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的惩罚艺术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86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他们抵挡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但如果把惩罚简单的理解为粗暴的斥责或野蛮的体罚,不仅不会达到激励和促进的目的,反而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伤害,使结果适得其反。本文对班主任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惩罚措施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班主任;惩罚;艺术;教学方法
  惩罚和赏识、表扬、鼓励一样,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关键是什么情况可以使用惩罚,该怎样惩罚学生,这些都是需要班主任掌握的。下面,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如何合理运用惩罚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管理班级纪律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惩罚要以沟通和理解为前提,讲究惩罚的艺术。
  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孩子们接触的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化的,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是非观,不再像过去那样“老师的话都是对的”,所以,教育孩子也成了一个新的课题。一提惩罚两字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打骂、体罚甚至暴力,其实,这本身已经脱离了“惩罚”教育的应有之意,而是一种极端错误,它的结果必然是教育的失败,甚至是犯罪。其实,惩罚的方法有各种各样,事实证明,如果教师与学生已经有了积极的关系,惩罚就比较有效。 只有在保证不削弱效果的前提下和确保疏通了抗拒心理的条件下,创设愉快的惩罚氛围,设置多样的惩罚方式,学生才能更积极主动地接受惩罚。如发挥其特长,让其为班级同学带去一点欢乐——讲个笑话,唱一首歌,吹奏乐器,说段评书,表演小品;让其为班级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儿——代替班干部为同学服务一周,为班级擦黑板一周,早来晚走为同学开门锁门一周,为同学打水一周;让其做一点学科练习以促进他的学习——背英语单词,背英语课文,背唐诗宋词,赏析精美文章,讲解一首诗歌,做一道理科习题,等等。这样,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就会在认识错误的基础上自愿(自愿的前提是教师提供惩罚的方式)选择受罚的方式,心悦诚服地接受惩罚,并逐渐做到积极内省,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惩罚应力戒讽刺打击,不用恶毒的语言指责孩子。讽刺和恶语只会使惩罚超越孩子理智可以接受的范围,刺伤孩子的自尊心。懲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决不可以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惩罚后还需说理教育。必须使孩子明白他为什么受罚,要让他们看清犯错误的原因、说明错误行为的后果。惩罚仅仅是要给予孩子一个条件刺激,孩子承认了错误并不等于明白事理,只有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惩罚要以公正、公平为原则
  惩罚要以公正、公平为原则。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每个教师在课堂上又有自己的规矩,任何人犯了错都要不打折扣地按规定受罚,这就是公平。班级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俗话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对班级建设可谓功不可没,但不能因此就在班干部犯了错误之后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知道功是功,过是过,不应因为某位同学对班级的贡献大就忽略了他的过错,当然,也不应因为某位同学大错小错不断而抹杀了他为集体带来的荣誉,对后进生没有偏见和歧视,不要把那些综合表现差的学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要以点带面,否定优长;也不要时时处处“关注”这些“特别生”,而是要就事论事,秉公处置,这样学生才能甘心接受惩罚,惩罚也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对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以一好代百好”,是教师的主观臆断,或是自欺欺人,谁都知道人无完人。对成绩优异者的错误视而不见,容易造成学生错误的价值取向,也容易造成班级不正常的竞争氛围,更容易使班级同学的关系出现僵硬、冰冷的局面,不利于教育教学。惩罚不是教育手段的全部,它不排除表扬和激励,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当奖则奖,当罚则罚,但要惩而有法,罚而有度,让学生心服口服。
  在教育上要实事求是地对待惩罚,既不要迷信惩罚,也不要摒弃惩罚,既不能忽视惩罚的积极作用,也不能无视惩罚的消极作用,应该理性而辨证地诠释惩罚,科学而艺术地运用惩罚,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愿广大的教育同仁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出发,认真学习,不断探索惩罚教育的艺术性,把握惩罚尺度,这样惩罚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育本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奖励与惩罚都是教师激励学生,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行为,是保证教学进行的一种手段。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我们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才能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向尧,王欢.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的新形式[J].贵州农机化,2018(04):19-24.
  [2]翟媛媛.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价值解析与实践应用[J].淄博师专论丛,2018(04):7-10.
