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逻辑基础

来源 :宁夏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f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改革开放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样式——全面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站在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基础和经验。
  关键词: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91(2021)05-47-00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实现了中国人民共同期盼的愿望,兑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逻辑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分重要的一步。
  一、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样式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的不同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斷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之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基础。
  (一)“四个现代化”理念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样式的开拓性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提出了未来建设的新中国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明确提出,“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国家百废待兴的各项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克服困难,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1954年,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们党根据中国具体发展实际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不断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1959年末至1960年初,毛泽东说,“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4]。这样,在理论上我们党更加完整明晰地给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理念,在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战略上谋划适合于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路径,提出“两步走”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第一步,把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第二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按照这种战略部署,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中国人民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继续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经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
  (二)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样式的创造性构想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悟出一个道理,只有走适合于中国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才能取得成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也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接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5]。“小康社会”成为当时条件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初构想。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的战略方针。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康社会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小康社会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样式。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我们要“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6]。全面小康社会,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是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社会。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也存在不全面、不平衡现象。比如,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就业质量不高,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党的十七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包括“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等[7],特别是要求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三)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样式的创造性实践
  21世纪初,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总体上达到了小康。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以及国际纷繁复杂的环境,提出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新愿景,明确提出了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8]。特别提出了2020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全面部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首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有效实施补“短板”工程,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推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指标和任务的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了新的大台阶,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主要民生指标达到或超过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趋于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二、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现实基础。
  (一)經济实力大幅度提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百废待兴。194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1 318.40万吨,人均粮食产量不足420斤。棉花总产量44.5万吨,人均棉花产量不足2斤。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足5%。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仅为美国的1/44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三十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到1978年时,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了新的历史基点。我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人民生活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了很大改善。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30 476.50万吨,人均粮食产量超过600斤。棉花产量达到216.70万吨,人均棉花产量超过4斤。我国钢产量从1949年的15.8万吨增长到1978年的3 178.0万吨,汽车产量从1949年一辆都不能造增长到1978年的14.9万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6 949.20万吨,人均粮食产量超过900斤。棉花产量591万吨,人均棉花产量超过8斤。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106 476.70万吨,是1949年的6 000多倍。原煤产量达到39.0亿吨,是1949年的100多倍。发电量达到77 791亿千瓦小时,是1949年的1 800多倍。汽车产量达到2 532.5万辆,是1978年的170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1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101.6万亿元,实际增长约189倍。从1979年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7%左右的增速水平。2020年,我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17%,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提升,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首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剧增。194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1978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2元。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 189元,比1949年名义增长640多倍,比1978年名义增长180多倍。其次,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也在不断攀升。2000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是94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标准,属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201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升至10 410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9 074美元的平均水平”[9]。第三,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在世界排名的位次明显提升。“2000年,在世界银行公布的207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NI数据中,我国排名仅为第141位;2019年,在公布数据的192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上升至第七十一位,较2000年提高70位。”[10]
  (三)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从居民恩格尔系数看,1949年,我国城镇、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高达80%、90%左右。1978年,我国城镇、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57.5%、67.7%。2020年,我国城镇、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9.2%、32.7%。从我国目前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来看,我国已基本达到联合国的富足标准(恩格尔系数20%~30%)。从耐用消费品看,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明显提高。“2019年,全国居民每百户洗衣机、电冰箱(柜)、空调拥有量分别达到96.0台、100.9台和115.6台,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达到35.3辆。”[9]农村基础设施大幅改善。“2017年,我国农村享有基本饮用水服务人口比例和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人口比例分别达到86.2%和76.4%,高于85.6%和61.6%的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18年,农村地区通电率达到100%,高于87.2%的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0]
