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来第一人——张大千”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chengpeng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
  他与齐白石并有“南张北齐”之誉;
  他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他曾荣获国际艺术学会的金牌奖,被推选为“全世界当代第一大画家”……
  张大千,一位声名遐迩、名噪中外的艺术大家。
  1899年5月10日,张大千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市城郊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年幼时,就跟随母亲、长姐及二哥学习绘画,为其绘画艺术打下了基础。后人重庆求精中学读书。18岁时,随兄张善于赴日本留学,学习染织,兼习绘画。1919年,20岁的张大干由日本回国,寓居上海,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画。期间,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进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张大干的艺术,其传统功力之深,技法画路之宽,题材风格之广,成就影响之大,实为世所罕见。他的创作,达到了“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的境地,无论写意、工笔、水墨、设色,无不擅长;凡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无一不精;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而且雅俗共赏。他兼能书法、篆刻,对诗词、鉴赏、画史、画论亦有精湛的研究。他画荷花和海棠及工笔人物,独树一帜,俱臻妙境。在历代画家中,他是学习古名家数量最多、最博的画家;在笔墨技法的训练上,他是获得古法精华最多、最好的画家;在表现技巧和风格上,他是跨度大、最广的画家:早年专注于传统笔墨,于石涛尤见功力,其作足可乱真;赴敦煌临摹战斗画后,画风转呈丰丽细润,成立一己风格,气韵高雅,笔精墨妙;晚年画风再变,好用青绿及水墨作大泼墨,苍莽不羁,淋漓尽致。
  张大千的一生是极富传奇的一生。就在其降生之前夜,他的母亲梦见一老翁送一小猿人宅,所以后来他取名猨,又名爰、季爰;在他上中学期间暑假返家途中,遭土匪绑架;被迫当了百日师爷后才得以脱身;他因婚姻问题一度迷于佛学,在松江禅定寺(今已不存)出家,法号大干,因为不愿接受烧戒,三个月后又回到现实世界中来;他曾苦居深山,面壁冷窟,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敦煌壁画临摹画作276幅;他周游列国,旅居阿根廷、巴西、印度、美国、法国等国长达20多年,其作品在世界许多国家展出……
  张大千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与西画泰斗毕加索齐名,被称为“东张西毕”。毕加索在看了张大干的画后曾说:“与中国绘画艺术比较,我的画甚至算不上艺术,真正的艺术在东方。”
  “洗盏与子酌,枕藉向东方。”“行遍欧亚南北美,看山须看故乡青。”出国思乡,游子情挚,身在海外的张大千在为中华民族赢得巨大荣誉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祖国,祖国大陆的友人也在思念他。他曾捎口信说想回来看看,但因“反右”以及长达十年的“文革”,他由迟疑到最后断了回国的念头。1975年,张大干移居台湾,后迁入台北摩耶精舍。1983年4月2日,张大千因心脏病逝世。
  张大千的画在世界各地的拍卖价一直居高不下。2002年10月,张大干的《泼彩朱荷屏风》在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中以1800万港元成交,创下近代中国书画的世界拍卖纪录。
  (责编 一竹)
其他文献
外向型果蔬开发高级培训班中国农学会、中欧农技中心、农业部农业司联合于1997年8月21日至28日成功地举办“外向型果蔬开发高级培训班”。参加学习的学员来自除青海、西藏外29个省(区、市
八场儿童剧《矿山小伙伴》已经在我市东西部先后公开演出了 ,孩子们对该剧给予的热情让人感动 !演出中 ,孩子们的情绪随着剧情的变化而跌荡起伏。台上喜、台下也乐 ;台上悲 ,
《苏》剧在排练至演出期间,深受中宣部、文化部和省党政领导的关怀,在省内各市县领导和宣传、文体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剧组已分别巡回海口、万宁、琼海、屯昌、洋浦、琼中、通
期刊
内蒙古阿莱旗积极稳妥做好全旗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并结合该地区的实际,研究制定了《关于延长土地承包期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依法管理农业承包合同工作。《实施意见》主要明确
1996年10月,邹家华副总理在湖南听取省委、省政府关于水利问题的汇报后,对治水作了三条指示:第一上游抓水土保持;第二中游抓梯级开发;第三下游搞深挖泥,具体来说是用挖泥船挖
2003年6月12日上午约8:30,上海市杨浦区政法路上平昌街集贸市场东侧的电大院内。申通拆房公司在拆一幢混合结构五层楼房时,无法控制房屋倾倒方向,只听一声巨响,压在西侧集贸
例 1 女 ,3岁 2个月 ,因内斜视 2年半就诊。患儿系第 6胎 ,双胎 ,孕 36周剖腹产。父母非近亲结婚 ,无斜视病史。查体 :血型 A型。视力未查。屈光状态 :右眼 +1.5 0 DS+1.0 0
我刊副主编及编委、著名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农业大学教 授杨集昆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 2006 年 2 月 8 日十五时三十分在海淀医 院去世,享年 81 岁。 杨集昆教授 1925
很久以前,在一个非常遥远的星系中…… 星系共和国正处于动乱之中。 纳布星球的年轻统治者阿米达拉女王的处境十分不妙。由于家园被罪恶的机器人占领,这位十几岁的女王只好
他抱着一条疲惫的跛腿,艰难地走完了六十六个年头,在刚刚做完一篇文章的夜半之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他还有许多的文章要做。有的把题材记在笔记本上,有的已把无限美好的构想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