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要: 旨在探究玉米秸稈还田后秸秆磷肥替代化学磷肥的适宜比例,为秸秆还田后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条件下配方施肥及磷肥减量10%、20%、30%处理对小麦磷吸收累积量、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9、2020年,土壤中速效磷含量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中磷净投入量随着磷肥投入量的递减而递减。2019、2020年,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旨在探究玉米秸稈还田后秸秆磷肥替代化学磷肥的适宜比例,为秸秆还田后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条件下配方施肥及磷肥减量10%、20%、30%处理对小麦磷吸收累积量、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9、2020年,土壤中速效磷含量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中磷净投入量随着磷肥投入量的递减而递减。2019、2020年,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与配方施肥磷肥处理(P100)相比,磷肥减量20%处理(P80)分别使小麦成熟期磷素的总累积量提高了43.11%、22.42%,分别使小麦增产7.68%、4.90%;与配方施肥磷肥处理(P100)相比,磷肥减量10%处理(P90)分别使小麦成熟期磷素的总累积量提高5.55%、6.75%,分别使小麦产量增加1.60%、1.65%;与配方施肥磷肥处理(P100)相比,磷肥减量30%处理(P70)分别使小麦成熟期磷素总累积量降低8.11%、9.07%,分别使小麦产量降低5.44%、10.89%。2019、2020年,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与配方施肥磷肥处理(P100)相比,磷肥减量20%处理(P80)能够显著提高磷肥的农学效率(5.73%~39.87%)、偏生产力(20.07%~20.85%)和磷素吸收利用率(32.78%~42.11%)(P<0.05)。可见,玉米秸秆还田后磷肥减量20%以内对后茬小麦产量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并且能够提高磷肥的吸收利用效率,实现减肥增效。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磷肥减量;小麦产量;磷肥利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 S141.4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花生地下害虫危害严重,药剂控害效果下降的实际情况,滨海县选择5种药剂进行春播花生地下害虫防控药剂试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18%噻虫胺FS 200 mL拌种对花生田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效果最佳,其杀虫效果与保果效果分别为75.39%、76.23%,10%噻虫胺ZCS 300 mL拌种效果次之,分别为70.77%、74.45%,同等质量的种子包衣处理,药剂有效成分含量越高,效
摘要:采集工业园及周边不同区域表层土壤(0~20 cm),统计分析土壤样品中砷(As)、铬(Cr)、镉(Cd)、汞(Hg)、铅(Pb)、铜(Cu)、锌(Zn)、镍(Ni)8种重金属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对研究区重金属累积状况与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元素Cr、Cd的平均含量均超过新疆土壤背景值。区域土壤重金属平均值表明,重
摘要: 為探索连作草莓低发病土壤形成的机制,本研究通过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孢子萌发率以及连作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结合Real-time PCR及高通量测序对南京郊区多年连作草莓大棚低发病土壤和高发病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其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低发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孢子萌发率明显低于高发病土壤。二者理化性质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低发病土壤 p
为阐明设施土壤中连续施用有机肥条件下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动态变化,并探讨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通过定位试验研究连续5季大棚辣椒栽培中不同处理(CK,空白对照;CF,单施化肥;OCF1,有机肥替代49%磷肥;OCF2,有机肥替代63%磷肥;OCF3,有机肥替代73%磷肥)对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及不同形态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3个施用有机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全碳
摘要: 為探究植物和水位对潮汐流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的影响,对无植物和不同水位运行的黄菖蒲湿地除污效果、污染物降解动力学和基质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菖蒲使总氮(TN)和总磷(TP)去除效果分别提高26.56个百分点和21.35个百分点,低水位使铵态氮(NH 4-N)去除效果提高12.77个百分点,饱和黄菖蒲湿地整体除污效果最佳,化学需氧(CODCr)量、NH 4-N、T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摘要:江苏省宿迁市林业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以拉动宿迁市经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分析宿迁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木材加工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发展层次偏低、林业龙头产业内卷现象严重、林业专业型人才缺失严重。并进一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遵循自然规律加强杨树种植业的高效管理、通过机
摘要:以秸秆作为养猪发酵床主要垫料,长期监测养猪过程中发酵床秸秆垫料腐解规律,以期为发酵床养殖科学管理和后期垫料肥料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发酵床秸秆垫料pH值和电导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垫料中铵态氮浓度随着时间上下波动较大,硝态氮逐渐增加并在240 d后趋于稳定;垫料中的总有机碳变化幅度不大,但是胡敏酸(HA)逐渐增加而富里酸(FA)逐渐降低,并导致胡富比(HA/FA)逐渐
摘要: 为探索花香型古树滇红茶的香气物质以及各种挥发性物质,本研究结合同时蒸馏萃取法与气相色谱仪分析方法,并辅以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经过蒸馏、萃取和浓缩等操作后,对获取的滇红茶浓缩萃取液进行后续分析。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该滇红茶浓缩萃取液主体的感官香味轮廓为花香,并且带有甜香和青草香的余味,整体呈现出浓郁的玫瑰花香气味。气相色谱仪分析鉴定出了12种关键成分,包括1种醛类、6种醇类、1种酮类、1种酯类以及
摘要: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牛心朴子草总生物碱(TACKI)超声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抑菌活性。以TACKI得率为研究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4个因素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分析,研究TACKI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分别采用倍比稀释和生长速率法研究TACKI对10 种常见致病细菌和9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TACKI最佳
摘要: 為探究不同光源补光对设施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8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萌芽开始至果实成熟期,设置5种不同光源(红光、蓝光、红蓝光2∶1、红蓝光4∶1、红蓝光6∶1)补光处理,以不补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源对红地球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及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筛选最佳补光光源。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5种补光处理均能提高葡萄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红光处理果实的纵径、果形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