  (四)国民身体素质全面提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加到1978年68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取得明显的成效。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我国国民身体健康指标明显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升。2019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是1949年的两倍多,分别比世界平均水平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4.4岁和1.7岁,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婴儿死亡率显著降低。2018年,我国婴儿死亡率为7.4‰,较2000年降低22.7个千分点,分别比世界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低21.5和3.4个千分点。”[10]
  (五)国民文化素质持续提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文化事业迅速发展,并取得巨大的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口平均文化程度仅有1年,成人文盲率高达80%。1978年,我国青壮年文盲率迅速下降到18.5%。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预期受教育年限大幅度提升,2018年,我国预期受教育年限为13.9年,高于12.7年的世界平均水平,较2000年提高4.3年,为同期提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2019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4.8%,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9.5%,超过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10]2020年,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至2.67%,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9.91年,高中教育全面普及。   (六)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快速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接手的是国民党留下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当时的医疗卫生条件比较差。1949年以来,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发展迅速,经过近30年的奋斗,医疗卫生领域取得巨大成就。1978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到16.97万个,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246.40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204.2万张。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成就巨大。2020年,医疗卫生机构数是1949年的278.7倍,卫生技术人员数是1949年的21.1倍,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是1949年的107.2倍。我国建成了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有13亿人参保基本医疗保险,近10亿人参保基本养老保险。
  (七)信息化生活日趋普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产业多点驱动,居民在享受信息化发展成果上有了更多获得感。“截至2020年底,中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超过16亿。5G网络用户数超过1.6亿,约占全球5G总用户数的89%。”[11]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我国居民在线购物等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快递行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19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到635.2亿件,自2014年首次超越美国以来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2018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6.5亿户,用户规模居世界第一;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115.5部,高于106.4部的世界平均水平。”[9]
  (八)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不低于1.9美元的国际绝对贫困标准,1978年我国贫困发生率为97.5%,属于世界上极为贫困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后,我国从战略的高度看待减贫事业,成规模有建制的进行脱贫攻坚工作,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脱贫攻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创造性地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扶贫脱贫理念,实现了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7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彪炳世界发展史的减贫奇迹。”[12]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的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中国贡献。
  (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我国综合国力较弱,基础设施条件有限。1950年,在列入统计的世界141个国家中,只有10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中國。1949年,我国公路里程为8.08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为2.18万公里。1978年,我国公路里程达到89.02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5.17万公里。2020年,我国在铁路、公路、港口、航空、电力、电信等领域构筑了现代基础设施网络。2020年,高铁营运总里程达到3.8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6.1万公里,5G终端连接数已超过2亿,均居世界第一。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
  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不仅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基础前提,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形成的宝贵经验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经验。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所以能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关键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党的领导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党和政府持续努力,有各族群众不懈奋斗,今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更幸福”[13]。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一是强化领导。各级党委担负起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推进落实各项工作的责任,研究解决面临的重大问题,制定出台政策举措。省级党委负责政策研究、督促落实等工作,各市县党委和政府履行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体责任,负责组织领导本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各项工作。二是强化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工作实绩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效能目标管理考核。注重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中锻炼干部、考验干部、识别干部,形成鲜明的用人导向,形成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力追赶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不仅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而且创造社会精神财富,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牢牢坚持并不断拓展深化的根本政治立场。我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历史性成就,就是因为有人民群众的赞成和支持,有人民群众的团结和参与,有人民群众的创造和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人民群众同样始终是不可或缺而又磅礴强大的力量,要更加紧密地依靠全体人民,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的创造性,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我们推动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所以,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始终做到为了人民的幸福谋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是所有人创造财富、所有人分享社会财富的过程,是人人平等、人人富有、人人有尊严的推进过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依靠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必须让全体中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国有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用好这一优势,可以极大地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同时,可以推进人民共同富裕,实现14亿中国人共享发展成果,让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让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逐渐变成现实。   (四)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发展理念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大的发展成就。
  (五)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既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发展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我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如何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我们还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经过了相对长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经历了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认识和实践的推进过程,经历了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我们搞清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现代化国家。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
  结语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创新,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起点上。在新征程中,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依靠黨的坚强领导,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守正创新,继续创造历史新辉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14).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思想年编(一九二一——一九七五)[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53.
  [3] 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32.
  [4]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116.
  [5]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7.
  [6]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13.
  [7]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前线,2007(11).
  [8]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前线,2012(12).
  [9] 国家统计局.2019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N].新京报,2020-08-07.
  [10] 张 军.从民生指标国际比较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就[N].人民日报,2020-08-07.
  [11] 去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超七成[N].人民日报,2021-07-14.
  [12] 在历史纵深处看全面小康伟大成就[J].求是,2021(14).
