生物医疗成为并购重点
身处全球并购活动的复兴浪潮中,并购活动波及所有的行业、所有各种类型的参与者。不过,科技、生物医疗行业是今年前7个月并购发生的主要行业。
在国内,投资者已经被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BAT)三巨头接二连三的巨额并购搞得乱花渐欲迷人眼,海外市场也同样如此。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三个月全球TMT领域的并购,创下了2006年来的最高值。
研究机构Mergermarket的数据显示,仅在今年第一季度,全球TMT领域并购规模就高达1740亿美元,这是2006年以來的最高值,并购规模比去年大幅增长65%。在全球每五个大型并购案中,TMT行业就占到了三个。和TMT领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能源、矿业、公用事业等领域,并购数量出现下跌。
在中国市场,传统行业的并购也处于下滑态势。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并购市场完成的784起并购交易分布于房地产、生物技术和医疗健康、电子及光电设备、能源及矿产、机械制造、清洁技术、互联网、化工原料及加工等共23个一级行业。
BAT三巨头在今年上半年延续了去年的收购节奏,落子频繁。尤其是阿里巴巴,其在今年上半年收购投资中,花费超过300亿元,并购对象包括高德软件、文化中国、陌陌、酷飞在线、新加坡邮政、恒大足球俱乐部、UC优视、21世纪传媒等;腾讯也投资了大众点评、京东、58同城等企业,总投资花费超过150亿元;相比另外两大巨头和去年投资超200亿元的战绩,百度今年则稍显沉寂,但也在今年上半年糯米网收入囊中。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并购则在今年上半年达到一个小高峰。Wind显示,截至6月29日,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已完成和未完成的并购金额合计1762.55亿元。其中,房地产行业并购标的完成的交易达73宗,交易总价值为152.93亿元,同比增长2.09倍;未完成的并购标的交易数目为92宗、交易总额为1609.62亿元,同比增长4.37倍。
今年以来,融创收购绿城不超过24.31%股权、朗诗绿色地产收购万业置业34%股权、宁波金翔收购万业置业33%股权、信达地产22.57亿元收购嘉粤集团下属5公司100%股权获得113万平方米土地储备、信达地产以1.7亿元收购沈阳德利置业100%股权获1.21万平方米土地储备等行业并购事件不断曝出。
“每当房地产市场下行进入低谷期时,房地产市场的并购重组就会加速进行。2011年房地产周期下滑时,房地产市场并购重组曾到达一个小高峰。今年中小房企面临甩卖资产求生压力,大型房企也可能不得不转卖资产套现以求发展,这正是标杆房企并购扩张的好时机。”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张宏伟分析称。
中国并购市场新变化
多名业内人士认为,最近这几年,国内并购市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未来很有可能出现一个兼并收购和产业整合的新浪潮。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基于多个因素:首先,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内生性驱动正逐步增强,无论是业绩驱动,还是概念驱动,上市公司越来越愿意参与到并购重组的交易当中来;其次,监管部门鼓励并购重组,并在审批上逐渐松绑;三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海外优质资产价格下跌,中国企业赶上了跨境并购,实现国际化战略的大好时机;四是中国并购市场正在由原来的产业主导开始向资本主导过渡。此外,国内资本市场IPO通道的堵塞对PE基金参与并购交易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并购重组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重要手段之一。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沪深两市涉及资产收购的事件共有1573起;去年全年沪深两市收购事件共有1018起,今年同比去年上涨了54.5%。
寻找轻资产、现金流较好的资产,正越来越成为传统产业股步入新经济、参与转型的机会。例如,餐饮旅游行业宋城股份积极收购文化产业类资产成功转型为演艺公司;湘鄂情收购两家影视公司51%股权欲涉足影视行业;纺织服装行业探路者收购绿野网,切入户外在线旅游市场,从制造商转变为“户外整体方案服务商”;轻工制造行业骅威股份收购第一波网络游戏公司,从制造商转型游戏动漫服务商。
继发行改革、退市改革之后,并购重组改革接踵而至。今年七月,证监会全面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悉,不少上市公司正研读两个办法的意见稿。相比发行改革、退市改革,并购重组改革对于上市公司影响范围更广。
两个办法的最主要精神是放松了对并购重组的审批,现金收购都可以免审。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公司来说,收购将变得十分便捷。
不过,此次修订提出的“取消对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行为审批”并不包括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核准行政许可。另一方面,在上市公司现金收购资产的案例中,多数公司采取小额现金收购方式。由于收购标的资产占上市公司总资产比例较小,并没有形成重大资产重组,因而本身也无需经过证监会审核。
