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民族报道之我见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CX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民族问题日显重要。世界各地许多冲突和战争,都因民族问题而引起。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是交织在一起的,是相当敏感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稳定与社会和谐。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有五大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少数民族区域辽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4%,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亿。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构成了各个民族的基本特征。因此,民族问题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问题,非常复杂,需要特别对待。
  我对民族报道的关注,始于在新华社亚太总分社(香港)三年工作期间。当时,看到海外媒体有关中国民族的报道,总是正面的少,负面的多;歪曲的多,客观的少。不多的一些正面报道,往往还是新华社的稿件。海外不少媒体集中刊登的有关中国民族的报道,不是人权、民主、宗教自由等问题,就是东突、藏独等事件,有的以讹传讹,有的夸大其辞,带有明显的偏见。由于我们没有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致使舆论一边倒,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很不利。我觉得纳闷,我们在民族问题上发出的声音为什么这么弱?
  回来后,我翻看了国内一段时间的民族报道,一个突出感觉是:工作性、成就性、零碎性稿件多,新闻性、可读性、针对性稿件少。民族报道不但数量少,而且有分量的稿件也不多,有重大影响力的稿件更是寥寥无几。在报道思路和报道手法上,显得有点陈旧。
  原因何在?我心中逐渐产生两个疑问。
  
  疑问一:我们的民族报道从思路到手法,是否满足当代受众,特别是海外受众的需求?
  
  我在海外三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对外报道与对内报道有三个明显不同。
  一是媒体需求不同。在海外,你能体会到“读者是上帝”的真正含义。海外媒体基本上是以市场为法则,以读者为取向。读者的兴趣与关注点,就是媒体的兴趣与关注点,也是媒体报道与选稿的着力点。虽然内地读者与海外读者对不少新闻的需求是有交叉的,但更多的是不同。不同的需求,不同的读者,造就了不同的市场与不同的媒体。这一规律可简单概括为:时效为先,新闻为重,兴趣为上。只有争时效,抢新闻,抓兴趣,我们的民族报道才能在海外发挥影响力,与西方媒体一争高低。
  二是报道方针不同。对内报道,只要按照中央的宣传方针和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搞好报道,基本上就可以了。但对外报道如果如此照搬就行不通。因为对内的报道重点,海外读者未必感兴趣,有的是根本不感兴趣。过去对外报道有一句口号是“宣传中国”,这句话应该不错,但要看你宣传的事情是不是海外读者关心的,如果不是关心的事情,趁早别“宣传”,否则不会有好的效果,还会把读者吓跑。因此,比较准确的对外报道口号应该是“报道中国”。只要把海外读者关心和感兴趣的新闻报道好就行了,只有被媒体采用、受众接受的报道,才能起到宣传的作用。只有实施可行的、有效的对外报道方针和口径,我们的对外民族报道才不会徒劳无功。
  三是报道方式不同。对外报道更讲究新闻规律,更要求以客观事实为主,突出新闻性,不能有宣传腔和工作性的稿件。报道方式以消息体裁为主,少用通讯、综述等形式,因为这些形式媒体不喜欢用,除非是读者特别感兴趣的事件。要多写短新闻,少发长稿件。对外报道,不但要客观,而且要策略。哪些事多报,哪些事少报,哪些事选择日期报,都很微妙。有些事只能对内报,不能对外报,因为海外媒体与读者对涉及法律与自由的事情特别敏感。可能有些做法在内地是合法的,在海外就是不可思议的,报道就要特别注意。
  这显示出当代国际媒体在传播方式上的一个重要转变,即从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向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模式转变。这种传播模式要求,传播内容要做到按需生产,使传播效果最佳化、传播效益最大化。现在已进入“争夺眼球”的注意力经济时代,一篇稿件的标题和内容,如果不能在几十秒之内吸引受众,受众就会跳过去。
  同理,如果我们的民族报道思路和手法,还是过去的老一套,以不变应万变,策划不到位,内容不新鲜,标题不突出,怎么要求媒体去采用我们的稿件呢?我们的民族新闻报道,没有与时代同步,没有及时把握住媒体市场的变化,没有深入了解当今受众对民族新闻需求的变化,这是造成海外受众不爱看民族报道的重要原因。
  
  疑问二:我们的民族报道从结构到内容,是否切合当今世界有关民族问题的热点?
  