  [13] 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强调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 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07).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the Logical Basis of Building China into a Great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All Respects
  Di Guozhong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Department of Society and Culture, Party School of Ningxia Committee of C.P.C/Ningxia Academy of Governance,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Abstract: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ur Party has led Chinese people in continuously exploring a path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hat suits its own national conditions.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we have formed and steadily improved in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socialism the basic form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hat is,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t its core has united and led Chinese people of all nationalities in successfully realiz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and stand at a new starting point of building China into a great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all respects. The realization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has provided foundation and experi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Keywords: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Socialism; Modernization
  责任编辑:孟   筱
  
  基金项目: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课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问题研究”、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课题“宁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查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狄国忠(1963- ),男,宁夏固原人,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哲学、社会文化学研究。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说,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这一基本区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老百姓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只有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才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新发展格局下,广西严守耕地红线,在保护、控占、补充、考核、监督等环节上多管齐下,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积极提高耕地质量,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努力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新局面。
“这些地原来的用途是什么?”“整治后的土地收成如何?”“这些收益惠及多少群众?”2021年7月7—8日,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走进合山市河里镇马安村,实地考察土地整治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工作,听取粮食生产、粮食安全有关情况的汇报。
本文利用Airpark软件对夏热冬冷地区典型办公楼层进行建模,分别模拟干盘管加全热回收新风系统、冷辐射吊顶加置换新风系统,通过不同的室内流场、温度场、速度场、PMV模拟结果,得出:夏热冬冷地区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工作区域温度基本可维持在24℃-26℃,PMV值均可以满足I级热舒适等级;冷辐射吊顶加置换通风方式,室内风速较低,温度场更均匀,优先应用在热舒适度要求较高的区域。
伴随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定期观测高层建筑的沉降,分析其未来的沉降变化规律以及趋势,对确保建筑物安全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预测建筑物在施工中的沉降,在结合等维新息GM(1,1)模型和BP模型优点的基础上,建立改进GM-BP组合模型,通过挖掘和更新原始数据序列的内部信息,提高预测精度。实例应用表明:改进GM-BP组合模型的精度高于单一模型,预测精度明显提高,可为采取
建筑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知识并产生新的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共享对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演化路径以及主要因素对其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知识共享成本的变化会显著影响建筑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进行知识共享的积极性。(2)知识共享带来的效益提高,增强对知识共享行为的激励以及对知识不共享行为的惩罚,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建筑企业的知识共享意愿。
随着轨道交通在国内各大城市的发展,轨道工程修建在城市主干街道,以减少对既有交通流的影响。本文以太原轨道交通2号线过街暗挖通道施工为背景,介绍了水平旋喷施工的技术参数,以及重点措施,最大程度地保护施工及周边安全。
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BIM技术在国内建筑领域迎来快速发展阶段,从最初的概念普及,到能够局部应用,再到现在能够全过程应用,其趋势是十分明确的,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传统技术与BIM技术深入融合问题,BIM技术如何解决工程施工现场实际问题等。本文主要研究BIM技术在连云港民用机场迁建工程旅客过夜用房酒店项目中的综合应用,从协同建模、碰撞检查、管线综合、施工图深化出图及漫游展示等方面着手,着重解决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应用的落地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升质
建筑行业绿色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目前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建筑发展的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功效尚未充分发挥。因此,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需要从六个环节构建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建筑发展的理想机制,制定执行细则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绿色认证体系和绿色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绿色保险增信机制和互相保险,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激活绿色建筑的消费市场,整合国内外技术、资金和人才等。
为提高建筑能耗监测数据质量,夯实建筑领域碳排放数据计量基础,对地方建筑能耗平台监测的工程项目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当前监管体系下,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运行维护等各方责任主体行为对监测数据质量的影响,剖析了监管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了能耗监测增量成本对建设单位的投资压力,研究了激励性与强制性政策对能耗分项监测的推动效果,提出了提高能耗监测数据质量的监管政策建议。最后,指出应当加强能耗信息公开和数据成效反馈,提高建筑使用单位参与节能降耗的积极性,并应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数据监管平台。
摘要:回望波澜壮阔的中共党史,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之所以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与始终不渝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密不可分。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脉络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党铸就百年伟业的根本保证;从实践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百年大党实现长期执政必须要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再铸百年大党的持久辉煌,必须坚定信仰信念信心不动摇,不断推进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