一位上市公司董秘认为,由于国内现行的金融政策不允许境外自然人或普通法人持有A股,不少上市公司进行海外并购往往不能向交易对方发行股份,现金收购成为单一的支付方式。“虽然可能证监会免审了,但海外并购仍需商务部审核。”
中企出海并购成趋势

中国产业资本海外并购正在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民营企业成为海外并购的新生力量;二是并购目标也正在从传统的能源矿产向TMT、医药、健康消费、环保、先进制造业等成长行业拓展,企业希望通过并购方式快速获取成熟市场中先进的技术、品牌以及进入国际市场等。
这一趋势同样体现在A股上市公司中。比如,中联思创意欲并购全球RFID芯片巨头企业美国lien Technology Corporation;國中水务连续收购国外净水公司引入技术和产品。此外,还有硅谷天堂收购奥地利斯太尔动力、复兴国际收购法国地中海俱乐部等。
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在欧洲频频出手并购。3月下旬,中粮集团与荷兰知名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Nidera正式签署协议,中粮收购Nidera 51%的股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粮油行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国际并购。随后不久,东风汽车宣布正式与法国政府、标致家族公司和标致雪铁龙集团(PSA)签署增资协议,通过定向增发和配股认购向PSA注资8亿欧元,持股14%,与法国政府和标致家族并列成为PSA的第一大股东。
据Dealogic统计,年初至今年4月底,中国买家的海外并购规模已超过290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其中对欧洲的并购交易总额达到85亿美元,为2008年以来最高。
而按照中国资本跨境投资并购垂直门户晨哨网的统计,房地产、能源矿产、TMT在二季度中国海外并购行业排行榜上位列三甲,披露总金额分别为214.59亿美元、133.65亿美元和73.63亿美。
无论从并购规模还是并购数量来看,成熟市场仍是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首选目标地。按国别划分,从2014年二季度披露的并购金额来看,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位列三甲,金额分别为216.83亿美元、32.22亿美元和23.58亿美元。从2014年二季度披露的并购数量来看,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排名前三。
汇丰集团总经理兼资本融资业务全球主管利子琛认为,眼下正是中国企业放眼海外,考虑对外投资策略的最佳时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和第三大资本输出国
利子琛并称,过去中国对外输出的资本主要流向原材料、自然资源、能源等领域,但现在这一流向有所转变,比如资金开始投入基础设施领域,一开始主要投资于围绕矿产自然资源开发地周围的基础设施,现在范围正在进一步扩大,此外还进入到消费品、零售、一般工业、制造业等领域,并越来越重视粮食、食品等行业。
而近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此前对全球70个国家1600名高级管理人员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全球逾30%的公司计划在今年进行并购交易,逾70%的受访者预计2014年企业并购数量和交易规模将有同步上升。

大交易层出不穷
这是全球并购市场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强劲的一次复苏。
截至今年上半年,美国已经宣布的并购总额达到7485亿美元,几乎较一年前增长75%。在亚太地区,并购总额则达到3278亿美元,增长85%,为1980年汤森路透开始记录数据以来的最高值。在欧洲,并购交易亦强劲回归:今天前6个月,欧洲市场宣布的并购总额为5090亿美元,较2013年水平增长超过一倍。
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纽约分所合伙人鲍勃·肯尼迪认为,按照目前的速度,2014年全球并购活动可能会高达4万亿美元。这是金融危机以来“从未见过的情形”。
一些大的并购交易推动了并购总规模的大幅上涨。今年2月7日,大宗商品交易巨头嘉能可(Glencore)与瑞士矿业集团Xstrata达成900亿美元并购协议,这是矿业公司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并购。
2月13日,美国有线电视巨头Comcast宣布斥资452亿美元收购时代华纳有线,如果算上时代华纳的债务,这笔并购总价值高达670亿美元。
2月19日,Facebook宣布其已达成协议收购高人气移动通讯初创企业WhatsApp,总预付款160亿美元,如果将四年后授予WhatsApp创始人及员工的价值30亿美元的受限股也计算在内的话,此次收购价格更是高达190亿美元。
4月16日,中国五矿旗下子公司五矿资源宣布联合另外两家国企,以58.5亿美元现金收购全球大宗商品贸易巨头嘉能可斯特拉塔(Glencore Xstrata)旗下的秘鲁Las Bambas铜矿。
6月23日,美国甲骨文公司以5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酒店行业软件和服务提供商Micros Systems,也完成了该公司近5年来最大的一笔并购。
除此之外,全球最大药品企业辉瑞公司正考虑以600亿英镑(约合1000亿美元)收购英国知名药企阿斯利康。如果收购成功,这将成为医药行业收购史上最大的一笔交易。
