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故事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xingt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恢复高考四十年了,高考作文命题也越来越花样繁多,不一而足。然在我看来,还是看起来最简单的命题作文,最得考场作文之要义。命题作文,似乎容易貽人以“无技术含量”之讥,然而,出题人若是深恐被人指为“没水平”,从而在命题上玩起了“水平”,可供考生笔墨驰骋的天地就要小了;出题人每动一个心眼,不知会有多少考生的思路受到本不该有的限定。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考作文命题似乎也该返璞归真才是。
  表面上看,命题作文,光秃秃的,没有附带任何所谓“材料”。要之,材料作文在给定材料的同时,也有意无意地给定了思路与框架;而命题作文,只要所“命”之“题”恰当,却有利于考生激活、调动、组织头脑中积存的材料。由此,命题作文,不仅是对考生文字水平的考查,事实上也成为对考生知识储备及关怀视野的有效衡量。
  基于以上理由,我最欣赏的作文命题是198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作文命题:以《习惯》为题,写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若是放在今天的网络时代,这样的简单到只有不足一行字的命题作文,该遭网友吐槽为“偷懒”也说不定。事实情况却是,这样的命题,给了考生足够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各个层级的考生都有话说,且几乎不存在所谓“走题”的可能。写作上再是平庸的学生起码可以“好习惯、坏习惯,摒弃坏习惯,发扬好习惯”来立论;思想比较敏感的考生则可以联系改革时代的时代精神,视习惯为惰性,为改革的阻力。比如,有的考生以新鞋子与旧鞋子作喻,透视改革时代的社会心理,揭橥痼疾,抒写怀抱。1988年的高考作文围绕这一主题佳作迭出。同学少年,指点江山,成为思想风云激荡的八十年代的标志性事件。
  尤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简单的命题作文亦给八十年代为数不在少的文学少年预留了或者说敞开了无穷的艺术创造的可能性。“习惯”,初一看,我相信大多数考生会选择议论性的文体来写,而只有艺术感觉较为敏锐的考生会想到可以写成记叙性的散文或短小说——写一个跟“习惯”有关或者说可以命名成“习惯”的故事不就行了嘛。有一个流传较广的笑话,讲的是有一个人跟人学剃头,他先前一直是在西瓜上学,每次学完,他都把剃刀朝西瓜上一插,久而久之,竟成习惯。后来,他学成了,第一次给人剃头……我相信会有相当多的考生会想到这个笑话,但若是照葫芦画瓢写一个这样的故事,则充其量就是今天“段子”的水平;可贵的是很多考生在诸如此类关于习惯的故事的启发下创作的短小说却能包含更多的人生的、社会的内容。比如有一篇那一年的满分作文,写的是一个老校长退休了。退休的第二天,他还是习惯性地早早起了床,匆匆忙忙吃过早饭,就骑着自行车朝学校赶。到了校门口,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退休了,以后再也不必每天到这里来了。这时,他看着校园里熟悉的一草一木,听着教室里传来的朗朗书声,产生了对这座校园,对绵绵的过往岁月无限留恋的感情。
  这当然不是我读过的关于习惯的故事里最好的,我读过的最好的关于习惯的故事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有一对夫妇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妻子很高,丈夫很矮,两人在“文革”备受摧残。夫妻俩在苦寒的岁月里相濡以沫,其中甘苦,可想而知。也许是他们都曾留学西方,感染了英美绅士风度的缘故吧,每逢下雨天,夫妻俩一起出门,都是丈夫打伞,由于妻子很高,丈夫于是必须把伞举得高高的!后来妻子去世了,丈夫活了下来。然而,人们发现,每逢雨天,丈夫一个人出门,可他还是把伞举得高高的!
  一个关于习惯的故事,几乎可以说浓缩了一个时代,我们也可以说它撬动了一段多么沉重的历史!冯骥才的小说当然不是高考作文,我在这里提及这个故事,是想说明,再简单再不起眼的题目,理论上也可以产生杰作。题目只是提供一个基点,谨慎出题是必要的,但实在不必玩太多的花活,要在真正给予考生以自由——这里就是壮阔的大海,你游泳吧,只要你有矫健的身手;这里就是高远的天空,你飞翔吧,只要你有强劲的羽翮!
