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美德 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部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下降,而学校又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初中《历史》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可以挖掘大量的反映传统美德的题材,在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旨在培养及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关键词:历史 传统美德 道德素质
  众所周知,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而德育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及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当今,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不能不关切地看到,不少青少年的基本道德素质显著下降。如:讲究穿着、意志薄弱、言行不一、自私、责任感不强、爱国主义思想淡薄等。这种状况根本不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要求,违背了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教育方针,更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要切实抓紧,要渗透在学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和各项活动中。这对教育战线担负着教育任务的广大教职工来说,任重而道远。
  本人担任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已多年,我发现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到大量的传统美德的题材,在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摸索到了结合教材优势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一些方法。下面就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谈谈我的认识。
  一、初中《历史》学科在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方面的优势
  历史是一门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仅给人以知识、智力和能力,还具有思想教育、鉴往知来、陶冶情操、道德感染、加强涵养等功能。在教材中,可以挖掘大量的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题材。如:
  1.爱国方面,有戚继光驱逐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关天培、葛云飞“一死报国”等生动的教育素材。
  2.培养学生正直品质方面,有海瑞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扶正祛邪的高风亮节;有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高尚志向;有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伟大抱负等教育素材。
  3.学习态度方面,有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的名言。
  4.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坚强意志方面,有屈原被流放楚国却给后人留下了千古绝唱《离骚》司马迁身受腐刑却写成了史学名著《史记》等素材。
  总之,初中《历史》教材中可以挖掘出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道德文化遗产。它是重要的精神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瑰宝,直到今天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笔者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今天学生道德素质的根,也是21世纪人才道德素质的根,是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根。所以当前结合学科知识,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学生“遵守数百年来人民就知道的,数千年来一切处事格言上反复读到的、起码的道德准则,”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历史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思想教育优势。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对广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有义务,也是历史教师的应尽之责。所以作为历史老师应深钻教材和研究教法艺术,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情感激励
  历史是一门感人的学科,历史长河中所凝聚成的人类高尚的道德情操,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坚韧不拔的意志毅力,爱国爱民的凛然正气,是人类社会代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情感交融,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因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比如当我声情并茂地讲述辛亥革命领导者孙中山为了中国的命运和前途顽强工作,虽历经险阻,但百折不挠,忠实地实践了他所说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的誓言时,我紧握拳头,情绪激昂,铿锵有力地说:“这是辛亥革命伟大精神之所在,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之所在。有了她,中国前途何愁呢?”我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教学,触及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在学生朦胧的心灵上,刻下了印记,并熏陶着他们,震撼着他们。在培养学生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方面, 培养学生要有顽强不屈的意志品质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2.对比法
  对比又称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对很多复杂事物或人物只有通过比较、鉴别,我们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评价。初中《历史》教材中有些历史人物面对同样的现实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如面对外来侵略,林则徐为首的有识爱国之士不顾个人安危,奋勇还击;而以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却奴颜屈膝,出卖国家利益。面对劝降,文天祥愤而拒绝,并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诗句;而吴三桂却屈膝投降。在教学中通过对比教学,对真善美之热情讴歌,对假丑恶之无情鞭鞑,既美化学生心灵,又提高学生辨别分析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敉育效果。
  3.在教学中恰当地补充课外材料
  由于有些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历史教材没有涉及,有些虽有涉及但语焉详。因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可适当补充材料,以具体的、鲜明生动的形象感染学生,增强教育效果。如讲“黄花岗起义”时,自然地插入林觉民的《与妻书》,那浓浓的亲情,“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富也。”那高尚的品德,必然深深打动学生,起到良好效果。如讲述抗日根据地在抗战相持阶段为渡过生活上的难关,大搞生产运动,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带领下,开辟了荒凉的南泥湾时,我自然而然地向学生介绍了《南泥湾》这首歌并带领全班同学演唱,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感受到了八路军不畏艰险、自力更生、乐于进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的历史影片
  时下,逐渐推广的先进教学手段和教具是电化教学,即投影、影视等。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活动,既能强化教学内容,又能使学生在历史故事中深受感染。如在讲到黄海战役时,组织学生观看《甲午风云》这部历史影片,从而将历史上的邓世昌、林永升等英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地再现学生面前,跨越了时空界限,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强了教学的感染力,也达到了寓道德于历史传授中的教学目的。本学期在讲述抗战历史时,不时的会插入与抗日有关的爱国影片的片段,如《英雄儿女》、《地道战》等,对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等都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5.组织学生参观本地有教育意义的历史古迹
  就地取材,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是简便易行但收效甚大的教育方法。我多次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教育基地,如革命烈士纪念碑,乍浦南湾炮台、戚继光饮马抗倭留下的池塘、天尊庙抗英遗址等等,在老师的现身说法中,在同学的实地瞻仰中, 实现了以人育人,以物动人的教育目的。