汤森路透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17日,单笔超过50亿美元的交易总金额达到915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两倍有余。大交易的层出不穷直接推动了今年并购交易的大规模增长。
现金充裕激发并购冲动
支撑并购规模冲高的重要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和股市的回暖。数据显示,目前美国标普500公司在他们的资产负债表中共持有1.25万亿的现金,这是历史上的最高值。这些公司的管理层要么需要将这些资金投入再生产,要么需要将他们回报给投资人。相比之下,用收购其他公司显然更有吸引力。
美国对冲基金公司Platinum总裁兰德司曼表示,美国近一年股市累积了不少涨幅,企业善用股价上涨带来的好处,并购一些能帮助自己进一步扩张的企业。此外,美国利率正处于历史低点,低利率代表低借贷成本,也让并购看起来更具有吸引力。
在经济复苏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并购是现金充裕的企业期望促进增长的最有效方式。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纽约分所合伙人安迪?莱文认为,较低的经济增长环境促使公司必须通过增长来证明其自身的交易倍数,而并购是寻找增长的最好方法之一;另外就是较低的利率导致借贷成本很低,以及持续性的全球化和合并浪潮。
而花旗集团全球并购部门联席主管彼得·塔格则认为,企业现在开始接受一种观点,即世界动荡是一种新常态,总是会出现类似伊拉克局势或主权债务危机这样的不稳定因素。他们日益坚定地认为,面对这样的环境,无法单单通过削减成本和有机增长来维系发展,这让并购前景变得非常乐观。
兰德司曼认为,美股迭创新高代表收购目标的价格并不便宜,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当前企业并购的盛况已经有些泡沫化。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表示,价格并非进行并购的企业唯一要考虑的因素,并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于未来产业趋势的前瞻性及判断力,特别是美国企业看好该国经济前景,也愿意为并购“撒钱”。
科技和生物医疗成为并购重点
身处全球并购活动的复兴浪潮中,并购活动波及所有的行业、所有各种类型的参与者。不过,科技、生物医疗行业是今年前7个月并购发生的主要行业。
在国内,投资者已经被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BAT)三巨头接二连三的巨额并购搞得乱花渐欲迷人眼,海外市场也同样如此。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三个月全球TMT领域的并购,创下了2006年来的最高值。
研究机构Mergermarket的数据显示,仅在今年第一季度,全球TMT领域并购规模就高达1740亿美元,这是2006年以來的最高值,并购规模比去年大幅增长65%。在全球每五个大型并购案中,TMT行业就占到了三个。和TMT领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能源、矿业、公用事业等领域,并购数量出现下跌。
在中国市场,传统行业的并购也处于下滑态势。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并购市场完成的784起并购交易分布于房地产、生物技术和医疗健康、电子及光电设备、能源及矿产、机械制造、清洁技术、互联网、化工原料及加工等共23个一级行业。
BAT三巨头在今年上半年延续了去年的收购节奏,落子频繁。尤其是阿里巴巴,其在今年上半年收购投资中,花费超过300亿元,并购对象包括高德软件、文化中国、陌陌、酷飞在线、新加坡邮政、恒大足球俱乐部、UC优视、21世纪传媒等;腾讯也投资了大众点评、京东、58同城等企业,总投资花费超过150亿元;相比另外两大巨头和去年投资超200亿元的战绩,百度今年则稍显沉寂,但也在今年上半年糯米网收入囊中。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并购则在今年上半年达到一个小高峰。Wind显示,截至6月29日,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已完成和未完成的并购金额合计1762.55亿元。其中,房地产行业并购标的完成的交易达73宗,交易总价值为152.93亿元,同比增长2.09倍;未完成的并购标的交易数目为92宗、交易总额为1609.62亿元,同比增长4.37倍。
今年以来,融创收购绿城不超过24.31%股权、朗诗绿色地产收购万业置业34%股权、宁波金翔收购万业置业33%股权、信达地产22.57亿元收购嘉粤集团下属5公司100%股权获得113万平方米土地储备、信达地产以1.7亿元收购沈阳德利置业100%股权获1.21万平方米土地储备等行业并购事件不断曝出。
“每当房地产市场下行进入低谷期时,房地产市场的并购重组就会加速进行。2011年房地产周期下滑时,房地产市场并购重组曾到达一个小高峰。今年中小房企面临甩卖资产求生压力,大型房企也可能不得不转卖资产套现以求发展,这正是标杆房企并购扩张的好时机。”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张宏伟分析称。
中国并购市场新变化