其他文献
老尤是个令人羡慕的人。在单位业绩突出,年轻时就晋升为高级中学特级教师。每年“评模”“选优”的次数,他比别人都多。在家里夫妻和睦、老人康健、孩子优秀、家境殷实。按理说他应偷着乐才是,可他常为一件件小事而烦恼。别人赞他“尤家人(尤加人)就是优秀的“优”,说他幸福指数高。他却说,“尤加心”就是忧愁的“忧”啊。“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且看他家有什么“难念的经”。  先说他家独生女,某重点大学本科毕业后,同
期刊
这是《庄子》里的一个寓言故事:“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大意是说,鲁国城郊飞来一只海鸟,鲁王从来没见过,就用车子迎接它,在宗庙里对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三牲全备的肉作为它的食物。海鸟于是眼花,忧愁悲伤,一块肉也不敢吃,一杯酒也不敢喝,三天就饿死了。庄子因此下了个结论:此以己养养鸟
期刊
在世人眼里,曹操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曹操死后评价是“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实际上该书有褒蜀汉贬曹魏的倾向。其他关于曹操的小说、戏剧也多是把曹操描绘成多疑、狡猾、奸诈、阴险的白脸奸臣。小说、戏剧属文学艺术,本属虚构,《三国演义》的实史过半已属不易。要想认识历史上真实的曹操,还需将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与陈寿的史书《三国志》结合起来读,既享寓教于乐之趣,又识曹操真容
期刊
期刊
書在人们印象中的神圣不言而喻。书最初应当是动词,就是把文字刻在竹片上,是力的进行,这就叫“书”。想想那是多大的成本,一部书要用车载车拉。“学富五车”才算有学问。还有一个成语叫“汗牛充栋”,搬运堆放同样要付出高昂成本。据说战国时的庄子因为穷,庄子是河南人,当地不产竹,竹片要从外地购运,成本太高,所以庄子行文惜字如金。书后来由动词变成了名词,中国人发明了造纸后又发明了印刷,出书就方便了。我们现在对书的
期刊
在老家的弟弟家吃饭。婶婶听说我苦于肩周炎发作,多处求医而不愈,小声对我说:你送我们回家,我带你去找个人看看。我想问清情况,婶婶说,你去了就知道了。病急乱投医,吃好饭歇了会儿,我和家属、叔叔婶婶,四人一行,驱车朝二十多里外的婶婶家出发。  在离婶婶家还有四五里路时,她叫我把车子拐向右边的一条水泥路,继续走了三五分钟,便来到了一排农庄前面。停车,向在门前场地上晒刚脱下粒的玉米的大婶问路,然后我们找到了
期刊
在乡间,我常穿梭于田间地头、村口路边,去倾听、采撷村民的语言。许多貌不惊人的村民往往都是优秀的语言大师,他(她)们随口说出的话常常石破天惊,一语中的,品之满口生香,回味无穷。这些朴素传神的语言就像大热天吃一块冰糕,全身爽快。  大刘去田间查看稻子的长势,回来后惊喜地告诉老婆:“稻子全都甩齐穗了!”一个“甩”字把稻禾那种蓬勃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一夜之间,稻禾已争先恐后地出齐穗了。动感、力度,
期刊
“真人”一词,典出《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不知说(通“悦”,喜悦)生,不知恶死,其出(出生)不欣,其入(死亡)不距(通“拒”,拒绝);翛然(xiaoran无拘无束貌)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庄先生能参破喜恶,超越生死,这人生境界自然十分了得,却是哲人的念想。  在凡人如方某心目中的“真人”者,不过就是敢于说真话,抒真情,写真文的世俗之“真人”也!  或许笔者祖籍是浙江慈溪,与生俱来继承了浙东
期刊
好吧,孩子,既然你愿意坐下来听我说,我就不妨把心里的话给你摆一摆。我没记错的话,这是咱们娘俩十多年来第一次这么有闲的专门坐下来聊天,这一切,都应该感谢骗子,如果不是他们,你恐怕也很难有时间,坐下来听妈妈唠叨。在你的字典里,妈妈的所有爱与关切,都等于唠叨。  是的,这一次我又被骗了,花了6千块钱,买了一个“高科技人工智能枕头”。这是继4千元买“长寿饮水机”,8千元买“宇宙射线健身仪”,1万元买“回春
期刊
2004年4月27日我买了电脑,立即傻眼。两个儿子手把手地教我,学了很长时间才学会打开电脑浏览网页。三个月后学会了打字但速度很慢。之后学会了用QQ与人聊天,在论坛发表很短的帖子。现在,我使用电脑在老年人中已经算是比较熟练的了,但仍离不开“拐杖”,两个孙子取代他们的父亲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去年,读大四的大孙子送我一台智能手机,又立即傻眼。他手把手地教我,让我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功能包括使用微信。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