  我觉得,民族问题不光是西部问题,和东部也密切相关;民族问题不光是少数民族问题,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问题;民族问题不光是政治问题,说到底是经济问题;民族问题不光是中国的问题,也和世界问题紧密相联。因此,我们报道民族问题,不能仅从本地区、本民族的角度出发,而要从区域的角度、中国的角度、世界的角度去审视民族问题,寻找国内关心、国际关注的热点切入,从历史变化的过程中寻找值得报道的新闻。
  从国内角度而言,全国读者关心的民族问题包括,这个民族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有哪些实质性的变化?如何在发展民族经济和本地特色产业中,寻找各自的优势,找到自己的定位?西部大开发给当地经济和民众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西部大开发和中、东部有何关系?如何尽快让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富裕起来?各地传统民族文化是如何保护和传承的?民族地区是如何重视和发展教育的?各少数民族地区是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发展特色经济的?等等。如果我们从这些问题出发,跳出就工作谈工作、就成就报成就的旧思路,带着联系的观点和历史纵深的思路,以小见大、还原感性的手法,去挖掘新闻、采写新闻,可能效果就不一样。
  从国际角度而言,外国的媒体和受众,关注的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和人权问题,民族地区自治权力问题,少数民族与汉族平等问题,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问题,西部与东部发展差距问题,民族地区贫困问题,民族文化保存问题,民族地区环境和宗教设施保护问题,中国的民族主义问题等。如果我们的对外报道,从这些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事实与典型,以新闻的形式、讲故事的手法进行报道,可能采用就会好一些。
  如何搞好对外民族报道呢?据我们的体会,做好民族报道,尤其是对外民族报道,需要两个创新。
  一是观念创新:要敢于接触敏感题材,积极介入、正确引导民族热点问题,主动掌握话语权。
  按照传播学的理论,新闻传播要讲究心理效应,包括先入为主效应。民族地区报道,特别是突发事件、热点新闻,要先声夺人,占领舆论制高点。
  对外民族报道要讲究宣传策略,充分考虑海外人士的接受心理。对外民族报道要达到好的宣传效果,话语方式必须和国际接轨,遵循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
  二是内容创新:我们要从当代民族工作的特点组织报道;从媒体和受众的兴趣点上组织报道;从社会广泛关注的民族热点上组织报道。
  根据我们的实践,有三类民族新闻社会影响较好:
  第一,民族地区发生的突发事件。
  在第一时间揭示事件真相,可以发挥先声夺人的首发效应,起到戳穿谣言、以正视听的作用。
  第二,抓住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做文章,找准新闻性与独特性的最佳结合点。
  融新闻性与可读性于一炉,把冷新闻做热;使原本较冷僻的题材踩在热点上,吸引海外受众的关注。
  第三,寻找和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人物,弘扬中国民族团结的主题。
  总之,只有在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上全面创新,才能使主流媒体的民族报道富有吸引力,扩大影响力。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海难救助的内涵及其成立条件,海难救助的报酬原则及其特别补偿以及海难救助的法律关系及其劳氏合同.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压力等原因思睡眠障碍的患者增多。近年来我科用蒙医药结合针灸法治疗睡眠障碍引起的失眠收到良好的疗效。1蒙医对机体的认识1.1蒙医对机体的认
2010上海世博会有189个国家、57个国际组织以及中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参加展览,有关部门预计总参观人次将达7000万。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者组织而言,这都是一个极好的传播推介平台。香港和澳门也利用参加世博会展览的机会,不遗余力地对自身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推介。两地十分具有地区特点的对外传播方式方法,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迪。    香港馆:连系内地与全球    作为参与世博的重头戏,
文章针对生态安全的定义、城市生态系统安全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运用了熵值法确定统计指标权重;并据此对郑州市生态系统安全保证方面做了量化分析。
文根据100m跑身体训练的特点,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100m跑的主要因子实施统计控制;并对统计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使之更为合理性,旨在为100m跑的训练实施有效的控制提供理论
考虑不同相位角处滚珠所受离心力及摩擦力的影响,建立了双螺母预紧式滚珠丝杠副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不再基于所有滚珠受力相等和运动相同的假设,使用蠕滑力模型来表征滚珠
具有独立子系统的决策单元的评价及排序问题是DEA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在修正的Russell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两阶段区间DEA方法,对具有不确定性且包含独立子系统
在传统的教学实验中,振动元件一阶固有频率测试实验为单项验证性实验,实验过程中缺乏互动环节。本文将LabVIEW虚拟技术引入振动参数测试实验,通过扫频激振信号模块和信号处理
近日,以“创新中的责任”为主题的2010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在北京举行。2010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是公关行业继第十八届世界公共关系大会之后的又一重要活动。
通过对某鉴定中心近三年来妇产科医疗纠纷司法鉴定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主要为病历书写不规范、违反诊疗告知说明义务、诊疗行为存在缺陷三个方面。文章从司法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