多名业内人士认为,最近这几年,国内并购市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未来很有可能出现一个兼并收购和产业整合的新浪潮。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基于多个因素:首先,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内生性驱动正逐步增强,无论是业绩驱动,还是概念驱动,上市公司越来越愿意参与到并购重组的交易当中来;其次,监管部门鼓励并购重组,并在审批上逐渐松绑;三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海外优质资产价格下跌,中国企业赶上了跨境并购,实现国际化战略的大好时机;四是中国并购市场正在由原来的产业主导开始向资本主导过渡。此外,国内资本市场IPO通道的堵塞对PE基金参与并购交易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并购重组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重要手段之一。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沪深两市涉及资产收购的事件共有1573起;去年全年沪深两市收购事件共有1018起,今年同比去年上涨了54.5%。
寻找轻资产、现金流较好的资产,正越来越成为传统产业股步入新经济、参与转型的机会。例如,餐饮旅游行业宋城股份积极收购文化产业类资产成功转型为演艺公司;湘鄂情收购两家影视公司51%股权欲涉足影视行业;纺织服装行业探路者收购绿野网,切入户外在线旅游市场,从制造商转变为“户外整体方案服务商”;轻工制造行业骅威股份收购第一波网络游戏公司,从制造商转型游戏动漫服务商。
继发行改革、退市改革之后,并购重组改革接踵而至。今年七月,证监会全面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悉,不少上市公司正研读两个办法的意见稿。相比发行改革、退市改革,并购重组改革对于上市公司影响范围更广。
两个办法的最主要精神是放松了对并购重组的审批,现金收购都可以免审。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公司来说,收购将变得十分便捷。
不过,此次修订提出的“取消对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行为审批”并不包括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核准行政许可。另一方面,在上市公司现金收购资产的案例中,多数公司采取小额现金收购方式。由于收购标的资产占上市公司总资产比例较小,并没有形成重大资产重组,因而本身也无需经过证监会审核。
一位上市公司董秘认为,由于国内现行的金融政策不允许境外自然人或普通法人持有A股,不少上市公司进行海外并购往往不能向交易对方发行股份,现金收购成为单一的支付方式。“虽然可能证监会免审了,但海外并购仍需商务部审核。”
中企出海并购成趋势

中国产业资本海外并购正在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民营企业成为海外并购的新生力量;二是并购目标也正在从传统的能源矿产向TMT、医药、健康消费、环保、先进制造业等成长行业拓展,企业希望通过并购方式快速获取成熟市场中先进的技术、品牌以及进入国际市场等。
这一趋势同样体现在A股上市公司中。比如,中联思创意欲并购全球RFID芯片巨头企业美国lien Technology Corporation;國中水务连续收购国外净水公司引入技术和产品。此外,还有硅谷天堂收购奥地利斯太尔动力、复兴国际收购法国地中海俱乐部等。
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在欧洲频频出手并购。3月下旬,中粮集团与荷兰知名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Nidera正式签署协议,中粮收购Nidera 51%的股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粮油行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国际并购。随后不久,东风汽车宣布正式与法国政府、标致家族公司和标致雪铁龙集团(PSA)签署增资协议,通过定向增发和配股认购向PSA注资8亿欧元,持股14%,与法国政府和标致家族并列成为PSA的第一大股东。
据Dealogic统计,年初至今年4月底,中国买家的海外并购规模已超过290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其中对欧洲的并购交易总额达到85亿美元,为2008年以来最高。
而按照中国资本跨境投资并购垂直门户晨哨网的统计,房地产、能源矿产、TMT在二季度中国海外并购行业排行榜上位列三甲,披露总金额分别为214.59亿美元、133.65亿美元和73.63亿美。
无论从并购规模还是并购数量来看,成熟市场仍是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首选目标地。按国别划分,从2014年二季度披露的并购金额来看,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位列三甲,金额分别为216.83亿美元、32.22亿美元和23.58亿美元。从2014年二季度披露的并购数量来看,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排名前三。
汇丰集团总经理兼资本融资业务全球主管利子琛认为,眼下正是中国企业放眼海外,考虑对外投资策略的最佳时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和第三大资本输出国
利子琛并称,过去中国对外输出的资本主要流向原材料、自然资源、能源等领域,但现在这一流向有所转变,比如资金开始投入基础设施领域,一开始主要投资于围绕矿产自然资源开发地周围的基础设施,现在范围正在进一步扩大,此外还进入到消费品、零售、一般工业、制造业等领域,并越来越重视粮食、食品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