  6.指导学生阅读有价值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传统美德故事
  传统美德故事虽然已经离当代社会相当久远,但因其蕴涵着丰富的道德价值,仍然具有教育意义。贝内特在《美德书》序言中说,“除了戒律、习惯和榜样以外,道德教育的园地里不能缺少另一种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道德文字。”这些道德文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文化中,包括历史典故、人物传记、神话传说。作为教育者的责任就在于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组织故事或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去品味主人公的做人准则,领会他们的抱负与理想,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身正为范,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在学校诸多教育因素中,教师的师德是诸多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历史教师自身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效果。一个品德低下的教师,要想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是难以相象的。所以历史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发挥人格魅力。
  2.道德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着,它是动态的,所以我们要吸取精华、弃其糟粕。而且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注入新的内容,使之不断丰富和发展。如“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就是对传统美德的发展。
  3.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找准基点、突出重点。而且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也要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符合国家利益,符合时代要求。
  4.要注意通过灌输促使学生认识的内化和行为的外化。 教学中挖掘传统美德进行教育, 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使之“内化”, 渗透到学生的心灵和意识中去。 同时, 要导之以行, 积极引导学生把内化了的东西“外化”, 即把自己领会了的传统美德付诸实践, 成为行为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因此我认为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作为初中历史老师就要注重实际,利用教材优势,去弘扬传统美德,以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潘永俊:《以传统美德教育为突破口》 《文汇报》2004年4月20日
  [2]华土木:《历史教学要让学生走出思维误区》 《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 1999年第6期
  [3]《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522页
  [4]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第247页
  [5]<学科教育研究> (历史教育) 杭州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互助合作学习是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更是培养和树立良好集体观念的重要载体。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活动,以促进和提升学生集体观念的有效养成和树立。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开展的探知新知、解决问题活动,实际是群体力量下的团队活动。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策略及方法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
期刊
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让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些,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为实现语文教学神圣的终极目标努力。  一、抓好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广阔的阅读视野的基础上的。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因为应试教育的桎梏,教师常常特别强调对课本上少量精品文
期刊
关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一位德国学者曾经有过这样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语文情境教学,是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从外语教学运用情景中得到启发,又从中国古代文论“境界说”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面而创立
期刊
摘 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自主学习能力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成为中国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这篇文章在厘清“生态课堂”、“生态课堂”观和自主学习的概念内涵基础上,探讨了“生态课堂观”指导下的分层自主学习模式建构策略。  关键词:“生态课堂”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并不是任何内容、任何环节都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在探究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单凭教师的意愿,想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教师应当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关键词:高中地理 合作学习 教学  新课程教改形式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
期刊
众筹来自于国外的crowd funding的翻译,即大众投资,是一种新型的预消费模式,用团购加预购的形式通过第三方网站平台向公众募集项目资金。众筹利用互联网传播的特性,让小企业家和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去得所需要的资金帮助。众筹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几年,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对企业、项目、创业者提供了机遇,对法律规范则遭遇了挑战。  一、众筹的构成  众筹包括发起人、支
期刊
“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事实上,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写”是难点,知识点多、散,再加上,训练的时候比较难。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有意识的组织多样化“写”的活动,要鼓励学生在轻松地练习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进而,也帮助学生养成“写”的习惯。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让学生快乐的“写”进行论述,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
期刊
摘 要:目前,英语课程作为众多课程中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在最近几年来,也做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情感教学已经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和保证英语教学质量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新课标英语教学已经在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全面展开,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中职英语;情感教学;实践与探索;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人们已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推崇出新,中职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采用故事教学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故事中体现出来的人生哲理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中职语文故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语文;故事教学法;应用方法;  故事教学的定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简言之,
期刊
摘 要:1881年至1882年间签署的《中国—巴西和好通商航海条约》是中国与巴西两国签署的首个条约。这份条约在多个方面体现出平等性,在它的谈判、签署过程中,清政府表现出对国家主权的存在与不可侵犯的认识的提升,进行了多种回收主权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对该条约的谈判与签署过程进行一定的挖掘、理解可以更好地体悟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另外,其谈判过程对于在今天的外交活动中,如何进一步将外交技巧灵活
期刊