  [3]王爱长.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家校互动策略的有效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86-187.
其他文献
摘 要:色彩在民族审美意识中的符号性特征十分显著,它是民族演变和发展过程中通过长期时间而形成的具有比较稳定的文化积淀和审美经验的结果。本文从原始崇拜、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方面,以颜色词汇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为切入点,探究对两国颜色词的不同文化内涵的成因及实际使用交流中的差异。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内涵;现实生活  一、引言  中国与西班牙表示色彩的词汇非常丰富。由于人们受地理环境、民情风俗、思
期刊
摘 要: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发展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传统媒体的一个突出代表,报社新闻传播不能拘泥于传统模式,而是应该积极实施改革和创新,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抵御新媒体的冲击,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本文将对传统报社新闻传播的弊端加以探讨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优化路径,希望能够大幅强化报社新闻传播的功能,扩大报社的市场份额,从而为传统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助力。  关键词:新媒体;报社;新闻传播;功
期刊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乒乓球教练员,首先必须要有为祖国体育竞技行业献身的决心,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好胜心和狼嚎的个人品质。我们都知道,任何竞技体育项目人才培养是有规律性、有周期性的,而且比较残忍,训练状况不好,困难也比较大。一天两天,甚至一年两年可能都看不到什么成果。有些教练员很认真很刻苦,从白天开始带运动员出操一直到晚上熄灯,整天都要跟运动员在一起跌、打、滚、爬,没有任何休息时间。许多国家队教练员在北
期刊
读罢《红楼梦》只觉得满口沁香,人影绰绰,仿佛看见那个潇湘妃子向我走来。  ——题记  初见黛玉,我惊叹与你的美貌。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在初见林黛玉之时就对她的美丽这样盛赞,不愧是十二钗之首!就连王熙凤这样的美人也赞美黛玉的容貌,“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期刊
摘 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企业进行对外贸易投资时,可以选用新建投资,也可以选用跨国并购。但是,要按照特定情况对这两类建设方式进行权衡比较,作出正确的选择。本文将从企业规划角度,分析两类方式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并结合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方案,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跨国并购;新建投资;海外市场  一、绪论  跨国并购已被视为跨国企业海投最重要的方式,它近年来的投资总额
期刊
前言  “波普”(POP)一词源自英文单词“Popular”,意为大众化的、流行的。波普运动是一场风格前卫而又面向大众的文化艺术和设计运动,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英美等国,是这一时期的现代艺术、设计文化、青年运动和民主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战后时期在西方社会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文化观、消费观及其反叛传统的意识和审美品位。在整个波普运动中,波普设计(POP Design)和波普艺术(P
期刊
时序更迭,四季轮回,在时光的云烟里,仿佛还没有回过神来,二十多年的岁月已然逝去。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有一个自己的小千世界,而我们的一生都在小千世界里尋找这么一条路,希望它能给我们正确的方向,带我们走向梦里诗意的远方。  岁月不饶人,你若不留意,它就会偷走你的初心、耐性、意志,最终也将使你遗忘当初的梦与远方。保持一颗诗心,追逐梦与远方,当你用全部的努力和自信,去拥抱梦想与希冀,不畏
期刊
源于对拳术的热爱,我从小就会翻跟头,随手折个树枝儿权当剑舞来弄去,现在想想觉得还回味无穷。高中时,河南卫视每周六晚都会播出一款自由搏击节目《武林风》,每次播出我都会看到半夜,里边有一个不败战神,人称死神方便,曾经连胜三十多场,多半是KO对手;源于电影《叶问》系列的影响,我深深热爱上了咏春拳,以致于第一次用流量跟着视频学习,结果话费扣了个精光。喜欢太极是源于高二体育选修课,当体育老师一套太极拳行云流
期刊
摘 要: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广告的影响,现代广告不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乃至政治社会也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广告的传播过程就是一个人们共享社会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公众接受社会文化教化的过程。广告的直接目的已由销售商品向引起人们态度改变转变,广告
期刊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成人或委托监护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儿童。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如恶劣的住房条件、昂贵的借读费用、无安全保障等),进城务工人员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两地分隔的局面。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引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